书城亲子家教家教是门艺术
21038500000026

第26章

救救今天中国的父母们

在1997年《中国青年》杂志第3期发表上面那篇来自北京“陪读村胃釆访报告的同时,我以本刊编辑部致读者的形式,郑重地向读者提出了目前正困扰着中国亿万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教育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以此为题,我写下了下面这篇编者按。

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今中国众多年轻的或年老的父母喋牒不休的话题。如果推选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频率最高的字眼,“孩子”二字恐怕将首当其冲。

近几年来,一些社会调査机构每年于岁末调査公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子女教育一直居高不下。据《北京晩报》消息:北京15青年联合会的一项调査,在问及当今你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时,子女教育被列为首位。而被调査的对象中,高达9396的人竟然回答只要子女能够上大学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是的,当我们在《子女成才路上的“殉道者”》中,目睹了众多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才,义无反顾地舍弃自己的一切、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几年甚至整整十年苦苦地守护着孩子,苦苦地等候着延续于孩子身上那行将实现或破灭的美好希望;甚至于,当我们目睹沈阳孩子朗朗那军人出身的父亲,为了让朗朗学好钢琴而以死相逼,我们的心灵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震惊与震颤!而当我们在自己身边的曰常生活中,每天亲眼看到上学路上那不堪负重的中小学生和他们那不辞劳苦的年轻父母,我们难道不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沉重?假若我们并不健忘的话,我们再沿着时间的纤绳往前追溯,十几年前的八十年代中期,宁夏9岁孩子夏斐只因考试不及格便被气急的母亲活活打死,而后几年又曾接二连三地出现类似的悲剧,我们内心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乃至窒息!

是教育的地位在公众心目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达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崇敬?

我们要说:是,可又不完全是。说是,是因为相对于文革“知识越多越反动”,甚至于相对于八十年代中期“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而言。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曰益得到印证:普通居民的收入总体上是知识越多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受人才市场的欢迎,“脑体倒挂”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说不是,是因为现如今愿意潜心做学问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在高校或各研究所,每年毕业的学生愿意留下来与老师们同甘共苦的如凤毛麟角;而报考师范的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最终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将来要当教师。

无庸讳言,教育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正出现令人优虑的畸形发展。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巨大顽症和校际之间师资的极度不平衡,使得“择校”大战近几年来在全国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父母们对子女教育的高期望值正无形地制造着子女教育的巨大“黑洞”,为了子女能够成才,众多的家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一这样一种可以不计成本的选择真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乃至教育专家都难说好坏。因为唯物辩证法和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历史在理智提醒我们:任何一种事情被引至极端甚至于走向极致,其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我们这一代年轻父母有其特殊的经历,其孩子的成长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过“知青”的父母们,他们当中多数人没机会上大学,自认为是“被耽误了的一代”,这些人将自己年少时曾经有过的美好梦想完完全全地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他们续写并实现那青舂的梦想;而有幸上大学的“知青”父母或没当过“知青”的年轻父母,则由于子女的“独生”年代而将子女成才的全部希望完完全全寄托在自己那唯一的一个孩子身上。于是,中国“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在这一代年轻父母身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现与强化,子女教育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众多的热点问题中,子女教育问题如同一准摆在公众面前的干柴,只要稍微沾上哪怕是一了点儿的火星,便将会立刻燃成熊熊烈火!为了子女成才,众多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为了子女成才,众多的父母可以不惜代价不惜成本;为了子女成才,他们珂以舍弃一切乃至牺牲自己的事业、情爱……

中国有句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是的,中国的父母恐柏是世界上最累最累、最苦最苦的父母了,可在他们的子女眼中,父母的无止境付出真的就那么值得可敬可亲可……吗?这恐柏只能去问问他们自己的孩子。

成才、成才、成才!在众多年轻父母眼中,子女的唯一任务除了成才还是成才!而成才的标准在众多父母眼中除了升学还是升学,除了高分数还是高分数!或许是“出入头地”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缘故,中国人对自己人生的期望值太高了,似乎谁都想出人头地而且谁也都能出人头地。可一旦“名落孙山”进入社会走上平凡岗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无形中立即会使自己陷入失落、堕入精神的泥淖,久久难以自拔。许多人从此一蹶不振,理想之路“船到码头车到站”。一旦结婚、生孩子,他们才又萌生希望,而且把这种希望整个儿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三四十岁的年龄,本正是劳动创造的最佳时光,可许多人此时工作上却是得过且过,“唉,我这辈子就这样啦”、“就看孩子了吧”是时常挂在他们嘴边的口头禅。于是,他们开始自觉和不自觉地把最主要精力投放于子女的教育。而子女“成才之路”若再次受挫,他们又将无奈地沿着父母走过的人生轨迹,重复前行,从而周而复始地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我们想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中,太多的人只注意到父母在不遗余力地关注、支持子女的教育,太多的人却没有注意到,正是在这不遗余力的子女敖育中,多少年富力强的父母在浪费着本属于自己的青春、禁锢着本职工作中本该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劳动创造、错失多少超越自己工作生活现状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是否都曾经、或正在浪费甚至挥霍着自己的美好青春、创造力和其它智力资源?假若推而广之,我们全社会究竟曾经、或正在浪费甚至挥霍着多少美好青舂、创造力和其它智力资源?当然,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假若真有人统计出来,那无疑将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数字!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望子成龙”的年轻父母在以“升学”和“高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成才”工程中,由于不顾实际而不可避免的“强迫”或“高压”手段,无形中又正以另一种形式扼杀着孩子们的另一冲天性和创造力,阻砖着孩子正常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司是,亲爱的年轻的父母们,我们现在是否到了该扪心自问的时候每天每天、每月每月、每年每年,我们虽然都在不辞劳苦地为孩子付出种冲的努力,甚至于我们可以把孩子当作我们生活中最亮最亮的太阳,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围着孩子转,可我们称得上真正合格的父母么?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否能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回答?您是否能做出客观的、真正恰如其分的回答?

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末,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檄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那是对中国传统父权思想的深刻解剖、无情鞭挞,对新型父子关系的热情呼唤与倡导。今天,正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我们觉得有必要请广大读者和父母静下心来,共同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在当今来说是一个内涵极丰富,会引起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公众话题,这个话题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现状;更涉及到人学一一入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发现和发展,人的潜在资源的开发;它甚至将涉及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

我们想请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父母们着重讨论如下问题:

1.如果您已为人父为人母,请您亳无保留地讲述身为人父为人母的酸甜苦辣,您如何设计、培养您的孩子,如果重新审视一下您对孩子培养的方案和教育方式,您认为得与失如何?

2.我们特别想请广大的中小学生加入我们的讨论:你生活中的最大苦恼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你的父母为你设计的成才道路和为此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可亲可敬可爱吗,你希望自己的父母与你应该如何相处、应该对你采取何种培养方式?

3.如果您已为人父为人母,您如何评价自己已走过的生活道路、工作(或事业)状况和个人的生活质量,您认为自己是位事业的成功者,还是位成功的父亲或母亲,抑或两者兼有得失,除了孩子,您还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么?

4.您对中国当今的子女教育问题有着哪些真切的感受和认识,您认为该如何正确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5.您如何评价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您认为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才能让父母能够从子女教育中解放出来,并使孩子真正从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6.一切与本次讨论有关的相关话题。现在,我决定仍以上述这篛编者按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并愿与众多的父母们一道继续探讨这样一个当今仍困扰着我们的课题:我们现在到底怎样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