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全集
2103800000060

第60章 不做“酒鬼”(2)

耐受量增加:对正常者有影响的酒精浓度,酒依赖者可不受影响,故还继续饮酒。耐受性增高是依赖性加重的重要标志。在依赖性形成后期,耐受性会下降,只要少量饮酒也会导致身体损害。

戒断症状反复出现:长年累月的超量饮酒和一周数次大量饮酒,每当血浓度下降,戒断症状即出现。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急性震颤,涉及手、腿和躯干,以致不能拿杯、扣衣扣。情绪激动、易惊跳;常有恶心、呕吐和出汗。一经饮酒症状即刻消逝,否则持续数天。如进一步发展,则可有短暂的错觉、幻觉和视物变形,发音不清。最后可有癫痫发作或震颤谵妄。

以饮酒解除症状:只要继续饮酒就可解除戒断症状的发生,故很多患者一早醒来即饮酒,这是由于夜间睡眠时间长血中酒精浓度下降。“晨饮”对诊断酒依赖有重要意义。为了白天继续解除戒断症状,患者常携带酒瓶随时饮酒。

戒断后重饮:严重依赖者在戒断一个时期后,可在数天内又恢复酗酒原状。

酒依赖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1)酒依赖者对酒的体验:多数体验饮酒初期心情愉快、酒后喜欢交往,促进社交,缓和紧张情绪或疲劳,以致出现“习惯性饮酒”。

(2)精神依赖性:指对酒的渴求。早期是对酒的一般渴求,到出现明显的躯体依赖,发展较严重时,患者惧怕出现戒断症状,则出现强烈和强制的饮酒渴求,导致强烈的酗酒行为。

(3)躯体依赖性: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酒持续存在于体内,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病症。酒依赖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饮酒量,酒的种类,饮酒时间及方式,种族和个体素质等。若饮酒量、时间及场合不顾及文化背景的允许而随意追求饮酒量,则是已陷入酒依赖的患者。饮酒行为的单调,用同样的方式饮酒,来维持血中高浓度的酒精。患者顾及饮酒引起的种种危害,设法控制,但控制不住。进一步发展到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处于连续饮酒状态。

(4)戒断综合征:分为早期和后期戒断症状。早期出现如焦虑、不愉快、抑郁情绪,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出汗、心悸脉频、高血压等植物性神经症状。还可有睡眠障碍,如做噩梦、睡眠浅、入睡困难等。震颤是酒依赖者戒断的典型症状,常发生于断酒7~8小时后。慢性患者常晨起中指及眼睑震颤,严重者不能咀嚼和站立不稳,亦属于早期戒断症状之一,震颤性谵妄,常发生于断酒后72~96小时,属于后期戒断症状之一。

(5)耐受性:指饮用原有酒量达不到期待的药理效果,为达到必须增加用量。对酒耐受性增加缓慢,程度中等。一般在青壮年达到平均的高水平,而后随中毒加重及年龄的增长耐受性降低。到了老年不发生连续饮酒发作。

(6)长期酒依赖者的某些行为特征:不分时间、场所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量持续每天可超过纯酒精150ml以上,多次宣称戒酒而不能中断。也有长期依赖者出现饮酒一醉酒一入睡一清醒一饮酒一醉酒一入睡,反复如此饮酒期,此种饮酒形式称“山型”饮酒,是酒依赖者饮酒方式的单调达到极端状态。

(7)躯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性机能障碍。神经系统表现为震颤,周围神经炎,腱反射亢进,阳性锥体束病理症。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肝硬化,胃出血等。心血管系统损害,以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多见。性机能障碍主要为性欲减退和阳痿。

三、嗜酒成因

1遗传因素

嗜好饮酒者常常具有家族性,家族中曾有酒精中毒者,其他成员也易发生酒精中毒,并且发生得早而严重。国内10家单位曾对部分酒依赖者的亲属进行调查,发现酒精中毒的比例甚高,一级亲属为44.7%,二级亲属为12.6%。

2社会文化因素

受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许多国家和民族把饮酒当做社交和礼仪需要。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喜庆气氛。我国就有以酒代“久”之内涵,表示“友谊天长地久”和“永久”之意;西方国家的人也有在工作之余或回家之后斟上一杯的习惯;高寒地区的人,有空腹饮酒的习惯,并以豪饮为荣,不醉不休。

3.生意的需要

不知缘于何时,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洽谈生意都要在餐桌上“烟酒”(研究)。由于长期陪客谈生意,则慢慢养成嗜酒习惯。

4. 心理因素

许多人因生活枯燥、精神空虚,或感到前途悲观、渺茫,于是常常“借酒消愁”,以减轻精神上的苦恼,即所谓“一醉解千愁”。

四、戒酒

本来,适量地饮点酒,可以减轻人的疲劳,使人忘却烦恼,令人心情舒畅,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的欢聚喜庆气氛。但是,过量饮酒,以至饮酒成瘾,不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对社会也会造成种种危害。要彻底戒除酒瘾,关键是当事人必须真正认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性,决心戒酒。这里毅力和恒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客观上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了解有关酒的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嗜酒的危害,下决心戒酒。

2.长期嗜酒者,可以从减量、减次数开始。每天喝2次的,减为1次,由每天饮,改为两三天饮1次,再减为平日不饮,过礼拜天再饮;或定为逢年过节,亲朋相聚时饮,平时不喝。

3由喝烈性酒,改为饮果子酒、啤酒或小香槟酒。

4不把酒瓶放在眼前,把酒锁在柜子里,接待客人时再拿出来。

5开始戒酒的时候,决心要大,家里人可实行经济措施,家里不存酒,也不买酒,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效。

6.分散注意力。当想喝酒的时候,马上吃饭、喝茶,或找人谈天、下棋、或出外走走,做些体育活动,过几分钟“酒瘾”即可过去。

心理疗法同样可以用来戒除酒瘾,这些方法主要有:

认识疗法结合厌恶疗法。这种疗法要求饮酒成瘾者先在思想深处认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并在纸上一一列出,最好再用漫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比如画这么几张画:第一张画一个男人在喝酒,一只手摸着隆起的腹部,旁边写着:过量饮酒,肝要硬化;第二张画一位男子手握酒瓶,和妻子对骂,小孩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旁边注明:丈夫酗酒,家庭不和;第三张可画上一个男人醉酒后躺在地上,旁人投来嘲笑和轻蔑的目光,旁边写明:酒鬼无人敬。当饮酒成瘾者饮酒意念十分强烈时,就把这些画取出来看看,逐渐建立起对酒的厌恶情绪。

系统脱敏法结合奖励强化法。要想让饮酒成瘾者一下子把酒全戒掉是不现实的,它往往因当事人的心理和生理一下子难以适应而告失败。因此,有戒酒意愿的人,不妨采取心理学上对行为的良性矫正法——系统脱敏法。该法讲究渐进性,它不要求当事人一下子就改掉不良习惯。而是每天逐渐地减少饮酒量。因此,它的痛苦性低、成功率高。戒酒者在这一过程中,若完成了当天应减少的“指标”,自己或亲人应给予一些小奖励,以巩固和强化所取得的成果。为避免心理上若有所失的难熬感觉,戒酒者应积极从事其他一些有兴趣的事情,用新的满足感的获得来抵消旧的满足感的失去。

群体心理疗法。群体心理疗法是指充分发挥群体对个人的心理功能来治疗心理疾病的技术和措施。在国外,有一种叫“断酒会”的活动,它把已有酒瘾但尚未患病的人与患病之后获愈的人组织起来,定期进行戒酒的集体经验交流,商讨有关可行的办法,据说这种活动对戒酒十分有效。在美国,有一种叫“嗜酒者互助协会”的组织,成立于1935年。那年有两个酒鬼经交谈发现,因酗酒而遭到妻子的责骂、在大庭广众下出丑和孤独地忍受着酒瘾的折磨,都还算不了什么,但目睹同一嗜好者所遭遇的痛苦,却能使人戒酒。为此他们组织在一起,依靠彼此的帮助来共同戒除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