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全集
2103800000013

第13章 摆脱网络聊天综合征(1)

一、网络聊天的类型

网络所具有的聊天功能是随同电子邮件、资讯提供、BBs、软件下载等几大功能一同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我所见,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网络聊天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版聊,即在BBS上轮流贴帖子,展开对话。有时一些网站邀请嘉宾与网友聊天时会采用这种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以将谈话记录保留下来,供别人观看。我在国内某学术机构参加活动时,恰巧碰到经济学家樊纲在那里与网友交流经济学问题,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2)常见的聊天室,在QICQ没有出现之前,聊天室曾是中国大陆网友聊天的主要形式,荧幕上往往呈现出七嘴八舌各说各话的庞杂景象。

(3)当前最为流行的聊天方式,即原名OICQ,现名QQ的软件聊天。你只要从腾讯公司的主页上下载一个专门的聊天软件,再申请一个号码,就可以方便地与同样拥有号码的网友交流。此外,QQ还可以与手机传呼相通,具有附加的通信功能。

(4)技术已经成熟,但尚未广泛普及的语音聊天。它的普及很可能是QQ聊天的终结者。

二、网络聊天流行的成因

首先是聊天成本极其低廉。网络聊天的最大好处是聊天的微小代价——不需要聊天者聚在一处,也不像煲电话粥那样奢侈,这是它得以传播开来的技术基础。一是认识成本。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囿于家庭、学校、单位的狭小人际圈子之中,交结新朋友的机会小并且成本高昂。试想一下你在大街上向路过的小姐表示要求认识一下,人家不骂你有病才怪。QQ则不同,它像一场巨大的假面舞会,在那些漫画头像的掩护下,每个人都可以毫无牵挂地邀请舞伴。二是交际成本。与数千里之遥的人进行即时沟通,所需成本只需每小时2~3元的上网费,不能不说是非常经济的。

其次是QQ所提供的新奇感与刺激性。像一个个初闯江湖的少年一样,QQ族在刚刚开始网聊时都如同发现美丽新世界一般兴奋。他们期待着这个时代流行的那些浪漫故事,一批网络作家如痞子蔡、安妮宝贝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模板。刺激性是通过突然卸去现实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摆脱社会规范后的轻松与任性带来的。我问起一个女生QQ的魅力何在时,她想了想歪着头告诉我:“网上你可以耍流氓,哪怕没人理你。”当人们带上真实的面具时,他们也同时摘下了心理的假面。

最后则是满足了人们对别人和自己想象的欲望。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它真切却未必美丽。在QQ世界里人们按照自己梦想的方式重新为自己塑造了形象,并通过随时变幻网名和头像体验多种角色。同时,人们也在想象着别人。我并不愿打破网络的虚幻性,就算它是假的,相信就不好吗?不妨留给自己一点想象的余地,但注意不要真以为现实也是如此。

三、网络聊天的迷人之处

1.私密性与公开性

网络聊天的一大好处是私密性。没有人知道你和你的网友究竟说了些什么,甚至没有人知道你们在说话(借助隐身手段)。多少是由于我们生存空间的狭小,传统聊天需要的私密性往往得不到保证,对经济条件尚不宽裕的青年人尤其如此。大杂院或胡同式的聊天完全是公开性的,不能排除他人的参与。而购买酒吧、咖啡厅或是茶馆的聊天空间,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特别是,由于网聊借助文字的形式,就避免了“隔墙有耳”的担心,使得几百人在一家网吧内同时“安静地”聊天成为可能。

2.隐蔽性与公众性

与私密性相关的是隐蔽性。用那句被引滥的话表述就是“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QQ的注册无须身份证,没有人知道那夸张的头像与虚妄的网名背后的你是怎样一个人。恋人的私语同样可以非常隐秘,但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的实际身份。在网络上不是这样,除了对方自愿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假的),你一无所知。传统聊天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你的身份随时随地暴露在公众中。QQ的隐蔽性使得人们如同戴上了各色面具,参加网络世界中的假面舞会。

3神秘性与普遍性

隐蔽性带来神秘感。“轻舞飞扬”、“沧海一笑”、“水晶恋人”,这些以前武侠小说或童话里才出现的名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美人或英雄?QQ族浪漫的漫画头像和网名为聊天过程赋予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不仅是对网络另一端网友的想象,而且是对自己身份的想象。我曾经见过不少女性网友在“详细资料”一栏填写自己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一些QQ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虚拟空间中圆了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明星梦。这种自欺欺人式的网聊游戏恰似一针迷幻剂,麻醉了现实中抱有遗恨的那些痴男怨女们。与此相反,传统聊天一开始就未给参与者留有多少想象空间。熟人基本上可以在聊天之前就把握内容和对方的反应。

4.平等性与等级性

还是“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如果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是以貌取人的话,那就是网络上了。在这个功利而且势利的世界上,QQ成为一些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最后的避难场所,他们的感情在这里得到排解和宣泄,他们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话语得到表达。无论在聊天室里还是在QQ上,任何生活中的权贵们都难以像在现实中取得那样大的话语权力。没有人再听你一讲、二讲、三讲,没有人听你说大话、假话、空话,一切官腔命令和指示在这里都没有生存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QQ是真正平等的公共领域。而传统聊天虽然是非正式的,但其话语权力的等级架构却明显可见。

然而,正如不存在完全专制的国度一样,也不存在完全平等的世界。QQ依然体现着人类世界的等级性。张柠在分析安妮宝贝的作品《告别薇安》时,对网络小说中的聊天双方的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张柠认为,网聊中的等级关系是通过文化符号建构来体现出来的。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通过讨论帕格尼尼从而获得身份认同的例子。我们可以猜想,一个QQ族的好友列表中的网友,其中同质性远远高于异质性。这也是常识:人以群分。

5.文字性与语音性

在电话普及之后,QQ多少又恢复了人们通过组织书面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一些QQ高手确实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过工夫。由于网聊的进度比较慢,可以给双方更多时间考虑如何组织词句。这时取悦网友的能力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幽默感和文学修养。不消说,传统聊天完全是诉诸语音方式,虽然也有出口成章者,但更多的是未经提炼的大白话。语音的缺失虽然不够快捷方便,却真正恢复了传统聊天那种缓慢的节奏和游戏功能,而且允许一人同时与多人聊天,交叉进行。这是文字的诱人之处。

三、网络婚姻流行的心理原因

小芳坐在电脑前,打开“爱情公寓”网,输入密码,一问网络虚拟房间出现在屏幕上。她在网上与一位男网友过起了同居生活,每天定时互诉衷肠,并在网上领了“结婚证”……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很多青少年学生体验着网恋,在互联网上玩起了现代版的“过家家”,而且也不乏已婚的成年人涉足,这就是目前流行于网络问的“网络同居”。那么,“网络同居”为什么会那么火呢?深陷“网络婚姻”有哪些危害?“网络婚姻”中的男女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

每个人都有幻想,都有一些未曾实现的心愿,人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些无奈的现实,而隐身且自由的互联网则给人们提供了实现被压抑梦想的空间,因此,“网络婚姻”的流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其必然性。

在网络婚姻中,青少年尝试着体验青春的梦想,虽然是一种不成熟的精神恋爱,但也是美好的,而成年已婚男女则常常在网络婚姻中寻找对现实婚姻不满的补偿。在人类心理原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最适合做终身伴侣的人未必是最有吸引力的,而最有吸引力的人往往又难以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伴侣。有的人在这种矛盾中选择了接受不完美,有的人则难以自控地陷入婚外恋,也有的人在道德要求和潜意识需要之间的冲突中走向了网络婚姻,在游戏中象征性地满足被压抑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