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20991000000028

第28章 善借力才能办成事(2)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老人即将回京。说心里话,老人已对李冬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觉得这年轻人使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实。而李冬所有的用心其实是为了老人走前能为他说句话。

在官场几十年,老人当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他不会让一个年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老人问李冬:“我走后,你有什么想法?”

李冬说:“我很想跟您去北京。”

老人笑了:“去北京是很困难的。在你们省,我可以帮你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老人回京前,要和省里的领导进行一次谈话。谈话时老人重点谈了李冬的事情,省里领导答应一定给予考虑。不久,李冬就正式成为该省主管工商财贸的副省长的秘书。

在老人和副省长的继续关照下,李冬又被提升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副局长,三十几岁,已是副厅级高官。

运用“借势”的思维方式,借他人之势,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是成大事之人必不可少的手腕。很多人误认为生意就是一个买进卖出的关系,每天都有票子就似活神仙,可红顶商人胡雪岩却不这么认为。

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他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与时相逐。在他的商业活动中,十有八九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张扬自己的势力。于是,胡雪岩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商业理念,即“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在胡雪岩第一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做出一番市面来。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上海采运局可管的事体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一千六百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色最新的西式枪支弹药和火炮。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重臣左宗棠的可信之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因为洋人认准了胡雪岩,不大相信不相干的来头。所以江南制造总局曾有一位买办,满心欢喜中接了胡雪岩手中的一笔生意,却被洋人告之,枪支的底价早已开给了胡雪岩,不管谁来做都需要给胡雪岩留折扣。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借势取势”理论。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唯其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也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

人不是凭单独一己之力赚到钱的,持有凭一己之力便能赚大钱的想法,那是夜郎自大。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能赚大钱的人往往最知道如何借重别人的力量。当他遇到困难,非自己能解决时,就知道如何获得别人的援助,他自己决不做过于繁重的工作。知道分工合作,他只做那些别人不会做的事。

请记住这个要则:你要获得别人帮助,必先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愈多,未来的收获也愈多,惟有愚蠢的人才想尽方法,去奴役他人,希望他人毫无条件地为他尽力。

4.借势造势,四两拨千斤

成功金言:

当自身处于受击地位,立即就对方所提的话题作易位思考,让对方置身于我方地位,甚至依照对方的论断,以加倍于他所施用的攻击力量还击对手。

借时造势,借事造势常借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论敌所讲的道理或所用的方法来还击他,能产生有力地反驳和揭露的作用。运用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法,要“借”得自然,即借言事物和真正表达的事理具有合理性。

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驳倒的事实,而且既无法反驳,又不能逃避时,可借用对方提供的话题换一个角度来陈述己见,从而突出自己的优势和攻击对手的弱点,最终战胜对方。

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约翰?艾伦与陶克遭遇。陶克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军将领,战功卓着,并担任过数届国会议员,而艾伦则是一名出身士卒、默默无闻的人。在竞选演说时,陶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说:

“诸位亲爱的同胞们记得,17年前的昨夜,我曾带兵在山上与敌人进行过血战,在山上的树丛中露宿了一夜。如果诸位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诸位在投票时,请不要忘记吃尽苦头为国家带来和平的人。”

选民们被打动了,他们高呼“我们要陶克”!陶克将军仿佛胜利在望。就在此时,艾伦登场了。他说:“女士们,先生们,陶克将军没说错,他的确在那场战斗中立了战功。但当时,我是他手下的一员小兵,代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是我携带武器整夜保护他。诸位如果同情陶克将军,当然应该选举他。反之,如果同情我,我可以对于诸位的信任当之无愧!”

艾伦的一席话从容不迫,有理有力,寥寥数语便扭转乾坤,转败为胜。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艾伦绕开南北战争,等于默认了陶克的功勋,如果正面否定陶克的功绩,违背事实,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而艾伦却巧妙地借用了陶克的话题,你谈南北战争,我也谈南北战争,而且把将领在战争中常常拥有的特殊待遇和普通士兵的出生入死、艰苦卓绝作对比,几句话便使陶克失去优势,令听众口服心服。

借时造势,借事造势的手腕实质是迂回攻击,不搞兵临城下,正面压迫。使用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法劝谏的妙处,全在能在劝谏与纳谏之间临时开辟一个缓冲地带,使得许多尖刻的意见或建议按照一种渐进的方式顺利向前推进,不知不觉地占领对方阵地。

使用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方法,首先,注意借题技巧。信手拈来,没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嫌疑。所借之题一定与进谏的主题有所联系,使之在展开的过程中有发挥的余地。所借之题与主题没联系,硬扯到一块,“发挥”的本领施展不开,劝谏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其次,注意发挥要好。所借题中包含的理一定要阐发清楚、充分。

生活中经常有人讲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一个小女孩去面包店买了个两便士的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小得多,于是就对老板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小吗?”“哦!那不要紧,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多了。”显然,老板在诡辩。对此小女孩没有争辩,只给一个便士就离开了面包店。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没给足钱啊!”“哦!不要紧,”小女孩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样,你数起来不也方便多了吗?”一句话噎得老板瞠目结舌。

小女孩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借对方的石头,砸对方的脚。

另外,当自己处于受攻击的地位时,还可以借用对方话题所提供的论断,以加倍的力量还击对手。

有一次,俄罗斯着名马戏丑角演员杜罗夫在观摩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讽刺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必须生就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才会受到观众欢迎呢?”杜罗夫悠闲地回答:“确实如此。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我准能拿到双薪!”这个观众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开了。杜罗夫还击对方时,借用了对方话题中的论断。

借时造势,借事造势这种技法不仅简洁有力,而且生动活泼,如果运用得当,常常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古今中外不乏“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成功之例。如何运用“借时造势,借事造势”,达到目的呢?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能动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处在一定条件下的组织,能够抑制逆势,创造顺势。袁曹两军对峙于官渡,由于粮草不继,形势对曹操愈来愈不利,但曹操打道鸟巢,放了一把火,其势就发生了逆转,此举创造了有利于曹操的顺势,鸟巢之粮化为灰烬,袁绍军心动摇,失去了战斗力,被曹操一举击败。

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宣传、优质服务、霓虹灯、音响等等都具有造顺势的作用。人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市角街头一伙人围着一个小贩抢购其兜售的商品,引得路人也纷纷加入抢购的行列之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伙人与商贩本是一路,他们“抢购”的日的,就是使过路人产生“此物走俏或便宜”的心理效应,造成-种有利于该种商品销售的态势。旧社会有些商人凭借对某种商品货源的垄断,搞囤积居奇,也是在造顺势。当然,这些方法在社会主义竞争中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以符合道德规范的手腕去造势,还是值得重视的。

国美电器造势抢占了先机。早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国美就推出一系列大型主体服务活动,正是拉起了“国美服务月”的帷幕。这不仅是在中国家电零售流通领域打响了2005年服务站的第一枪,也让国美在2005年忘记来临之前先机尽揽。

北京23家国美商战,全部荣获“消费者满意单位”的殊荣。如今,来国美商城购物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国美在北京所有的上乘门口都悬挂着“消费者满意单位”的牌匾。

3月12日,国美更邀请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工商局、技术监督局、中消协等单位负责人,在国美首提上城与广大消费者开展现场咨询、法规、权益解释、消费者感言等全方位的互助活动。国美电器为了配合此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措施。

对大件商品,比如彩电、空调等,实行即买即送即装服务,让顾客足不出产就可享受五星级的安装、调试、现场咨询等服务。

唾弃虚假、拒绝返卷、直降让利将优质低价进行到底。免费上门设计家电。手机坏了换备用机,无忧服务在国美。此举不仅填补了顾客手机出现问题后短期内没有替代产品的空白,还全面打破了传统手机售后服务中所存在的服务壁垒。

国美首体商城手机销售的真机互动演示,一举摆脱了消费者只能看手机模型的尴尬局面,使消费者能够在现场直观感受到由高科技手机产品所带来的感观新体验,从而进一步拉近了商家、产品、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

孙子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识势?应势?造势”在人生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5.自抬身价,多为自己做广告

成功金言: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用点儿“手腕”,适当抬高自己的身价,多为自己做广告,要比呆在角落里等着被别人发现强百倍,甚至千倍。

做人要想成功,抬高自己的身价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为众人所认同,当然,这需要你冒很大的危险,但成功几率却也是非常之高。那么如何抬高自己的身价呢?适当地掌握点“手腕”是很必要的。

刘备自称汉中王,要把大本营迁到成都,因此必须挑选一名大将镇守汉中。选谁呢?一班人等,包括张飞本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不料刘备却看中大将魏延,破格让他担任镇远将军,兼汉中郡太守。结果一公布,全军震惊。

刘备在一次宴会中,问魏延:“如今我委托你担当重任,你有什么打算呢?”魏延的话,真提气,他说:“若曹操举全军来犯,我为大王抵挡他;若曹操派偏将统率十万兵力来犯,我为大王吞下他。”

刘备听了心里爽极了,在场文武官员也啧啧称叹。后来张飞等人也没什么意见,看来魏延这牛皮吹得很有水平。

那些拥有惊世才能的人,不懂得表现,就等于自我埋没。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度,也不会得到老板青睐,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平凡无奇,没有才华。

部属需要适度地自我推销,古时尚有“毛遂自荐”,何况有着现代观念的今天,为什么要害羞呢?自己的命运,自己开拓。

有位小姐,她的英文很好。有一天,她来到一家出版社,要见社长,她想到出版社当名编辑。可这家出版社没有英文图书的出版计划,所以无法用她。后来这位小姐请社长给她介绍一下到别的出版社,社长把她推荐给一位同行,这位小姐居然很快就有了工作。

后来两位出版社的领导碰在一起时还说:真感谢你当时给我介绍这位好编辑。其实,介绍那位小姐的领导当时不觉得她的英文能力像她所描述的那样好,但她敢于毛遂自荐,至少表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勇于向陌生的人和事挑战的优点,当老板的当然喜欢用这样的人。

现在的社交崇尚自我表现。因为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及高质量的交际效果。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说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表现自己。

张先生有一件很普通的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夏天的一天傍晚,我去看望一位香港来客,因这家饭店距我家很近,没有更换整洁点的衣裳,穿着旧布衬衫就去赴约。守门的警卫见我穿着如此寒酸,立刻绷紧了头脑里的那根弦,盯着我上电梯又走过来盘问,弄得我一时非常尴尬。我不得不面带真怒地给了他几句,他才不好意思地悄悄走开,不过我的心里却感到很别扭。跟朋友说了这件事,他笑笑说:“你这身打扮是差点儿。”从此只要是去这些地方,不管多么匆忙,我都要换件像样的衣服。

诚然,衣貌取人,让人觉得没有教养,其实反过来一想对穿着打扮不花一点心思,任由自己的性子来,是否对人也不够尊重呢?就拿佩带首饰来说吧。

许多女性佩戴首饰,完全不是出于美容或炫耀目的,而是为了社交需要,为了能在正式  的场合中体面。身为人妻且丈夫聚会很多者、从事公关或礼仪接待工作者等等多半属于此类。一位妇女的心态是这种心理的鲜明写照:“其实我不喜欢戴首饰,平时在家或外出我就不戴。但逢到我丈夫有宴会或要参加一次重大聚会活动时,我就不得不带了。这样在重的场合,不戴有些不合体统。而我先生这样的活动却很频繁,因而我不得不买了很多首饰。”

其实,做人的技术很大部分不过是创造一个好形象,只要有办法做到,让人不敢小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下面有几个比较实用的手腕:

(1)购买“豪华配件”。

一件豪华配件,例如一块“劳力士”,其实很能保值。不少古董表更能升值。花几万买一只名表,充完阔佬之后,将来万一卖掉,说不定还有钱可赚。

曾有一个洋朋友开法拉利跑车,好不威风,开这样的车,人人都说他是豪客。其实此人托人买到便宜的二手车,每次买车都赚钱。于是他每年都换车,简直就是个有钱人。

在佩带首饰的女子大军中,不乏一类人,主要目的是要在人群中体现其高雅,家庭殷实富有,以示鹤立鸡群。有着这样心理的女性,往往追求高级名牌的首饰品,并常以此为资本在同事或同伴中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