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20990700000009

第9章 批评的艺术(4)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动作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有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5)用类比的方法指出下属的错误

张震将军某日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是多少?”

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

张震将军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把话锋一转,说道:“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听了都面红耳赤。

一次,张震将军视察某部“红一连”。连长、指导员汇报道:“连队四年达标,年年先进。”

张震将军问连长:“你们达的什么标?”

连长支吾。

又问指导员、教导员,也答不上来。再问团长、政委,结果也一样。

张震将军生气地说:“达的什么标都不知道,还达什么标?有个旧戏,叫《法门寺》,太后在上面一喊,下边的人,不管听懂还是没有听懂,也跟着‘嗯’地答应一声,然后一声声传下去,一声声往下‘嗯’。我们可不能搞法门寺作风。”

张震将军通过类比的方法,对军队中的错误作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既给官兵留了一定的面子,又把错误的性质点拨得入木三分,达到了很好的批评效果。

(6)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批评

1989年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楼,李政道博士为120多名中国留学生作学术报告,可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有的不认真听讲,互相讲话,李政道非常生气,声色俱厉地说:

“请各位听着,你们有这个机会再不听的话,你是没有前途的。你要自己尊重自己。你们考上中国--美国联合招考的物理学研究生算得了什么?你们考第一名又算得了什么?难道中国青年就是这样吗?你们谁学了东西?请举手。你们对得起自己吗?你们必须努力。两百年来中国人是受压迫的,炎黄子孙是要抬头的。你们是精华,你们必须尊重自己,你们是要负责的。”李政道对留学生的批评,连用了六个诘问,以引发大家的思考,使大家思之得之。

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批评,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醒悟,把批评信息传给他们,他们就会加以注意并随之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9.这样的批评要不得

成功金言:

批评必须有度,轻了达不到改正错误的作用,重了会使对方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产生反作用。对别人有益的批评几乎每个人都会接受,但如果你的批评有点过火或者搀杂着其他的目的和个人情感,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的批评不如不说。

要使批评能被人接受,就要讲究方法和艺术,而以下的批评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1)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的领导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2)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批评者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切忌讽刺、挖苦,恶语伤人。下级虽有过错,但在人格上与上级完全平等,不能随意贬低甚至污辱对方。

(3)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脸上无光,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4)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5)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至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

(6)清算总账,揭人老底

批评应当针对当前发生的问题。对于过去的问题尽量不要拉扯出来。有些上司为了说服对方认识问题,或为了证明对方当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便把心中积存的有关“问题”全部数落出来。这样做,只能使对方感到你一直暗地注意收集他的问题,这一次是和他算总账,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7)威胁逼迫,以势压人

批评人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才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摆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说不服就压服,动不动就说:“是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或下最后通牒:“必须……否则……”这样,逆反心理就产生了。对方可能会想,干吗一定要听你的?或者反过来挑衅地说:“悉听尊便,请吧,我才不怕呢。”结果是逼而不从,压而不服,激起反抗情绪。

(8)以事论人,全盘否定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

(9)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转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10)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前脚离开下级,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做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作风。

(11)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我们在批评过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12)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