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学会控制现场的氛围
成功金言:
在演讲当中,常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学会控制会场的氛围,具备调配互动的能力。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说效果,还应该具有应变和控场能力。即善于临场察言观色,以便把握住听众的心理变化、兴趣要求,及时修正、补充自己的演讲内容,为演讲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着名演讲家刘景斓讲述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在三峡演讲,那是多年前,那个地方会场非常简陋,糟糕到什么程度呢?下大雨,那个楼底下开始漏雨了。有人提出后面开始淋雨了,也就是说有二十个人的那块区域,人根本没法听课。这个时候,我首先把大家调整到前面,后面呢?采取一些方法,把它修补。
还有一次在西郊宾馆,现场50多人,突然停电了,夏天7月份,空气非常炎热,没有空调了。大家很担心,这么多人,万一有什么状况怎么办?
我开始大声讲了。“在座的各位,停电是考验一个人自我情绪控制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计时,训练每个人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坐在这里不要动,做深呼吸,然后开始思考,这一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用在灯光下面,找一页空白的纸,把它写下来。”二十来分钟以后,电突然来了,每个人打开纸发现,写了好几页,又学习,又成长,又体验。
对于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大多是我们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演讲者临场发挥,避免尴尬局面。
美国大律师赫尔有次为当事人辩护,不小心摔倒在台角,衣服撕开了口,帽子也掉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律师的不幸,本来听众应该安静,寄予同情,可下面却爆发出笑声、掌声和口哨声。这时,赫尔很镇静地走到中间,微笑着向着听众:
“对不起,各位,此时此刻,我太激动了。一是为我的当事人,二是为了大家,激动得使我手足无措。衣服破了不要紧,帽子掉了不要紧,只要真理在心中。”
律师面对听众的嘲讽,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及时化解。话一出口,台下掌声乍响,此时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
那么,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哪些应变与控场能力呢?
(1)控制感情,掌握分寸。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要镇静,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讲台上惊慌失措,更不要因急躁而冲动行事。
(2)从容答题,妙语解脱。
演讲时,常有听众提出较尖锐的问题,欲“把你逼上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学会从容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乍看起来十分棘手的问题。有的人采取压制的方法,发火批评,喊“别吵了,安静下来”,这样只会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则采用以诚相待、妙语解脱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3)巧妙穿插,活跃气氛。
如果会场沉闷,要尽快调节,巧妙穿插,活跃气氛。演讲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说得更形象、更深刻外,还可活跃现场气氛,增加听众兴趣。比如,讲个笑话、讲个故事、谈点趣闻、唱支歌等。
(4)将错就错,灵活处理。
要想在演讲中避免说错话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一旦出错,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两点:一是搔头挠耳,二是冷场过久。有人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演说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有少数听众的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点,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了。
演讲过程中,如果是漏了个别字句的小错误,只要无伤大雅,不予更改为好。如果是讲了一段之后突然忘了下一段该说什么,那该怎么办?卡耐基介绍了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1)就地换掉话题,用上段结尾中的句子来发挥;
(2)向听众提出问题;
(3)如果实在是大脑一片空白,就应该临时编一段较完整的结束语,有礼貌地结束。
9.引经据典,画龙点睛
成功金言:
名言和警句是对生活哲理的概括,一方面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
卡耐基说:“我在孩童的时候常拿一根棍子,去横在一群羊要经过的门口来玩。当前面几只羊跳过了棍子,我就把棍子拿去,后面的羊,走到门口的时候,还是跳一下,一如前面的羊跳过棍子一样。它们要跳一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的羊跳的缘故。这并不是羊特有的现象,差不多人也是这样,大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别人的所作所为,信仰别人的信仰,并毫无疑问地接受名人所讲的一切。”所以,可以引用名人的话来增强演说的说服力。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关键处要用一句或几句警句来点明题旨,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名言和警句是对生活哲理的概括,一方面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无法恰如其分地使用名言和警句的。而那些善于思考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语言精美、思想深邃,给人的印象总是深刻的,对人的内心冲击总是很强烈的。
名言警句对于深化演讲主题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
②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
③要反复证明一下原文是谁说的,不要张冠李戴;
④少用“据权威人士说”之类的话;
⑤要引用“受欢迎的”名人的话;
⑥要引用当地名人的话;
⑦要引用有资格讲这话的人所说的话。
同名言警句一样,寓言典故也是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在相同的境况下,运用寓言和典故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古人就常用寓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梁惠王曾问孟子:“我对治理国家可谓费尽心机,可是考察一下邻国没有一个君主像我这样对待百姓的,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见少,而我的百姓却不见多呢?”孟子说:“大王喜爱战争,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两军交战的时候,有两个士兵弃甲而逃,一个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另一个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因为自己跑了五十步就笑话跑了一百步的人对不对呢?”梁惠王说:“不对,跑五十步只不过还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你的百姓增加了。”孟子在这里批评梁惠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意即你梁惠王的“政绩”与别的国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老百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在演讲的时候,可以借用古人成功的经验,因而“引经据典”已经成为我们论证的固定形式之一。但引经据典一定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由于“经”、“典”大都是文言文,所以应尽量翻译成白话文,若是直接穿插文言文,恐怕听众自己还有个反省、暗译的过程,这样会影响听讲的效果,所以这个程序一般都应由演讲者来完成。
②翻译应尽量坚持直译,如果直译确有困难,可以采取变通手法,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引经据典一定要贴切。
③抓住寓言和典故的核心与本质,删除不必要的重复和陪衬,尽量使寓言和典故短小精悍,以便能说明问题。
为了给演说增加文采,增加动人的力量,可以适当地在演说中用诗词名句作装饰,选用的诗词一定要贴切、恰当,引用适当的诗词名句可显示你的文采和修养。
有一位英国爵士,在某次晚宴上,发表了一个轻松的演说,他在结尾时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就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的。即使你们不寄的话,我也要给你们每位寄一张,而且你们很容易猜到是我寄的,因为在上面我不贴邮票,(众笑声)我将在上面写着:
季节自来自去,
万物按时凋零,
惟有那--我对你们的仁爱,
永远像鲜花般的艳丽芬芳。
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轻松欢快的演说,别有情趣,增添了宴会的欢乐,也增进了宾主的友谊。但若一篇严肃的演说结尾也引用这首诗,就显得不伦不类,适得其反。所以,名人的话,古今的格言,诗词佳句都可用在演说中,但一定要用得恰当。
《吕氏春秋》说得好:“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感动世人。”诗词是语言宝库中经千锤百炼筛选出的精辟之词,因而它有久远的生命力。名人、大师、英雄人物的格言和诗句,容量大,力度大,适当引用,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有人在演说中,引用了革命烈士李大钊的一段“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说明青年一代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具有催人奋发的力量。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胜过普通言语的十句百句,而且足以打动听众,沟通演讲者和听众间的感情。
10.在结尾时激发高潮
成功金言:
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把握得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不好,就会功亏一篑,令人扫兴。
结尾和开头一样,同样最能显示演讲者的演讲艺术,是演讲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演讲的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它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因此,其意义是非常大的。演讲的结尾既要有文采又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才能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高潮是很普遍的结束方法。这通常很难控制,但是如果处理得当,效果就会好得出乎意料。整个演说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分量也愈来愈重。例如,林肯赞美尼亚加拉瀑布的演说,就是如此。
“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这个结尾给人的感觉是一浪高过一浪,使人心里难以平静。思维由演说者牵着往前走。
讲演结尾的要求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点。
(1)总结观点,在深刻印象中结束全篇。
当演讲基本完成,听众对你的观点、态度以及讲述的有关知识基本上已经掌握时,就必须考虑结束了。也就是该“收口”了。“收口”是从视觉上、听觉上给听众留下最后的印象,将在听众的大脑屏幕上“定格”。所以,“收口”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听众对整个演讲的印象。精彩的结尾往往能弥补一些不足,可以强化听众的总体印象。只要我们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演讲家对结尾都是很重视的。
卓别林是着名的喜剧大师,也是出色的演讲家,他在1943年所作的《要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中,痛斥了妄图奴役人民的“野兽”,最后他用直接呼告的形式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2)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演讲到达高潮时,听众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这时果断收尾,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曾说过:“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的:“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上,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战斗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以“不自由,毋宁死”六个字戛然而止,使全场愕然,随后即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不自由,毋宁死”则成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伟大誓言。
(3)借用名言警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名言警句做结尾,那是最理想不过的。它将产生最合适的风味以及庄严气氛,将表现出你的独特风格,产生美的感受。
世界扶轮社社长哈里?劳德先生以这种方式结束他的演说:“各位回国之后,你们之中某些人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给我,我也会寄一张给你。你们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去的,因为那上面没有贴邮票。但我会在上面写些东西: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万物枯荣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东西永远如朝露般清新,那就是我对你永远不变的爱意与感情。”
这首短诗很配合他演说的气势,因此,这段结尾对他来说,是极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