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一生的家庭关系颇为复杂,在蒋家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和宋美龄往来最多的几个晚辈之间也互有差别。同为蒋宋两家的第二代,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有较多由权力纷争而带来的不快,蒋纬国则较之“受宠”得多。而对于孔令侃,宋美龄则视如己出,对其倾注了更多的感情和关爱,一直以子相待。
聪明能干的孔二小姐一直深受宋美龄的疼爱和迁就,也是惟一敢跟宋美龄使小性子的人。擅打小报告和摆龙门阵的孔二小姐是宋美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孔二小姐死后,宋美龄非常悲伤。
孙辈中宋美龄和蒋孝勇最投缘,两人在西学、信仰上都非常容易沟通。蒋孝勇非常敬重祖母,在生活中极其体贴和孝顺,即使淡出政界后仍然在公共讲话中极力维护祖母的形象,与宋美龄的感情十分深厚。
一、如此“母子”情
嫁给蒋介石后,贵为“第一夫人”的宋美龄并未生育。对于有母子名份的“经儿”、“纬儿”,宋美龄的态度并不一致。对于蒋经国由于上海打虎运动和权力上纷争带来的不快,始终难以亲近,蒋纬国则较之“受宠”得多。而对于并无母子名份的孔令侃,宋美龄则视若己出,倾注了更多的感情和关爱。
1.经儿不亲
宋美龄终身未育,作为女性,这是颇为遗憾的。长久以来,外界对此传言不断,有说蒋介石因身染梅毒之类的性病而造成不孕。也有说蒋介石自幼就因为受了伤而无法生育,连带质疑蒋经国究竟是不是亲生的。然而,在台湾最近出现的史料显示,在宋美龄结婚最初几年,她曾经怀孕,却流产了。蒋介石在日记中记了这事,并颇为失望,希望不会影响到妻子的乍育能力。由此看来,宋美龄确实具有生育能力,只是她结婚时已经29岁,最初几年未能生产,以后就更难了。
在蒋、宋两家的第二代男性中,蒋经国、蒋纬国和孔令侃与宋美龄的往来较多,宋美龄对她们的态度也太不一样。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照理,宋美龄与蒋经国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母子关系,才更能维护彼此的尊严和利益。然而,正是这个“第一家庭”的利益太非同寻常了,谁成为这个家族的主宰,就意味着谁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母子之间的利害冲突必然表现为权力之争。蒋介石在世,宋美龄夫贵妻荣,无限荣光尽在其身,蒋介石死后,却没有子贵母荣的局面。宋美龄似乎只徒有老成凋敝的心态,历史上宫廷政治中,父子仇杀,兄弟自残的事情层出不穷,毋庸淡与皇后或后戚之间的争斗了。不要说蒋经国不是宋美龄的亲儿子,就足她的亲儿子,只要是为了权力,争斗就在所难免,她又能怎样呢?
宋美龄在与蒋介石结婚之前,就已知道有蒋经国这个人存在。结婚之时,蒋氏父子交恶,宋美龄对蒋经国并未放在心上。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给宋美龄写下“遗书”,希望她能在他不幸之后,教育抚养蒋经国、蒋纬国弟兄俩长大成人。
西安事变后,中苏关系得以改善。蒋介石委托驻苏大使通过外交渠道帮他找回多年来音讯不知的儿子。在苏方的帮助下,蒋经国得知了父亲要他回国的口信,并知道了宋美龄的一些情况,他请这位大使回国时代他转送宋美龄一件貂皮大衣。
1937年3月,蒋经国离开了生活、学习、工作了12年之久的苏联,辗转回到国内,第一次见到了宋美龄。尽管他在归国之前曾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表示一回国即奔家拜见高堂,但迫于父亲的威严及从未来前途考虑出发,他还是先在蒋介石面前先认了宋美龄作“母亲”。
宋美龄见到蒋经国一家,寒暄之后,开口便教育蒋经国:“你勿晓得啊,我花了很大功夫把你要回来的呀!”蒋经国连声道谢。
自蒋经国回国到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夕,蒋经国和宋美龄在蒋介石的手下,一个忙于社会福利、外交、空军事务,一个在地方从事青运、政治工作,基本无什冲突,相安无事。
两人因1948年的“打虎”行动闹得很不愉快,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到了台湾之后,蒋经国尽管表面上仍尊宋美龄为“母亲”,但在心里即恨死了孔、宋两家,认为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宋美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由此联系到历史上“女人祸国”的故事。
随着蒋经国在台地位的提高,蒋经国找到一个让“母亲”难堪的机会。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2月,蒋军退出大陈岛。大陈撤退,蒋经国主持其事,台湾上空笼罩着一片沮丧气氛。但以宋美龄为支柱的华美协进会,却由陈香梅出面,在台“空军总部”大礼堂,举行岛上有史以来首次资助服装表演会,介绍流行美国的H绒条洋装,并打出旗号为“服装义演”。这天晚上,应邀赴会的有美国驻台湾“大使”蓝钦等各国使节及其夫人,都是些得罪不起的贵宾。但是,“军人之友社”总干事江海东却率领一批军官在马路上拦阻赴会贵宾的汽车,对“丧师失土”的悲痛时刻出现的这种歌舞升平的虚华现象,表示抗议。
宋美龄将拦阻汽车之事报告了蒋介石,蒋盛怒之下,下令扣押了江海东。江海东在狱中颇受优待,3个月后便恢复了自由。江海东事件,表面上,主事人受到处罚,但蒋经国自感出了口恶气。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夫人派”在台湾岛内的元气大伤,宋美龄亦自感无力回天,在蒋经国升迁的仕途上,干脆来个顺水推舟。
1963年,陈诚因健康欠佳,提出辞去“行政院”院长的兼职,由严家淦组阁,事前,严家淦到蒋介石官邸商量“八部二会”及“政务委员”等的名单,到了初步决定的时候,宋美龄看到阁员名单上,蒋经国仍是“政务委员”兼“退役官兵辅导会主任”,便说:“经国呢?总不能让他一辈子做特务,做见不得人的事吧。”
蒋介石听后沉思一会才说:“让自己的儿子做部长?这样合适吗?”接着又说:“就让他到国防部做副部长,跟俞大维见习见习吧!”宋美龄在旁边补充:“你不给他机会,怎么知道他不行?我的看法他很行!”于是,在宋美龄的提示下,蒋经国当上了“国防部”副部长,从此,掌握了台湾当局的“三军”,建立了巩固的权力基础,在通往“接班人”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孔家人借凭悼之机,劝宋美龄出山,做国民党总裁,但蒋经国先行一步,于28日召开中央委员会,修改党章,以“总裁”之名作纪念留给蒋介石为由,选举蒋经国担任党的主席,孔家失算,宋美龄不久也飞往美国定居。
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并未放弃对台湾政局的关注,每周二中常会一结束,便打电话询问情况,因宋美龄年事已高,常常忘记纽约与台北的时差是12到13小时,她下午3点拨电话,而台北正是夜间,蒋经国还在睡梦之中。原来的“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是北方人,军人出身,反应不太机灵,常常穷于应付宋美龄的电话,有时说“总统”睡了,有时搪塞说,“总统”不在。宋美龄很是反感,后来,蒋经国得知后,换上了极善“外交辞令”的沈昌焕。宋美龄讲上海话,他答上海话,宋美龄说英语,他答英语,语言上的障碍扫除了,宋美龄很是满意。她与蒋经国之间的“热线”也就畅通无阻了,他们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商讨有关台湾大事。
1976年,宋美龄为了追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特地从纽约乘坐“中美号”专机飞台。追思礼过后不久,宋美龄再度束装赴美,长居美国。
1978年,蒋经国在就任第六任“总统”前夕,曾两次致电宋美龄,热切地希望继母能返回台湾参加他的就职大典,并顺便祭奠蒋介石。宋美龄却称“深恐睹物生情,哀思蒋公不能自己”而未能成行。
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宋美龄从美国发去贺电“勉励”。
1986年秋,尘封11年的士林官邸再现新貌。由于多年未使用,整修后既要符合宋美龄的生活要求,又要保持过去的原貌,这让台湾省有关部门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1986年10月间,蒋经国的健康状况转坏,10月30日是蒋介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时,蒋经国派他的三儿子蒋孝勇前往纽约恭迎宋美龄返台。10月23日,宋美龄在蒋孝勇的陪伴下返回台湾,住进了士林官邸。
在蒋介石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宋美龄发表了纪念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文章发出后,岛内大多数政治人士评价,在经历半个世纪的权力波澜和人事沧桑后,年近90旬的宋美龄似乎早已看透了政治的本质,彻悟人类权力的险恶,她将不会再留恋“权力”了。
宋美龄在台湾活跃了几十年,她对台湾当局政府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台湾的夫人派,她的作用非同一般。
在台湾,所谓“夫人派”并不仅仅指年龄层次超过75岁以上的权力精英,还包括当年随侍蒋介石的国民党党政军的高层人物。蒋经国当政后,这些蒋介石的“老臣”多已退隐山林,但他们的影响力并未消失。
这些元老重臣,在政治上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对蒋经国提出的“六大革新方案”,特别是开放党禁、解除戒严、调整“中央民意代表机关”等“政治改革”方案,多有异议。无形中,这些异议便成了蒋经国“改革”的阻力。为了顺利改革,蒋经国只有求救宋美龄。
为什么宋美龄能助蒋经国一臂之力呢?因为这些元老重臣,诸如张群、黄少谷、何应钦、谷正纲、袁守谦、李国鼎、沈昌焕、秦孝仪等都与宋美龄有着亲密的关系。
如果宋美龄出面安抚元老派,调节蒋经国与元老派之间的矛盾,对双方都有好处。
宋美龄对此作了积极的调解工作。美国《纽约时报》1986年12月底刊载的一篇专文说,宋美龄对于开放党禁、解除戒严等“开放政治路线”不表反对。相反,她表示支持“政治民主化路线”。
宋美龄返台以后,蒋经国心情很好,家族成员问的来往也非常频繁,蒋经国经常到士林官邸向继母请安,互话家常。宋美龄对蒋经国也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常留蒋经国吃晚饭。蒋经国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为政事特别操劳,有时候心情郁闷,胃口不好,宋美龄便特别交待厨师,给他做几样家乡小菜,让他开胃口。蒋经国如果公事太忙,无法来吃饭,宋美龄便派人把菜送到大直官邸蒋经国住处。由此看来,在蒋经国执政后期,他们母子关系还是和睦的。
为了安抚反对“革新”的元老重臣,宋美龄陆续召开台湾当局党政高层人士,听取他们对政局变化的意见。此后,还特别召见了台军方人士“参谋总长”郝柏村及陆海空三个军种的“总司令”。宋美龄分别对其予以嘉勉,无形中肯定军方的作用,以便赢得军方对蒋经国政治改革的支持。
宋美龄的这些活动,对于调动国民党当局领导层的关系,巩固蒋经国的地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蒋经国这种特殊的母子关系,导致他们在权力上的龌龉纷争,有人说,蒋经国一直对宋美龄夺去其生母的地位而耿耿于怀,始终对宋不能原谅,这恐怕无从考证了。但无论怎样,在蒋氏政权内,他们既唇齿相依,又勾心斗角,才能保持各自的利益,保证家族的延续发展。
2.纬儿可爱
“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这是蒋介石给蒋氏二兄氏少年时代的评价。蒋纬国生于1916年10月6日,其身世之谜一直为他自己和外界猜测,当年辛亥革命失败,孙中山被袁世凯通缉,蒋介石、戴季陶亡命日本,两人共处一室,与旅馆侍女重松金子发生恋情,生了这么个儿子,但谁是其父,不能确认,因戴季陶惧内,遂划名至蒋介石门下,算是他的二儿子。蒋纬国出生不久,便由日本人山田纯太郎带到上海,交姚冶诚看管,算作两人的儿子。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之前,为解决婚姻上的障碍,就将姚冶诚、蒋纬国送到吴忠信家,蒋纬国认吴忠信夫妇为干爹、干妈,蒋、宋结婚时,宋美龄只听说蒋介石有这么个儿子,但未曾见面。
蒋纬国生得聪明伶俐,招人喜爱,从小就被蒋介石带在身边长见识、开眼界,博得蒋介石的朋友、同事们的欢喜,有“军中少年”之称。蒋、宋成婚后,蒋纬国到苏州人东吴大学附中就读,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时,他就立志参军从戎,但因病未能如愿,遂人东吴大学学习,四年内,修完了两个系的课程。毕业后,到德国学军事,开始了军旅生涯。
宋美龄见到蒋纬国时,将纬国已是翩翩少年,风华正茂,蒋纬国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宋美龄见后,满心喜爱,真正相信了“纬儿可爱”一说。自1936年底起,蒋纬国回到了蒋介石、宋美龄身边,每次出国远行,宋美龄总有依依惜别之情,每次回来,总问长嘘短,真是视为己出。1949年,蒋介石下野回奉化修家谱时,蒋纬国的名字又划到了宋美龄的名下,算作她的儿子。
蒋纬国自1940年回国,次年下基层锻炼,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家庭,在军中不断升迁,1950年到台湾时,已升至装甲旅少将旅长,时年34年,后又被蒋介石派往美国进修,1961年,升为陆军中将。
由于蒋介石来台后将蒋经国视为权力传人,因此,对蒋纬国的发展仅限制在军内,蒋经国对这个弟弟一无什么血缘感情,二来两人在志趣上大相径庭。蒋经国学在苏俄,靠青运工作和特务工作起家,蒋纬国学在欧美,以军事功绩、学识立身。两人的矛盾起因于蒋纬国对蒋经国在军内设政治工作的反感,因为西方军队根本没有这一套,导火线是1954年1月的“湖口兵变”。
“湖口兵变”的发起人是装甲兵司令赵志华,他出于对台湾贪污肆虐,特务横行的反对,在一次七兵集会上发表演说,煽动士兵跟他一起打到台北去,再演历史上“清君侧”的故事。演说结尾,应者寥寥,他十分着急,再作动员。一名士兵在下面高喊口号,表示拥护,走到台上,从背后搂住他,使他不得动弹,并高声呼喊“拿住叛贼”!又有几个士兵上去,将赵志华摁倒在地,缴了他的枪械,捆了起来。这几个士兵实际足蒋经国长期安插在军中的“政治战士”,赵志华遂被捕入狱,兵变流产。
这事看起来与蒋纬国并无直接关系,因为他已调出装甲兵,任“国防部高参室”高参,然而赵志华却是蒋纬国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无论怎么说,他都负有“失察”之责。由于赵志华犯的是“政治”罪,所以事发不久,“困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率先得知了事情的原委。蒋纬国在装甲兵的亲信也很快告诉了他,他感到事态严重,没敢告诉蒋介石,而是先找宋美龄。宋美龄就找蒋经国,当着宋美龄和蒋纬国的面,蒋经国应诺一定在父亲面前为弟弟说项。但事隔几天,蒋经国却带有感情色彩地在蒋介石面前狠狠参了蒋纬国一本,蒋介石立即把蒋纬国找来大骂一顿,从此,蒋纬国也就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
1955年,蒋纬国担任“国防部第三厅”少将副厅长。1958年,复任装甲兵司令。1963年1月,转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1969年11月,调任“三军大学”副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