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20968400000003

第3章 智力的内隐(1)

一、总体兴趣:从环境论派生出的内隐理论

从环境论派生出来的,在既定的社会文化范围内,一个人用来形成有关人的智力的内隐理论的基础是什么?斯氏认为,形成这一理论的一种恰当方式,就是依靠社会文化中的总体兴趣来扶择智力的内隐理论,这一总体包括在一定的文化中的专职研究智力的专家们和生活在这一文化中但是在智力领域没有特别的专门研究的普通人们。内隐理论之所以为理解在既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智力如何操作提供了一种恰当的基础,其理由就是这一理论是由智力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同时又连带地决定了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的智力。按照这种观点,在文化背景中揭示智力的本质的最好方式,就是询问生活于这种环境中的人们。然而,对于人们有关智力的概念是否能准确地反映出他们所生活的文化背景,是不能保证的。因此,内隐理论对于在文化背景中着手理解智力,不会是唯一的或者是最好的方式。确实,处于这种文化背景外部的人们永远不能获得生活在这种环境内部的人们对于有关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如果在既定的文化背景中居住的人们对于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的智力是什么具有同感,那么同感就似乎能提供那种假定能提供的内隐理论的框架。它假定,那种从外部取向的理论提供了这种框架。

总之,所假设的探索是为了解决处于某种社会文化背景内的人们的内隐理论,而且坚信这种理论为理解智力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如何操作提供了一种基础。这种探索不能提供介入智力操作中的认知机制的详细说明。相反,它详细阐述那些必须弄明白的,认知机制潜伏于其后的心理内容和外显的行为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说,它还要传达个体看作为是适应环境所需要的某些类型行为的见识。显然,内隐理论似乎是强调选择和改造环境的问题。因此,它是为一种外显的智力理论提供一种框架,而不是取代这种理论。

二、高度关联:三种主要技能丛

斯腾伯格等人有关人们智力的内隐理论的研究表明,在现代美国的社会文化范围内的智力,介入了三种主要的技能因素或技能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能力;社会胜任力。这些技能丛的每一种性质都可以通过列举出高度相互关联的行为来阐明。

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严密地、理由充分地推理,辨识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系,观察到问题的所有方面,保留开放的心态,对别人的观点充分思考后作出反应,准确地解释知识,做出英明的决策,获得基本知识的创造性源泉,以适宜的方式提出问题,具备优秀的思想资源,领悟内隐的假定和推论,倾听多方面的争论,机智地处理问题。

言语能力:清晰地和富于表达力地讲话,言语流利,在某个特殊领域知识渊博,刻苦钻研,高度理解地阅读,广泛有效地与人们打交道,毫不费力地写作,安排空余时间阅读,谈吐、写作词汇优美,接受社会规范,以及探索新事物。

社会胜任力:认可他人,承认错误,在生活中表现出广泛的兴趣,准时赴约,具有社会意识,三思而后行,表现出好奇心,不作出仓促的判断,判断公正,恰当地评估与身边的问题相关联的信息,对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敏感,对自己对别人都坦荡诚挚,并且对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也表现出兴趣。

三、社会智慧:环境分理论的衍生

构成这些因素或行为的东西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它们起因于由斯腾伯格、康韦,凯特朗和伯恩斯坦等人所进行的有关人们智力的内隐理论的整套实验。

理论的派生和证实

在斯氏等人进行的一年多的一系列实验中,私下通过邮件采访和询问了476名男性和女性,包括学生、铁路职工、超级商场的售货员,以及在报纸广告上提到的人们,或者我们在电话号码簿上随意挑中的人。为了把安排的被试的观点与专家们的观点相比较,还对在智力方面有专门研究的140名心理学家发出了问卷调查表。

在斯氏等人看来,直接地询问普通人有关智力的定义不会有什么收益。这种询问似乎难易引出真实的证明,而只不过是得到些老生常谈。因此决定代之于一种间接的研究。例如,在第一个实验中,给人们空白纸,并请他们填写上他们所认为的带有“智慧”、“学术性智慧”、“日常生活智慧”以及“不聪明”的特征的行为。

研究发现,安排的考试是处于自然的生活背景中。他们中有63人是新哈文站的餐车职工,62人是家庭妇女,其他的人大多是在新哈文的超级商场工作;还有61人是在耶拿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人们似乎相信某种类型的行为表明某种类型的智力,或者说缺乏这种智力。

从人们的反应中,编排出250种主要的行为,其中有被称作为带有智力特征的170种,有被我们称作为不明智的80种行为。某些最通常地被列举为智慧的行为是“逻辑严密地和理由充分地推理”,“阅读广泛”,“显露出公共常识”,以及“高度理解地阅读”。最通常地列举为不聪明的行为有:“不能容忍意见的分歧”,“不表现出好奇心”,以及“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别人的行为”。所引用的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为,表明了被试抱着有关智慧的和非智慧的折中的观点,并且表明人们或许没有考虑任何适用于测量智力的一元的标准。

这种研究还冒险发现了恰巧反映了一两个人独特观念的特异反映。比如,有个人填上“使人们厌烦”作为聪明人的特征,相反,另一个人填的是“讨人喜欢”--几乎完全对立。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我们抽出28位来自新哈文地区的、应新闻广告而来的非学生成员,对他们就有关理想的智慧人物,理想的学术智慧人物,以及理想的日常生活的智慧人物列举出的250种行为所具有的特征,从1到9列出39级刻度。另一种普通人中评定了每种行为对限定智力的性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接着,把因素分析法应用于这些刻度,以便分析人们把一定行为的子集合看作为是相关联的倾向性。这种统计方法把所有的被人们看作为相似的行为聚集成一组,把所有的在他们看来是不同的行为分开来另作一组,并且容许取舍在人们的分歧后面潜伏的一些基本因素。实际上,研究获得的结果是被试所认为的一种单一的智力特征。

在上一段中表现的三种因素就是从评定理想的聪明人的资料分析中引申出来的。所列举的行为是在每一种因素上负有0.6或0.6以上因素的行为。换言之,这些行为是与每一种因素高度相关的,这三种因素在相关的资料中占方差的46%。

由于不仅询问了有关一般的智力,而且询问了有关学术性智力和日常生活的智力,因而也对于评定为相应附有这两种性质特征的行为进行了因素分析。了解到被试认为学术的智力包括了言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胜任力,这些因素的基调似乎与那些出现在一般智力中的东西相一致;事实上,它们非常相似,然而所列举的特殊的行为反映出更多地强调学术性技巧,诸如刻苦钻研等。那些显示出适合日常生活智力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实际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社会胜任力,有个性,以及对学习与文化的兴趣。这些也部分地巧合于一般的智力,但要少一些,更多地带有日常生活的色彩。

在心理学家和非心理学家的观点之间的相似是如此令人惊奇的明显。从总体上说,普通人所拥有的非正规的智力理论--即使没有认为他们的观点构成了理论--但与广为接受的科学家们所建构的正规的智力理论很紧密地相一致。那些构成了问题解决因素的各种行为,非常相似于卡特尔和霍恩所提及的“流体智力”;那些构成言语能力的各种行为非常相似于这些研究者所提到的“晶体智力”;那些构成了社会能力因素的各种行为非常相似于在智力的外显理论中提到的包含了社会的或实践的能力因素的行为。当一个人把普通人的内隐理论与专家们的理论相比较时,这种类似就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收到的问卷中问的专家们都是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头衔的人,并且在美国的重点大学教学或研究;每个人都已发表了有关人的智力为主题的一些文章、着作或着作中的章节。要求专家们只要评定而不要概括行为。有两种不同的问卷发送到专家们手上。一种问卷是要求反应者评定有关具有理想的智力,具有理想的学术性智力或理想的日常生活智力的人的每种行为的特征。另一份问卷是请求反应者评定出被反应者们所限定的这三类人们中每种行为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经过对相应于这三种智力的特征和重要性两方面的分析思考,在专家们的反应模式和普通人的反应模式之间中位数的相关是0.82。因素分析表明适合于这两个中组的非常相似的因素模式。

在这两个中组之间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差别。一是在学术性智力中,专家们认为动机是一种重要的成分--这是在普通人的反应中没有出现的一种成分。集中在这种动机因素上的行为包括“表现出在选择追求目标方面的献身精神与动机”,“入迷于他或她正在从事的工作”,“刻苦钻研”,以及“持之以恒”。

第二种差别是,普通人似乎在某些方面比专家们更多地强调智力的社会、文化方面,诸如“对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敏感”,和“对自己与他人坦荡诚挚”等出现在普通人的有关“社会能力”因素中,而不是出现在专家们相类似的“实践的智力”因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