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运用传奇故事解读科学发现创造
20967300000020

第20章 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2)

韩江涛发明了“墨水一擦净”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权。1991年6月国家专利局授予韩江涛“墨水一擦净”发明的专利权。

当时宝鸡市有个家具厂已面临倒闭,厂方获得这个信息后,主动与韩江涛联系,经协商,双方签订了生产“墨水一擦净”的合同,厂方立即转产。

“墨水一擦净”上市后很快成为走俏商品,畅销北京、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只一年的时间,宝鸡家具厂生产的“墨水一擦净”就获得近百万元的盈利,起死回生,还带动了4家为它提供原料和包装的小厂。

韩江涛的这项小发明,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一、彩色纸和吸水纸的发明

在纸的发明史上,还有一些“偶然”的发明趣事。

在18世纪英格兰的一个偏僻小村里,威廉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组了一个小手工造纸厂。有一天,威廉站在样子像个大澡盆的荷兰式打浆机旁,大声向大儿子喊道:“老大,浆打好啦!今天真不错,快点去拿抄纸!”

这时,他的妻子正端着一盆染衣用的蓝色染料水经过,听老伴一叫,就想过去看看今天打的纸浆怎么个“真不错”,不料,正巧和跑过来的大儿子相撞。啊!一盆蓝染料水全碰翻在盛有洁白纸浆的打浆机里,好端端的纸浆被染得乱七八糟。威廉怒火冲天,看来这批白纸浆只有报废了。

二儿子闻声赶来,望着打浆机里蓝一片、白一片的纸浆出神。过了一会儿,他拿起一根小木棒,仔细搅了搅纸浆,颜色变得均匀了,灵机一动,说:“干脆再加些蓝染料,把纸浆统统染蓝,就卖蓝色纸试试,行不行?”威廉面对此情此景也无可奈何,只得叹口气答道:“只好这样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种蓝纸-到市场,便被消费者认为是新产品而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威廉一家不但没有赔本,反倒赚了更多的钱。

从此以后,威廉一家就潜心研究各种彩色纸的生产技术。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了多项产品的专利权。

彩色纸的发明由一个偶然失误引起,可以说是对“坏事变成了好事”的又一种诠释。

有趣的是,吸水纸也是偶然闯祸引出来的发明。

德国造纸厂有一位技师,有一次,在造纸的一道工序中忘记了放糨糊,结果生产出来的大量纸张不能用墨水来写字。因为一写字,字迹马上就模糊了,这批纸成了不能用于书写的废纸。这位技师提心吊胆,做好了被解雇的准备。他的朋友得知此事后,就与他一起研究这批废纸究竟可不可以派上什么用场,好“将功补过”。经过试验,他们发现沾在纸上的墨水很容易破这种纸吸走,由此发明了一种新品种--吸墨水纸,并很快为这种吸墨水纸申请了专利。

十二、邮票的来历

200年前,寄一封信是极不容易的事。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交通工具是马车,人们用一种专用马车送信,收信人收到一封信后要付出很贵的邮费钱,才能取走。

在英国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有-位姑娘,她的未婚夫要去伦敦找工作,临行前两人商定,为了节省昂贵的邮费钱,未婚夫到达伦敦找到工作后寄信回来,在信的左下角上画个“O”表示已顺利地在伦敦找到了工作,就不用看信,把信退回不用付邮费了。

姑娘送走未婚夫后,过了两个月,一天邮递员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送信。这位年轻的姑娘看见有自己的信,高兴地捧着信封看了又看,然后不好意思地把信还给了邮递员:“真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费,请把这信退回去吧。”旁边的人看见了都感到很惋惜。其中有一位名叫罗兰?希尔的青年,主动要替姑娘付邮费钱。姑娘笑笑,婉言谢绝了,然后把信放在邮车上,走了。

后来,罗兰?希尔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认为那位姑娘和她未婚夫的做法是投机取巧,应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他想出了三条改革建议,大胆地提交给议会。这三条建议是:(一)降低邮资;(二)邮件按重量计费;(三)收邮件时先收邮费。议会采纳了他的改革建议。

政府很快实施了改革。罗兰?希尔觉得在邮件上应有交费的证据。他设计出了能表示邮费凭证的“邮票”,又得到了政府的采纳。1840年5月6日,英国政府首次发行了邮票,在全国通用。

十三、邮票齿孔的来历

1840年5月6日,英国政府首次正式发行邮票后,由于这种邮件上贴标志邮费的凭证使用起来方便简捷,很快传遍了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发行邮票。

邮票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当时的邮票是许多张连在一起的,使用时要用刀裁开,既麻烦,又不容易裁整齐。英国有位发明家亨利?阿塞尔,1848年的一天,他来到伦敦一家酒馆里喝酒。旁边桌上坐着一位先生,看着桌上放着一封已写好的信,手里拿着一大张邮票,想裁开但身上没有带小刀,正在为难。那位先生见到亨利?阿塞尔,很客气地说:“先生,您带小刀了吗?可否借给我使用?”阿塞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有带。”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位先生从自己的西服领带上取下一个别针,在各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了一行行小孔,然后很容易、很整齐地把各枚邮票分开了。

亨利?阿塞尔被那位先生的做法吸引住了,他着迷地思索应该研制一种专为邮票打孔的机器。于是,他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制造,一种新型邮票打孔机研制成功。用它打过的整张邮票,撕下每张邮票时,都非常方便,也很整齐。英国政府邮政部门立即使用了这种机器,至今全世界各地还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十四、错纱配色法的发明

中国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发明了错纱配色法。

黄道婆(1245一?),宋末元初人。生于上海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滇东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从小做童养媳,没有名字,人称“黄道婆”或“黄婆”。少年的黄道婆因不堪家庭虐待,逃离家乡,随海船漂流到海南岛崖州(今海南三亚市)。她在崖州居住30年,学会了黎族人的绵织技术,熟练掌握了制绵新工具和压棉、弹花、纺线、织布、织花等一整套操作技术,还学会了织崖州被,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纺织能手。

1295年,黄道婆因思念家乡由崖州乘海船返回上海乌泥泾。她热爱家乡,更热爱家乡的人民,决心把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全部贡献出来,丝毫不留地传授给家乡人。在生产中,她创造出许多先进的新型生产工具,对纺织技术、工艺进行了系统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轧籽采用铁杖擀棉籽,代替了手剥棉籽的方法。随后又创制了一种轧籽用搅车,从而大大提高轧籽效率。

(二)弹花方面,她推广了绳弦大竹弓方法,不仅提高了弹花效率,同时能除尽棉花杂质,保证棉纱质量。

(三)发明了三锭二线式脚踏纺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纺织生产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

(四)发明了“错纱配色”和“彩线挈花”织布方法,使棉织技术空前提高。

黄道婆促进了松江一带纺织工业的繁荣发展,当时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之谚语。黄道婆去世后,家乡人建祠怀念她,尊称她为“黄娘娘”。1957年4月,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古代技术革新家,重新修整黄道婆墓园,墓碑上刻记着她的光辉事迹。

十五、排字机的发明

奥特马?默根塔勒(1854-1899)是-位德国发明家。

他从小对使用工具和机器修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父母却希望他当一名教师。14岁时,他的父亲作了妥协,同意他当为期4年的钟表匠的徒弟,但由于他聪颖好学,3年就学成出了师。不过,当时爆发了普法战争,他的就业很不顺利。由于他师傅的一个儿子在美国制造机器,18岁的他便于1872年10月去了美国。

在美国,他的老板是个手艺精湛的工匠,于是他潜心跟着老板从事制造钟表、精密仪器和其他手工艺服务的工作。

1884年的一天,一位着名的记者克莱芬找到默根塔勒,要他在打字机和印刷品之间找到一种联结方案,把打字机打出的字直接进行排版,以便即可印刷。

这一偶然的机会,使默根塔勒获得了打字、印刷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事克莱芬所要求的发明。经过两年努力,他终于在1886年发明了实现上述功能的机械排字机,并于1890年作了改进。这种排字机被称为“逐行排字机”或“莱诺铸排机”。

排字机也叫植字机。第一架排字机的发明人是英国B?费斯特和W?丘奇在1815年设计的,但尚未达到实用程度。J.F.罗杰斯在1890年也设计并在1894年后改进了一种与默根塔勒的排字机相仿的排字机。此外,T?兰斯顿于1885年发明了-种单字排字机,但与默根塔勒和罗杰斯的逐行排字机完全不同。

现在,排字机走向照相排字阶段。照相排字的设想始于1860年,直到20世纪才得以实现。1930年,E?乌尔赫试制成功在技术上已较成熟的第一架照相排字机,不过这种排字机在过了约十年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此得到飞速发展。

排字机的发明,使印刷、出版业得到飞速发展。因此,爱迪生将默根塔勒发明的排字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十六、平版印刷术的诞生

德籍捷克剧作家、演员阿?塞内菲尔德尔(1771-1834)原是一位法学家,因经济困难不得不改行。他想自印自卖自创的剧本,但因印费昂贵而未如愿,只好终日冥思苦想如何由自己来印刷剧本。

一天,塞内菲尔德尔把母亲的洗衣单据用蜡笔抄在一块石灰石板上,以计算有关费用,但尚未算完就不慎把水洒在那石块上。他偶然发现,蜡笔写过字的地方并不沾水。他受此启发,经过实验研究,于1798年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于1801年取得专利。1818年,他出版了一本石印的教科书,1820年又用锌版取代石版。他还进行过印刷、复制油画的研究,但生前未能完成。

石版印刷是一种至今仍在民间使用的平版印刷,其后的胶印也是间接的平版印刷。此外还有凸版和凹版印刷。948年中国冯道的刻版和(1041-1061)年中国毕昇的陶瓷活字两种印刷术是凸版印刷。1783年,苏格兰人H?贝尔用转轮凹版印刷机进行网版印花是一种子凹版印刷,其渊源则是古代的金属雕刻即“乌银镶嵌术”。

十七、“插式积木”的创造

有些老人退休了,在家没事做,很有失落感,恰好儿女有小孩需要人带,就帮助带了。

美国有一位名叫菲尔?狄标的老人躺在安乐椅上,看孙子搭积木。小孩好玩,喜欢搭积木,搭起的积木,刚像个样子,由于手脚笨,不小心,就碰倒了。这样倒了又搭,搭差不多了又倒,经过几次失败,小孩受不了,委屈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蹬腿摔积木哭了起来。菲尔?狄标疼爱自己的孙子,见状连忙抱起孙子哄着,并用责备的眼光看着积木。看来这种传统的积木有易倒的缺点,小孩虽然喜欢玩,但它易倒,也容易让小孩气馁。这时菲尔?狄标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怎样使积木搭起来不倒呢?他相信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沿着这条思路用心思索,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设计和试做,终于制成一种插嵌式积木。

他非常高兴,拿这种样品申请了专利,想转让给生产厂。他先后找过华尔德公司、塞瑞斯公司,都没有被接受,还表示“我们可不想生产这种东西”。遭到连续碰壁后,菲尔?狄标并没有灰心,他坚信自己的改革没有错,于是决心自己创业。他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找到一家很小的塑料作坊代为加工,又与一家福利厂合作,为他生产外包装。不久,插嵌式塑料积木上市了。他亲自到芝加哥推销,产品很受欢迎,又通过宣传,产品迅速推销全美国,接着销向全世界,成为幼儿园的必备玩具。

十八、为盲人设计的文字

盲人无法直接用眼睛识字。所以,能让盲人识别书面上文字的方法,显然是把字做得凹凸不平,以便他们通过用手触摸来识字。1785年,V?阿维就发明了一种凹凸字,由于所用的符号太多,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但的确是一种有用的尝试和开端。

19世纪初,巴比埃(1767-1841)对凹凸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首创了一种“12点基本符号”构成的盲文--又名“盲人读写用字”。这种盲文每个字母都很大,很短的一篇文章变成盲文就是几本书厚,每本书都重达4至5千克。不过,这种盲文版的书能让盲人阅读,所以一直在社会上流传使用。

后来成为教师的路易?布莱叶,出生在法国的卡富里。他3岁时不小心被剪刀戳破眼睛,成了盲人。少年时,他到癕黎的一个盲童学校学习。

1824年,即他15岁时的一天,法国海军巴比尔舰长到布莱叶读书的学校来,给孩子们作夜间战斗通讯演习的介绍。要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秘密地把命令传递出去而不暴露目标,即不能用眼睛看信号,所以巴比尔带来的几个士兵先把上级的命令译成密码,再在厚纸上用巴比埃盲文的方式戳出点子来表示,士兵则靠手摸来识别命令。

这次偶然的介绍引起了布莱叶极大的兴趣。他想,巴比埃盲文要用12种符号,如果能将其简化,不是更有利于盲人识字吗?通过几年无数次用不同的方法在纸上作点与横线的实验之后,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刺6个小洞,分布在6个不同的位置上,通过这6个小洞实现63种不同的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个字母或-个单词,还表示不同标点符号的组合。不久,他就用这种方法写成了一本书。

起初,人们不相信他的办法能在现实中使用。虽然有一次他当众表演了在纸上刺孔写字,而且跟上了另一个人给他口读的速度,他再把写的内容读了出来,但人们说他早就把别人念给他的这段话记在脑子里了。人们不相信一位盲人能有这样的创造力,但他没有灰心,仍尽一切努力、用全部时间去改进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