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很长时间使用的一种“软”肥皂就是用动物油脂和榉木灰混合起来制成的。后来有一种“硬”肥皂,它是用植物油和海藻灰中的碱混合一起制成的。由于在肥皂中加入了香料,价位贵,在15世纪,这种硬肥皂成为了当时的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
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制取了火碱。从此人们才开始大量制造肥皂,人们的生活清洁就离不开肥皂了。
二十一、洁净炭的发明
80年代初,久居城市的美国人,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已感到有些厌烦,出现了重返大自然的潮流,称之返璞归真。每逢节假日,成群结队的美国人,纷纷涌向原野,涌向大森林。露宿和远足已成了美国人最时髦的享受。这一则简短的新闻,在平常人看来是很平淡的事,并没有什么好奇的。但是在一位名叫饭岛宏一的日本人眼里,却产生了一种难得的创意。
饭岛宏一是日本全川路市的市民。他在生活中养成了事事留心的习惯,对社会需求非常敏感。一天,他看到这则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新闻,从中了解到美国人生活中一个新特点。他琢磨着,美国人在新生活中需要什么呢?他想远足露宿,野外生活少不了野炊,要吃熟食,少不了木炭。现在使用的木炭容易碎,手抓就是一手墨,也不方便携带。如果能够克服传统木炭存在的缺陷,发明一种新的木炭,是一定会得到美国人欢迎的。想到这里,饭岛宏一就着手研究解决木炭污手的问题。他首先使用放大镜观察木炭的结构。看见木炭表面有许多易脱落的炭粉,手摸时就会粘在手上,这样手就变黑了。原因找到后,饭岛宏一想怎样使炭粉不脱落呢?沿着这个思路,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木炭粉不脱落的好办法。他把木炭碾成细炭末,然后加入粘结剂,再把这些粉末滚结成乒乓球大小的球状。待粘结剂干后,球表面的炭粉末粘得很牢,不会粘手了。过去的木炭是装在草袋中运输出售,携带不便。饭岛宏一把洁净炭装在透明、美观的塑料袋中出售。
洁净炭的发明很有特色,干净易燃烧携带方便,非常适应远足和露宿人们的需要,因此一上市就赢得了日本和美国商人的重视,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货,很受远足和露宿的人们的欢迎。
二十二、火柴的发明
现在人们取火多数使用打火机。在打火机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取火都是使用火柴。火柴没有发明前,古代人取火的方法是用打火石,还有最古老的钻木取火。
17世纪末,德国有位金匠名叫布朗特。他在汉堡冶炼黄金时,有一次,意外地发现一种易燃的物质--磷。布朗特是个很细心的人,也很会赚钱。他摸索出一套炼磷的秘密方法。他把这个秘密炼磷法以1000英镑的高价卖给了英国人克莱夫德。
1677年,克莱夫德将炼磷的整套技术带给了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公元1627-169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8岁时入伊顿公学读书,后去法、意两国游学,1644年回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波义耳得到易燃的磷后,想着如何使用它。忽然想起用它取火。于是他开始试验研制火柴。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680年研制出了最早的火柴,称之为取火棒。这种取火棒是用木材做的细棒。细棒的一端涂有硫磺。另外在粗糙的纸上涂有磷。人们取火时拿一根取火棒,将涂有硫磺的一头,在涂有磷的纸上摩擦,就会将细木棒点燃。火柴发明成功后,很快传到各地,被广泛使用,人们用起来确实很方便,在使用中人们发现磷有剧毒,不安全,又贵。到1826年有个人叫沃克,他对火柴进行了改进,他用树脂、水、硫化锑和氯酸钾等调和一起,搅成糊状,将细木棒的一头沾裹上。人们使用时,只要将火柴头在砂纸上一擦,火柴棒便会燃着起火。这种火柴即安全又便宜,很快传到世界各地。至今人们还在使用。
二十三、循环锅炉的诞生
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纽可门、瓦特等人发明、改进的蒸汽机得到普遍使用。蒸汽是由锅炉产生的,但锅炉的热效率一直不高,使人们颇为苦恼。寻求高效锅炉成为发明家的目标。
日本人田雄也为此绞尽脑汁,他对众多类型的锅炉进行了分析比较,期望能设计出一种理想的新锅炉,但始终没有成功。
一天休息时,他仍在为新锅炉冥思苦想。田雄熟悉医学生理学,他从对人体的认识中得到启发。人的心脏就像是提供动力的锅炉,携带着新鲜氧气的血液就像是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但是当心脏给机体提供了氧气之后并没有排放掉血液而是重新回到心脏。如果能设计一种新锅炉,将回收的废蒸汽再次加热利用,像血液一样往复循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吗?
接着,他马上动手设计,并获得成功。这就是后来着名的田雄式循环锅炉。
二十四、喝酒解闷胡勾乱兑“毒药”
法国迪奥公司是一家老牌化妆品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产品老化,濒于破产。
就在公司将要宣布破产的前几天,公司的几个工程师在实验室里喝酒解闷。其间,一位中年工程师带着醉意走向实验台,把几种绝对不相容的香精倒入了一只干净的试管,随手摔在地板上。顿时,一股古怪的香气在实验室里弥漫开来,起初令人感到不适,即刻却变成一种勾人心魄的奇香,压过了空气中别的气味。
一出恶作剧造就了一种奇特的香水。这几个工程师欣喜若狂,立刻重新配制了一瓶去找老板。心灰意冷的老板,果断抓住了这一起死回生的良药,当即拍板试制,并召集他们一起研究新产品的生产、包装和推销等问题。最后,他们决定给新香水染成紫色,这种颜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死亡、幽灵和噩梦,名称则取得更绝,叫“毒药”,准备向世界的名媛淑女开个大玩笑,企图以奇取胜、一鸣惊人。
于是电视屏幕上,彩印报纸和杂志封面中出现了无数怪异的紫色,连续不断的“毒药”,让人目不暇接。
“毒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成为人们抢手的商品,成为欧洲男人赠送情人的佳品,甚至所有离任的驻法外交官在归国时,都不会忘记在机场免税商店给自己的家人捎回去一瓶紫色的“毒药”。
二十五、拉链出现的趣事
科学发明和发现永远属于勤奋、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智者。美国工程师霍埃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狗的牙齿绝大多数人都见过,但霍埃却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狗齿得到启示。1883年的一天,他细心观看一只家犬的牙齿排列,突然,他从那“犬牙交错”的结构中得到灵感而突发奇想。何不发明类似的一种东西,使两块衣料互相啮合来代替纽扣呢?说干就干,他随后动手设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根拉链。由于它看上去并不那么显眼,加上它当时的性能较差,尚达不到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性能很好的实用拉链,所以在当年芝加哥城主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时,并不受人青睐。其后,也默默无闻,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时光匆匆过去了10年。拉链得到了重要的改进。1893年,美国一家制鞋厂的一位名叫威特库姆?贾德森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可视为现代拉链雏形的“可移动扣子”,并申请了专利。1902年,曼威尔兄弟采用了贾德森的发明并使用“扣必妥”的商标,在世界上第一次成批生产拉链。用户使用的结果表明,这种拉链有一些严重的缺点。有时拉不动,有时又突然自动崩开。这些缺点给用户带来的尴尬是可想而知的。从此拉链声誉扫地,无人问津,生产厂家也只好关门停业。
时至1905年,瑞典工程师森德巴克来到美国,研究贾德森的拉链,进行改进试验。7年之后的1912年,他生产出了一些改进后的拉链样品,这种拉链是在原有拉链的销牙后面安装了一系列凸起的花蕾状的咬齿,使销牙能够咬合得更加牢靠而不容易脱开。显然,这更接近于现代拉链。他准备推广、生产。如果拉链得以流行,扣子商人们便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于是扣子商们联合反对,加之从前拉链有过不好的名声,所以这种改进后的拉链在市场上仍未能流行。
正在这时,欧洲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位技术高超的飞行员,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众目睽睽下做飞行表演,却突然一个筋斗从空中栽了下来,结果机毁人亡。经专家调查,这次空难是因飞行员上衣的一枚扣子掉下来,正好滚到机器里去了,从而引起机器失灵的结果。
鉴于这次惨剧,法国国防部立刻命令,今后所有的飞行员服装上不许有扣子。于是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竞相仿效,作了类似规定。但不用扣子又用什么呢?人们想到了争论不休、毁誉参半的拉链。
正是这次偶然的空难事件,使拉链一下子“起死回生”。森德巴克赶紧与军事部门联系,以优惠价缝制飞行员服装,不久,订货扩大到海军。这样拉链得到广泛宣传。由于当时飞行员是人们崇拜的偶像,所以许多人便仿效飞行员穿起有拉链的制服。此外,美国一位负责士兵服装供应的军需官对这一小小的拉链颇感兴趣,认为它小巧玲珑,美观大方实用,具有纽扣所没有的许多优点。1914年,他将改进过的拉链安装在海军水兵服装的胸袋上,此举也大受欢迎。
从此以后,拉链越来越受欢迎,并得到广泛流传。例如,英国的一些服装设计师们在服装上配以亮晶晶的拉链作服饰,收到了理想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影星白兰度穿上自己设计的“拉链摩托装”--一种拉链夹克,显得精悍英武,更具阳刚之气,便有许多年轻男士竞相仿效。70年代后期,法国皮尔?卡丹这位服装设计师,也用拉链设计出众多新服装。
关于拉链还有许多奇闻轶事。美国纽约州一家杂货店主人安格尔?沙坦纳因穿着装了拉链的裤子而大难不死。那是在1991年1月的一天,3名歹徒抢劫了他的店铺,其中一个凶残的歹徒还向沙坦纳的下腹开了一枪,但幸运的是,这颗子弹正好打在拉链上,于是他幸免于难。
一枚未钉牢的扣子可以决定一个人及一架飞机乃至一场表演的命运,而这又决定了一个好的产品--拉链是否能够流传。从这似乎天方夜谭的神话般的史实当中,我们能悟出点什么呢?
拉链曾被称为“改变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二十六、铝对人类的重要性
1855年,法国巴黎,轰动世界的万国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办。
在钢架的玻璃大厅里,各种展品琳琅满目。休息室里,人们一边品尝世界各地的名酒,一边议论博览会中使人惊叹的“黏土中的白银”--铝,铝成了博览会中的“大明星”。
无独有偶,在19世纪中叶法国拿破仑三世举行的一次宫廷宴会上,摆满了各种闪闪发光的金银及其他材料制成的金属餐具,但他本人却只拿了一只铝碗,他还曾专门下旨将军旗上的金星改为铝星。并非巧合,俄国沙皇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功绩,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奖奖杯也不是金杯而是一只铝杯。
那当时的人为什么会“厚铝薄金”呢?这是由于当时铝比同质量的黄金还贵--在法国,铝价达到2000法郎/千克。总之,昂贵的铝成了富有、光荣的代名词,所以拿破仑三世沙皇才用它来“摆阔”。
为什么当时铝比黄金更昂贵呢?这得从制铝的方法谈起。
原来,纯铝首先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5年用钾汞齐还原氧化铝首先制得的。1827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采用钾与无水氯化铝共同加热也制得少量纯铝,并弄清了它的物理性质,因此这一年也被认为是铝的发现年份。很显然,这种由实验室制得的铝很少,“物以稀为贵”嘛,当然也就身价百倍了。
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研究出一种可较大量制得铝的方法,即用钠与氯化铝反应的化学还原法。
化学家德维尔制出了纯净的铝之后,有人劝告他,让他声明自己是铝的真正发现人。因为在他之前,维勒制出的铝不但量少,而且还很不纯净。
但是,德维尔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当他得到了足够的铝时,就铸了一只纪念章,上面只刻了维勒的名字和1827年的字样,送给了维勒,并且得意地对劝告他的人说道:“我很荣幸,能在维勒开辟的大道上多走了几步。”
有大量廉价易得的原料氧化铝,却找不出成本低的冶炼方法,其难点在于氧化铝的熔点太高--达到2072摄氏度。这无疑是科学家们的心病。
医好这一心病的是美国化学家霍尔和法国化学家埃罗。1886年,他们各自独立找到了一种含铝的复盐--冰晶石作为电解寸的助熔剂,使氧化铝在较低温度下就能溶解于熔化的冰晶石中进行电解。这样,铝就由“贵族”变为“平民”了。
二十七、不锈钢制品的出现
1918年德国一位工程师叫布里迪,他要找到适合制造枪管的金属。他用数种金属元素冶炼出许多种金属,经实验没有找到合适的。眼见被丢弃的废金属越堆越高,已妨碍操作,为了继续试验,他要整理一下工作现场,进行一次大扫除。
在清理废钢堆时,需要把废钢拣出来运出去。他在拣废钢时突然发现有一块锃亮的金属,布里迪好奇的拣了出来。仔细地察看,发现没有生锈,于是他拿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原来是一块含铬的合金钢。他回想起,原来冶炼后,实验过这块钢,因不耐磨被淘汰,扔到了废钢堆里;布里迪想这块钢放这么久了,别的钢已经生锈了,它为什么不生锈呢?他又对这块钢重新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这种钢含铬多,不怕酸不怕碱,是一种不易氧化、不生锈的特殊合金钢。
布里迪想,这种钢一定有特殊的用途,于是他又照样炼出几炉。首先用这种不锈钢制作成水果刀、刀叉餐具等,很受使用者欢迎。
后来人们又用这种不锈钢制作成炊具、锅、碗、勺、盆、还有外科医生用的手术刀具。
目前,不锈钢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制造自行车、汽车、轮船上的零部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