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过一首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农夫们经常看见它半身直起,站在炽热的太阳下面,立在青青的野草上面,一脸庄严肃穆的样子。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同一张面纱一样,拖在身后。前腿长得就像是一双手臂,指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这就是螳螂在人们心中典型的形象。
一、螳螂--凶猛的杀手
螳螂的体态是天生的优美动人。它体色是淡绿色的,有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灵活得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于是四面八方的景色尽收眼底,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还长着一张清秀的脸,美丽的外貌掩盖了螳螂凶猛的面目。我可以随便举例。我们看到的那双祈祷的双臂,其实一点儿也不仁慈,它们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螳螂都会用这双刀将其宰杀。它凶猛如饿虎,残忍如豺狼,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
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另外一件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螳螂的大腿比腰还要长一些,大腿的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三个大齿。平常不用的时候,螳螂就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就伤害不到自己了。
螳螂的小腿比大腿更加厉害,它的小腿简直就是长满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得多。而且,小腿上的锯齿和大腿上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呈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我曾经吃过这些小钩子的苦。在捉螳螂的时候,这个小昆虫居然用它厉害的“暗器”,袭击了我,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让我自己无法逃脱。我没有办法,只有求救。这一次受伤让我知道了螳螂身上原来有这么狠毒的武器可以用来自卫。比如,它长有如针的硬钩,可以用它钩住你的手指;它长有锯齿般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你的手;它还有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当这双大钳子钳住你的手时,你才知道什么叫做疼痛难当。从我的经历就能看出来,这样小小的一个昆虫就有如此大的攻击力。
看样子,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一定会将它们置于死地。我们可以来进行一个室内的观察。
我捉了一只螳螂放在了用铜丝盖住的盆里面,再往盆里铺上一些沙子,然后给它充足的食物,这些食物既包括蚱蜢,也包括蜘蛛等,反正要先让这只螳螂适应里面的生活。
好了,这一次一只不知好歹、视死如归的灰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看见这只蝗虫在自己面前挑衅,它勃然大怒。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把它的翅膀慢慢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直立得就像船帆一样。然后再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好像跳跃前的准备动作。
为了增加气势,它还发出警告的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
螳螂的眼睛也充满杀气,死死盯住敌人。不管那只蝗虫做怎样的移动,它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它移动,绝对不让它跑掉。我想螳螂一定学过心理学,它在运用心理战术,就是运用恐怖的眼光来看着敌人,让敌人心里充满恐惧,陷入极度的紧张之中,从而心理崩溃。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当时就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这样一来,一向擅长蹦来跳去的蝗虫,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丢到脑后去了。
不知道是被吓晕了,还是中了邪,小蝗虫不但不赶紧逃命,相反还向螳螂走过去。这一下它死定了。当那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螳螂就毫不客气,也毫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的颈部。颈部可是要害部位,受了一顿暴打,再加上先前万分的恐惧,蝗虫几乎完全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这时候,螳螂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就这样,结果了这只蝗虫的性命。
除了蝗虫之外,黄蜂也算做螳螂的佳肴之一。因此,在黄蜂巢附近,螳螂的身影屡屡出现,便不足为奇了。螳螂捕食黄蜂不仅仅能够收获黄蜂本身,而且也能顺便占有黄蜂携带的食物,可说是一举两得。
不过黄蜂比较聪明,一旦发现了螳螂在打自己的主意,就会有所防备。但是,也有个别掉以轻心者虽已发觉但仍不当心的,被螳螂看准时机,一举将其抓获。一些刚从外面回家的黄蜂,它们心里还回味着外出的兴奋呢,对早已埋伏起来的敌人毫无戒备。突然,螳螂出现了。大敌当前,黄蜂显然被吓了一大跳,飞行速度忽然减慢下来。但是已经晚了,螳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自己两排锯齿状的捕捉器--前臂和上臂的锯齿抓住了黄蜂。对于螳螂来说,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有一次,我曾看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有一只黄蜂,刚刚俘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正在享用这只蜜蜂体内的蜜汁。不料,正在它吃得高兴的时候,遭到了一只凶悍的螳螂的突然袭击。但是,这样的进攻并没有让黄蜂停止享用那芳香诱人的蜂蜜。这真是太奇怪了,难道这只黄蜂沉浸于美味而感受不到自己正受到攻击,还是知道自己已经无处可逃而赶紧在临死前饱餐一顿?
我们说螳螂很凶残,主要表现在螳螂会自食同类--螳螂是会吃螳螂的。而且,在吃同类的时候,它面不改色心不跳,好像理所当然一样。并且周围还有很多围观的螳螂,它们只管看热闹,却一点儿都不管闲事。在螳螂的家族里面,一直有着螳螂新娘吃掉老公的做法,并且这种做法被合法化了。新娘在食用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心疼,它会咬住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太恐怖了,甚于猛虎啊!
虽然我们的螳螂的确凶猛而又可怕,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把别人打死,螳螂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螳螂筑巢的技术非常棒,仿佛就是一个天生的建筑师。
二、螳螂是建筑艺术家
螳螂喜欢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建巢,比如,石头堆里、木头块下、树枝上、枯草丛里、砖头底下、一条破布下,或者是旧皮鞋的破皮子上面等等。只要那个物体上有凹凸不平的表面,螳螂就会觉得这个地方可以为筑巢提供坚实牢固的地基,于是便利用这样的地基建巢。
螳螂的巢不算大,大小约有三五厘米长,不足3厘米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当然比麦子要大得多。最开始的时候,这种巢是由含有泡沫的物质筑成的。但是,筑成以后不久,这种多沫的物质就逐渐变硬,形成了固体的状态。这种固体可以燃烧,会产生出一种像燃烧丝织品一样的气味。
螳螂巢的形状随着安置地方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不管巢的形状多么千变万化,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这一点是不变的。
整个螳螂巢,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小片做成的,并且排列成两行,前后相互覆盖着,就好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这种小片的边沿,有两行缺口,是用来做门道的,也就是说有左、右两道门道。在小螳螂孵化以后,一半小螳螂从左边的门道出来,一半从右边的门道出来。至于其他部分的墙壁,太厚了,小螳螂根本没有办法穿过。
螳螂的卵很多,所以在巢里面就堆成了好几层,但不管哪一层,卵的头都是向着门口的。
当母螳螂准备产卵时,身体里会排出一种非常有黏性的物质。这种物质排出后,在空气的作用下,膨胀成为泡沫。然后,母螳螂会用身体末端的小勺,搅拌起泡沫来。这种动作,特别像我们用叉子搅打鸡蛋蛋白。打起来的泡沫是灰白色的,与肥皂沫十分相似。开始的时候,泡沫是有黏性的。但是过了几分钟以后,黏性的泡沫就变成了固体。这种泡沫变成的固体为螳螂妈妈孕育后代提供了场所,螳螂卵就在这平面成长。
在巢穴的外面,螳螂妈妈还抹上了一层涂料,把这个巢穴封了起来,免得遭到入侵。这层材料是一层多孔的、纯洁无光的粉白状的物质,就好像面包师们把蛋白、糖和面粉搅合在一起,用来做饼干外衣的混合物一样。不过这种外壳完全是用来作障眼法的,实际上它非常脆弱,也很容易脱落下来,禁不住风吹雨打。这种外壳比室内存放卵的泡沫固体更加洁白,但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当做巢穴的涂料的时候,螳螂将自己排泄的泡沫表面上的浮皮打掉,因为光的反射力比较强,所以外壳会显得比较白一些。
除了制造前面两种物质之外,螳螂还能在巢内铺设出一条供通行用的小道。它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似乎不费吹灰之力。
当螳螂把巢建筑好,生完宝宝以后,就溜之大吉了。我总是盼望着它有朝一日能够回来看一下,毕竟血浓于水,自己的孩子在这里。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见它回来过。看来螳螂都是些没有心肝的家伙,抛家弃子,只顾自己享乐去了。
三、螳螂幼子的诞生
6月份,是螳螂卵孵化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明媚,空气温暖,适合小螳螂的生长。到了这个时候,在螳螂巢的固体泡沫里面的卵里就可以看见稍微有一点儿透明的小块。在这个小块的后面,紧接着的就是两个大大的黑点。那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那个可爱的小动物的一对小眼睛。它身体的颜色主要是黄色,还带有一些红色。它长了一个十分肥胖而且很大的脑袋。幼虫的小嘴是贴在它的胸部的,腿是和它的腹部紧紧相贴的。
螳螂孵化的时候就像集体行动一样整齐,好像存在什么统一行动的信号一样,每当这信号传达出来的时候,速度非常之快,几乎所有的卵都在同一时刻孵化出来,一起打破它们的外衣,从硬壳中抽出身体来。小螳螂孵化出来的时候,身上穿着一层结实的外套,因为它们需要从巢穴里面那条又小又弯的通道里爬出来,如果把自己的小腿伸展开来,举起尚且还缺少力量的大刀,立起灵敏的触须,肯定会被卡在通道里面,所以干脆把自己包裹起来,让体积变得小-些。
新生的螳螂变化最快的部位就是它的头了。头一直在膨胀,直到形状像一颗水泡一样为止。它一刻也不停地一伸一缩地努力地解放着自己的躯体。就这样,每做一次动作的时候,它脑袋就要稍稍变大一些。最终的结果是,它胸部的外皮终于破裂了。加油啊,加油啊!只见它用尽浑身解数,不停息地弯曲扭动着它那副小小的躯干。看来,它是下定决心要挣脱掉这件外衣的束缚。你看它的腿露出来了,接着是触须,然后是其他部分。终于,它从外套里面爬了出来。
这些小家伙沉浸在初生的兴奋之中,完全没有想到,它们未来会凶多吉少。因为它们还身形弱小,人见人欺啊!对于螳螂幼虫而言,它们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有意无意地看到,一只只蚂蚁不厌其烦地光临螳螂巢穴的旁边,非常耐心,而且信心十足地等待小螳螂从巢里面出来,然后捕获它们。
蚂蚁一般不会走到螳螂巢穴的内部去。这主要是因为螳螂巢穴的四周有一层硬硬的厚壁,这便形成了十分坚固的壁垒,蚂蚁对此束手无策,于是就守株待兔吧。
只要哪一只不经事的小螳螂一不小心跨出自家大门一步,马上就会被五马分尸,命丧黄泉。但是小螳螂必须要走出家门的,这样就免不了有一场腥风血雨的战斗。当小螳螂遭遇到了蚂蚁的时候,它们会用尽全身力气进行反抗,挣扎着、扭动着身体,决不放弃求生的欲望。但是,这种挣扎与那些凶恶之众相比,显得多么可怜啊!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一小会儿的工夫,这场充满血腥的大屠杀便宣告终结了。残杀过后,剩余下来的,只不过是碰巧有幸能够逃脱敌人恶爪的少数几个幸存者而已,也许这就叫做优胜劣汰吧。
但是风水轮流转,螳螂被欺负的日子总算过去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便会变得非常强壮。这样一来,渐渐地,它自己就具备了能够自我保护的能力了,再也不是那些任人宰割的可怜虫了!
强壮的它大摇大摆地向蚂蚁群走过去,它所经过的地方,原来任意行凶的敌人们都纷纷倒下了。螳螂为自己死去的兄弟姐妹报了仇。
但是事实上,小螳螂的天敌不只是这些小个子的蚂蚁,还有许多其他的天敌。这些天敌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吓倒的,比如说蜥蜴。对于小小螳螂的自卫和恐吓的姿势,它是全然不在意的。蜥蜴进攻螳螂的方法主要是用它的舌尖,一个一个地舔起那些刚刚幸运地逃出蚂蚁之口的小昆虫。
虽然一个小螳螂还不能填满蜥蜴的嘴,但是,从它的面目表情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那味道却是非常之好。看来,它相当满意。每吃掉-个,蜥蜴的眼皮总是要微微一闭,这的确是一种极度满足的表现。然而,对于那些年轻的、不走运的螳螂而言,它们真可谓“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啊!
危险无时不有,甚至就是在卵还没有发育成熟以前,它们就已经处于万分危险之中了。有这样一只小个儿的野蜂,它随身携带着一种刺针,其尖利的程度,足可以刺透螳螂那由泡沫硬化以后而形成的巢穴,然后将自己的卵产在螳螂的巢穴里面。野蜂卵的孵化也要比螳螂卵提前一步。当这些野蜂卵孵化出幼蜂以后,螳螂卵就成为了它们的食物。
螳螂的敌人其实还有一个,这个敌人是地球上最有威力,也是最可怕的,这个敌人就是人类。人类会把螳螂当做营养丰富的佳肴进行享用。据说食用螳螂肉可以增强人类的脑力。螳螂身体内的精华贮蓄在人类的身体里面,并且一点一点地传送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进我们的血脉里。它们滋养着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
人类还利用螳螂的巢穴来治病。在有的地方,螳螂的巢被人们视为医治冻疮的一种灵丹妙药。做法是拿一个螳螂的巢,然后把它劈开成两半,挤出里面的浆汁来,涂抹在疼痛的部位。有的人还认为螳螂巢医治牙痛和脸肿也非常有效,保证药到病除。
当然,螳螂的巢穴并非如此神奇,这只不过是人们的心理作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