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未来世界的科技
20950900000008

第8章 称霸海上(3)

由于核动力的续航力几乎无限,故核动力航空母舰具有更大的战术机动性和独立行动的自由性,从而扩大了攻击范围,增加了攻击效果,在有严重威胁的海区具有更大的规避危险的能力。

同时,由于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燃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节省大量的舱室,从而减轻了航空母舰对基地的依赖,降低了对后勤支援的要求。此外,核动力航空母舰不排放腐蚀性气体,从而减少了舰体、设备和飞机的维修量,降低了被敌机监测设备和制导设备发现和攻击的可能性。

美国1968年6月开始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舰。除了美国拥有的9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外,法国也拥有一艘名为“戴高乐”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从诞生开始,已走过80个春秋的发展历程,对战争的胜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航空母舰的有无、多少以及作战技术水平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海军的发展水平。你了解“海上杀手”巡洋舰吗?巡洋舰是一艘多用途的水面战舰,是现代海军主要的战斗舰艇之一,能在较长时间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远洋机动作战,故被称为“海上杀手”。

巡洋舰装备有与其排水量相称的攻防武器系统、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好的耐波性。通常,由数艘巡洋舰组成编队,或参加航空母舰编队(担任翼侧掩护),常为编队的旗舰。

在过去的历次海战中,巡洋舰主要用于海上攻防作战,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支援登陆或抗登陆作战,袭击港口、基地和岸上目标,掩护己方舰艇扫雷或布雷,以及防空、反潜、警戒、巡逻,为舰载机导航等。巡洋舰诞生于战列舰出现之后,因为战列舰需要巡逻、护航的快速炮船,这些快速炮船就是现代巡洋舰的雏形。19世纪末,随着战列舰突飞猛进的发展,执行护卫战列舰任务的巡洋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的吨位、作战能力等有了长足的进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巡洋舰有一个显着的发展,那就是,当时的巡洋舰普遍装备了水上飞机,每艘舰一般装载2架,个别载4架。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协同航空母舰、战列舰一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战中,巡洋舰都参加了激烈的战斗。可以这样说,巡洋舰担负着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警戒任务,是防止敌方航空兵、潜艇及驱逐舰攻击的出色的护卫,是炮击敌基地、港口和陆上目标的有效杀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巡洋舰也和战列舰一样,逐步从大海上消失。但导弹武器和核动力装置的诞生,以及其本身比战列舰轻便、灵活的特点给了巡洋舰起死回生的可能。

1953年,美国海军率先在巡洋舰“巴尔的摩”号上安装了“天狮星一I”导弹发射装置。1955-1956年,美国海军又对两艘“波士顿”级巡洋舰进行改装,装备了导弹武器。1958-1959年,美国海军又在两艘巡洋舰上安装了高射导弹和反潜导弹,并保留了鱼雷和舰炮。1957年12月,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原子动力巡洋舰“长滩”号,该舰标准排水量超过1万吨,舰长超过两百米,航速30里。前苏联、法国、德国在战后也建造了大量巡洋舰,这些新建的巡洋舰大多都装备了导弹武器或反潜飞机。

你对驱逐舰了解多少?不知道你对驱逐舰了解多少,其实它是用来消灭敌人的潜艇、水面舰艇和船舶,担任己方大型军舰和护航运输队警戒,以防止敌驱逐舰、潜艇和鱼雷艇攻击的一种战斗舰艇。当然,驱逐舰还可用于执行侦察、巡逻、对岸射击、布设水雷障碍和执行其他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驱逐舰被广泛使用,仅参战国家的海军,就投入了约有1800艘驱逐舰。

由于各大国海军积极推行“大舰巨炮主义”政策,驱逐舰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兵器,一直以鱼雷为攻击武器。但驱逐舰在护卫航空母舰、两栖战舰编队与海上运输队,防止来自潜艇的袭击方面起过很大作用。

同时,驱逐舰还直接参加过海战,甚至参加过围歼大型战舰的战斗,屡建战功,从此威名大振而引起了军事家们的关注,被人们誉为“海战王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逐舰获得了比其他大中型军舰更快的发展速度,可以这样说,除了航空母舰和舰潜艇外,各海军国家重点发展的军舰就是驱逐舰,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更是以拥有驱逐舰而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逐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排水量的增大,一般吨位均保持在5000吨左右。因此,现代驱逐舰在吨位上已和巡洋舰不相上下了。现代驱逐舰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动力装置的变化。

1962年,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克”号服役,它的动力装置可确保该舰环绕地球航行16圈而不需更换燃料。当然,核动力装置仅仅在少数几艘驱逐舰上使用,大多数驱逐舰采用的仍是常规动力装置。

当前,驱逐舰上的动力装置总功率一般在3万~5万千瓦,最高可达7万千瓦。这样大的功率导致了现代驱逐舰的高航速。目前,驱逐舰的最高航速已达40节。现代驱逐舰变化最大的还是武器装备的日益多样化。

驱逐舰一改过去的那种以鱼雷和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单一状况,转成了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配置模式。除装备舰艇导弹和反潜导弹外,还装备了对地攻击的巡洋导弹和高性能反潜自导鱼雷,并广泛携载1~2架甚至3架反潜直升机。

第一艘装备导弹武器的导弹驱逐舰于1953年在美国建成,舰名“米彻尔”,满载排水量5200吨。轻型护卫舰是保镖吗?护卫舰是一种以反潜、对舰、护舰为主的轻型军舰,简而言之,就是用来保驾护航的军舰。

现代护卫舰的航速在20~30节左右,排水量为1000~2000吨,最大可达3000以上吨,主要装备有大口径火炮、鱼雷发射器、火箭或深水炸弹发射器、反潜和对空导弹、反潜直升机等。当今世界正向国际相对和平转化,同时由于各种技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使轻型护卫舰有重新复苏之势。通常,轻型护卫舰是装备大量武器的小型水面舰艇,长70~95米,排水量500~2000吨。轻型护卫舰不同于高速攻击艇和高速巡逻艇。

它有一定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自持力通常为10~20天。尽管其主要任务是对舰,但轻型护卫舰通常具有可靠的对空和反潜的自卫能力。

舰上通常也载有直升机,一般备有一个机库。轻型护卫舰与战列舰、驱逐舰的区别在于它的续航力、适航性、指挥控制以及武器与传感器的作用范围。未来的轻型护卫舰将会向着更高级、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尤其表现在武器系统、作战指挥一体化、动力系统、采用“软”技术等方面。它的武器将向密集化、精确制导、高威力发展,采用垂直发射装置。

建立远、中、近多层攻防体系,提高对空、对潜、对舰能力,有的还有对岸攻击能力。

配备直升机,提高超视距探测攻击和反潜能力。

未来的战争离不开电子化、指挥一体化,作战指挥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单个舰艇。因此,把整个战斗群覆盖的作战区的全部传感器的方位线和输出的参数进行集中控制,协调战斗群的综合作战指挥变得尤为重要。

发展新一代全分布式结构的C3I系统,充分利用护卫舰进行侦察、指挥、控制和通信的一体化将成为发展趋势。轻型护卫舰的动力装置形式将会多样化,以柴燃交替动力应用最广,可以充分发挥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各自的优点。在巡航低飞时用柴油机,具有经济、可靠、易于装备等优点,在高速航行时用燃气轮机,具有加速快、噪音小等优点。与全燃动力相比,减少了上部进、排气道的空间,易于布置武器装备。柴燃电联合动力是护卫舰动力装置的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取消了齿轮箱,电动机直接耦合到推进轴上,同时柴油发电机全部设置在水线以上,噪声明显降低。近来喷水推进技术逐渐成熟,同螺旋桨相比,噪音小、机动能力好,可以在浅水区和浮游杂物多的水域航行。在新一代护卫舰设计中将采用了诸如“软空间”和“软体模块”之类的“软”技术概念。前者主要对一些较容易重新安排的舱室而言,由于巧妙利用舰艇部的一些“软空间”,使武器装备系统更容易布设。后者则指舰艇保留基本设计和主要装备的共用性,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水泥潜艇是水泥做的吗?俄罗斯海军正在研制的水下秘密武器--水泥潜艇让人感到颇为新鲜,它不同以往的金属潜艇。由于水泥潜艇采用了独特的制造材料和结构设计,能达到迄今为止还不能达到的深度,同时具有令人惊讶的攻击威力,因此水泥潜艇被誉为“神秘的水下幽灵”。

水泥潜艇具有超越极限的潜水深度。

此种潜艇以水泥为制造材料,能靠自身重量下潜到最深的海底,远远超过了普通潜艇1800英尺的下潜深度极限,水泥潜艇可以像寂静无声的野兽一样参战。水泥潜艇独特的隐身功能颇令人注目。

这种潜艇的水泥船体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射各种墀和电磁波,同时潜艇的推进系统采用了各种先进的“降噪”技术,大大降低了各种机械噪声,难以被敌方的各种声纳和电磁波探测器所发现。它的优势还来自优越的动力及操作系统。此种潜艇以电池为动力,电池存储在水泥船体里。不同于常规潜艇的是,它没有重量限制大大扩充了潜艇的内部空间。

同时,采用了各种最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它只需要最低数量的船员进行操作。水泥潜艇神奇的航行速度让其他的潜艇望尘莫及。此种潜艇采用了独特的外形设计,在船体两侧设有滑翼,在潜艇向前行驶时能产生“升力”,使船体离开海底。同时,它还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减少阻力技术,通过潜艇动力,在其前方产生气泡,使得潜艇在气泡中穿行。

而不是水中穿行,因此,它具有能突破常规潜艇60节的速度极限。它还具有巨大的攻击性能。由于此种潜艇可以潜到最深的海底,发射鱼雷的角度远远大于其他种类的潜艇。与此同时,在艇外的“监听分离舱”,可以严密监视水面舰只的活动。

而且,它配备有当今各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其中包括一种特制的鱼雷,这种鱼雷的速度能达200节,比普通鱼雷快两倍,当敌方舰只受到这种鱼雷攻击时,几乎不可能发现,当然也就没有时间采取躲避行动了。

据悉,这种实验潜艇已经下水,预料它们会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潜艇一样,组成共同猎食的“狼群”,搜索和攻击目标。帆船会重振神威吗?曾有段时间航运界认为风力是一项节约舰艇推进能源的潜在资源。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几条商船开始装备一套用计算机控制的风帆。这种风帆当时尚处在试验性质的阶段,船型较小,风帆用轻金属制成,目的是想通过实践摸清装备和维修的费用与节省下来的燃油相比,究竟有多大效益。

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岛国,因此,它对这项新工艺大感兴趣,在1987年底之前,陆续建造了15艘这类装备风帆的商船。其中有两艘船的吨位较大,分别为2.6万吨和3.1万吨,它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帆助船。

吨位为2.6万吨的风帆船建于1984年,在船前部装备了两个方形的金属帆,面积各为11米×16米,风向角有一台微机控制。据设计者称,在最好的风况下,可使轮船节省三分之一的燃料。

吨位为3.1万吨的风帆船更为先进,它有一对面积分别为16米×20米的方形金属帆。配备的一台微机不仅可控制帆的风向角也连带控制主机转速,使船舶在各种风况条件下均有一个均匀的航速。这艘轮船主要在太平洋运输木材,最后以1200万美元的代价卖给台湾。

至今,风行一时的帆助船暂时告一段落。目前,全世界在商业用途上除了偶见一些小型的帆助船外,已近于绝迹。但这些小帆助船的帆多以帆布制成,和它们的“先辈”机动船已相差无几,不过,帆是用计算机操纵的,自然要先进得多。帆助船能否在原子时代东山再起?我们认为,只要世界上燃油的费用上涨到一定程度,使节省下来的燃油费用超过帆的装备费和维护费时,帆助船肯定会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续写它的航海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