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5日,美国把第一颗第四代侦察卫星“大鸟”送入近极地轨道。“大鸟”装有许多新设备,既可做照相侦察,又可电子侦听,既能详查又能普查,寿命也长,最长的飞行了160天。它是当时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到1979年,共发射了15颗“大鸟”,时刻密切监视着前苏联洲际导弹的分布和动态,为美国在战略武器限制谈判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美国使用的主要是第五代、第六代“锁眼”照相侦察卫星,是一种数字图像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它从空间传回一幅图像只需要几分钟。据说它们和“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配合使用,可以看清地面上汽车的牌号。
电子侦察卫星是设在空中的“耳朵”,卫星上装有各种电子设备,把敌方辐射的各种频率的电磁信号记录下来,及时传回自己的地面站。电子侦察卫星也分普查型和详查型,普查型星体较小,与照相卫星组成母子星,进入照相卫星轨道后,被小火箭送入更高的轨道。从1963-1968年,美国发射了11颗小型电子侦察卫星。1972年以后,小型电子侦察卫星就和“大鸟”一起升空。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将一颗“漩涡”第三代电子侦察卫星,两颗“大酒瓶”第三代电子侦察卫星移到海湾地区上空,昼夜不停地窃听伊方的通信。据报道,伊拉克的每一枚导弹发射、每一辆汽车开动或是每一部雷达开机,都逃不过多国部队的严密监视。
预警卫星主要用来侦察洲际导弹、潜射导弹的发射情况,也可用于监视导弹试验。卫星通过红外探测器感受导弹发射的尾焰的红外辐射,实施探测和跟踪。美国早期发射过“米达斯”号预警卫星,是第一代。目前,在轨道上服役的是第二、第三代。一般情况下,静止轨道上保持5颗。其中3颗工作,2颗备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两颗DPS导弹预警卫星,每隔12秒就对伊拉克扫描一次。一旦发现伊方发射“飞毛腿”导弹,50~60秒后就可向美国预警中心报警,从而及时发射“爱国者”导弹予以截击。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美国间谍卫星的情况。前苏联的情况,由于极其保密则不清楚。军事专家们认为,在被叫做科学卫星的“宇宙”号系列中包含有不少间谍卫星。
除了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预警卫星以外,通信卫星、测地卫星、导航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气象卫星都具有军事应用价值,它们可以算得上是“兼职间谍卫星”。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至少32颗卫星,以上各类卫星均曾参战。
其实,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危机,只要国际上有重大事件发生,出事地的太空都有成批的“间谍卫星”在“斗法”。目前,各国已发射了上百颗“间谍”在太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的地球,每一寸土地每时每刻都被这些家伙们监视着!
军事卫星的“杀手”
军事卫星神通广大,“千里眼”、“顺风耳”、“神算子”应有尽有,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有专治孙猴子的如来佛呢!
这如来佛不是别的,就是各种专打卫星的“杀手”。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军事专家们就认为前苏联在“宇宙”系列卫星中藏有秘密武器,或许是一种反卫星卫星,是为了摧毁敌国卫星的卫星。1975年,美国的两颗卫星运行至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上空,莫名其妙地坠毁,美国人认为这肯定是前苏联人做了手脚。后来查清,前苏联从1967年开始研制部分轨道轰炸卫星,以“宇宙”号系列观测卫星为幌子,连续进行过15次试验。这种部分轨道轰炸卫星由运载火箭发射,进入空间轨道绕地球运行。这种卫星其实只是一个长为2米、直径为1米的核弹头。进入轨道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自行寻到目标卫星,利用核爆炸的碎片和辐射的能量击毁敌人。因为它没飞完一圈就完成轰炸任务,所以被叫做部分轨道轰炸卫星。
美国当然不甘落后,随后和前苏联展开激烈竞争。美、苏两国又先后研制出太空雷、激光弹,可以炸毁、烧蚀目标卫星。此外,还研制出拦截卫星和圆滚子反卫星轨道武器。
拦截卫星是由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的,但与部分轨道轰炸卫星不同,它进入轨道后可以绕地球飞行一圈以上,伺机进行攻击。它可以发射导弹,发射粒子束,也可以发射核武器。拦截卫星的轨道一般比目标卫星高,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一旦需要拦截就立即切入目标卫星的轨道,进行迎头拦截或是尾追攻击。
圆滚子反卫星轨道武器是一个长30厘米、直径20厘米的圆筒,进入轨道后,利用头部仪器寻找目标卫星的热辐射,然后高速撞向“敌星”与之同归于尽。
美国的航天飞机也是此中独家武器,可以在太空直接捉拿敌方卫星。经过多次空间试验,在航天飞机上,宇航员操纵机械臂可以一下子把轨道上的卫星抓住擒回敞开舱。可以想象,将来两军对战,拥有航天飞机的国家可以利用这种手段一一收拾敌方卫星,让对方成为聋子、瞎子。考虑到各种危险,现在的军事卫星上都设有自毁装置。一旦“被俘”,立即“自杀”,不成功便成仁。所以,专家们预料,将来用航天飞机去捕捉敌人卫星是很危险的。
总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军事卫星的“杀手”会更多、更厉害,攻击与自卫的较量也会更加激烈。
资源卫星商业大战
目前,资源卫星可以说是“三雄”鼎立,哪三雄?法国的“斯波特”资源卫星系列、美国的“陆地卫星”系列,还有印度的遥感卫星系列。
美国的“陆地卫星”是老牌明星。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是试验型的第一代,随后发射了“陆地卫星”4号、5号,是实用型的第二代。1993年又发射了第三代“陆地卫星6号”,没想到半途失踪,渺无音讯。
法国的“斯波特”虽然比美国的“陆地卫星”晚了十几年,但也算得上是“大腕”明星。法国自1982年发射了“斯波特1号”以来,至今已发射了3颗。“斯波特3号”1993年发射,1996年突然半途夭折,弄得法国人十分痛心。1999年3月23日,法国又发射了“斯波特4号”,总算是重振了雄风。
“斯波特4号”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资源卫星,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还增加了一个被称为植被仪的遥感器。可以监测全球农作物和天然植物的生长变化,还可以为海洋、渔业、地质等提供服务。
印度的遥感卫星异军突起。目前在服役的遥感卫星IC、ID,采用的是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分辨率比“陆地卫星6号”还要好,和“斯波特4号”差不多。它拍摄的图片质量和美国、法国的一样,可是在价格上却便宜得多。因此,不仅美国、日本的一些公司纷纷购买,经济实力不强的第三世界国家更是看好它。
资源卫星的实用价值很高,图像可分辨3万多平方千米,地下的“宝物”能寻到,地面的景物也一览无余。美国的陆地卫星就曾在苏格兰找到过古罗马人的要塞,在英国找到过古罗马恺撒大帝入侵英国时留下的古城堡,还找到过被莽莽森林覆盖着的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资源卫星上载的遥感仪甚至还可以对空中的某些小行星进行探测。要知道,这些小行星有的可是空中宝珠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绕近地轨道运行的固体小行星上,蕴藏着大约10万吨的白金、1万吨的黄金和数十亿吨的铁和镍,总价值达上万亿美元。所有这些具有丰富矿藏资源的小行星,已成为人类将来开发和利用的大宝库。为此。美国宇航局已成立了一个星际资源开发利用中心,专门进行太空资源勘探。
当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要求量日益增加,而资源卫星省力、省钱、省事。所以,除美国、法国、印度之外,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也在积极研制。中国拟于今年发射一颗自己研制的资源卫星--“资源1号”。
美、法、印三国的资源卫星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大战!
卫星发射
50年代末,苏、美发射人造卫星的时候,其他国家多认为这是超级大国的特权,一般国家拿不出经费来研制发射卫星的大型火箭。
因此,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都采用本国研制卫星,由美国发射的办法。
第一个这样做的是英国。1962年4月26日,美国的“霄神--德尔他”火箭从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英国研制的“羚羊1号”卫星,卫星重60千克。
接着,1962年9月28日加拿大研制的观测卫星“百灵鸟1号”,用“霄神-阿吉纳B”火箭从美国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卫星重140千克。
1964年和1967年,意大利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由在美国受过训的意大利人将自行研制的“圣马科1号”和“圣马科2号”卫星发射升空,测定赤道上空大气的密度。
1965年,法国也和美国合作,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将“法兰西1号”卫星发射入轨,卫星重60千克。
接着澳大利亚也用美国的“斯巴达-红石”火箭发射了本国制造的“武器研究1号”卫星。
前联邦德国在1969年11月7日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发射了本国制造的“阿祖尔”卫星;1970年3月10日,用法国的“钻石”火箭发射了“代阿尔号”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