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09

第9章 睡眠之谚——不觅仙方觅睡方(1)

俗话说“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通过睡眠进行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1.吃药十付,不如独宿一夜

良好的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睡眠是人类生命中必需的过程,是一种生物节律,约占我们一生中1/3的时间。我们的大脑需要睡眠,因为在清醒状态下,它是得不到任何休息的,神经元和相关组织恢复重建和再生也需要休息,而这种休息只有睡眠状态才能提供。

睡眠除了能使体力得到恢复外,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精神,增强记忆。从中医养生理论来看,睡眠与觉醒是阴阳交替的结果。白天阳气盛阴气尽,人们进行日常活动;晚上阳气尽阴气盛,人们开始睡眠。一阴一阳互为交替,从而达成阴阳平衡。

可以说,良好的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充足适宜的睡眠还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能在患病时,使病状减轻或使病情好转。美国哈佛大学科留卡博士指出,哺乳动物能把体内细菌制造的胞壁酸贮存在大脑当中,促进睡眠,以保证机体正常休息的需要,这一点在患病时尤为重要。当人们患病后,细菌再生的胞壁酸就会增加,从而使睡眠增加,随之机体的免疫过程也相应增加,以利于疾病的恢复。正所谓“吃药十付,不如独宿一夜”。

平时我们如何达到良好的睡眠呢?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遵循生物规律,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养成按时入睡,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睡眠效果,才能达到恢复体力和活力的目的。

如果我们每天准时起床,定时去迎接早晨的阳光,那么我们的生物钟就会准时运转,这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养生小提示:

睡前减慢呼吸节奏有助于睡眠。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2.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大睡可以养阴;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这时小憩可以养阳。

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睡“子午觉”最有利于我们身体休息。简单地说,子午觉就是指子时与午时都应该睡觉,其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眠与醒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人就会入眠,阳气旺就会醒来,所以《黄帝内经》中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子时也就是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这时是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因此,子时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睡觉是在养人体的阳气。我们在晚上11点前睡觉,可以慢慢把体内的阳气给养起来。一般在子时之前入睡的人,清晨醒后头脑会变得清新,面色变得红润;而子时未睡者面色返青,且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轻者可导致精神恍惚,重者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心血亏,出现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平时我们看到那些经常加班的人,黑天白夜倒个儿,夜梦昼困,无精打采,这多是因为在子夜时不睡觉而造成的。

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时应为“合阳”,此时应“少息所以养阳”。此外,午时正是太阳高照,气温达到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为了让心脏受到更好的照顾(“心主血脉”,“心恶热”),以此时宜小憩,一般来说休息30分钟就可以了。

养生小提示:

对于那些上班族来说,平时午休总是马马虎虎对付一下即可。其实不然,午休虽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最好是闭目静坐片刻,但时间不要太长。

3.胃不和则卧不安

一个人如果经常失眠,而且本身身体又有其他疾病,应积极考虑先治疗疾病“胃不和则卧不安”一文最初源于《素问·逆调论》,曰:“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意思是说,阳明属胃脉,胃有受纳水谷的作用,是六腑之海,胃肠之气以下行为顺;如果阳明经气上逆,胃气就不得下行,所以不能安卧,此即“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不安,就是反复不宁之状。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胃不和则卧不安”是属于一组综合病征。首先,它在胃肠疾病中比较常见。大量临床观察也发现,许多长期失眠或入睡后易醒的人,不少都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疾病。当这些人的胃肠病治愈或缓解后,失眠症也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此外,在各个脏腑病变过程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常感胃中不舒服,夜里难以入睡,这预示着病情在发展。又如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胃不和卧不安时,指示有肾功能衰的病变在发展。

因此,一个人如果经常失眠,而且本身身体又有其他疾病,应积极考虑先治疗疾病。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睡眠不好,胃肠又有毛病,应当考虑积极治疗胃肠病;失眠比较严重时,治疗要“双管齐下”,因为失眠与胃病“互为因果”,严重的失眠症,也常会使胃肠机能得不到恢复,进一步加重病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养生小提示:

睡前如果吃了过于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可能让胃部产生灼热感及消化不良,进而难以入睡。这种时候,减少胃部刺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左侧卧的姿势入睡。左侧卧可使胃部处于较低的位置,让胃酸不致回流食道,从而减少刺激的感觉。待身体舒服后再转向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

4.先睡心,后睡眼

在入睡前,要尽力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过于忧虑苦恼;不得陷入苦思冥想,懊悔不已的不良情绪之中。

许多人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白天若有较为激烈的情绪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入睡的时间和睡眠的香甜程度,使睡眠质量下降。其实,要想睡得舒适,不但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而且还要注意先把“心”安下来,这样才能一枕黄梁。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史上极为罕见的老寿星,他活了102岁。孙氏即十分讲究睡眠养生,他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中说到:“凡眠,先卧心,后卧眼。”意思是说睡前一定要稳定情绪,思想安静,做到恬谈虚静,内心安宁,静悄俏地躺着,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慢慢合上双眼,自然就酣入睡梦。

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常苦于失眠而无法入睡,他的好友蔡元定就向朱熹推荐《睡诀铭》。其中,蔡元定以“先睡心,后睡眼”六个字,高度概括了睡眠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不能睡心者是难以安眠的。正如《老老恒言·安寝》中所说:“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也就是说,你越想尽快入睡,则越是睡不着,只有先把“心”安下来,把思想上的千思万绪尽行抛弃,这样才能真正渐渐入睡。可见,睡眠的过程,睡眼是标,睡心是本。

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要学会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其不出现过大的波动,不在思维和记亿中留下过深的痕迹。特别是在入睡前,要尽力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过于忧虑苦恼;不得陷入苦思冥想,懊悔不已的不良情绪之中。

养生小提示:

睡前散步,对入睡情绪的稳定很有益处。睡前散步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可以促进人体完成由动极而迈于静的过程,从而使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显得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至深睡的过程。

5.睡前烫烫脚,赛过吃补药

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脚上相应的穴位和反射区,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

中医里有句话:“睡前烫烫脚,赛过吃补药。”意思是说,如果能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甚至会比吃补药的效果还好。

从中医角度讲,人的脚部有众多穴位和反射区,当人们用热水泡脚时,就会刺激穴位和反射区,促进脚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比如,我们脚部的涌泉穴和太冲穴受到温热的刺激后,就能起到养肾护肝的作用。如果刺激脚底的大肠反射区,还有通便的效果。

泡脚还能预防腿部和脚部疾病的发生,像教师、护士等经常站立工作的人,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而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则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静脉血及时回流,减轻腿的静脉淤血,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另外,若在泡脚的同时,再对足心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还有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

在每晚临睡前,可以用约30℃~50℃的温水泡脚,水量一般先淹没脚面,后多次适当增添,以保持和逐渐提高热力为原则。泡脚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以15~20分钟为佳,否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

一年四季最好天天坚持泡脚。古人常说:“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去;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总之,要想健康不老,我们每天一定要坚持用热水泡泡脚。

养生小提示:

对于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体质虚弱者及老年人来说,泡脚时间更不宜过长,以15分钟为宜;同时还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水温过高,双脚血管会过度扩张,人体血液将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导致昏厥。

6.睡觉不蒙头,活到九十九

头部是全身阳经的会聚地,蒙头而卧容易使体内的热壅积在头部,造成神志不清明。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蒙头睡觉的习惯,尤其是在冬季,人们认为这样会感觉暖和一些,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俗话说,睡觉不蒙头,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头部是全身阳经的会聚地,蒙头而卧容易使体内的热壅积在头部,造成神志不清明。古人早有“卧不盖头”的明训。《寿亲养老新书》中即有“暮卧不覆首”的记载,也是强调睡时不可用被褥蒙头。

此外,我们人类为了维持生命,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止呼吸,即使睡着了也是这样。呼吸时,吸入氧气,保证全身各部的氧的供应,并呼出二氧化碳,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因为我们身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因此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的供应。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必将严重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