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17

第17章 医药之谚——求医不如求谚(2)

8.三分治病七分养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分治病七分养。”得病了,治是一方面,关键还要靠养,尤其是慢性病更是如此。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养病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

养病包括养心、养身、健体3个方面。

1.养心。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清洁、干净、平静,每天想像自己的身体像水一样清洁、透明。思想不要给七情六欲充满,心境保持平和。珍馐百味,吃两盘就饱;衣装百件,穿两件就暖;广厦千间,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

2.养体。关键是吃好、睡好。吃好,要以清谈饮食为宜,做到营养平衡;睡好,要求每周至少有4天晚上11点前睡觉。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不睡觉,肝胆两条经络得不到休息,再怎么补充睡眠也于事无补。

3.健体。很多病人认为,有病了就要多休息,整天躺在床上不愿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除非你是特别严重的病,否则最好多参加运动。运动要有度,要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

养生小提示:

有时一个多病的人反而更长寿,因为知道自己有病,便多加注意,身体反而保护得很好;有时一个健壮的人,一得病就抵抗不住,倒了下来。这里的秘密就在于会调养、会保护。

9.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味虽不受人欢迎,但是却是治病的良药。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苦味虽不受人欢迎,但是却是治病的良药。

一般来说,味苦的药物大凡具有三种共同的作用:一是泄,如大黄通泄以治热结便秘,杏仁降泄以治气逆咳喘,栀子清泄以治热盛心烦;二是燥,如用温性的苦药苍术可以祛寒湿,用寒性的苦药黄连以除湿热;三是坚阴,就是泻火存阴的意思,如用黄柏、知母治疗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等。

当然,以上说的是苦味药物的共性,而不同的苦味药有各自不同的用法,运用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取。

大家都知道,黄连是比较常见的苦药了,但是它的功效卓著,连古代的帝王将相也很器重它,明朝时四川的黄连每年都作为贡品献给宫廷。中医药书籍中记载的以黄连为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验方很多,有些至今还被广泛运用。有名的如治疗心烦、胃中不适的黄连安神丸,治疗失眠、睡眠不稳的交泰丸,治疗目赤肿痛的黄连煎,治疗烦热呕吐的黄连解毒汤,治疗肝火旺盛的左金丸,治疗牙痛、颈项痛的清胃散等。可以说,黄连虽苦,但是应用却十分广泛。

食物中味苦者当推苦瓜。俗话说“药食同源”,苦瓜也算是食物中的良药了。虽说它味苦,但食之既有营养之利,又具强身之效。苦瓜为寒性食品,食之能清热、消暑、解毒,平时我们可以用它做茶、煎汤、盐渍、炒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就非常喜欢食用苦瓜,几乎是他一生中不间断食用的家常菜肴。

养生小提示:

有些人吃汤药受不了那份“苦”,不加糖就根本喝不下。尤其是孩子更是如此。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喝下药去,往往在中药里加些糖,以此来减轻药的苦味。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一般来说,中药中加糖会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会降低药效。因此,中药里最好不要加糖。如何缓解中药的苦味呢?我们可以在服药后立即用凉开水漱口,再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汤药的苦味。

10.药无贵贱,效者灵丹

药物不分高低,只要运用得当,都可治大病。

生活中有些人以为越贵的药越能治病,轻视价格低廉的药物,以致多方求医,自购贵重药或乱用补药,从而对身体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广告宣传的药或别人用后认为好的药,只能说明它对某些患者某种病的人有一定疗效或较高疗效,并不能说明它什么病都能治或只要是那种病就能治好,也不一定准能治好您所患的病。因此,我们在用药时要用头脑去分析,不要人云亦云,人用亦用,以免用药不当,造成浪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或延误病情。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明确地说:“药无贵贱,效者灵丹。”意思是说,药的有效与无效,完全在于对症下药;若不对症,哪怕用尽贵重药,也无效果。清末民初著名医药家张锡纯也认为药物不分高低,只要运用得当,都可治大病。他仅用一味蒲公英煎汤治眼睛肿痛、弩肉遮睛、赤脉络目,均收良效。他解释说:“夫蒲公英遍地皆有,农夫采取以当蔬菜其功长于治疮,能消痛疗毒火。”“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

因此,我们强调用药要讲究合理性,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实践证明,很多价格低的药物只要对症,不仅疗效高而且不良反应也少。如治疗菌痢时能用马齿苋、黄连素、痢特灵等,就不要用其他贵重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还是要首选阿司匹林等常用药而不要轻易用价格较贵的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疾病没明确诊断前,更不要随便使用稀、缺、贵的药物。

养生小提示:

有些人还对新药盲目迷信和滥用,这种做法也要谨慎。因为新药还未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的考验,有时在推广使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逐渐认识它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1.吃药不忌口,枉费医生手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吃药治病是人之常情,但有些人吃了药却无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吃药时没有忌口。

大家知道,药有五味,若搭配不当,就会改变药性,甚至产生副作用。食物也有五味,与药物相遇时,也能产生相互作用。如果我们在吃药的同时服食相克的食物,自然会影响药效。

中医的“忌口”,主要是针对病人而设的,许多病人在医生开完处方后,都会向医生询问“忌口”问题。可见,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病中忌口指的是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忌口问题,包括疾病的初期、中期及恢复期的全部过程,它对患者的调护,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其中“忌口”就是病中调养的重要一环。

饮食忌口是在中医营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如《本草纲口》中也记载有:“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鲙、腥燥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沿滞之物……”《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中也强调了服药与忌口的关系。

袒国医学有关忌口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凡体质较虚弱的病人,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的肉类,以及腊肉、鱼干、韭菜等,并忌一切生冷,特别是冷水、凉菜、生菜、生杏等。

2.一切病人都须忌暴饮暴食、偏嗜五味,忌过用油腻、腥躁、煎炸厚味以及吸烟酗酒等。

3.凡发热的病人,忌辛辣、油腻之物,如姜、椒、肥肉、酒类等。

4.热病初愈,忌油腻、肉类、辛辣类食品,如驴、马、猪肉以及蒜、葱、姜、椒等。

5.久病忌食猪头肉、母猪肉、鹅肉、鱼类、荞面等发病食品。

6.小儿病后忌饱食及腥荤厚味。

7.产后及月经期忌寒凉食品。

8.肝、胃、心脏疾病皆忌酒。

9.疮疡肿毒病人,忌羊肉、蟹、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养生小提示:

忌口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患者疾病及药物性质具体决定,酌情掌握。样样忌口,限制过多,对患者增强抗病能力,恢复健康反而不利。

12.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

枸杞对于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有较好疗效。

古人云:“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神农本草经》载:“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纲目》也记载“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明目定神,令人长寿”。可见其有很好的药用及食疗价值。

中医认为,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有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之功,为滋补肝肾的佳品。对于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有较好疗效。

枸杞虽说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是要讲究方法。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渐渐生发。可以单独食用味甘平补的枸杞,如与黄芪等味甘微温之品煮水喝,能助人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