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20950100000013

第13章 心理之谚——养生贵在养心(3)

12.笑一笑,十年少

笑能使全身轻快,能使全身各个关节、各个器官都活动起来,人体内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脏,也都因此得到了运动。

“笑一笑,十年少。”自古以来,笑就被看作是治病的良药、健身防病的法宝。

《素问·举痛论》指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笑能使全身轻快,能使全身各个关节、各个器官都活动起来,人体内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脏,也都因此得到了运动。

笑也是帮我们赶走抑郁情绪的一剂清心剂。

据说,元朝有一个书生,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妻子,小两口恩恩爱爱,好不幸福。可是没多久,天不遂人愿,这个漂亮的妻子暴病身亡。这个书生自此失去了欢笑,忧郁成疾,四处求医吃药,也均不见效。当时有一个叫朱丹溪的名医,听说此事,便为其治病。他仔细切过脉后心中有数,便告诉这个书生:“从脉象看你是有喜了,你吃几贴保胎药就会好了……”还没等朱丹溪说完,这个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笑朱丹溪徒有虚名,男女不分。后来,这个书生遇人便说这件事,大笑不止。事情也出人意料,书生每天都大笑,几天后书生的忧郁情绪没了,胃口也好了。就这样,没吃一点药,病情却一天天好起来。后来书生也明白了朱丹溪的良苦用心,自己也更加佩服朱丹溪果然是一代神医。

笑还是减压的法宝。当你感到烦恼和郁闷时,大笑几声或高歌几曲……顿时,你就会感觉到全身舒畅、精神倍增。这是因为笑声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疏通身体的能量通道。如果我们再经过训练,这种主动大笑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呈几何倍数增长。

“笑一笑,十年少”,也是古今中外的一条被验证的“长寿秘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心坦喜乐者,形体不易衰,可以延年益寿。”近年来,有专家对广西巴马和广州市长寿老人的调查也说明:性格从容温和,乐观开朗是他们共同的养生大法。

总的来说,笑是一种廉价而高效的健康良方,是绝好的养生保健之道,可谓一笑解千愁。只要“笑口常开”,就会“青春常驻”。

养生小提示:

一般来说,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心肌梗死病人在发作期或恢复期以及心脏内有血栓者,不宜大笑。此类人群在大笑时,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血,易使心力衰竭,极易导致生命危险。

13.哭一哭,解千愁

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

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是有时候实在笑不出来,可以适当哭一哭。当一个人受了委屈,或者悲痛欲绝的时候,只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就会感到解除了抑郁、忧愁和悲痛,颇有轻松之感。

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曾在一首诗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战士不幸战死沙场,他的妻子被人带到了他的身旁。当妻子看到丈夫的尸体后,虽然悲痛欲绝,但她并不能哭泣,只是一直发呆。这时,有一位学者说:“妇人必须哭出来,否则她也会死去。”于是大家都劝她心里难受就哭出来,但遗憾是她仍然没有办法哭出来。

此时,一位聪明的妇女将妇人的小孩子带到她的跟前。这时妇人哭了,说:“我的孩子,我要为你而活着。”哭缓解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对这位妻子所造成的高度紧张,缓解了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压力,从而避免了不幸的后果。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哭泣不但可以宽胸理气,使郁闷消除,而且还可以把压抑在体内的感情都发泄出来。现代医学关于哭与健康的关系也有论证: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经过调查,发现长期不流泪的人,患病率要比流泪的人高一倍。研究证明,想哭而强忍着不哭,容易导致忧郁症,并且危害生理健康。因为强烈的负性情绪会造成我们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而当这种紧张被我们压抑得不到释放时,势必成为一种积累待发的能量,引起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久而久之,会造成身心健康的损害,促成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如引发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在我们遭遇悲伤,遇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时,运用以下技巧,尝试让眼泪流下来,痛快哭上一会儿吧!

具体方法:选择一个安静、无人打扰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把双手放在胸前锁骨的上方,呼吸只到手放的地方,出声地、急促地呼吸,倾听喘气声中的感觉,像婴儿一样哭泣,仔细听,感觉其间的悲伤,回想伤心的往事,允许自己自然流露情绪,你就不会觉得哭泣是很困难的事了。当我们胸闷眼花、太阳穴隐隐作痛的时候,建议大家做这个练习,这很可能是我们压抑哭泣的信息。给自己几分钟,“哭泣”一会儿,我们就会感到解脱和放松。

真正的强者从不掩饰懦弱的自我,“发乎于情,止乎于心”的哭是人的本性。不要以为不哭就是真的坚强,能及时把痛苦和委曲哭出来,对你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养生小提示:

提倡哭,并不是不分场合地乱哭一气,而是在想哭、该哭的时候就哭,不要强制自己。应该指出的是,只有内心的委曲和不幸达到一定程度时放声大哭才有效果。如果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哭啼啼,悲悲泣泣,反而加重不良情绪。

14.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很多人被人说成“像小孩子一样”,其实“像小孩子一样”并不见得是坏事,这是保持童心的表现。

我们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人有童心,一世年轻。”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童心主要表现为无忧无虑,不愉快的事情忘得快,容易满足,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交朋友;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异想天开。

如果我们找回童年的感觉,对身心自是大有好处,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成年人的角色,找回我们童年时期对世界的人和事的好奇心和欣赏,心情愉快地生活。

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一颗童心更重要。正如冰心老人所过:“人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心老易死。”一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健康。

老年人平时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讲讲童话故事或进行一些儿童游戏,使自己的欢笑中分享童年的乐趣。这样,心情舒畅了,免疫系统功能也就加强了,自然就不易患病。

要使自己恢复一点可贵的童心,还需要做一些唤醒童心的训练,就是鼓励人们努力回想童年时期的美好梦想,唤醒自己那些已经淡化或泯灭了的童年追求,以儿童的心态重新看待问题,从而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这些训练内容包括:

1.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都有哪些梦想,把这些梦想一一写在一张纸上,好好地重温一遍。

2.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期某段快乐、成功、骄傲的时光,从而找回自信,重新确立起生活的追求。

3.到小时候的幼儿园、小学等地看看,或到附近的幼儿园、小学看看,感受一下小孩天真活泼的情景。

4.重温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日记、看过的书籍、照过的相片。

5.拜访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谈谈以前共度的时光和相互的友情。

6.看看童话、卡通片,玩玩儿童喜爱的游戏,重温儿时梦。

上述这些训练活动将有助于你在自己身上重新找到已失去的童年感觉,能让你最有效地胜任你的工作,圆满地处理好你所遇到的问题。

养生小提示:

虽然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却可以拥有一颗童心。因为儿童的纯真与善良,在一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