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28

第28章 医药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2)

【解析】:

圣人治己病治未病,这就好比治理国家,要在动乱还没有发生时预先加以防范,使群众安居乐业而内无乱民,国家富强而外患不起,即“不治已乱治未乱”。至于“已病”则须对症下药,“已乱”则要拨乱反正,这当然是必要的,但终究不如治未病、治未乱为上。

【养生智慧】:

“治未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三方面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这三级预防,那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身体不生病。

第一级预防:中医认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得疾病,必须先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病的效果。

第二级预防:除了预防疾病的产生之外,未病先防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如果已经得了疾病还要预防发生恶化。治疗疾病越早越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进行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也就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治愈。

第三级预防:对于不能彻底治愈的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等),要尽量使其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保持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勿使发展到残疾和不可控制。

【温馨提示】:

有病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任何疾病都可以消灭于尚未露头之前。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

【译文】:邪气有余用泻法治疗,正气不足用补法治疗。

【解析】:

人体有可能虚也有可能实,还有可能虚实夹杂。虚的人要适当的补,实的人要适当的泻。进补时,也要根据这个原则,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进补。

【养生智慧】:

气虚者和血虚者的养生方法

“实则泻之”是中医的基本治法,看看就好,不必深究;“虚则补之”,是补五脏六腑之虚,不足的人一定要补上来。

体质虚者分为多种证型,基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也有综合出现的虚证如气血双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气虚者、血虚者的补虚之法。

一、气虚者。

气虚质的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

气虚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调养:

1.饮食调养。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物。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物,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2.环境调养。由于气虚者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比较差,在寒冷季节经常感到手脚不温,容易感冒。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温”。有人指出,若在秋季每天进行一次冷水浴,每次15~20分钟,则会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3.精神调养。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应对生活。

4.运动调养。气虚的人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不宜进行超负荷的体育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运动,以免耗损元气。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补气。

5.药物调养。补气药物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生命活力。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红景天、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精、山药等。

二、血虚者。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若血虚,不能营养身体,则会面色苍白或蜡黄、视力减退、关节活动不灵、嘴唇不红、指甲无血色,女性还会出现经血过少、贫血、时常心慌、失眠、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冷凉等症状。

1.饮食调养。血虚体质者应注意摄取高铁、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常用的补血类食物如猪心、猪肝、牛肝、牛肉、羊肉、羊肝、鸡肝、母鸡肉、鸡蛋黄、活鱼、胡萝卜、桂圆、葡萄、红枣、花生、黄豆等。

2.环境调养。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觉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充足的血更虚。所以一般目视1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避免眼睛的疲劳。

3.精神调养。血虚体质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在精神调养方面需要振奋精神,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听一听欢快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4.运动调养。血虚的人应时常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大运动量,运动项目的选择低运动量,节奏较为缓和的项目,如太极拳、快步走、瑜珈等,还可以进行郊游、踏青,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5.药物调养。对于血虚的人,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紫河车等药物。由于血虚时常伴有气虚存在,因此,在选用补药时,还应适当加些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鹿茸、甘草等,这样常可增强补血药的效果。

【温馨提示】:

我们经常见到有不少人因服用补益药及保健品以后,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就叫做“虚不受补”。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种“虚不受补”的人应调理好脾胃。调理脾胃的药物首选黄芪,它不仅是补气的要药,还有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补虚损不足,旺健脾胃,退肌肤虚热;自汗过多,可以固表止汗。用的时候,开始的用量不能太多,否则用后也受不了。开始时,我们可以用20克左右的黄芪每天煎水,代茶饮。

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

【出自】:《素问·疟论》。

【译文】:阳气过盛生外热,阴虚时会产生内热。

【解析】:

“阳盛则外热”,是指外感风寒之邪,郁闭腠理,卫气不能发越而发热;“阴虚则内热”,是指劳倦伤脾,脾气不能运化水谷,饮食水谷郁于胃中,郁而化热。

【养生智慧】:

偏阳体质者和偏阴体质者的养生方法

一、偏阳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烦躁,少眠,大便干燥,小便黄赤,不耐热,多喜食冷饮。其养生方法为:

1.精神调养。这种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应以静养为主,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平时要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竞争胜负的文娱活动国节制性生活。

2.饮食调养。饮食上要多吃清淡食物,如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等。燥热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3.体育锻炼。不宜进行过激运动,要做静功,做慢运动。比如静坐,呼吸的时候要深、细、匀、长,都要以慢为主。

二、偏阴体质。

这种人形体虚胖,或面色偏白,手足发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怕寒喜暖。其养生方法为:

1.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多愁善感,所以精神上的调养就要侧重于让自己活跃,情趣饱满,昂扬向上。心理上这么准备,实际上往往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2.饮食调养。适当多吃一些偏阳性的食物,这样的食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热性的,如辣椒、花椒、胡椒、肉桂、干姜、茴香、香菜,羊肉、狗肉等;另一类是温性的,如芥菜、南瓜、大葱、大蒜、韭菜、胡萝卜、芦笋等,还有一些水果,如桃、荔枝、桂圆、李子、橙子等。

3.体育锻炼。阳虚体质的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但注意不要剧烈,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锻炼方式。日光浴、空气浴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强身壮阳之法。

【温馨提示】:

现代人爱加班熬夜,其实熬夜最伤阴。晚上是阴气旺盛之时,此时最宜睡觉,再行熬夜就会出现阴虚的问题。如果你一定要熬夜,可在晚餐时多吃一些滋阴养肝的食物,如莲子、百合、山药、红枣、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