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运气:职场开运魔法书
20927100000011

第11章 食物风水--健康是第一位的(1)

我国古代的医圣张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牵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这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食疗例子,而这里所说的“祛寒娇耳汤”其实是我们今天再熟悉不过的食物----北方叫它做“饺子”,南方叫它做“扁食”。虽然年代久远已经不知道故事的真假,但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利用食物来养生甚至治疗疾病,是我国人民由来已久的传统,更有趣的是,故事里说张仲景将食物包成耳朵的形状,还取名叫“娇耳”,这也很传神地反映了民间常说的“以形补形”的养生理念。

说到现在,食物与风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之前我们说过,现代意义上的风水,就是指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要接触迎面吹来的风,拂面而来的雨,耳中听到鸟儿的和鸣,眼中见到多姿多彩的世界,鼻子嗅到各种各样的气味,舌头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这一切无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使它变得健康或是不健康,进一步就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使人变得快乐或是忧伤,平和或是焦虑。在人的脸上有五官,在身体里又有各司其职的五脏,而五脏的营养补给,最主要还是靠从口中进入的食物。人可以不穿漂亮的衣服,不住豪华的房子,出门可以不坐车,却永远也不能没有食物,甚至不可以随随便便地对待食物。吃饭这回事,如果不认真对待,第一个出来造反的就是胃,胃一旦抗议了,身体无法吸收营养,导致其他内脏也无法正常工作,生病就成了没有悬念的事情。试问一个时常生病的人,又怎会心情舒畅,心情不舒畅又怎会全力以赴地对待工作,他的事业运又从何谈起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就是饮食风水的真理。

(第一节)五行和五脏

我们又要请出这位老朋友--五行。

提起利用食物来养生,就不得不稍稍提及一下中医。在中医中,将人体的系统分为五脏六腑,这五脏六腑与人体的情绪、五官、五味、形体都有着对应的五行属性,被划分为五种属类,如下表:

五行五脏六腑季节情绪五官五味形体

木肝胆春怒目酸筋

火心小肠夏喜舌苦脉

土脾胃长夏思口甘肉

金肺大肠秋悲鼻辛皮毛

水肾膀胱冬恐耳咸骨

那么中医理论是怎么运用这些事物之间的对应的呢?拿上表的第一行来说,情绪中的“怒”对应着五脏中的“肝”,经过中医临床验证,如果一个人容易发怒,就会伤肝(注意:中医理论中的五脏不能完全等同于解剖学意义上的五脏),而情绪中的“喜”对应着五脏中的“心”,一个人如果欢喜得过了分,就会伤及心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再比如五味中的“甘”对应着五脏中的“脾”,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甘味太过又会呆胃滞脾。

对应到五行生克理论上,五行上木生火,就对应着五脏中肝藏血以济心;五行上火生土,就对应着心之阳气可以问脾;五行上土生金,就对应着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五行上金生水,就对应着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五行上水生木,就对应着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金克木,所以肺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的上亢;木克土,故而肝的条达,可以疏泻脾的壅滞;土克水,因此脾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水克火,因而肾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阳亢烈;火克金,所以心的阳热,可以制约肺的清肃太过。

了解了这些简单的理论,我们就可以利用五行来养五脏。

属金系的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润肺败火,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和光泽。养肺应多吃山药、燕麦、冬瓜、藕、甘薯、猪皮、鲍鱼、贝、海参、梨等。

赤色食物属火,可以养心,对应的是心脏,这些食物可以改善气色,驱寒暖胃,还能抵抗感冒,它们是: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红苹果、红枣、沙棘、柿子、赤豆等。

黑色食物属水,它们能帮助和肾、膀胱、骨骼关系密切的人体新陈代谢正常,并防止人体多余水分积存在体内而造成体表水肿。黑豆、黑芝麻、香菇、黑木耳、茄子、乌梅、桑葚等都是黑色食物。

黄色食物属土,可以养脾,像小麦、小米、玉米、板栗、香蕉、桂圆、黄豆等,就有补脾益胃、长养气血的功能。

绿色食物属木,对应的是肝脏,多吃绿色食物可以清肝火、疏肝气,那些血压高、脾气大,动辄肝火上冲的人,就可以多吃些绿色蔬菜,如芹菜、莴苣、油麦菜、青菜、绿皮萝卜、绿豆等。

(第二节)十二辟卦养生法

十二辟卦是古人从《易经》六十四别卦中挑选出来的十二个卦,分别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在我国传统的农历十二个月中,每个月份都有着它的卦气,通俗地说就是这个月份的气候特征。根据各月的气候特征,我们就又可以采取相应的饮食安排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正月,在十二辟卦为“泰”。这个月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因此又称为“发阳”。正月里人们应当小心保养自己的阳气,饮食中应少一些咸和酸的食物,多一些辛辣的食物,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滋阴润燥、补养肺气的食物包括:动物肾脏、动物肉类、鸡蛋、骨骼、黑芝麻、樱桃、桑葚、山药、荠菜、菠菜、银耳、甘蔗、梨、芝麻、藕、木耳、香蕉、乌骨鸡、豆浆、饴糖、鸭蛋、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等。

二月,在十二辟卦为“大壮”。这个月人的肾气较微,肝气旺盛,容易气躁发火,因此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注意防止眩晕、中风等疾病。饮食上应少吃酸,多吃辛辣的食物以助肾补肝。可以多吃韭菜,但要忌吃黄花菜、大蒜、小蒜、鸡子和兔肉。因为黄花菜可诱发痼疾,动了宿气;大蒜令人气壅,关隔不通;鸡子易滞气;小蒜易伤人;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三月在十二辟卦为“夬”,这个月草木欣欣向荣,人体阳气生发,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虚的生理特征。应适当食用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等有利于阳气生发而又清淡可口的食物。为了防止“春困”,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1、B2、叶酸等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小米、黄绿色蔬菜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芹菜、菠菜、青椒、红枣、橘子等。

四月在十二辟卦为“乾”。这个月温度明显上升,植物茂盛,人的胃到了最活跃,最有味觉的时候,但也是百病易发的时候,如果平时脾胃不太好,最好此时进行保养。饮食上应当多酸少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吃一些如萝卜鲫鱼汤、百合糯米粥之类的菜有助于养胃,而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则能够健脾。

五月在十二辟卦为“姤”,这个月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养生保健要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适当作一些饮食上的调整。如多吃辣椒,既可以驱寒燥湿,又可调节情绪。多吃些碱性食物如海带,少吃点酸性食物如肉类。

六月在十二辟卦为“遁”,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温度、气压和湿度都有改变,人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增加自己体内的阳气。此时白天时间长,阳气多,适宜晚睡早起。饮食上多吃一些时蔬水果,补充维生素C,防止换季感冒。

七月在十二辟卦为“否”,时至小暑,气候炎热,人们容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养生方面要注意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是消化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饮食上要注意适度,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八月在十二辟卦为“观”。此时天气渐冷,秋叶飘零,会使人产生凄凉之感,易伤感抑郁。从这个时候开始饮食上要注意节制,少吃刺激性和过于燥热的食物,也不宜过多地食用生冷食品,包括冷饮和水果。

九月在十二辟卦中为“剥”。此时草木零落,万物蛰伏,北风呼啸,要注意避风防寒。九月阳气还没有潜伏,而阴气已经衰落,适宜进补养的药物以养生气。饮食上要少吃生冷,多甜少苦,补肝益肾,助脾胃。

十月在十二辟卦为“坤”。此时万物闭藏,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避免着凉。饮食方面仍旧要注意少吃生冷。

十一月在十二辟卦为“复”。此时手脚易冷,须避寒就温,注意保暖。此时肾脏正旺,人肺衰微,饮食应多苦少咸,以补理肺胃。冬至日可吃当归炖羊肉或饮狗肉汤等药膳,借自然界阳气萌动,以补人体阳气,增强御寒防病能力。

十二月在十二辟卦为“临”。这个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寒风凛凛,万物伏藏,而在人类却是最好的养生时节。冬季可以有小的运动,在饮食上不宜大补,补得太过会出现热燥的现象。

(第三节)根据体质制定菜谱

虽然根据五行和月份进补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具体安排饮食的时候还应当视各人的体制而定。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人的体质分为九种,人体的疾病也与这九种体质相关。以下是这九种体质具体特征的描述,读者可以根据这些描述初步自测,但要准确无误地确定自己的体质,还需到正规的中医院请专业医生确诊。

一、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指南:饮食有节。

推荐菜谱:平和质的人相对其他体质的人来说,身体最为健康,抵抗力较强,基本上很少患病,因此在饮食上没有特别需要忌口的。只需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不要暴饮暴食,按照季节、气候等的变换稍稍调理保养即可。

二、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饮食指南:食宜益气健脾,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茹、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推荐菜谱:

1.山药板栗红枣粥

材料:鲜山药50g,生板栗10枚,红枣6枚,糯米50g。

做法:1)山药用削皮器去皮洗净,红枣、糯米各自用清水洗净,板栗去壳。

2)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倒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至软烂即可。

2.花生大枣烧猪蹄

材料:花生50g,大枣6枚,猪蹄1只。

做法:1)花生、大枣分别用清水洗净。

2)猪蹄用清水洗一遍,将残余的杂毛全部拔除干净,然后放入沸水中除去血水,捞出备用。

3)砂锅中倒入清水,将所有材料放入,加一片姜进去去除肉腥。大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直到猪蹄软烂。

三、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白胖,肌肉松软。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眉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饮食指南:食宜温阳,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推荐菜谱:

1.韭菜虾仁(更适合男性)

材料:虾仁200g,韭菜100g,姜丝、料酒各适量。

做法:

1)虾仁洗净。

2)锅置火上,放油烧热,炒香姜丝,放入虾仁,烹入料酒翻炒,虾仁变色后加入韭菜、盐,大火快炒至熟即可。

2.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生姜50克。

做法:将羊肉片去筋膜,切成小块,先入沸水中煮2分钟,除去血水,捞出沥水后放在锅内。再将羊肉加入姜片后起锅,加水煮约50分钟,煮至羊肉熟烂即成。此菜谱用量为2~3人份,饮汤吃肉,每周1次。

四、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饮食指南:食宜滋阴,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蔡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推荐菜谱:

1.百合粥

材料:百合30g,粳米60g,白糖适量。

做法:将米淘净入锅,加水适量,再加入百合,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煨熬,待百合烂时加白糖食用。

2.绿豆排骨汤

原料:排骨500g,冬瓜500g,绿豆15g,薏仁15克,葱、姜适量,盐少许。

做法:

1)绿豆、薏仁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

2)砂锅中凉水放入排骨、姜,大火煮至水开后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炖2小时。

3)加入泡软的薏仁、绿豆,再炖一小时。

4)放入冬瓜,继续煮20分钟。

5)吃前撒入葱花,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

五、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饮食指南:食宜清淡,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海带、冬瓜等。

推荐菜谱:

1.茼蒿炒萝卜:

材料:白萝卜200g,茼蒿100g,花椒20粒。

做法:

1)白萝卜洗净削皮切丝,茼蒿洗净。

2)锅烧热,倒油,放入花椒炸香,捞出花椒渣,倒入萝卜丝煸炒,烹入鸡汤,至七成熟时再加入茼蒿、食盐、味精,淋香油,勾稀淀粉汁出锅即可。

2.芡实莲子薏米仁汤(便秘者不宜食用)

材料:排骨500g,芡实30g,去心莲子20g,薏米仁30g,陈皮5g,姜1块。

做法:

1)芡实、莲子、薏米各自洗净后用清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