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爱茶者说
20926000000064

第64章 龙井茶事

四月杨柳绿,人间茶事多。

一年一度春茶季节,杭州西郊那美丽的山林中,老茶又开始萌发了新绿。

一冬休眠,养精蓄锐,一蓬蓬茶树,绽出了密密麻麻的新叶,它们有的像雀舌,有的像花蕊,冬梦中醒来,正等着人们去光顾它呢。

我写的这年的茶事盛于往年,龙井茶乡,那些好强的茶农们一个个厉兵秣马,要出来亮一亮相。

原来市里搞了一个春茶节,采茶炒茶和茶叶本身,都要拿出来评个高低,那得了第一名的还要封王呢。

对茶农而言,那是何等光荣的事情啊。

采茶是第一道程序。

说起来,这是个最讲时间的活儿,都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棵草,龙井茶的采摘,更是讲究。

从前杭州大茶庄里有这样的招牌:三前摘翠。

所谓三前,就是春分前、清明前、谷雨前。

都说明前茶好,其实也不一定。

乾隆皇帝当年到龙井,写诗说清明前后的茶是最好的,此话颇有道理。

参赛的茶农们,摘的便是清明后三天的茶,那茶芽,一根根长得多么饱满啊。

刚过清明,茅家埠山中就热闹了,采茶的姑娘和大嫂云集在此,四乡八村的采茶能手们都过来了,她们要一比高低,看看谁采得最多最好。

1958年龙井茶乡出了一个采茶的十姐妹,以一位名叫竺顺招的妇女同志为代表,还发明了双手采茶法。

音乐家周大风由此创作了经典歌曲《采茶舞曲》。

很长一段时间,江南各地,凡水井处皆唱采茶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今天到的又是十姐妹,那么多人看着,她们怎么能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呢?采茶,看上去好像挺轻松,但只要自己试一试就知道其中滋味了。

一斤龙井茶,要四到六万个芽头,你们想想,采茶人有多么辛苦。

这些采茶的妇女,年年采茶,多少汗水留在茶园里。

半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茶篓放在一起,称一称,谁的最多,看一看,谁采得最匀。

最多的有九两呢,但第一名却被六号选手、双峰村的王金端夺走了,她虽采了八两,不算最高,但龙井茶还要讲均匀。

茶叶好不好,从采茶开始就能够看出来了。

手捧奖杯,采茶人心花怒放,今天夺了魁,明天照片就上报纸了!采茶是在茅家埠进行的,炒茶就到龙井村御茶室前来了。

炒茶也可以评出“王”来,从前龙井本山茶,分狮云龙虎梅五个地方,据说,梅家坞的炒茶是最好的。

两个炒茶能手,光整理那口炒茶锅,就得费上十二个工时呢。

这些自然都是老话了,今天十只大锅摆在这里,就是要炒出一个茶事新话来。

换句不客气的话,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许多人都知道,龙井茶的炒制有十大手法,但究竟有几个人说得全呢?这些手法分别为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和压。

其中火候的掌握,手力的轻重,也许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吧。

十个人看上去都信心十足,那么谁能金榜题名呢?到底有些出人意料之外,梵村的叶连荣得了炒茶王的桂冠。

这下他成了新闻人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家生产的茶,今年该卖个好价钱了吧。

第三天是评茶王,两次比赛未得冠,龙井村人能不急?不过这一次他们不负重望,茶王前三名,全都归了他们。

其中盛蔚根得了第一,茶王村的牌子,也到了龙井村的手中。

评出了茶事三王,茶农高兴,喝茶的人也高兴。

龙井茶好,除了自然的造化,哪里少得了人的灵气,好茶没有不是精制出来的。

如此大好的春光,要人细细地品尝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