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分清有些事情不能找同事。自己能办的事尽量自己去办。如果同事不能直接办也得“人托人”,这样的事,不如转求他人。和同事利益相抵触的事不能找同事去办,即便这利益涉及的是另一个同事。
在找同事帮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说难听的话。
在同事帮忙时,就要使对方产生好感,所以,你必须言语和善。尤其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更要深思慎言,不说让人生厌和惹人不快的话,那样会事与愿违的。
(2)不说沮丧的话。
既然去求人,就处在比较卑微的位置。只有在出现困难和危难的时候,往往使人心力交瘁,情绪低落,会有意无意的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说一些情绪沮丧的话,这是不得体的。因为他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引起对方的不快、也易形成话不投机。
(3)不说贬低自己的话。
有个别求人者喜欢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方式,殊不知你的谦虚有时在对方看来却是一种畏缩。谦虚要用对地方,不能自贬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4)不担心、怀疑对方的话。
求同事办事的人,往往意愿都比较迫切,因此,容易说一些急于求成,催促对方的话,猜疑对方能力、权力和身份的话,表现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低落的话。这些话暴露的多是一些负面意识,因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5)以诚相待,相信对方。
同事之间了解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如果找同事办事总藏着掖着,想托人办事又神神秘秘,不把事情说明白,很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这样,精诚所至,同事只要能办到的事,一般是不会回绝你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懂得与他人良好的相处,并善于利用你身边的资源,巧妙利用同事为你办事,会对你大有帮助。
7.求人办事一定要利用好时机
有时候你去托人办事,对方推着不办,或者故意推脱。这时,你若仅仅靠软磨硬泡的工夫去纠缠很难奏效,甚至会把对方“磨”火了,缠烦了,就更不利于办事。所以,求人办事一定要利用好机会。
清光绪年间,镇江知府大人想为他的母亲做80大寿,消息传出来后,孙老板愁眉顿开,高兴万分。孙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部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木号的老板们为了放宽税贴,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礼献媚。可这位知府自称清正廉明,所赠礼品均拒之门外。
孙老板正在设法寻找接触的机会,听说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寿,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对老夫人的话是百依百顺。只要打动了这位老夫人,也就等于说服了知府大人。
孙老板派人打听老夫人喜欢什么,得知她最喜欢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来的鲜花呢?孙老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老夫人做寿这天,孙老板带着太太一行早早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孙太太一下轿,丫环们就用绿色的绸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孙太太在地毯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开”到老夫人的面前,祝老夫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老夫人听了笑眯眯的,连忙请他们入席。
宴席期间,上了24道菜,孙太太也换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缭乱,眉开眼笑。直到宴席结束,孙太太才说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宽木行税贴。老夫人正在兴头上,忙叫儿子过来,吩咐放宽张炳记木号的税贴。既然母亲开了“金口”,孝子不能不点头答应。
从此,孙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来都“借花献佛”。那孝顺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难违,就对孙老板另眼相看。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要善于寻找机会。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寻找机会,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有时你想求人为你办事,他却不一定愿意为你做贵人,不想给你办,怎么办?这就要想办法,让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没有感动不了的人。像孙老板就很会利用机会。你求人帮助,尤其求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那些身怀绝技的人,那些个性特立的人,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要利用好机会。
某公司老板孙先生眼下资金周转不灵,如不及早筹措到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意和声誉。他本想向银行贷一笔款,但是,银行却不愿意再多借给他一分钱。
就在这个时候,孙老板忽然想到找马先生帮忙。此人身为一个纺织公司的董事长,却是一个非常吝啬、一毛不拔的人。如果照常理推断,钱是绝对借不到的,不过孙老板还是想试试看。
孙老板深知如果用一般的方法来和他借钱,绝无成功的可能。他经过片刻思考后,就下定了决心,打电话给马先生,约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孙老板很早就搭车前往,然而在离马先生家还有150米时,他就下车开始全速跑向马先生家。
那个时候正好是夏天,孙老板当然是满身大汗。马先生见了他非常诧异地问:“咦!你怎么搞的?”
“我怕赶不上约定的时间,只好跑步赶路!”
“那你怎么不坐计程车呢?”
“我很早就出门了,坐公共汽车来的,不过因为路上发生了车祸,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又怕时间来不及,只好下车跑来了,所以才会满身大汗呀!”
“像你这种人也会坐公共汽车吗?”
“怎么?您不知道我是个吝啬之人吗?我怎么会坐计程车呢?坐公共汽车既便宜又方便,而且自己没有私车的话,也可以省了请司机的开销。”
“父母赐给我的这双脚最好了,碰到赶时间的时候,只要用它跑就可以,既不花钱,又可强身,多好呀!我这种吝啬的人哪会像你们大老板一样有自己的私车呢?”
“我也很小气啊!所以,我也没有自家的车子。”马先生谦逊地说。
“您那叫节俭,我这叫小气,所以才有‘小气鬼’的绰号。”
“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你是这种人。其实,我才真的被人认为是吝啬鬼!”
“马先生,人不吝啬的话,是无法创业的,所以,人不能太慷慨。我们做事业的人都是向银行或他人贷款来创业的,当然是应该节俭,千万不能随便浪费钱啊!”
“我们要尽量赚钱,好报答投资的人。钱财只会聚集在喜欢它、节俭它的人身上……我经常对属下这么说。”
孙老板的这些话使马老板产生了共鸣,于是很反常地借钱给这个相见恨晚的孙老板。
求人办事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在什么?关键在你能不能制造出有利的机会,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来求人为自己办事。
请求别人,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当别人忙时或正在发怒时若不知趣开口求人,那别人不是敷衍你就是对你翻白眼。而善于利用机会者,就能在别人高兴时顺势求人,在对方容易接受的时候讲出来,可以让对方接受你的请求,这种趁虚而入请求当然成功率要高得多。
8.吃亏是一种高明的办事“手腕”
“吃亏是福”是我们的祖训之一,至今被广泛认同与传扬。不少文章把“吃亏”描述成无私的奉献、牺牲精神、豁达心态、成全他人的品德、潇洒的生活态度、恬淡处世的行为等崇高的境界,所以不仅要甘于吃亏,还要勇于吃亏。
王佳为公司勤勤恳恳地干了六年,马上就要升职加薪了,却一不留神吃了大亏:她到山东出差期间,公司分配了需要指导的新人。等她赶回广州,好一点的新人都被别人“认领”了,只剩下一个典型的“歪瓜裂枣”:一个据说只在民办大专里读了两年就跑出来混的小男生。
人事经理对她说:“王佳,这个人是临时招进来的,你随便指导指导,不出错就好了。”
王佳笑眯眯地点头,心里却把人事经理骂了个狗血淋头:老娘混了那么多年,还不明白你们的伎俩,就算我呕心沥血把他教成了优秀员工,你们也不见得满意,我要真的随便你们还不把我给杀了?再说,升职指标只有一个,同部门的小李也是虎视眈眈,如果这时候输给了他,说不定就输得一败涂地。
可要想赢过小李简直是太难了。人家小李指导的新人是正规大学毕业生,还在多家知名企业里实习过。看来,这个亏王佳是吃定了。
同事们都很同情王佳。大家都看得出来,她指导的那个小男生真的很不适应公司的节奏,一封催货的英文电子邮件,别人花十五分钟可以搞定,他却要用“一指禅”僵硬地在电脑键盘上慢慢敲半个钟头,每天都要加班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量。
王佳为此头疼得要命,不但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打字软件送给他,而且每天下班后都要留在办公室里陪他加班。好多次上司从外面谈完生意回到公司开小会,都能看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王佳还在指导新来的员工。
尽管王佳如此费心费力,三个月后新员工试用期考察结束,小李指导的那位新员工的表现还是远远超出她指导的新员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佳在指导新员工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如小李,但却赢得了部门里唯一一个升职指标。公司上层都知道这个新员工的素质比较差,也多次目睹王佳指导新员工的场面,他们觉得,王佳肯吃亏,有容人之量,更具有领导者的气质。
“吃亏是福”本身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吃亏者并不希望利益白白受损,而是希望用“吃亏”换来“福”,至于什么是“福”。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正因为如此,还有一句话叫“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知恩图报”。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他不满意目前的这种小打小闹,他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心里一直在盘算,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杭州的一个小官员,一直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于是,胡雪岩变卖了全部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资助王有龄。王去京城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没过几年,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非常讲交情、重情义,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这样,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