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战将星
20906900000007

第7章 西路军悲歌(1)

1、一桩历史悬案,一段生死经历

1974年,身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肖永银进京去看望老首长徐向前。徐向前依然身板挺硬笑声朗朗,两道八字眉下一双不大的眼睛也依然和善温厚。他是徐向前麾下的老兵。同徐帅有过一段生死经历。历史考验过他的忠诚,悬赏二十万大洋买徐向前的人头没有动摇他对统帅的赤心,从而使历史少了一桩“项英事件”(新四军兵败后,副军长项英被他的副官杀害)……

徐向前眯缝着两眼,看着已经不再年轻的肖永银,眼前浮现出一张眉清目秀的圆圆的娃娃脸。

“你是箭河乡人。”

“是啊,离檀树岗只有四里路。”一提檀树岗,徐向前的脸有点黯然。白雀园大肃反时,红四军军长徐向前领兵南下作战,等他返回鄂豫皖根据地时,他的妻子程训宣已被杀害……亡妻程训宣就是檀树岗人,那是徐向前元帅永远忘怀不了的地方。

(1982年4月23日,徐向前亲笔为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题辞。汉白玉的碑石高高耸立在被害者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向后世昭示着一段令人不忍卒读的血腥历史。)

“血流成呵。血浆肉山。……”徐向前喃喃着。

肖永银眼前闪过西路军兵败祁连山时梨园口的那个血夜,他朝前欠欠身子,问了两个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徐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徐帅,你是西路军总指挥,关于西路军。我一直有两个问题想问你:第一,中央命令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有没有,第二,有没有甘宁青计划?”徐向前半天不语。最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夕阳西下的西天,陷入沉思……

西天外,遥遥几千里外的河西走廓,躺着近两万名西路军官兵的尸骨,历史曾判定他们为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殉葬品,因执行张国焘向新疆西进、打通新疆通往苏联的所谓“国际路线”而丧生。肖永银提出的正是这个敏感问题。它涉及一桩历史悬案,涉及两万名官兵为谁而战为准而死,也涉及他和徐向前以及幸存下来的西路军将士共同经历过的一段生生死死……

1936年10且,甘肃靖远县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三十军军部。警卫排长肖永银一步跨进去:

“报告军长、政委,你们找我?”程世才和李先念从地图上抬起头,简简单单交代了任务:

“中央命令我们西渡黄河,我们从嘉陵江带出的工程队可以派上用场,问题是要找一个合适的造船地点,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警卫排,你去找找看,既要隐蔽,又要有人烟,得有吃有喝才行。还有,看哪个地方船好下水,哪个地方好渡河。明白了吗?”

“明白。”肖永银带领警卫战士沿黄河东岸勘察了一番,回来报告说,离黄河渡口虎豺口几百米有个湾子,河套地,有几十户人家,湾子里有一个大梨园,树叶繁茂,可以在梨园里造船。未了,他特别加了句:“梨园里有好大好大的梨,结的满树满园都是,渴了,抬头就可以摘个梨吃。老乡说,今年梨丰收,大军尽可以吃个饱。”程世才哈哈笑了:“小鬼,嘴馋不是?黄河套的梨,可是天下闻名呐,只怕你吃坏了肚子,到时候拉稀!”李先念带着玩笑的口吻:“那就满足咱的警卫排长吃梨的愿望,在梨园里造船。”船造的很顺利。尽管蒋介石已经侦知了红军在靖远渡河的企图,每天例行公事一样,天一亮,一批又一批的飞机飞临黄河上空,往渡口下一阵“铁蛋”,梨园中的“造船厂”却始终没被发现,一条条造好的小木船隐蔽在绿荫下,与日惧增着数目。倒是肖永银不幸让军长言中了,他贪馋着满枝头肥硕的大梨,给上老乡点钱,坐在梨园里吃个饱,吃得一天拉十几次“警报”,没几天工夫拉得圆脸也变瘦变窄了。军长把他的警卫战士一个个看过去,见脸儿黄脸儿瘦的,就说一声:“河套梨吃多了。”然后说:“这船得赶快造好,不然,我的警卫排小伙子要全放倒了。”蒋介石也在督促他们赶快过河。在蒋的严令下,数支大军迅速向会宁靖远集结。朱德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军总司令部及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红军学校等,在会宁通往靖远的大道上紧急构筑了许多掩护阵地,节节后退抵抗着汹涌而至的追敌。

三十军首先两渡黄河。

渡河行动开始的第二天,警卫排随军部登上小木船。第一批登岸部队已经与河西的马家军接触,几十里以外信号弹在夜空交织着火热的图案,警卫排二十个小伙儿奋力划桨,雪白的桨在黄河浊浪里欢腾跳跃。河面真宽,肖永银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的河,划了一个多小时,手臂酸疼得几乎握不住桨时,小船才搁浅在河西岸的浅滩上,他回首东望一眼黄河,并不知道此后这条河就成了他们的生死界河……

四方面军被拦腰断为两截。在丧失了所有的掩护阵地,丧失了靖远城,丧失了虎豺口渡口以后,朱德与张国焘所率几部即丧失了渡过黄河去的可能,以后辗转到了陕北;徐向前。陈昌浩所率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部卒二万余人过了黄河,史称“西路军”。

11月8日,中央军委电令:

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即苏联--笔者注)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至此,西路军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血海生涯。

2、永昌突围。三骑智闯三关

“河西走廊”一条夹峙在祁连山和北山山地之间的狭而长的通道。一千多年前,这条唯一通往新疆及中亚的古要道上,曾响过西域商人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西域商人以生命的代价打通了一条“丝绸之路”。然而,西路军以惨重的代价却始终未能打通一条“国际路线”。

盘踞在此多年的“四马”军队(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对于侵入他们地盘的红军刻骨铭心的仇恨,相权之下,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以绝对的给养优势和绝对的骑兵优势将西路军死死纠缠在河西走廊的蜂腰部永昌、山丹、凉州一带。

雪落纷纷,永昌城周围被马家军包围得严严实实。城内的三十军一个多师数次突围突不出去,被切断了与城外部队的联系,眼看原定的当天晚上突围与李先念在水磨头会合的计划无法实施,程世才心火上攻。

“叫肖永银!”军长突然大吼一声,旁边的通信员吓了一跳。

“你去!带两个人,出城!给政委讲,我明天晚上突围。”程世才挥挥手,脸上的焦躁缓和一点,那神情是,你鬼点子多,这城只有你出得去。

肖永银把毡帽子往头上一套,此帽有个形象的美称:狗钻笼子,满头满脑罩得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睛看路,一张嘴巴呼吸。驳壳枪和匕首往腰里一插,披挂停当,三人骑马出城,没等他们走出十步,守门士兵“轰隆”一声把城门关上了。他们回头望一眼,永昌城墙铁青的城廓犹如一道铜墙铁壁直刺入青灰色的夜空,一钩弯月钩在城头箭楼上,城墙上几个晃动的小黑点。他们被孤零零地抛在雪地上,置身于潜伏在暗夜中的数万马家军的铁掌之中。一阵孤寂和惆怅袭上心头,城回不去了,断了后路,他们只能依靠机智和孤胆,冲出重围,才有可能生还……

肖永银沙哑地咳了一声,露在外面的两只眼睛狼眼般发着幽光,他低声叮嘱左右:

“你两个人不准说话,我叫你打枪再打枪。”三人策马,马蹄在雪地上踏出令人惊悸的“得得”声,两眼望去,月光和白雪惨惨淡淡勾勒出山拗里一个个村寨的轮廓,黑黝黝的;远远近近,跳动着几点火光,鬼眼一般。偶尔,一两声马的嘶鸣,扯动着寂静的暗夜,引起气流的震颤,不祥与杀机已经变得触手可摸。

出城不远,兜头碰上一队敌骑兵。双方人马越骑越近,借着月光,对方彪悍的身形,胡子茬茬的大脸,也都看得清清楚楚,两个战士紧张起来,不由把手插向腰间。肖永银狠狠瞪他们一眼,夹一下马肚,迎上前去。他心里清楚,此种境遇下,绝对得奉行“和为贵”,一旦发生火并,且不说他们三人不是这队马家骑兵的对手;一声枪响,就可能陷他们于蝗虫般的马阵中,马蹄踩也把他们踩成肉酱。死而无憾,但政委李先念尚在西山口水磨头翘首以待。“得沉住气,沉住气,”他心里命令自己,“肖永银呐,这会儿要你的不是勇敢,而是耍滑头,骗过敌人!”

“干什么的?”

“放游动哨的。”他灵机一动,心想,你放游动哨,我也放游动哨。游动哨嘛,游游动动,想来不致引起对方怀疑。果然,对方语气缓和了,仿佛对这三个不得已也在雪夜里出来游荡的“同行”充满了理解和同情,淡淡地扯上一句:

“有事没有事儿?”

“没有事。”说话间,过去了,马肚子蹭着马肚子。马们不分敌我,还相互间喷个响鼻,以示问候。

闯过一关,他们变得胆壮起来。再策马走不多远,到了一个村口,黑暗中,哨兵一横枪,挡住他们去路,扯着调门喊:

“谁--呀?干什么的?”肖永银压低嗓门,故作神秘地带点教训的口吻说:“刚才不是说过了,你小声点,城墙能听见,打冷枪。”哨兵倒被他“训”得有点懵懵懂懂,大概暗自后悔自己的莽撞,嘴里哼哼哈哈,缩回身去。

等到了又一个村口时,他们已经相当自信而有点大模大样大摇大摆了,猛听到一阵拉枪栓的声音,接着呼啦一声,窜出两个哨兵,不等对方开口,肖永银先猛打一个哈欠,有理气长地说一声:

“送信的,送宋家庄,给马旅长送信。”这回不完全是瞎蒙,假如对方问:“哪个马旅长?”他会回答得有名有姓,“马陆哇,还能是哪个马旅长?”西路军刚过黄河,北进到一条山时,曾活捉敌旅长马陆,马陆表示,愿与红军井水不犯河水,开关让道,以后红军有难为之事,马陆愿两肋插刀相助,故放掉马陆。这点情报,现在让他用上了。哨兵一听“马旅长”,以为亲兵,不敢挡道,恭恭敬敬垂下双臂,以注目礼相送。

连闯三关后,他们抬头一看,东方欲晓,大色开始泛青,再不敢迟滞,三人用力一夹马肚,甩动缰绳,撒马欢跑一气,跑到山口。树丛动了一下,一声喝问:

“你是哪里呀?”肖永银一听这大别山的乡音,而不是马家军干干的“谁--呀?”绷紧的神经一下松弛了,翻身下马:“警卫排的,找政委。”李先念几乎一宿未眠。披衣在屋子里踱步。本来约定的会合,随着窗纸泛白而失望了,显然军长遇到了麻烦,联络中断,城内部队情况不知,他感到忧心如焚。正在这时,院子里响起一阵马蹄声,李先念一惊,急步出门。

“报告政委。军长今晚突围。”肖永银扔下马缰。一把扯下“狗钻笼子”。

李先念看一眼警卫排长,噗哧一声笑了:二十岁的小伙儿长了一嘴白胡子。三个人被政委的笑弄得莫名其妙,相互看一眼,也都乐了,原来,一路急奔,呼出的热气在嘴上结成了冰棱帘子,猛一看,像嘴唇上长了几寸长的白胡子,三个人抱成一团,你抓我一把,我抓你一把。“胡子”被消灭后,政委安排他们吃了一顿,又美美睡一觉。当天晚上,军长率部突围出来,与李先念会合。

3、倪家营子血夜。横尸雪野

就在三十军被困永昌城时,中国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软禁蒋介石于俪山,国共两党因此坐到谈判桌上。消息传来,永昌城里喜气洋洋,大家都很高兴,传说要打回兰州,在兰州城里过新年,因为随着蒋介石被囚和随之出现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新局面,原定的“打通国际路线”(目的背靠苏联,从苏联运进军火)已经不再重要。是西进新疆,还是东出青海?西路军总部与中央发生了分歧。中央命令继续西进。于是,在突围出永昌后,他们又步步血战,继续西进。

1937年1月,用调兵计打下高台是西路军在全军覆灭前最后的烛光一闪。可惜,高台军事政治会议上,李先念与陈昌浩(西路军总政治委员)意见相左,门外的警卫战士不安地听着里面的争吵。

李先念:“我的意见,总部带五军(只有两团)守高台,九军(四个团)守临泽,把三十军放在两个县之间,以俟增援。”(按李先念意见,守住高台,大军就可以在这冰天雪地、粮草困乏的陇西有了一个立足之地,过冬后,行动起来困难相对要少。

陈昌浩亮开嗓门,声音挺横,震得窗纸都在抖动:“九军整顿!五军分成两部分,董振堂(军长)带一个团守高台,政委带一个一团守临泽。三十军不动,原地待命!”李先念铁青着脸出来。回军部的路上,肖永银偷偷瞥了一眼,见政委浓眉紧锁,面容相当冷峻甚至悲戚。回到军部,李先念一击桌子:

“高台一失,局面不堪想象!”程世才不满地嘟哝一句:“陈昌浩从来是他说了算。”李先念不幸而言中。因为没有通讯设备,等知道高台被困,李先念率部紧急驰援,半路上,飞马来报:高台已失,全军覆灭,军长董振堂阵亡……

李先念仰天长叹:

“天呐,我说的他不听!”部队被迫退到临泽东南的倪家营子,在此遭受重创,终于铸成了兵败祁连山的千古遗恨。

倪家营子南靠祁连山北靠长城,是一个由几十个土围子组成的村寨。两三尺厚的黄土筑成的围墙圈着一个大院子,既为防土匪也为挡风,土墙高达三四米,相当坚固,子弹也无法穿透。马家军攻势凌厉,一直打到三十军军部门口,相距不到一百米,军长和政委被堵在里面,情况万分危急,警卫排长一下急红了眼,一手握枪,一手拿把大刀,嗷嗷叫:

“你们赶快走,我来对付!”天寒地冻,敌我双方全部冻僵了手,连枪栓都拉不开,只能白刃战。肖永银大声喝令:“把敌人放近,大刀砍!”警卫排战士一人提一把大刀,圆睁双目,伫立于雪地上。马家军绝不示弱,把刀高举在头顶,杀声震天地扑过来。大刀的寒光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银弧。咣咣恍当当的钢刃碰击声和肉博者们呼哧呼哧的喘息声,怖历地震动着人的耳膜。血肉横飞。一个战士的脑壳一下被砍掉半拉,脑浆与血浆带着温热喷溅到徘长脸上,肖永银一时肝胆惧裂,从痛碎的五脏六肺里发出一声怪叫,“啊--!”一刀劈下,划拉下敌人的半个肩膀和一只手臂……杀至拂晓,马家军弃下几十具血淋淋的尸体撤退了。肖永银望一眼他的战士,警卫排十人去四,与马家军同时倒在雪地上,碎尸压着碎尸,惨不忍睹……

脚下的雪,红了一大片。

红雪。

血雪。

军长程世才和政委李先念因此而脱险。

4、生离死别,徐向前向李先念要“警卫排长”

以惨重代价换取的倪家营子突围却被轻易地葬送了。

突围出来后,部队东进至黑河边上的小集镇西东铺,马家骑兵从北边汹涌而至,这次马家军没捞到便宜,损兵折将了一个骑兵旅。然而,西东铺却不是久留之地,小集镇人烟稀少,粮草困乏,一万多人马的大军根本无法立足。西进还是东进?西路军总部为此颇费踌躇。2月27日,中央电令:“固守五十天。”由此,重返倪家营子。血战四十八天,第二次突围出倪家营子,在梨园口(祁连山的入山口)追兵又至……

警卫排保护着首长一路上山,从山上往下看,情形异常,凄惨,祁连山虽高却坡度很小,无险可守,马家骑兵轻轻一个冲锋,马头一昂,就冲了上来,然后如入无人之境,左右挥刀乱砍乱杀,弹尽粮绝的部队此时竟如妇孺一般,遭受着敌人的集体屠杀,一倒一大片,一倒一大堆,头颅在山坡上滚,残碎的肢体一片狼藉……

三十军的“老虎团”就这样拼光了!“老虎团”牺牲时,站在山坡上往下看的警卫排战士全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