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20867400000027

第27章 乐善好施,佛法无边(3)

布施是一种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舍己为人的发心。发心为了他人利益而付出,付出自己喜爱的、执著的。人生智慧

修行是为了突破诸多困难,修行的过程不可能都是顺境,遇到困境时应拿出毅力、信心去克服。佛陀的修行过程,也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炼,其心灵同样要经过一番彻底的挣扎,最后降伏魔军而成道。

“魔”就是障碍,学佛难免会遇到障碍;不是外来的障碍,便是自我内心的迷障。佛说人有二十难,第一就是“贫穷布施难”。顺者易、逆者难。于顺境中想做什么,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意,做起事来就容易得多。比如,有钱的人发心布施,就可马上做;有力的人想办任何事,只要付诸行动,也会很容易达成。但情况若相反,则困难重重。

因此,布施无论在逆境,或者顺境,只要有一颗至心,努力地付出爱心,自然会证得善果。雪中送炭布施要及时

点石成金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不可能不求于人,也不可能没有助人之时。当你打算帮助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一条规则:救人一定要救急。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人有求于你了,这说明他正等待着有人来相助,如果你已经应允了,那就必须及时相助。如果他人没有应急之事,也不会向你求助,因为一般人都不愿求人。可是事情到了紧要关头,不求人就毫无办法,甚至会失去生存能力,那怎么办呢?一旦你答应帮助他人,他心存感激之余当然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你的身上,如果你最后帮得不及时或者没有去帮,只能适得其反,你反而会遭到怨恨。

因此,在佛家看来,拥有布施之心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布施、及时施舍,否则,再重要的施舍也会因为迟延而变得毫无意义。经典故事

下面这则故事就是一个佛门弟子的真实经历:

外甥两岁就在我家,由母亲一手带大。他四岁那年冬季的一天,患了重感冒。望着他那无精打采、孤独无助、痛苦、疲乏的眼神,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恨不得能把痛转移到我身上来。为了缓解外甥的痛苦,我突然想起把我最喜欢的宝贝——冰球(当地人称冰陀螺)布施给他。

外甥看着这个五颜六色的圆圆的冰球,一下子来了精神,把它捧在怀里,爱不释手。

外甥病好后,整天摆弄冰球,有时无意识地用嘴巴咬着。“太不卫生了。”我心想,是不是不应该给他这么早,明年再给或许好些。我在为我的吝啬寻找理由。对,明年给他。于是我便对他说:“你现在还小,只知道摆弄,也不会玩,舅舅先把它拿回去,等明年你长大了舅舅一定把它送给你。”外甥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没有拒绝我(其实我也很喜欢这个冰球)。

外甥五岁那年冬天。有一次,他见许多小朋友在小河的冰面上玩冰球,便拉着我的手央求道:“舅舅,把冰球送给我好吗?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望着他那祈求与等待的目光,我把冰球给了他,并陪着他一起去冰上玩。我教他玩冰球的要领,他也耐心地学着。可是他毕竟还小,无论怎样也不能把冰球玩起来。看着他那被冻得发红的小手、小脸,我似乎又一次找到了吝啬的理由。“我们先不玩它,你还小,天天这么冻着,把你冻坏了怎么办?等到明年你大了,不怕冻,舅舅一定把冰球送给你。”我说道。外甥会意地点点头,但也有些不情愿。

外甥六岁那年冬天,一次我出差回来,一进屋,便见到了外甥,他突然把手背到后面,神情慌张。望着他那惶恐的眼神,我意识到他手里一定是冰球。“冰球被我锁在箱子里,你是怎么拿到的?”我厉声问道。“我……我见你不在家,找到了你的钥匙,就……拿了出来。”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样子就像在认错,又像在准备接受处罚。

“太不像话了,我平时不是教你要懂礼貌吗?别人不在,不要随便拿人家的东西!”“舅舅,我太喜欢你的冰球了,你不是也说要送给我的吗?”“那你也要跟我说一声才行。”“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再说,你是我舅舅又不是别人。…‘你还敢狡辩!”我冲着他大吼。父亲听到了,冲着我骂道:“你都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要一个冰球有什么用?就给他玩嘛!他又没拿你别的东西,跟一个小孩子发火,真没出息!”我不敢顶撞父亲,便把气撒到外甥身上。

第二天,我看见外甥随便把冰球放到阳台上,就偷偷地把冰球锁到了我的箱子里,然后去找外甥说:“把冰球拿来,我看冰球有没有被你弄坏?”外甥没有把握地到阳台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看你把冰球弄丢了吧,早知道就不应该把它给你。”我恶狠狠地说。从此,他不再提冰球的事了。其实,我也想过几天把冰球送给他,可没等我来得及送,我就出家了。

很多年过去了,前些天,我听说外甥要结婚了,就跟寺院请了假回去祝贺外甥。外甥听说我要回来,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到车站接我。进了屋又是给我脱鞋,又是倒茶,忙得不可开交。看着他那兴奋与欣喜的眼神,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回到房间找出钥匙,打开已有锈迹的锁,一眼望到箱子里那尘封的冰球。我的眼睛湿润了。十六年啦!十六年前由于未能及时布施,让一个人的一生多了懊悔的一笔。如今外甥对冰球这小孩子的玩意儿已毫无兴趣,现在再去布施也毫无意义。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是我心灵深处无法弥补的伤痛。

我突然觉得只有及时布施,把握当下,才会给人带来快乐。不要因一丝贪心缠绕,错过时机,悔之晚矣。为此,我真诚地劝君,布施需及时,莫抱遗憾过一生。人生智慧

人常说,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人铭记一生。

同样,我们总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我们将会永远铭记在心。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人的内心感受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别人富有时送他一座金山,而是在他落难时送他一杯水、一碗面、一盆火。可见,雪中送炭才能显示出人性的伟大,才能显示出友谊的深厚。布施,关键在一心

点石成金

《二规教言论》有关布施经: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若能以菩提心去布施,则此布施即为圆满佛果之因,故其因即使很小但果却能很大,哪怕只布施很少的财物,此福报也会在未得佛果之间永远增长不尽。如同原先果树的种子很小,然而一旦开花结果,每年收获的果实却很多。一个人如果有很多的财物受用,但却从不知供养布施,那么他积累再多的财产也不会有任何意义。这就像未能将自己享用不完的种子播于田地中,只是将它们存放于仓库中,结果种子非但不会增多,反而会发霉腐烂一样。

因此,当我们拥有一些财物时,绝不应该吝啬守财,而应以菩提心广为布施。经典故事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养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点灯油。南陀就带着那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的信徒来到佛祖处,点燃灯火后诚心参拜。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无故刮了一阵强风,将所有供奉佛祖的灯火都熄灭了,唯有南陀的那盏小灯火,依然在那里燃烧,大放光明。

由此可见,供奉神佛,重要的并不在于供物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虔诚。一般而言,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

关于贫穷布施难,还有一个公案。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对夫妇生活极其贫苦,他们只能住在一个小破房子里,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于是只好天天到街上去乞讨。乞讨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没办法,他们只能轮流着穿。假如今天丈夫出去讨饭,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回来的饭,夫妇分着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日子也就这样马马虎虎地一天天过了下去。

有一位辟支佛,他有宿命通,能观察人的前世宿命,他看到这对夫妇穷成这个样子,于是用心观察一番,发现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布施,所以今生就只有受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两个人,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对夫妇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扮成一个比丘的样子,托着钵,站在门口。这对夫妇看见有个和尚来化缘,而自己家里除了一条裤子什么都没有,于是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因为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成这个样子,今天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太太说:“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个出家人。”

太太听了之后就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混账、糊涂!我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不能出去要饭,我们怎么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确实很不容易,但是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一走。再说我们生活已经如此贫苦,简直是生不如死,还不如布施掉这条裤子,我们在这里饿死算了。”

太太一听,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你喜欢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妇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了比丘,比丘接过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们全家的财产,可是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接受了这条裤子,然后对人说:“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尤其供养的是辟支佛,所以将来能得福无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好,穿得暖,这怎么能对得起百姓呢?”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给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送穿。

两夫妇只布施一条裤子,便即刻得到了果报。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贫穷布施难。人在困难的时候仍能布施,这才是真正有布施心;越难越能做;这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人生智慧

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布施的定义是以无吝啬或不舍得的心施舍,其关键在于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

“善财难舍”,有很多人总是害怕别人劝他布施,其实布施是多方面的,并不一定非要把财物给人才叫做布施,就是我们贫穷得一无所有,仍可以布施。比如说,见到人的时候,就先和他打招呼,向他说:“你早呀!',或是“吃过饭了吗?”“谢谢你!”“请坐吧!',“阿弥陀佛!”如能把这些话常挂在嘴边,不但会有很好的人缘,而且这就是在行“语言的布施”。

除此之外,见到人时含笑、慈颜、注目,这就是“容颜的布施”。见到人迷路时,指引他或者带他去;见到有人拿不动东西,事情做不了时,去帮助他,代他做,这就是“身行的布施”。见人受苦心生怜悯,见人布施心生欢喜,这就是“心意的布施”。

这里所举出的语言、容颜、身行、心意等的布施,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佛法不是陈列品,不是贵族的,佛法是大众化的,佛法是人人都能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