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领导
20843400000004

第4章 牵一发而动一群(1)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人类如果去除邪恶,回复本性,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各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可以实现,万物之间就可以达到最和谐的程度。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单纯的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放任自流,仿佛一盘散沙,这样达不到无为而治的目的。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就是做事的辨证法。

善行无辙迹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领导者应当注意成事的方法,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这即是“无为而治”的根本所在。

无为而治是一种棋高一着的超越,它是一种领导下属,却不使下属意识到被领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领导者从大处落笔,把握大局,居高临下地将下属导向一个适当的位置。

公司领导要学会既限制下属的自由意志,又让下属丝毫感觉不出来,这样就能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大家在和睦的气氛中达成努力工作、同舟共济的共识,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

老子有许多阐述无为而治的名言,下面列举几点以供领导者参考。

“为无为则无不治。”也就是说,领导者可以通过“无为”来治世。只要真正掌握了“无为”的艺术,就可以做好领导工作。可见,这里的“无为”要从大局出发,不是只为一事。

“圣人处无为之事,所不言之教。”法令越多,那么盗贼也就越多。所以,伟大的领导者应当处无为之境地,应顺应自然,行无为之教,因势利导来治理民众,太多的法律条文、管理规则并不见得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安守本分。

“圣人不争故天下英与之争,水善利万物而不净。”所以,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可与部下争利益,抢风头,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得到下属的真心拥护。

“圣人,不知有的;弃的但则誉之。”这里讲的是,领导者要做到表面上看似什么也没有做的样子,好像自己不存在,但是他的话在组织里能得到顺利地贯彻施行,这样的领导者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能够让人无法意识到他自身的存在。

也就是说,人们虽然都知道有“领导这么一个人”,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活动,但是领导者却可以积极地发挥领导作用,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才是最高超的领导艺术。

以上,便是老子一生对领导的钻研心得,在其后的许多年里,这几条领导原则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运用,甚至有些朝代还曾以其为治国的根本。领导者必须认真体会这几条原则的真谛,积极在公司里推行无为而治,通过表面的无为达到真正的有为,以达到领导的最高境界!

吕端大事不糊涂

一些领导人认为,如果事必躬亲,所有的功劳将会归于自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风险的,成功了是功劳,失败了是罪责,光想成功而不想失败,未免过于天真。

将自己推上第一线,固然可以在成功时独出风头,可是失败时也要成为众矢之的。撇开个人得失不讲,这样对企业毫无好处。如果将权力下放给部下,自己退到第二线,对自己未免没有利。

如果部下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部下失败了,自己还可以挽回局面,可以于预、调整甚至撤换人员,若能转败为胜,仍不失英明。当上级领导追查下来时,他们还可以起一种责任缓和层的作用,例如,可以说:“这事我没过问,不太清楚。”“我调查一下,由我处理吧!”如果他们再加上一句“这事我也要负责任”,那么还可以令下属感激涕零。

当领导的难得“糊涂”,在有些非常主要的问题上“糊涂”一点,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所以人们常说:“大智若愚”。

当一个“糊涂”领导要注意,所谓“糊涂”是“装糊涂”,大智若愚的精辟之处不在“愚”而在“若”字。令自己处于“不知道”的角色只不过是为了今后处理事情更加方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自己是真的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不去了解情况,掌握信息。“装糊涂”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应变,掌握调整决策的主动权。

若要推卸责任,撒手不管岂不更好?另外,企业领导也决不能在一切事情上都“糊涂”,应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或事关企业发展存亡的重大事情就决不能装糊涂。可以将事情放手交给下属处理,不加干涉。但是在用人方面决不能糊涂,选人要慎重,所谓“大智”全在于此。

一个企业领导人若事事均要自己出面收拾残局,那么说明他用人失误,也和真糊涂无异了。同时,他要和下属建立一种默契,让下属明白,他们承担责任对企业有利。同时他自己心里也要明白,有时下属承担责任是为自己做出牺牲,如果他们错了,批评归批评,但决不要因此影响大局。

一个人能处理的工作量有限,即使再能于,顶多也只能做三个人的工作。所以,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尽量将工作做适当的分配,这样一来,即使他不在公司,工作也能顺利进行。

此外,要先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工作。如果故意将事情复杂化,就会发生很多问题。这种领导者或许是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做,害怕这么一来,无形中自我存在的价值就变小了。其实,领导人把事情交给部属,并不表示责任小了,他还是要时常注意工作进度的。

领导者都会将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由部属处理,自己则必须在思考新的企划方案、改善现状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要做一些计划性的工作。如果领导者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法对将来作计划,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某公司的业务主管的桌上有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常常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在参加管理者教育培训后,这位主管学会了分析工作上的问题,回到工作岗位后,马上就着手于工作的重新分配。首先,把那些自己处理不完的文件为部属做个说明,经由他的说明后,每位部属能愉快胜任。

主管的桌上不再有堆积如山的文件了。不但公司内的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还得到上司很好的评价,说他处理事情比以前更有效率。

当然,这么一来,这位主管就有充裕的时间,再去做新计划的推广了。

所以,领导者只要向部属说明眼前的应该处理的文件,然后把事情交给他们处理,自己就能有充裕的时间,全力策划新工作。

一个领导者要抓大放小,需要容人,容人必须信人,容而不信,就成了“虚容”,这是一种虚伪的权术,最终必将为人们所识破,而一旦被识破,则必然会人心涣散,甚至会导致众叛亲离的境况。如果既宽容人又信任人的话,则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因为,信任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它可以增强人的安全感,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强化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帕特?佛伦经营着一家广告社,在其开业的三年里,《广告时代》提名佛伦的广告社为那年最佳的广告社,这对于一个刚开业不久的广告社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荣誉,并且广告社并不是设在纽约或者是洛杉矾,而是人们只能从飞机上经过的中西部。

佛伦的领导风格完全适合于他手下那些精神脆弱,但有创造力的人,不过,这些人在穿着方面都不讲究。如果他强行规定职员穿统一衬衫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会在一刻钟内一走而空,比拉火警报还快。但这一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为客户制造优秀的产品。他的解决办法是把个人的自由,也是个人的责任扩大到前所未闻的程度。

佛伦明白,在他的企业中,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还有认同、信任、赏识和创造自由。于是,佛伦满足了职员们的这些需要,职员们回报了他的所需--广告中最优秀的产品。

佛伦不只是发号施令,他通过努力工作和在生活中的平易近人来促进创造。在广告业中,你的财产就是大脑中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它们来源于任何人、任何地方,美术指导能写出好的文字,正如广告文字的撰写人能用图解来表示概念。保持创意永不枯竭的关键是创造每一个人都能感到自由发挥的气氛。这种气氛要求有一个没有隔阂的环境,这就是当你有事情拿起电话找佛伦的时候,有人马上就会给你接通,中间不会有人问你是谁,你有什么事。在很少的几个年收入一亿美元的企业中,你可以不通过接线员和秘书就能与老板通电话。虽然佛伦并不想与保险代理人和证券经纪人通太多的话,但这只是为了在美国创建一个最优秀的广告社所付出的一点小小的代价。

从此例中,我们看到,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行业,想要成功,领导者必须创造一种能使下属感到最有效的工作环境。如果你在工作中损害了他们的自由,而让他们只关心细节,那是不够的,你必须彻底地理解他们,给予他们需要的东西,才能使他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察一下那些离开了你的公司并在他自己的企业里获得成功的人们,很可能他们的离开并不只是为了金钱,他们还需要有发扬自己风格的机会,他们需要认同、信任、尊重和赞赏。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如果这样做了,十有八九职员们就不会轻易的离开了。

相互信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消除上下之间的隔阂,领导者有时需要委屈一下自己,化作下属肚子里的蛔虫,去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和观念,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及嗜好,也都拥有自我意识。因为这个社会聚集了各式各样不同的人,所以当然就会发生很多对立的情况。人类社会就像是个许多问题的集合体。

如果领导将对峙的情况置之不理的话,人际关系就会恶化,不但会防碍自己的工作,也会为周遭的人带来困扰。

其实别人对自己并没有恶意,而自己却以为别人在故意跟自己作对。

没有误会对方吗?事物所呈现出的一面其实是掩盖了很多细节的结果。即使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也常会因所看到的某一部分而产生误解。如果是这样的话,重新整理自己的视角,问题就能解决了。

是不是完全不了解对方而自己妄加揣测呢?有时候,下属无心的一句话,在你听来却变得过于严重。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可能因为你的态度不好,而使得对方也不得不与你对立了。

对立的原因为何?事出必有因。如果能了解具体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消除对立。

对方的真意在哪里呢?是个性本来就是如此呢?还是一时的兴起呢?努力从下属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来了解对方的本意。

真的不对立不行吗?如果是会影响公司利益或规章制度上不允许的重要事情的话,就必须断然地划下一道界线。我们不能视人际关系为轻易妥协的产物。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为了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对立,是件多么愚蠢的事!

互相对立对彼此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能不只考虑到私人利益,而能以更广泛的观点来思考的话就好了。领导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义正辞严地主张正确的事物绝对不是件坏事。然而不好的人际关系不只损害到自己,我们也要对因为我们的对立而造成别人不愉快的那些事情负责任。

抓住关键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担任直父的地方长官。据说他每天只弹琴而不办事,但辖区内的治安良好,工作卓有成效。

后来,有个叫巫马期的人接替了宓子贱,此人非常勤劳,每天从清晨工作到晚上,但辖区内并不平静。

巫马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他前来拜访前任宓子贱。

他向宓子贱请教说:“听说你每天都在弹琴游玩,但辖区内部治理得很好。而我每天专心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反而还做不好,其中到底有什么诀窍没有?”

宓子贱回答说:“我凡事都信赖副手,交给我的部下去做。但你却什么都亲手去做,人的能力总有个限度,不可能事必躬亲,这样只能把自己弄得很累,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造成他们的依赖、埋怨或抵抗情绪,使他们没有主见和责任感。恐怕差别就在这里。”

宓子贱可能每天只弹琴却不办事,但他把辖区治理得很好却是事实。恐怕他是真正懂得管理的高手,突出地表现在重用副手上,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不直接去管。可以看出宓子贱是一个清醒的正职领导者。清醒才能超脱,超脱能使人更加清醒。作为正职领导者,只有保持清醒,才能抓住工作中的大事,管住全局,不至于陷入繁重的事务堆中。正职领导者如果拥有得力的助手,就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否则的话,就会奔波忙碌,到处忙于“应急”、“救险”,而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权。

要选择。主管是一个领导者最得力的助手,是一个单位最关键性的副职,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业的兴衰,因此在选用的时候,不得不给予特别的掂量和关注。

主管是单位某一方面的管理专家,他们相对员工来说,是直接的领导者;相对上司来说,他们又是下属和助手。主管这种特殊的角色,使得在聘用他们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和慎重的权衡。无论多大的公司,经理是一城之主,主管与经理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开始经理到处说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主管,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埋怨说上当受骗。是何原因?主要是成为经理得力的助手,首先必须与经理在性格上相投。主管要能够理解经理的感情变化,不要有过多的被人使唤或命令的怨气,更不能认为自己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下属面前显示自己不可一世,在单位内部搞宗派,不把经理放在眼里,甚至架空经理。主管确实应有一定的权力,但不能以为自己能作到的事情(主要是一些关键性的事情)就不需与经理通气、汇报。

要有辅佐经理开拓最得意的经营领域的能力。作为经理的助手,要有能够弥补经理短处的长处,或有时候要代理经理处理某方面的重大问题。所以在选用主管的时候,最好选择能发挥经理长处的人。

在许多的时候,主管所面对的是员工。对员工进行提升时,不能凭个人的感情用事。比如主管是做事风风火火的人,就愿意提升那些干脆利落的人;主管是一个十分稳当、凡事都慢回拍的人,就乐意提升性格优柔寡断、谨慎万分的员工;主管是一个爱出风头、讲排场、好面子的人,就不喜欢那些脚踏实地、忠诚老实的人;主管普遍喜欢提升性格温和、老实听话的员工,就对性格倔强、独立意识较强的人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