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043

第43章 古代的君子是“有过则改”,如今的君子却是“文过饰非”

【原文】燕人畔。王曰:“吾甚惭於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译文】齐国占领燕国后,燕国人反叛。齐王说:“我很是愧对孟子。”

陈贾说:“大王不要忧患。大王自以为和周公相比,谁更爱民,谁更有智慧?”

齐王说:“唉呀,你这是什么话?”

陈贾说:“周公使派他的哥哥管叔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族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但还这样做,就是不爱民;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爱民和智慧,周公都没有尽量做到,何况大王您呢?我请求见孟子并向他解释。”

于是陈贾去见了孟子,见面后陈贾问:“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子说:“是古代的圣贤。”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管殷族人,但管叔却带领殷族人叛乱,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有的。”

陈贾说:“周公知道管叔将要叛乱而还要派他去吗?”

孟子说:“他不知道。”

陈贾说:“那么圣贤之人也会犯错误?”

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是很近情理吗?况且古时候的君子,有了过错就会改正;如今的君子,有了过错则任其发展。古时候的君子,他的过错,就象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过错时,人民就会很敬仰。如今的君子,何止是让过错顺其自然发展,而且还会编一套言辞来为自己辩解。”

【说明】燕国人民正因为忠于自己的职守,才反叛齐国,这段记载我们在本书《梁惠王下》第1章中已说过,孟子还劝说过齐宣王:“现今燕国君王虐待百姓,大王前往征伐,人民以为大王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海中拯救出来,所以百姓们用竹篮装着干粮,用壶盛着水来迎接大王的部队。如果您的军队杀死他们的父兄,拘禁他们的子弟,拆毁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样做怎么可以呢?天下人固然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扩大了疆土又不施行爱民的政策,这就不免招惹了天下的军队。大王要赶快发出命令,返还代表他们国家的旌旗让他们有个头绪,停止运走代表他们国家的宝器,与燕国人民共同商量,拥立新的君王,然后撤出军队,就可以阻止各诸侯国的行动了。”而齐宣王不听,执意伐燕,结果导致燕人反叛。所以此时齐王才感到后悔,而愧对孟子。然而陈贾却用周公用错管叔的事来安慰齐王,为齐王开脱罪过。他自以为很有道理,人孰能无过?所以他想用这个故事去难倒孟子。孟子向他解释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难道弟弟会怀疑哥哥反叛吗?所以,周公犯这样的过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古代的君子是“有过则改”,如今的君子却是“文过饰非”,这是很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