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孟子原解
2079200000245

第245章 高子的孤陋寡闻

【原文】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译文】高子说:“禹的音乐超过周文王的音乐。”

孟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子说:“因为比瓢还小。”

孟子说:“这样说怎么足够呢?城门下的车辙,难道是两匹马的力量留下的吗?”

【说明】高子的心路已被茅草堵塞住了,肯定也就是昏昧糊涂的了,所以他认为禹的音乐超过周文王的音乐。他的理由是周朝的音乐已变得很小了,没有传说中禹的音乐的那种宏大的场面。这只能说高子的见识太少了,孤陋寡闻,所以才有这样的误解。几十年前,孟子的老师子思的爷爷——孔子,就专门讨论过音乐问题,《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乐是虞舜时期的音乐,也称为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虞禅让于尧,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皆是没有经过战争的和平行为,故孔子认为这种音乐是善良的。而周武王时期所创作的《武》乐,由于周武王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故其音乐中带有战争的杀伐之音,因而孔子认为美是美极了,但由于存有杀伐之音而缺少善良。但缺少善良并不意味着这音乐不美,不好,所以孟子批评他不懂历史。历史是要发展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就象车辙,不会永远同样的深浅。这也就是高子不能尽心知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