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已讲过,思想与文章是两件事,于一人如此,于一国也是如此。中国思想自周秦以后诸子之学中绝,久已陷于停滞状况,实不仅到晚近百年才如此,不过在晚近因为与西洋文明接触,益发显见思想界之饥荒沉寂而已。但是思想虽然退化,文章到底仍旧十分昌明。我想中国的精神文明实在就是正像一位浮华浪性的文人,真正的学业毫无成就,而于调文弄墨,振翰摛藻一道,却做得十分出色,具有十分本领。有人说东方文明是精神文明,道德文明,我都不敢相信,但是中国人做文章的本领,高出西洋人,恐怕没人能够否认。中国不但是文人会做文章,武人也会做文章,一般社会也是在文章上浪费无数的光阴与精神。你看武人要动起干戈,必先有“主张和平”的通电;在下的要叛变,必先有“拥护中央”的宣言;在上的要穷兵黩武,也必先开一个裁兵会议。这种的枪花,是西洋武人所弄不来的,就是要做文章也做得不如我们武装同志那样圆滑周详。所以中国的武人都是政客,而中国的政客都是文豪。其实不但是武人如此,我们的绅商仕宦,都是文章老手,一般的社会行动,都是一大部分在做文章,都是深中我们儒教正名的遗毒。譬如上贩奸商,必为拒毒会委员;明明是一个烟土公卖,必想出很好的名词,名为禁烟捐;明明是一只烟筒,在执照上偏偏要想出“戒烟仪器”的字样。政府要取消民权,压迫言论,也必大倡其民权主义。官僚要迫人下野,也必耍一道“相约出洋”的把戏。你想这种文章,西洋人哪里做得来,又哪里会看得出呢?所以西洋人每每看不出中国政治的潮流,就是因为未学过中国古文的缘故。于这种方面,日本记者就比较高明,因为到底日人比较懂得我们的文章。我们细想一下,我们社会生活上,无处不是在做这一类兴风作浪烘云托月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过去的精神文明是一种文人的文明,现在是中国思想衰落文章昌明的时代。
三 论现代应为文章衰落思想勃兴时期但是我们试再仔细思量,未尝不可兴奋起来。中国思想的昌明,自然以周秦为最盛。自从武帝尊儒罢黜百家,造成思想统一的局面,中国人的思想家受了传统的权威与政治势力的压迫,遂失了生气,枯燥沉闷不堪,无论如何,跑不出孔孟荀董的圈套。时至今日,儒家的道统,已经为世界潮流所打破,沉寂单纯的局面化为矛盾凌乱,我们应该在这新得解放自由的局面,希望重见思想的复兴。我们应该希望在此二千年来压迫解放之后,有伟大的思想家出现,可以起二千年来思想界的衰运,恢复先秦百家九流思想活动的状态。
正如我们所讲的文人,能够殚思极虑,于悟道之后,焚毁诗稿,而由文章进入思想;中国也可由于无聊的应酬诗文式的精神生活,进而入于思想界的新生活;创出一种新的、健全的、富有充实的新文化。今后的中国应入于文章衰落思想勃兴的时期。
四 论现代批评的职务但是这所谓新的充实的文化是怎么一回事呢?是由什么方法得来的?要使中国由文章昌明思想沉寂时期,转入文章衰落思想勃兴时期,要靠什么力量呢?这就是所谓现代批评的职务。旧的文化不会自然消灭,新的文化不会自然产生。要使旧的消灭,新的产生,都非靠我们批评的智力不可。我们知道,古代各国的文化是建树在几位圣贤的权威之上,如西洋人之Aristotle,St. Thomas Aquinas,中国之孔子。古代人已经将思想问题交与圣人,所以尽可以在思想枯寂的世界里吟风弄月,醉生梦死,迁延岁月,死而后已。现代人已经不能过这种生活了,时时要感觉人生各种问题的压迫。我们知道古代的圣贤,已不能做我们的指导。现代我们思想界的先锋,只是我们的批评家,如法国之Renan,Taine,德国之Goethe,Nietzsche,俄国之Tolstoy,英国之Russell,Shaw等第一流的批评家。但是我们同时要知道现代人已非思想界的权威所能支配,不但是已死的圣人,不能支配我们,就是新起的任何思想家,也不能霸统思想界,造出清一色的局面。自然我们还有精神界的领袖,但是这些领袖的地位,已非如往昔的圣贤,得我们的信从与否,其权全操在我们。这去取之权,都在我们思想界的平民的手中,而我们所赖以行去取抉择的权,又全在我们的批评能力。
五 论现代文化为批评的文化所以我们所持以代替过去思想界的权威者,批评而已。我们精神界的领袖,就是我们的批评家。我们可以说,现代的文化,就是批评的文化,与古代信仰思想界权威的文化有别。
这个批评的文化是现代各国所共有,不是哪一方哪一国所独有的。有人不服西方文化,以为西人所为未必皆是,中国风俗未必皆非。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西方风俗制度,较有改进的能力,即使有不好的风俗制度,较有除旧革新之机会,改良起来也比我们快,这就是因为这西方文明是批评的文明的缘故。比如我们看西洋女子浴装,由于裙改为裤,又由衣裤二件改为衣裤相连,姑无论这种的服装是否非礼,然其主要不同乃在西人有这种改变演化的自由。反对者与拥护者都可以据批评的理论,去供社会的公评。这是非批评的文化国度中所不会有的事。无论这种改变是好是坏,至少新的理想有充分实现的机会。这自然比非批评的不容忍的社会便宜了。倘使我们相信人类文化已达到成年时期,人类已有相当自决的能力,用不着圣贤的垂训来替我们制定礼俗,自然这种的批评文化是最健全、最有希望的文化了。再如婚丧的礼,拿中国式的婚礼殡仪与西洋式的婚礼殡仪相比较起来,似乎西方文明了,因为中国的婚礼已成为新夫妇受罪的刑期,中国的丧事也已成为吹箫鼓乐及一般亲朋乡友大啖大嚼的宴日,徒守成文,而去哀乐的本意远甚。但是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西人文明、华人笨拙的缘故,而是因为西方文化中有真正的批评,能将无谓的,迂腐的,及矛盾的礼俗逐渐改变。这不过举两个较浅近的例,推而至于西方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文学思想,尽可有许多不良的地方,但是都可靠社会与群众的批评,逐渐改革,逐渐进化,与抱残守缺的东方固有文明,使思想与批评不能自由运用发展其势力,自然截然不同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现代的文化是批评的文化。
六 论批评为认清对象批评既然是现代文明唯一的促动力,有这样神圣的职务,我们就不能不再去研究批评的实质。Mathew Arnold曾经说“批评是认清对象的真相”(Criticism is the effort to see the object asin itself it really is)。批评是应用学术上冷静的态度,来批评我们的文学思想、生活动作、风俗礼教,以及一切社会上的人事。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件易事,与世俗所谓颂扬与抨击完全不同。我们要认清对象的真相,但是我们的一切思想意念受了多少俗见所蔽囿,受了多少舆论所限制。如若批评不能脱离俗见,就没有真正自由的批评。Goethe说得好:“行易思难。”
要有真正的思想家的眼光的人,不但须有科学家的公平镇静,并且须有探险家的魄力勇气。这种精神的勇毅,比武力的勇毅难,叫一人排脱他的成见,达到高超诚实的见解,比发现一新大陆难。尤其难的,就是对于自己的批评。鄙夷异族,称颂本国,是人之常情,但是真正的批评家是顾不到这些的。Heine说得好:“英人爱真理,如爱他的老婆;法人爱真理,如爱他的情妇;德人爱真理,如爱他的老祖母。”我想在现代世界,真理还是处于情妇的地位多。一人如若要爱情妇,是应该顾不到家中的老太婆的。若不能以爱情妇的心理去爱真理,不能算为真正的批评家,因为真理是妒忌之女神,不会搬入家庭中处于姨太太身份,屈事正室的。我们须知,对自己的批评是读书人与市侩伧老不同的地方,也是受教育的人最难练到的功夫。我们听见罗素恭维中国的文化,人人面有喜色,听见Rodney Gilbert肆口谩骂中国,便人人蹙额。有人问罗素何以批评自己西方的文化,反来恭维东方的文明呢?我们要知道,倘使罗素生于中国,将为攻击东方文化最大胆、最彻底的人。Rodney Gilbert生于中国,也不过成为一个肆口诋毁西洋文明的国粹家。其实一人受教育与不受教育,不在其学问如何,只在他是一个罗素,还是一个Rodney Gilbert,余者都不关紧要。
我们要知道思想批评是一事,实际行为又是一事,两者的范围是不同的。若不把范围划分清楚,批评就沦为实际界的附庸。比如朱兆莘、施肇基先生在日内瓦国际联盟替中国做宣传,说鸦片在中国已经绝种十年了。这种爱国的文章,做得实在好,不能不为我们所佩服。但是在批评界,这种的不诚实,算为最大的罪恶,否则批评又是与从前的做文章相同,不是思想。我们在报上还常看见有时有人讨论孔丘的人格,就引起一般市侩及读书人的愤愤不平,认为后辈青年,悖逆不道,有意非圣灭法诋毁圣人了,其实孔丘的人格是怎样,我们到现在还未弄清楚,我们只尊孔子为圣人,而未真明孔丘的人格,读其书不知其人,这就根本不配讲批评了。中国二千年来思想之所以沉寂,这是因为没有真正自由的批评思想,而只有做文章而已。这种做文章,是根本与批评思想相反的。
试举-个例。崔东壁算是有清一代最纯粹的学者之一了,他的《考信录》是最精细审慎、最具有论断史实的科学方法。
但是,我们看他的《洙泗考信录》一牵涉到圣人身上去,便登时失去他批评的身份,而变为卫道的功臣了。我们看他辨孔子观周,被老子辱骂的一段话,就很可知道他失了批评家尊严的态度而成为儒教家人了。他说:
呜呼,以异端而攻吾道,胜不胜犹未知也。以吾儒自攻吾道,而其势遂必无不胜。无怪乎异端之日炽,而圣学之日微也。
这简直是崔氏自站在孔家店伙计地位摩拳擦掌等着效忠与异端决战,而不是在做我们所谓“认清对象”的批评家了。又他辨晏婴谏齐景公骂孔子的话,深不满于张子厚之相信此段的记载,也是一样门户之见:
然则此文乃战国以后墨子之徒之所伪撰以攻吾儒者,以晏子之俭故托之,而撰晏子者,又从而妄采之耳。彼司马迁固不足怪,子厚号为道学,而亦信之何也?
他对子厚真气愤愤的一副神容,若曰:“我们儒者一家人,应该互相掩护。那些非吾家门的人,像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还有则可,难道子厚你自己也是儒者,也去相信那些话吗?”
在这种态度之下,不会有真正的批评,最多不过做些自欺欺人的文章。我且再举一个例,来表现崔氏论证法之一般,并证明真正的批评与做文章不同。《孔子世家》载“孔子要绖。季子享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享士,非敢享子也。孔子由是退。”《家语》说阳虎吊孔子告以享士之事,孔子曰,某虽衰绖,亦欲与往,以示不非阳虎之意。原来重丧赴宴,本犯礼法。但是一人之行为,不能一举一动尽合于礼。孔子也是一个常人,有人之常情,这种地方由现代批评家看来是未必没有的。但是崔氏却不本这种公平的态度,先假定孔子是一个言行一无可指摘的圣人,他说:
虎吊而言享士,即失礼之小焉者耳。衰绖而往,失礼大矣,……且虎果失礼,不非之足矣,曷为而更甚之,是谄也;不往而伪告欲往,是欺也。圣人必不如是。
自然孔子见老子与否,及上段的事,我们不敢说绝非古人的造谣,但是持着像崔氏这种门户之见,去考订孔子之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推想而知,无论如何结果仍是必定还了孔子一个圣人面目,考订与不考订,都没有关系,而失了批评“认清对象”的职务了。这种“什么便是谄也,什么便是欺也,故圣人不必如此”,只是八股文的论证法,是做文章,不是我们所谓批评。
英文学习
法甲 方法概论1.目标--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这个月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做死的,固定的语言,将来对于文法,读物,发音都要偏重于迂腐的语汇,拘泥的文法,呆板的读音,结果就所学非所用了。
2.听讲写读四事并重--因为英文是活的应用的语言,所以在会话写读都得注意。语言之为物,自身不能存在,必有写者说者欲传达其意象,也必有读者听者由语言之传达吸收作者说者的意思,然后完成语言之功用。语言也必因说者听者作者读者地位或心境之不同而发生变化。譬如讲文法,以简单的“你”一字为例,这you字,在中文无不译为“你”,但是在语言活用上,你不必即you,you也不必即你,因为在实际上,语者与所与语者之间,有身份高低、交情疏密之不同。明白这you字在实际上之用法,然后可谓懂得you字之意义。中文对非深交的人,总避免“你”字,或称“杨先生”,或称“石甫先生”,而在英文却一律普遍可用you字。再如英文wife字,或通常译为“妻”,然在实用上或等于“夫人”,或等于“内子”,或等于“太太”,或等于“老婆”,或等于“女人”;必须知道用wife字之时地条件,然后攫得住wife字之神髓。以上二例,都证明词语非抽象之物,能脱离尔我而巍然独存。文章无缠绵,只是作者读者之兴感;诗歌无悲壮,只是诗人墨客之骚情。不有听讲写读,何以有语言文字?假如偏于任何方面,就所学的也无非半身不遂貌合神离之英语而已,最多如看古代美人的肖像,相貌犹存,音容已邈,发生不起恋爱。
再就学习的能率而言,凡遇一新字,必口诵耳闻手写目视,然后容易认得,容易记得。犹如习字之人,不但要多阅碑帖,且必肯研墨挥毫,下实际工夫,才有实际成效。现在中国学生念英文,多犯这种毛病,只肯玩赏宝帖,不肯执笔临摹,结果不能真实领会书法之笔意,且失了习帖上之真正快乐。昔王羲之习字,池水尽黑,有了这样苦工,才是得了此中的乐处。学习英文道理也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