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20751200000028

第28章 向不良情绪开战(5)

作为职场人来说,要“舍得”确实是一件难事。取舍之间,懂得放弃还真不容易,唯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才能享受“自在自我”。有些道理好像很浅显,犹如在“说教”一般,但那是很多人总结出来的,是经验的升华。

在职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试试以下压力箴言: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适当的压力是你前进的动力,但是压力太大那就会产生危害了。身心疲惫,可不是你自己和你的亲友所愿意看到的。

对工作有热情和勤奋都是令人尊敬的,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工作,那对工作只会起反作用。就像蜡烛总有燃尽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只是一味地工作,会使人既无效率又无效果。那些承受极度压力的员工甚至不能安全工作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判断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做不到的。在当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个人的能力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你所在的公司,你的努力也许能让它渡过难关。对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你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在你工作生活的小环境,你却可以创造令人称道的人际关系,你可以改变它。

如果碰到棘手的问题,你没办法解决,那就随他去吧。不要让你无法控制的事给你带来溃疡病或高血压。

每天给自己留出一点独自思考的时间,这虽然很难做到,但的确是很值得的。哪怕是在最忙的日子里,也要在早晚抽出点时间让自己回顾一下近几天的事情,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效缓解你的紧张情绪

紧张通常可以看成是由于外来压力而引起人的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结果,还可以把紧张看成是一种生物反应过程。

当外界给人的压力超出人心理承受的范围,人就会感到紧张。产生这个反应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当时的情境,而且也预知可能有什么自身无法掌握的事情将要发生。例如当我们准备去面试的时候,就会因为担心面试时自己的反应可能不得体而感到紧张,结果不想还好,越想结果越糟。

1.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紧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如生活、工作、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要求、任务、困难、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与自己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也就是自己感到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太小,解决不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是完成不了自己的任务。

这种不平衡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一个人现在的生活方式与人类本身由进化而逐步适应的生活类型之间的差别过大;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没有训练他去应付和面对生活中强加于他的变故而生活的变迁骤然来临,一定会紧张失措;一个人面临着互相抵触的社会压力,或者被迫充当不协调的社会角色,例如年幼的孩子在不和谐家庭中面对双亲争吵的时候;一个人目前的生活方式与他的抱负理想不相匹配,例如被埋没的人才,常常被怀才不遇感所困扰。

紧张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人的体质上的脆弱性。身体体质差、不健壮、体弱多病的人,容易产生紧张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任何自卫和谋生的能力、完全要依赖别人和环境的抚养,安全容易受到威胁的小孩很容易产生紧张感。

人的人格结构,或者说心理系统的某些特征也会导致紧张。一般来说,抑郁型气质的人,具有内向胆怯性格以及某些人格防御机制的人更容易产生紧张。

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目标,容易导致当事人产生紧张。

人感到存在着威胁或是受到威胁时,容易产生紧张,产生紧张的强度与感到的威胁强度成正比。人感觉到的威胁强度取决于当事人(被威胁者)觉得自己能应付到什么程度以及客观可能产生的伤害程度的大小。

世界著名紧张研究专家、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汉斯·塞里耶博士认为,紧张的生理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警戒反应”阶段、“抵抗反应”阶段和“疲惫反应”阶段。

警戒反应是第一阶段。警戒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是由紧张源激发的。紧张源就是引起紧张产生的事物和因素。一旦紧张源出现,警戒反应便随之发生。

警戒反应的生理过程就是当我们的大脑记录下一个“危险”反应时,下丘脑就向位于头颅底部的脑垂体发出电化信号,脑垂体分泌出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物质去激活肾上腺。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释放到血液中,并且伴随着心跳加快的感觉。同时也发生另外一些身体变化,如呼吸变得短促,血液从皮肤和内脏向肌肉和大脑流动,导致手脚发凉。最后,体内营养物质重新分配到在紧急关头需要作出反应的身体的其他部位,尤其是肌肉组织。

在警戒反应阶段,还伴随有另外几种生理反应:一种是肌肉紧张。这种紧张尤其经常发生在背的下部、颈部和肩部,并经常以紧张性头痛的形式出现,并且这种紧张经常持续到警戒反应消除之后。还有一种反应是导致胃释放出过多的胃酸。在空腹时释放过多的胃酸可能会烧灼胃壁、食道和肠子上部。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就有可能导致溃疡病。同时,如果重复出现警戒反应,心血管系统持续地被动员,最后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

抵抗反应是第二阶段。假如那个触发警戒反应的紧张源继续存在,人体就会出现抵抗反应。在抵抗反应阶段里,警戒反应的特有指标将会消失,在与紧张源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从表面上看来,身体似乎已经“恢复了正常”。然而危险是存在着的,这一抵抗反应阶段将持续很久。

如果人们的身体过长时间地被动员起来与紧张斗争,就会使人体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使人体进入疲惫阶段。当疲惫阶段到来的时候,身体就再次显示出与警戒反应相似的症状。更为重要的是,疲惫阶段的出现已经意味着身体越来越容易患病和易发生器质性功能障碍。

引起紧张的紧张源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相同的,身体症状、感情症状和认识症状也是相同的。

紧张时的生理反应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①心率加快;②血压上升;③皮肤电阻减小;④眼睛瞳孔扩大;⑤血糖升高;⑥血凝加快;⑦消化道(胃与肠)的蠕动减少;⑧消化道的血管收缩,肌肉内的血管扩张。

简单的行为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抑制行为,表现为遇到危险时僵硬不动、畏缩、哀鸣、消沉、抑郁;另一种反应是激化行为,表现为发怒、搏斗或逃跑等。

复杂的行为反应约有24种,按出现的频率多少排序为:①全身紧张;

②活动增多;③不安或焦虑;④入睡困难;⑤食欲下降;⑥小便次数多;⑦总想向人诉说;⑧力求达观;⑨重新检讨;⑩愤怒;兴奋;避免与人接触;情绪抑郁;苦恼;颤抖;腹泻;疲倦;嗜睡;烦躁;恶心;活动减少;便秘;呕吐等。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易激动、易生气、口和咽喉发干、出冷汗、胃里翻腾、发抖、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体虚弱昏倒等反应。

由于紧张源无所不在,紧张反应可以由范围很广的紧张源一次又一次地激发。有些紧张源是积极的,有些紧张源是消极的。兴奋、高兴和意想不到的幸福都可以像灾难和突然降临的悲剧一样,同样引起人的警戒反应。

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适当方法减少警戒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它。对紧张源的最初反应就像进食和呼吸一样自然,对于抵抗阶段也可以这样说,正像对付警戒反应阶段一样,在一个时期之内,身体被编入抵抗疾病与紧张的程序。不过疲惫阶段是能够避免的。

2.有效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感到精神紧张的时候,一定要暂时忘掉一些不快乐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当你感到情绪紧张的时候,可以选用以下方法,让自己暂时松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