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挑事
20708900000006

第6章 退--“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1)

佛家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永远化不开的恩怨,没有永远解不开的仇恨。在职场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挑事,主动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是一种大智慧。大多数职场中的挑事,是对利益的争夺、对面子的维护。退一步,谦让一点,满足了对方的私心和虚荣感,就能化解很多误会和矛盾,赢得好人缘、好口碑,对于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以厚积挽回劣势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没谁能争过他。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我们会时常面对来自于同事的挑事。面对这些挑事的行为,有时我们与之争锋相对是一种不明智的表现,尤其是当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硬碰硬无异于自找麻烦。此时,适时的退让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职场中没有绝对的进,也没有绝对的退。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以退为进,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也是应对职场挑事的高明策略。

生活在南极西岸的企鹅,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水中,只有繁殖期才会上岸。企鹅在上岸时,动作十分有趣,它先是猛地低头扎入海中,拼力下潜,一直潜到它所能承受的深度,准备停当,突然摆动双足,像离弦之箭向水面冲去,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登陆的方式看似笨拙,而实际上却是富有成效的。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肯定不能直接从水里登录到岸上,只有使自己下潜然后借助海水的压力和浮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完成它上岸的目的。

企鹅的上岸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以退为进,不是退缩,而是为进蓄势,厚积方能薄发,最终挽回劣势。

古时候,江南有一户富贵人家,人丁兴旺。一家之长的老太爷觉得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于是他开始在儿子们中间寻找自己的接班人。只是儿子太多,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老太爷担心他们相互残害,不知道选谁才好,迟迟无法做出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他注意到其中一个儿子很少说话,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总是默默地帮他做事。老太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将接班人的担子交给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儿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退为进,貌似软弱退缩,实则积蓄实力,伺机而动。

以退为进,不是软弱,而是随机应变,反应迅速,以便挽回劣势,反败为胜。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楚庄王最钟爱的一匹马死了,他让大臣们为死马致哀,还要以大夫的礼节举行葬礼。百官纷纷劝阻,认为此举不当。结果庄王大怒,下令谁再劝阻,定判死罪。宫中有个叫孟的杂戏艺人求见庄王,进宫便嚎啕大哭起来。庄王便问其原因。孟说:“这是大王最心爱的马,现在它死了,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太轻慢了!我请求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楚庄王听了很高兴地说:“依你之见,怎么埋葬呢?”优孟说:“最好以雕琢的白玉作棺材,以精美的梓木做外椁,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是轻贱人而重马了。”听到这里楚庄王这才如梦初醒,说:“没想到,我竟错到了这种地步!”

以退为进,不是一味忍让,而是为了实现双赢。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着廉颇,终于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的佳话,使自己和廉颇都能各尽其用,使赵国繁荣昌盛。以退为进,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别人。

进,是每个职场人都追求的目标,而退,则是为了保存实力以求更好地进。进退之间,方显智慧。

以忍耐消除嫉妒

现实社会就是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的产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同事关系不可能在社会关系中超凡脱尘。在单位或公司中,同事关系的确是非常复杂的,既不像家庭关系那样能够以血缘与亲情为基础来维系,也不像同学关系那样纯洁,更不像萍水相逢的路人那样陌生。

有的人对同事满腔热情,然而却不能得到同事们的理解与善意的对待;有的人在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了上司的嘉奖,却遭到了同事们的嫉妒与冷遇,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同事们背后议论的焦点……

面对这一切,有朋友不禁感叹道:“做人难,处事更难。”而且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同事关系之所以很难处理,主要是因为“同行是冤家”。

事实上,同行未必是冤家,关键看你如何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虽然同事之间存在着竞争,比如晋升或者加薪,但是这种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存在这种竞争,大家在工作上才会争先恐后,在事业上才会竞相赶超。但有时在竞争中也要保持低调,不要处处锋芒毕露,要适当给别人一点余地,职场毕竟不是战场,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有时,退一步,也是胜者。

要处理好同事关系,我们要学会“退”的哲学。在“退”中,即使自己获得成功,又能与同事和谐的相处。

同事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事间必须长期在一起相处,工作的时候难免频繁接触,相互之间又存在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在处理这些利害关心系我们要学会退让。

普列汉诺夫说过:“在人类文化史上,因为一个人的成功而掩盖另一个人的事情,是稀少得无比的。”由此可见,在同事之间,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威胁,而且还能对其他人起到鼓舞与刺激的作用。

避其锋芒,以退为进,以退维稳,就应该摒除嫉妒之心,在同事取得成绩之时你不要心存忌妒,也不要让同事对你的成绩产生嫉妒。

那么,在你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怎样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呢?

当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或者因为某种长处而遭到同事的嫉妒时,应该首先做到不害怕,只要你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就要从容地走自己的路,但是你应该适当地保持低调,不要因为你的成绩而洋洋自得,那样会加剧同事的嫉妒心,使同事关系更难相处。

对于某些同事的嫉妒,只是持不怕、低调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擅长从冷嘲热讽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当你被同事嫉妒的时候,最好先冷静地分析一番,看看这种现象是如何引发的,接下来再做出正确的决定。

吕蒙正是宋朝的宰相,上任伊始,曾有位官员在背后指着吕蒙正说:“那个小子就是宰相吧!”

这话传到了吕蒙正的耳朵里,有好事的官员想追查出那位骂人的官员,吕蒙正却笑着说:“那又何必呢?真的知道了他的姓名,对我也是毫无意义,还是不知道的好。况且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像吕蒙正这种心胸豁达的精神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

消除同事的嫉妒,你可以采取包容的态度,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用你那宽广的胸怀去真诚地帮助他们、感化他们。慢慢那些嫉妒你的同事自然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对你另眼相看。

事实上,与嫉妒自己的同事相处还是比较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当自己对同事的成就出现嫉妒心理的时候如何去克服,如何去“退”。

当你看到同事的成就而嫉妒或者羡慕不已的时候,你应该多想想,同事的成就也不是凭白得来的,任何成就都离不开来辛勤劳动,任何人不付出心血和艰辛的劳动,也无法获得成功。想到这里,你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努力不够。这样一来你就会感觉心平气和,从而由嫉妒同事转变为佩服同事了。

其实,与其拿同事的成绩来折磨自己,倒不如不去管他,以退为进,不要去在意人家的成绩。拿出自己的决心,努力工作,自己取得成绩才是最主要的。这样一来,你就能把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变成努力奋斗的动力了。

在与同事交往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你怎样对待同事,同事也会怎样对待你。你对同事热情、友好、大方,同样你获得的也将是理解、友谊与信任。否则,你若采用冷漠、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同事,那么同事对你的态度也必将是反感和警戒。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比如自卑、自负等。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不可能都一样,我们要努力克服这些消极的因素,与同事好好相处,在遇到别人的嫉妒时要学会保持低调,同时自己也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有人认为,命运对自己是那样的不公平,如果自己仍然好心地对待别人,简直是太傻了。

嫉妒人的人,很容易生出一些错误的想法,对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暗算和打击报复。

当你在工作中不如意或者遇到了不幸的事情时,更应该宽厚地对待自己的同事,不要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出气筒,或者算计同事。有的人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用于算计他人,专爱挑别人的毛病,或者生活作风上的问题,广为散布,或到老板那里打小报告,蓄意夸大事实,添油加醋,中伤他人。搅得单位不得安宁,使他人难以正常工作。

有些人虽然不是有意要去算计别人,但对别人的事往往过于“关心”,他们不去关心自己的事情,对别人的事情却格外好奇。一个单位里,这样的人越多,人际关系就越复杂,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的内耗,降低工作效率。相反,大家都“退”一步,不要去关心工作以外的事,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当中,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工作效率也自然会提高。“多琢磨事,少琢磨人”,确是处理同事关系的-条原则。

嫉妒是一条毒蛇,它会慢慢腐蚀人的心灵。一个人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他自己。虽然你很难避免被嫉妒所影响,但是仍能通过理性与意志的力量,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去战胜它。

在英国政府选举一位议员时,最后只剩下A和B两个人,他们要进行一场演讲来决定谁最后当选。当A先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时,B先生却安然地坐在观众席上,并微笑着听着他的演讲。A先生讲完后,B先生又带头为A鼓掌。轮到B先生演讲时,他走上讲台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话:“我为我们国家有A先生这样出色的政治家而感到无比自豪!”话音刚落,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很快,又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结果可想而知,B先生最终登上了议员的宝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退”或许比什么都更有力量。嫉妒不能使自己更有力量,而退让却让我们从“退”的过程中积蓄了足够的实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以退让换取胜利

以退让换取胜利,是人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你表面上是在退让,显得是在以他人利益为重,而实际上则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

在做有风险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不但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还能够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成功的第一步,首先是不要让自己的利益和意图显露出来,而让对方因为你能投其所好情愿做你要他做的事。

尊重并承认别人的看法和利益,这是我们欲求得他人合作的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不会运用这一方法,因为他们常常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对别人的利益置若罔闻,结果本来可以共赢的事情,最后因一方的偏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因为伊瓜苏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所以作为界河的一部分,伊瓜苏瀑布自然就成了两个国家共有的自然财富。

据相关资料记载,阿根廷和巴西对瀑布进行划分时候,双方都想获得更多的瀑布所有权,虽然经过很多次谈判,但始双方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后来,通过国际社会的斡旋,巴西最后作出了让步,瀑布最美的部分归阿根廷所有,阿根廷迫不及待地把这段瀑布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阿根廷考察伊瓜苏瀑布时,把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瀑布的主要部分在名分上归属阿根廷,所以阿根廷就要承担起保护瀑布的任务。为此,阿根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来保护瀑布。

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美丽的伊瓜苏瀑布成为了世界着名的旅游景点,各国游客纷纷前来参观。可是意想不到的情形却出现了:瀑布最美丽的部分虽然在阿根廷境内,但观看瀑布的最佳位置却在巴西境内。在阿根廷境内的游客,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也无法欣赏到大瀑布的壮观美景,要欣赏伊瓜苏瀑布最美的部分,必须到对面的巴西去,于是游客都纷纷从阿根廷跑到了巴西。

就这样,阿根廷人每年辛苦地维护着瀑布,到最后却只能眼看着对面的巴西人得意地装满了腰包而束手无策。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有时退让未必就是失去。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要想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首先就得从满足别人的需要入手。你必须明白,想要一个人做某件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做。同时,你还必须知道,人的需要各不相同,癖好偏爱各异,你要想让一个人去做你想让他去做的事情,那就首先要把这件事跟他的需要关联起来,让他知道,他这么做实际上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你首先应当将自己的计划去适应别人的需要,然后你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

有些人,自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他,心理上会自然产生一种优越感,也许还会对求助他的人数落一番。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也就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也许有人认为汤姆那样做不太合适,因为他贬低了自己,也贬低了自己的学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既不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呢?

美国着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因为他太年轻了,所以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大学校长一职,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东西是很少的,所以他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会很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便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放心了。通常来说,人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优秀,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自我夸耀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暂时的退步只是为了更好的进步,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螺旋式的前进,貌似退让的背后,其实已经在酝酿着前进的动力。

让步是为了避其锋芒,以退为进,是一种大智大慧的表现。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在任时,身边的副总统是德雷斯顿,这是个闲差,可是德雷斯顿却能够把它变成具有实权的职位,他常常在演说时讲一些他做副总统闹出的笑话,这样做非但没有降低自己自己的身份,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敬佩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