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技能培训全案(下)
2067800000050

第50章 团队精神的培养(1)

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模仿的特质,没有多少人能清楚地描述团队精神,但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存在。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竭尽全力的意愿和作风。高绩效团队强大竞争力的根源,不在于其成员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成员整体“合力”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那种弥漫于其中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

树立团队信心

团队在工作中往往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碍,难免会令成员丧失斗志和勇气。此时,团队领导人最大的职责就是为团队树立必胜的信心。

1.展示自己目标的信心

与成员分享成功的愿景,对既定目标展示信心。要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您支持团队的决策程序和一致决议,并让团队相信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关键的任务是与团队分享您的信心,传达众志成城的信念。

2.为失败做好准备

考虑可能的障碍和失败,制订一个应付突发事件的计划。训练团队成员去分析潜在的问题,指出确实存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预期的困难。避免团队因为偶然失利而倍感沮丧,取而代之的是,采取其他预备途径继续前进。

3.正确对待失败

当出现失败时,与其追究责任,不如检讨工作方法,寻求成功之道。避免让成员认为这完全是他们的错误,或者认为是不可抗拒的压力阻碍了他们,从而放弃进一步努力的机会。明确一点,机会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的。

4.工作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开始时应避免太大规模的项目,这样如果失败了,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团队士气将一蹶不振。建议同时进行几个相对小一些项目,其中一些项目一定会成功,而另一些可能会遭遇阻碍,那就把它们当做增加经验的机会吧。

5.聚焦于团队的成功

总有人愿意提醒别人失败了,因此团队应该不断提醒自己看到既得的成就。下面的话可能是陈词滥调,但请重视对它们的重复。要记住这样的口号,“失败乃成功之母”,“要耐心,最后胜利属于我们”。这样的标语对个人和团队都适用。

成功源自信心,要实现目标只有进行不懈的努力。培养您的团队,让它成为无所畏惧的胜利之师吧!

增强团队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

信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的。因此,您要建立和保持团队成员对您的信任,需要通过以下方面的努力。

1.通过个人影响建立信任感

您的处事风格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避免成为一个颐指气使、凡事一手抓的领导;也不要对任何事情频下定论,那样通常无法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毕竟大家都知道您并非事事都有答案,所以实在没有必要不懂装懂。另外,还要言行一致,如果做出承诺,您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及时。

2.与成员分享感受

寻找机会多和团队在一起,如有可能,尽量参加所有团队会议,与团队成员进行友好亲密的交流,了解并肯定他人的工作能力和成绩是建立信任的良好途径。

3.让成员知情

在奉行旧秩序的团队中(当今很多情况下仍是)保密是一种原则,然而许多现代管理者都意识到保密气氛往往助长怀疑,损害团队的信任感,还会破坏团队在相互配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生产力。让成员了解能够影响团队行为的所有信息、发生的变化以及经营环境的改变,对任何事情,如果成员能够尽一份力量,就让大家都参与其中。

4.最先让成员了解信息

不论怎样,承受一些坏消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告诉成员他们不想听到的消息的任务却会落在您身上。宁可让他们从您这儿了解信息也不要让他们去听信流言蜚语,让团队成员知道事情的真相比隐瞒坏消息更有益处。

可信度(Credibility):个人对他人的能力、公正度、方向以及干劲的认识。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用三个词语来描述这一概念:见识、美德、好意。在那以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总的看来,和亚氏的概念相符。

5.适当授权

对于一些只影响团队的决策要完全授权给团队来做。过度的控制与监督让人们看起来就像不信任,如果成员有能力,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并给其发挥的空间。尽可能给团队最大的信任和最少的约束,如果您很器重他们,他们通常也会有相应的表现。在工作中要信任他人,除非有充分的理由让您不再信任。您所获得的信任度不仅取决于您的想法,还取决于您的行动。记住这句老话:“事实胜于雄辩”。

迈克·弗雷特洛担任美国NotreDame(圣母大学)的首席教练时,他曾带领队员连续十个赛季夺冠。他曾指出:“在人们乐意接受并积极响应您的领导时,他们头脑中存在三个问题,我可以相信您吗?您会很出色吗?您会在意我吗?口头上回答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别人需要通过对您形成的印象来获得问题的答案。”

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就现在的工作团队而言,因个人差异导致隔阂或无意造成的矛盾相当普遍。为了让所有成员都感觉到团队的凝聚力,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强调团队而非个人努力

在组建团队时,必须明确表明,每个人的参与都是团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团队遭遇外部威胁时,应当鼓励成员暂时放弃前嫌,一致应对。通常外力越大,团队表现出来的凝聚力也越强。

2.增强领导效能

领导是团队行为的一种导向与核心,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凝聚力的高低。应当采取积极民主的领导方式,让团队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样会促进团队的积极性,提升凝聚力。

3.统一团队目标

应当将团队目标与成员个人利益联系起来,使之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这样团队成员就愿意合作完成任务,凝聚力也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没有关联时,合作就会减少,感情会趋于冷淡,凝聚力也会降低。

4.强调集体奖励

集体奖励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个人奖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竞争力,从而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压力,凝聚力也可能会弱化。建议两者都要考虑,承认团队的贡献也要承认个人的贡献。凝聚力(Cohesiveness):群体成员互相吸引,向团队聚合,使每个人的参与呈现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绝不仅仅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团队的凝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团队对其他成员的吸引程度。这是一个团队赖以自豪的整体感。凝聚力包括忠诚、投入、志趣相投以及为团队利益牺牲的意愿,是将每个成员“粘”在一起的“胶”。

5.培养集体荣誉感

如果团队一贯有好的表现,一直能按照团队目标很好地运行,这时成员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到有荣誉感,所以会激发团队成员做得更好。

6.控制团队规模

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越大,容易出现派别之争。通常团队的人数应该控制在10~15人之间最好。

凝聚力较高的团队,其成员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也相应较强,成员容易彼此接纳相容,因此也增强了友谊和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家沙克特在此方面曾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团队凝聚力是影响生产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管理者必须在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同时,提高团队的生产力指标,使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培养团队互相帮助的协同精神

团队合力的形成决定了目标的实现以及团队的产出是否能大于团队成员的简单组合。以下是关于培养团队协同精神的几点建议。

1.鼓励成员相互支持

如果某人需要建议或指导原则,就会发现另一个团队成员能够提供这些建议或原则,而不经常需要由您来提供这些,并且您要尽力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

2.倡导团队合作

避免热衷于竞争而嫉妒其他成员的业绩和才能。事实上,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因为自己的下属做得好而吃尽苦头。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力求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信互助的工作模式。

协同精神:所有成员的动机、需求、驱动力和耐力的结合体,推动整个团队前进的一股特殊力量,当所有成员都忠诚于团队以及团队的愿景时就会产生。

3.制定合作规范

确保团队分工明确与均衡,一个团队中如果付出与获得不平衡就没有可能合作。要想有效地推动合作,领导者必须制定一个普遍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公正的原则管理团队。

4.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

领导者要创造一些持续的机会让团队融为一体,比如一起培训、一起搞竞赛、举行团队会议、采取激励的活动等。

5.强调长远的利益

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让大家相信团队可以走到这一步,这使人们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会主动合作达成愿景。

6.一起培训团队

当然这不一定总是合适,但是集体培训程序会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任何形式的、对作为整体的组织和团队在整个组织中的角色所进行的培训,都特别有用,并且都应当作为整体来进行。

看一看没有协同精神的团队,您就会清楚协同性对团队获得效率的重要性。如果有些成员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不好好努力,而有些成员拼命工作,帮别人做事,直面困难,寻求进步,这样的队伍只能说是乌合之众,而不是一个协同一致的团队。

注意个人并顾及其需求的能力,将是未来企业最关键的要务;发挥这种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把协助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领导及管理并行的活动。

——杰夫·基斯

美国复印机市场的“超级巨人”施乐公司,为了塑造团队精神,鼓励全公司员工互相帮助,对于员工在业务方面的困难,其他员工不但不能等闲视之,相反应该以全力支持。施乐认为,合作精神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为此施乐公司经常指派那些销售业绩良好的人去帮助在销售指标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施乐有三句口号专为这种合作精神所设:第一,把每个人之间的墙推倒;第二,让互相帮助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第三,合作从互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