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知张飞遇害,哭昏在地。第二天张飞的儿子张苞、关羽的儿子关兴就来见刘备,刘备抱住两个侄子痛哭,发誓要替张飞和关羽报仇。孙权听说刘备引七十万水陆大军前来报仇,急忙召集众将商量对策。诸葛瑾愿意前去和刘备谈和停战。
诸葛瑾见到刘备,表示愿归荆州,并送还孙夫人,刘备还是不肯罢休。
孙权见刘备不肯罢兵,于是派赵咨去见曹丕,让曹丕出兵攻汉中,帮助东吴解围。然而曹丕只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但既不帮助吴,也不帮助蜀,听任两国交兵。他是寄希望于一国被灭后,再出兵除掉另一国,以坐收渔翁之利。
战争初期蜀汉军队节节胜利,东吴军队节节败退。傅士仁、糜芳见刘备势大便杀了马忠投奔刘备。刘备将马忠的头祭在关羽灵位前,又将傅士仁、糜芳二人刀剐祭灵。孙权见蜀军锐不可挡,便将张飞首级和范疆、张达送还刘备,请求刘备停战。刘备将范、张二人刀剐于张飞灵前,却不愿停战。
这时大将阚泽以全家性命作保向孙权推荐陆逊领兵抵抗刘备,孙权下决心用陆逊。筑坛拜陆逊为大都督,右镇西将军,赐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刘备听说陆逊就是定计取荆州的人,便要领兵去战。马良劝刘备不可轻敌。刘备就是小看陆逊,领军攻打各处关口。
蜀军天天叫骂,但吴军仍然坚守不战。天气炎热,刘备便令人将营寨移入林中阴凉处。刘备让吴班到关前诱敌,军士赤身卧在阵前。吴将徐盛、丁奉要求出战,陆逊不准,说这是诱敌之计,三日后可见分晓。三日后陆逊领众将到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经离去,刘备伏兵走出谷口,众将这才心服口服。刘备又让水军顺江而下,在东吴境内沿江扎寨。陆逊见时机成熟,便点将出兵。初更时分,东南风大起,蜀营到处起火,蜀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结果东吴军队大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最后郁郁而终。
为人处世一定要冷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关口,千万不要妄动。
人生感悟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能看表面,应该换个位置想想,不要因为一面之词而蒙混了视听,也不要因为蒙混了视听而作冲动的举动,否则,到时候我们会后悔的!
★ 停下脚步,等待沉淀淡定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到关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对着蓝天,对着那一片泥沼,对着那整片红树林望着。他不禁好奇地趋前问他们:“你们在望什么啊?”
只见那些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我们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鸟飞过来!”
又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到海边玩,看见许多人手里握着钓竿,面向大海,把线放得远远的,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笃定。
他便问其中的一人:“你们面对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们在等啊!”
“等什么?”
“等鱼儿!”
于是,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学习“等”的感觉。等着红灯变绿灯,等着太阳升起,等着夜晚变白天,等一种“沉淀”,他开始享受等待的美好感受了。
古时候人们曾用驴子推磨,但为了避免它懒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驴子的眼睛蒙起来,让它看不见,再将花生酱抹在驴子的鼻子上,驴子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会拼命往前冲。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在追逐着这个、追逐着那个,到头来往往也都是空忙一场,这跟驴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了“等”的期待,有了停一停,等一下的美好。很多人是不喜欢“等”的感受的。走在马路上,我讨厌等红灯;搭公交车时,我讨厌一站站的停;买东西时,我讨厌排队结帐;到馆子吃饭,我更讨厌站着等位子。
然而,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等的感觉。“等”可以使心情变得美好起来!试想,在音乐里如果没有休止符,那音乐就会变成刺耳的噪音:在一幅画里.如果没有空白那就是杂乱无章的垃圾;而人生中如果没有“等”的期待,就没有办法享受希望与梦想的美妙感受了。
在下雨时,我们等着太阳出来;当阳光透出云际的同时,我们等到了彩虹。然而,无论是等待时的希望,还是彩虹给我们的美妙,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感受啊!如果,彩虹时刻挂在天空里,那我们还会觉得它是那样的美丽吗!
也许有时我们真的等不下去了,其实那是我们已经感到没有了希望,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再无望的等了,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向,我们就可以开始新的一切了。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开始新的等待。
人生感悟
生活中,由于有了等待,才会让我们在获得时感到了更强烈的兴奋和感激。不要再为等待的漫长而倍感焦急,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去用平和的心境感受等待和希望的美妙。
★ 满腹牢骚者远离淡定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报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满腹牢骚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一下子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人生感悟
当我们的心中充满爱和真诚时,我们会感受到真正美好的生活。我们在爱和美的感觉中,内心会觉得极大的放松。我们不再会发牢骚,反而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向着我们的主要目标去冲刺。
★ 有平常心,戒骄戒躁淡定
做人要存一片素心。这种素心是一种平常心。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平淡。
明朝末年,国家衰败,很多地方都困苦不堪,陕北农民尤其困苦,不但遭受到了严重的灾荒,而官府却不顾百姓的死活催逼交粮纳赋。最后走投无路的农民忍无可忍,纷纷举行起义。此时李自成也揭竿而起,率领自己的军队去投奔“闯王”高迎祥。由于李自成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受到了高迎祥的器重。
没过几年,高迎祥被杀,李自成被部将拥戴为“闯王”。前期起义军到处碰壁,在潼关更是遭到官军伏击,损失惨重。李自成仅带领十八骑突围,在商洛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藏身。过了几年,他重新积蓄了力量,率领军队进入河南。当时河南大旱,天灾连连,李自成便顺应民心地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当时有首歌谣是这样唱的:“吃他娘,穿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当时李自成的政策是多么受欢迎。很快李自成的部队就发展壮大起来,达到了百万之众,一跃成为明末起义军的主力。后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了政权,被称为新顺王。不久在汝州大败官军,乘胜进占西安。然后李自成又建立了大顺政权。实力壮大的他立即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最后只得自缢身亡,明朝被彻底推翻。
到了北京以后,李自成十分骄傲自满,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他对将领和士兵奸淫掳掠的事情十分放纵,自己也坐在龙椅上起不来。出于一种天然的仇恨,农民军勒令明朝旧官员将自己的家产作为起义军的军饷,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主持这件事情。正是这个刘宗敏在向吴三桂父亲吴襄追讨家产时,发现吴三桂最宠爱的歌女陈圆圆十分貌美,便强行抢来据为己有。但他没有想到,吴三桂当时是明朝的总兵,正在率领明军驻扎在山海关一线,此时农民军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依仗吴三桂的力量。吴三桂当时还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后来听说自己的父亲被抓,家产也被抄夺,甚至连自己的宠姬也保护不了,于是十分愤怒,命令手下的将领全部换上白衣白甲,为思宗皇帝朱由检戴孝,同时还和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接洽,请求清军给予支援。后来在山海关,农民军惨遭失败,李自成只好退出北京,四处转战,最后死在地主武装手中。
李自成的失败也可以归咎于他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李自成当初进入河南时能够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老百姓欢迎,而且他能够约束下属,制止他们四处抢掠,这也使得李自成深得民心。但是进入北京以后,李自成认为江山稳固,可以安稳坐天下了,便放松了对自己和将士的要求。他骄傲了,认为可以君临天下,原明朝的将领应该向他投降,毕竟他已经占领了都城。他也确实派人去向吴三桂等人招降,然而在招降的过程中,他又放纵将士在北京城肆意妄为,最后伤了吴三桂的父亲,夺了吴三桂的爱妾,为自己的失败留下了伏笔。
人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一旦骄傲,灾祸就会降临。有人认为谦虚的人往往是弱者,这大错特错。人必须学会谦虚。往往不会谦虚的人才是弱者,而强者一般都是非常谦虚的。
《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已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
人生感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谦虚的人最终会得众人的肯定的。拥有平常心的人是懂得谦虚的。
★ 忘记烦恼,开心愉快淡定
庄子说:“养志者忘形。”就是说修身养性首先应忘却自己形体的存在,这样,就什么也不惧怕了。即使身患这样或那样的病症,也能使自己泰然处之,镇定自若,不焦虑,不消极,自然有利于战胜疾病,康复身体。境遇不佳者,忘掉自己的烦恼,将有助于走出低沉的心态,获得光明的前景。
爱默生经常以一种美妙的方式为他一天的生活作结尾。他建议说:“你已经做完了你能够做的事情。你昨天一定做过一些愚蠢荒唐的事情,你应该把那些事情尽快忘掉。明天是崭新的一天,明天要好好地开始,要使你自己的精神昂扬振奋,才不至于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累赘。”他深深知道,一个人不应该以悔恨的心情来结束一天。
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是一个勇敢而活泼的女孩儿。12岁那年,三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湾地区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滑坡,几次小考最高分才得50分,三毛很有些自卑心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三毛的人生轨迹。
有一次考试,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非常不满,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了三毛。只见这位数学老师拿起蘸着墨汁的毛笔,叫三毛立正,非常恶毒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老师用毛笔在三毛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它们流下来,顺着三毛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她的嘴巴里。老师又让三毛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哄笑不止。然而老师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命令三毛到教室外面,在大楼的走廊里走一圈再回来,三毛不敢违背,只有一步一步艰难地将漫长的走廊走完。这件事情使三毛丢了丑,她从此不肯踏进校门一步,整天躲在家里自己的小屋内,不肯出来见人,因而患上了少年自闭症。
少年自闭症影响了三毛一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在她长大成人之后,她的性格变得脆弱、偏颇、执拗、情绪化。这样的性格对于她后来的作家职业可能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却严重影响了她人生的幸福。1991年1月,三毛在台北自杀身亡,这与她的性格弱点有关。正是因为三毛的性格,才导致了她那可悲的命运。
对于12岁时的丢丑事件念念不忘,使三毛形成了不好的性格,也是造成她一生悲剧的根源,如果她能忘怀,幸福快乐地过一生也未可知。
从三毛的经历来看,对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以及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就应及时地忘掉,别放在心上,以免伤害自己。同时,只有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人生感悟
我们有时陷入情绪的纠缠中,往往不是事情真的那么令人烦恼,而是我们太斤斤计较,换句话说,心胸太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