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退为进,退中求进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人生感悟
对于成功者来说,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变,有时候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以强制弱,以弱让强
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勇敢的人,但是,认真想一想,时时处处不示弱的人,虽能得一时之利,却很难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倒是有些人,凡事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能抛除私心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做事持之以恒。他们即使遇到打击,暂时出现困难,也不会万念俱灰,因为心境平和,所以能泰然处之。这种人跑得不快,但有毅力坚持到终点。
动物圈里软与硬,强与弱似乎是天定的,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软与硬、强与弱以及后天的软与硬、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积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并进而为自己争取较丰沛的利益。
有一个法则值得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行走时参考,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吃不开的人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也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对方的戒心。
恃强凌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富侵略性格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吃不开的人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击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则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逆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了!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所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可击败对方。
人性丛林里没有绝对的软与硬、强与弱,只有相对的软与硬、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软与硬、强与弱,只有一时的软与硬、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都可以使你避免“软手碰硬钉子”的尴尬!
遇有挫折时,改变一下自己思路,或是暂时的妥协,让以前争强好胜的你尝试一下使用其他的方法,也许这样会让本来不好的僵局变成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时候必要的妥协会让你得到意外的收获,尝试着去改变会出现另外的一种好局面。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因此,以弱点示人,既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条件成熟时,则可叫敌人防不胜防,一举成功。
人生感悟
人要少表现自己,要学会示弱。做人做事,千万不要高调,相反一定要务求低调。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要学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忍为天下先,让步天地宽
《说文解字》中说:“忍,忍于心也。”由此可见,忍是炎黄子孙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古及今,真正的英才能雄霸一方,被冠为“英雄”的,大多能够以“忍”字垫于心底。
在中华大地,自古就有忍让的先哲。曹刿“且慢,听其三鼓方可攻之”,是忍;孔明“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是忍;刘邦“明日蚤自去谢项王”,是忍。然而,他们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为何还要留下一个“忍”字呢?因为他们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不忍,曹刿也能略胜敌军,但无法击之一溃;若不忍,诸葛亮或许也能小有名气,但绝不可能有统领千军的机会;若不忍,刘邦似乎也可于关中苦撑几日,但终不能一统天下,大获全胜。由此可以看出,忍定是成就大事所必经的磨难。
有人曾经对“忍”字作了分析,说“忍”是心头上的一把刀,其实忍是对自身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厚积薄发。可是,又有多少的人能真正做到这个境界?忍,绝非易事。而要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挫折,这便更是难上加难了。
忍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忍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
忍者懂得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别人的悖理举动,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再以无可争议的成功事业来警示世人。
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在一次上班路途中,某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碰到一位挑衅的乘客,那位乘客故意把一口痰吐在了用来买票的纸币上,之后扔在车厢地板上,其他乘客在谴责这个乘客的同时,也同样在悄悄地注视着售票员。只见售票员把那张票捡了起来,细心用餐巾纸擦去上面的痰沫,接着微笑着把车票礼貌地递给了那位乘客。
忍不等于软弱,忍是理性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而那些能忍者,一定是有坚强的意志,坚忍的性格,一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也一定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敬。这位售票员表现出来的这种忍让精神是多么可贵!在谴责那位不道德乘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钦佩这位售票员。或许有人会对售票员的此举感到不理解,感觉售票员对这种人就应该以牙还牙。试想,如果售票员真的睚眦必报,也对他吐上一口,甚至再将那位乘客大骂一番,这样势必会形成车内“龙虎斗”的局面。而这位售票员所做的就恰恰相反,在受到侮辱的情况下,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而且依然以礼相待,用微笑来表示了公交售票员的诚挚无私,做到了以情感人,最终的结果不但赢得了乘客的赞扬,也让那位没礼貌的乘客自惭形秽,真诚地向售票员道了歉。我们不能说这位售票员这种“忍”的行为是软弱的,相反,它应该是一种最高尚的表现。
人生感悟
忍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忍让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和宁静。忍让不仅可以改善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并且还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
★ 出入均有度,攻守皆自如
善为事者,时时心中有数,绝不在没有算计的情况下,随意出手,否则就叫乱出手。当然,一个人善于抓住时机,见机而进,固然是英雄本色,但激流勇退,能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也是智者之举。这一切都取决于心中之数。适可而止,就是在竞争事业中,时刻注意和自身利益相统一的数量界线,绝不超过度,绝不使事情发展到反面。同样,为人处世都有一个保持质的数理界限,也就是度。超过或者不及,都会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度的存在,要求我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应有个度量分析,做到“胸中有数”,方可攻守转换。
就心力高低的区别而言,不在于能不能做什么事,而在于能否做应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你做了,即使很巧妙,也只能证明你心力低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即使显得无所作为,也是心力高超。唯有在纷繁复杂的事变面前,清楚地知道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方为智者。荀况曾说过:“知所为知所不为,则天地官而万物役也。”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无不为”。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无所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