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孔子的智慧(林语堂全集2)
20674100000020

第20章 理想社会(2)

[语译]

因为事事皆依古制,所以祭祀时,玄酒反而在室,醴酒和盏酒在户,齐醍酒在堂,清酒在堂下。并陈列供祭的牺牲,备齐鼎俎,安排琴瑟管磬钟鼓,预备祝辞祭辞,以迎接神和先祖的降临。在祭祀进行时,辨正君臣之义,增厚父子之情,和睦兄弟之谊,沟通上下的情感,而主人夫妇各有应处的地位。此种祭祀,可称为承受了上天的降福。

[原文]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语译]

作祝辞的名称,设玄酒祭神,献刚宰的牲血和毛,再献生肉俎,再献半熟的牲礼。行礼时,主人主妇亲践蒲席,端着粗麻布覆盖的酒樽,穿着新染的绸衣,献了醴酒,又献醆酒;进了烤肉,又进烤肝。主人先献,主妇次献,一前一后,献了再献,使祖先的幽灵非常愉快,这叫人神相通。正祭完毕,然后把半生的牲肉在一起烹煮,再分别犬豕牛羊的骨体,盛在大盘小碗中,分敬众人。祝辞写的是“孝子孝孙”,嘏辞是“祝福子孙平安如意”。这是大吉大祥,是礼之大成。

[原文]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

[语译]

孔子说:“可悲啊!我看周代的制度,由厉王、幽王破坏尽了。目前,除鲁国之外,还到何处去找呢?”

[原文]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语译]

所以说,礼为帝王治国的工具,用以判断是非洞察明微。敬事鬼神,考校制度,确保伦常。礼是用来推行政事巩固君权的。政事不上轨道,君权必发生动摇;君权动摇,则大臣背叛,小臣偷窃。虽有严刑峻罚,他们反而利用刑罚取巧作恶,风气败坏。因为法令漏洞百出,要时常改变,礼节也随之纷乱。礼节既乱,则士人必无所适从;再加刑罚峻严,风气败坏,民心尽失。此种国家,叫做疵国。

[原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语译]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本能,称为人情。何谓人义呢?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兄要友爱,为弟要敬兄,为丈夫要有义,为妻者要顺从,为长者要体恤下情,年幼者要听从教训;皇帝要仁,为臣要忠,这十种叫做人义。此外,大家讲究信用,保持和睦,叫做人利。若彼此争夺杀害,就是人祸了。所以圣人协调七情,建立十义,讲信修睦,提倡辞让,摒弃争夺。要达到这些目标,除去礼教,还有什么好方法呢?饮食男女本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死亡贫苦,也是人类最怕的事。这种爱好与嫌恶,在人心理上是很强烈的。人把这两种藏在内心,别人无从察觉;爱恶也藏在心中,而不表现于形貌上。要使全部表露出来,除去用礼,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原文]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语译]

所以人类是天地的产物,阴阳的配合,为诸元素的精华。所以人类实为宇宙的心灵,五行所结的果实,生而要享受饮食声色的。

[原文]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语译]

先王恐怕礼不能普行于天下,所以祭祀天帝于南郊,明定天的权位。祭地于国,表明生命所需之物资都来自大地。祭祖庙是表示尊亲之意,祭祀山川表示敬事鬼神。五种祭祀是表示纪念人在大地生存的本源。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帝王前有掌神事的巫,后有记人事的史官,乐师和谏官分守左右,王者居中央,宁静大公,以其至纯正的态度为万民之主而已。像这样,礼行于郊以祭天则诸神各尽其职,祭地则万物滋生,祭祖庙,则慈孝蔚然成风;礼行于五祀,则使人人能善尽本分,礼之作用也就在于此了。

[原文]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语译]

礼本于原始之浑元一体,此一体分化而为天地,进而旋转成为阴阳,再变而为四季,又分任各职而为鬼神。鬼神之意志乃表现为命运并受制于上天。

[原文]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语译]

礼义是人生的本分,用以促进人类之间彼此的信任,社会生活的和睦,加强社会生活的关系;并且为养生送死敬拜神灵的基本礼法,也为上遵天理下达人情的原则。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礼之不可废。因此,若想灭亡一个国,破坏一个人家或毁坏一个人,必先使之丧失礼义的荣誉感。

礼之于人,就像酿酒用的曲蘖。君子醇厚,因对礼注重;小人薄劣,因不注重礼。所以古代圣王要培养义,建立礼的秩序,用以辅导人性。因此,人性犹如圣王所耕种的田地,用礼为工具以耕之,用义为种子以种之,用教育以除恶草,用仁爱来收割络之,用音乐来使人愉悦。

[原文]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扰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语译]

所以礼者,是正义之果。凡合乎理性的行为,虽在前代所未曾有,亦可视为正当。理性是人类的天赋,循正途必表现出仁德,能如此必然强大。仁心,是正当行为的根本,又是顺天理合乎人情的具体表现,能如此,则无人不敬服尊仰。

所以治国而不用礼,就犹如没有农具而耕田。制礼而不本于正义,就犹如耕了田不播种。行义而不说明,就像播种而不除草。说明其涵义而不合乎仁爱,就像除草而不收成。合乎仁爱而不得其喜悦于音乐,就像收获了而不食用。得喜悦于音乐而不到心安理得的地步,就犹如食而得不到健康。

[原文]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语译]

四肢既已发育,而皮肤又复丰满,就是生活健康。父子相亲,兄弟和睦,夫妇相爱,就是家庭健康。大官奉公守法,小官方正廉洁,职务分工合作,君臣互相匡正,这是国家健康。天子以其德行为车,以音乐推行德政,诸侯以礼让相交往;大夫依法合作;士人以诚相勉;百姓和平共处,这是世界健康,可称之为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