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20635100000012

第12章 找对方法做对事(3)

一个只读了小学四年级的人,一个从九岁就开始谋生的人,一个靠几十元起家的人,最后成为商界航姆的掌舵人,成为万人景仰的成功者,是神话,又不是神话。

不论是穷人和成功者,谁都可以开一间十几平米的小铺子,但只有真正的成功者,才能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小铺子变成世人皆知的大企业,他的企业会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每一个想成为真正成功者的人,我们不仅仅关注成功者的口袋,而是更应该关注他的脑袋,特别是成功者口袋还没有鼓起来时的脑袋,看看他都往自己的脑袋里装了些什么东西。

现在市面的东西很多很多,有很多东西对我们充满着难以拒绝的诱惑,有的东西看上去很好,有的东西看上去很有用,但是那些不是使我们成为真正成功者的东西。

我们一定分清楚有钱人和成功者的区别,做一个一时的有钱人很容易,但做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富脑袋,可能有一个富口袋。但是要记住,没有富脑袋支配的富口袋,总有一天会变成穷口袋的。

5.找到自己的“富矿区”

成功金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选准自己的目标,开拓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创造美好的财富蓝图。

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不能扬长避短,能不能找准适合自己发挥的行业,能不能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找对鱼池钓大鱼”。

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奥运会上终于闭幕,中国体育健儿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可是在奥运赛场上的这些冠军中,却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金牌得主当初训练的项目并非就是今天得金的项目,也就是说,有很多运动员都是“改行”之后获得成功的。

例如:我国女子举重69公斤级运动员刘春红,5破世界纪录成功卫冕,谁又能想到这个举重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居然是当年被柔道队“抛弃”的呢?

为中国队取得奥运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的女子射箭运动员张娟娟,她最初是铁饼运动员出身,后来改练射击,最后才开始练习射箭,14岁以前她都没有摸过弓。

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男子双人3米板跳水冠军的“秦王组合”--王峰、秦凯,双双脱胎于体操;冼东妹先练长跑,再练摔跤,最后柔道夺金;何雯娜曾先后练习过体操、技巧,最终才转练蹦床;小巨人姚明曾是遭舍弃的水球守门员;刘翔原来曾是跳高运动员,副项是100米短跑……

外国运动员也同样有不少是“改行”后夺金的。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奖牌,被25岁捷克姑娘卡特琳娜·埃蒙斯夺去。但她10年前是游泳健将。北京奥运女子佩剑个人决赛冠军、23岁的美国姑娘玛丽埃尔·扎格尼斯,当年是叱咤风云的足球小将……

奥运健儿“改行”后的成功,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先看清楚自己,然后再看选择走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成功者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

造物主创造了我们人类,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不同的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智能结构、心理特点,以及我们的左右半脑的发达程度,都不完全相同。正如河滩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是每个人开始创业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强有弱,正如人的五指,有长有短。只有先发现长处,才能扬优成势,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美国国际商业机器总经理之子托马斯·沃森,小时是个末流学生,同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是个低能儿。在读公司商业学校时,各科学业全靠一名家教的鼎力相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飞行,却意外发现驾驶飞机对他来说竟是那样得心应手,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这使他对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最终继承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率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谁能经营自己长处,谁就会给自己的生命增值;反之,如果经营自己的短处,就会使自己的人生贬值。“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世界上的工作千万种,对人的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干不了这个可以干那个,总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天地。在生活中,文化不高、经验缺乏、没有职称,甚至身有残疾,都不是成长的障碍。只要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才能发展自己的道路,创造美好的人生。

美国希尔顿国际饭店集团的创业者、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唐托德·希尔顿,喜欢给人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希腊年轻人到雅典一家银行去应聘一个守卫的工作,由于他除了自己名字之外什么都不会写,自然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失望之余,他借钱渡海去了美国,许多年后,一位希腊大企业家在华尔街的豪华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一位记者提出要他写一本回忆录,这位企业家回答:“这不可能,因为我根本不会写字。”所有在场的记者都甚为吃惊,这位企业家接着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我会写字,那么我今天仍然只是一个守卫而已。”

经营好自己的长处,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信。比尔·盖茨为了圆创业梦,敢于放弃哈佛大学的学业。照常人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很不明智的。如果没有最初的勇气和自信,今天的世界首富可能就是别人了。鲁迅当年留学日本,是抱着学好医术、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愿望,因为他从其父亲病死的过程中,痛感家乡庸医太多,良医太少。当时他的家境已中落,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得以出国,在学业有成很快就要毕业的情况下,他却弃医从文,而他犀利的笔触又为当时的统治者所不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如果鲁迅当时稍有摇摆,就不会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更不会有如此大作流传千古。

经营长处还要有远大理想,要勇于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世上不乏创业有成的企业家,仅仅为了一官半职不惜退出商战大潮,放弃自己的长处,最后成为一名庸官,随时都有可能在机构改革中被淘汰;也有不少大学生因为贪图安逸,放弃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去竞争暂时不用奔波的办公室工作,殊不知企业一旦效益滑坡,最先解聘的往往是那些最安逸的岗位。

经营自己的长处,要始终保持热情并充分地加以利用,才可能改变命运。杨振宁年轻时到美国留学,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行,便在导师的劝告下,放弃实验物理全面转入理论物理的研究,这关键性的一步对他来讲实在是非常重要。他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一文中不无幽默地写道:“这是我今天不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的道理,有的朋友说这恐怕是实验物理学的幸运。”

扬长避短是成功的钥匙。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只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有位哲人曾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取得了成功的人,总是善于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懂得哪些特长是可以利用的,哪些缺点是需要回避的。只要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会成为事业的推动力。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扎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因为你热爱那里的那片土地。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挖掘出无穷无尽的宝藏,为社会、为人类、也为你自己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或精神的产品。因为这里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你自己,你的才能、你的智慧、你的体能、你的潜力,你在你自己的富矿上,写一个大大的人,树立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生也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矿区。越是贫瘠的土地上,越是容易生长出杂草。因而,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矿区,是对生命的一种践踏,对宝贵生命的一种浪费。而对于那个拥有生命的人来说,这也是最残酷的事情!

所以,无论你现在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学着什么专业,你都需要好好地审视你自己,看看你究竟适合在什么土地上生长;同时,你需要仔细地看一看你脚下的那片土地,看它是否适合你的生长;看看在这里,你的人生是否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6.“跟对人”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金言:

一个人的成功,不光只靠自己,还要靠团队,靠团队的领头人,靠在成功的路上有人与你同行。

深圳华为总裁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对行”,“跟对人”,是成功的关键。“选对行”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做的行业。“跟对人”则是选择能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帮助、人生方向起好作用,有能力、有智慧、有狼子野心的领导。跟着这样的领导一起打天下,方能显现出真英雄之本色。

刘基是浙江处州府青田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辅佐朱元璋,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朱元璋对他十分青睐。

少年得志的刘基,很想为元朝尽忠,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时正处于元朝末期,官场腐败,吏治不清,整个社会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但他并没有感到独木难支,而是积极投入政治活动。他以身作则,为官清正,时常与那些贪官污吏作斗争。可是没过多久,刘基碰了个满鼻子灰。上任后不久,由于受人嫉恨而被排挤。又过了不久,他又因上当弹劾监察御史失职而得罪上司,被排挤回家。

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来以才自恃,总想通过效忠元朝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可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根本没人重视他的才华。无奈之余,他只得隐居山林,写诗作赋,抒发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

正当他报国无门之时,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先后占领了诸暨、衢州和处州,随后又拔除了东南一带元军的一些孤立据点,占领了浙东大部分地区,并极力网罗各地知识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们出来辅佐自己干事业。在浙东早已声名鹊起的刘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请的名单。

此时的刘基已年过半百,他以为此生碌碌无为,再也指望不上什么靠山了,一身的才干也就要付之东流,又加之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又考虑到身家性命,他才决定去应天府(今南京),对朱元璋进行观察。

刘基到应天府之后,心情依然很抑郁。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只是略略一拜。当朱元璋问他怎样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连连称道,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询问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意见。朱元璋礼贤下士的态度使刘基那颗已经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温暖。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建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当听到他们谈论高深的政治见解时,便会心动、立即采纳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刘基觉得总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刘基也越来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设酒席款待刘基,请他分析当下局势。朱元璋向他讲明了当下局势:当时,各路起义军占领了元朝大部分地盘,其中势力最强盛的是湖北的陈友谅和苏州的张士诚。这两个人为了扩大地盘,不断骚扰朱元璋所占据的领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这两个人的掠夺,搞得手忙脚乱。

刘基听完朱元璋的陈述,微微一笑。他抚摸着胡须,向朱元璋发问:“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问愣了,木讷地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刘基莞尔一笑,缓缓地说道:“从前有一只猛虎,整天在山林里觅食,有两只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争食。猛虎追那只狼,这只狼就来吃它的东西,再追这只狼,那只狼又吃它的东西。猛虎白白获得了很多美食,最后竟饿死在山中。

现在您就好像那只猛虎,而陈、张二人就好像那两只恶狼。如果您想安安静静地独坐天下,该怎么办呢?金陵地势险要,但也不过是一只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时,您就可以面南背北占据四海,自立为帝了。”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良久,对刘基说:“恐我不是猛虎,而张、陈乃猛虎耳。”刘基听罢,一下子站立起来,朗声说道:“主公此言差矣!张士诚龌龊,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求进取,有什么英雄气概?可以暂且置之不理。陈友谅野心十足,欲望高,拥有精兵数十万,巨舰几百艘,地势处我上游,经常虎视眈眈,总想侵吞我们,确有猛虎之势,应该认真对付。然而他为人骄傲,自以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将冲锋陷阵还可以,却不是成王霸业的材料。主公虽然如今势力尚弱,但你胸怀大志,如能立志起兵,应先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则如虎豹突起,闻者震撼,得天下有什么难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热血沸腾,豪兴大发,他说:“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终不过饿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视为心腹,事无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识货”的老板,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贵人,他能使我们迅速接近成功。只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找到“识货”老板,何愁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呢?

在房产界的富豪里,潘石屹这个人物可以说在圈里圈外已经大红大紫了。从SOHO现代城,到拍电影、出书,再到现在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如今,SOHO系列楼盘在北京一直占据名盘地位,多年销售额都位于北京同行业前茅。可以说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活越潇洒。

不过,说起他的起家,还得要感谢一个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冯仑。冯仑和王功权等人于1991年在海南创立万通集团,是万通集团的总裁。1992年,潘石屹在海南万通集团任财务部经理,跟随冯仑一起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