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2059200000017

第17章 文明礼仪——把小礼仪无限放大(4)

集体介绍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一人介绍给大家。这种方法适用于在重大的活动中对身份高者、年长者和特邀嘉宾的介绍。介绍后,可让所有的来宾自己去结识这位被介绍者;另一种是将大家介绍给一人,这种方法适用于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使那些想结识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轻者或身份低者满足自己交往的需求,由他人将那些身份高者、年长者介绍给自己,也适用于非正式的社交场合,比如,主要领导人对其特殊下属(如先进工作者、劳模等)的接见;还适用于两个处于平等地位的交往集体的相互介绍。其介绍的基本顺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座次或队次顺序进行介绍,另一种是以身份的高低顺序进行。

拜访

拜访他人是我们日常交往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古人云,“出门如见大宾”,即指在拜访他人时要庄重得体,不失身份。因此,拜访人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

拜访通常可分为正式拜访与非正式拜访两种。正式拜访是指有正式的拜访由头,通过事先预约,确定见面时间与地点,并按时赴约而进行的拜访;非正式拜访一般是指朋友之间的往来。正式拜访与非正式拜访之间不但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而且两者也可以互相转化。

无论是正式拜访,还是非正式拜访,都应讲究礼仪规则。

(1)拜访的准备

为使拜访的目的能够得以顺利地实现,拜访最好能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拜访时间的选择、拜访前预约以及其他一些拜访准备工作如拜访目的等。

①选择拜访时间

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事先征得拜访对象的意见后再确定。因为,他可能是领导人,工作特别繁忙;也可能是社会知名人士,有着重要和众多的社会活动等。非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选择在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时的晚饭以后,应尽量避免在对方吃饭的时间前往,避免午休时间、临下班的时间前往。现在人们都有看电视“新闻联播气节目的习惯,因此,平时的拜访时间选择在晚七点半以后较为合适,但也不能太晚,更不要在对方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对方的休息,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不满。

②事先预约拜访

拜访他人,应该先约好时间,以免扰乱被访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既可避免成为不速之客,也可防止扑空。如果事先已约好,就应遵守时间,准时到达。如确有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赴约或需要改期,要事先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失约或迟到过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③其他准备工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来说,拜访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如需要商量什么事情,拟请对方做哪些工作等,怎样交谈更为妥当,事先都要认真地设想和安排一下,尤其是拜访身份高者或年长者更要注意谈话的方式。如果有必要,也可将你登门拜访的目的委婉地告诉被访者,使得对方有一定的准备。如看望老人、病人或走亲访友、拜见上司需要哪些礼品,也要事先准备妥当。

(2)拜访的礼节

拜访者的表情、态度、谈吐和行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拜访目的的实现,因此可以说,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优雅得体的举止是对拜访者永恒的要求。具体说,拜访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更多的注意:

①敲门或按门铃

到朋友家或拜访对象的办公室,事先都要敲门或按门铃,等到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进去,不可擅自闯入;即使门原来就敞开着,也要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否则,会被视为缺少教养。

②注意物品的搁放

有时拜访者需要带一些物品或礼品,或随身带有外衣和雨具等,这些都应该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无指定的地方,可在征求主人的意见后,按主人的意见放置,不可乱扔、乱放。礼品一般应该放置在较为隐蔽处。

③做客彬彬有礼

对主人房里所有的人,无论熟悉与否,都应一一打招呼。如拜访对象是位年长或身份高者,应待主人坐下或招呼坐下以后方可坐下;对主人委派的人送上的茶水,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主人端上果食,应等到其他客人或年长者动手之后,再取之;吸烟者,应尽量克制,必须抽时,应先征得主人和在场女士的同意。进门后,应按主人的指引进入某一个房间,而不应该径直走进主人的卧室;如果主人家里铺有地毯等地面装饰物,则应征求主人意见,是否换鞋后再进入。

④掌握交谈技巧

交谈要随机应变,处理得当。交谈者除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观察对方情绪与环境的变化,并注意对应。如对方谈兴正浓,交谈时间可适当长些,反之可短些;如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应适当插话或附和;如自己谈得太多,应注意留给对方插话或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时间和机会。专程到住宅拜访与顺访、闲聊不同,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如果请主人帮忙,应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无从做起。如果主人帮忙有困难,就不能强人所难,硬逼着他人去办。

⑤把握辞行机会

在与主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主人心不在焉,或时有长吁短叹,说明他心情烦躁,或有急事想办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这时,来访者应适时、礼貌地提出告辞。如果主人处另有新的朋友来访,一定是有事而来,这时,即使主人谈兴正浓,也应在同新来者简单地打过招呼之后,尽快地告辞,以免妨碍他人。

⑥注意告辞方式

不管拜访的目的成功与否,都应该十分注意告辞的方式。告辞之前要稳,不要显得急不可待。告辞应由客人提出,态度要坚决,行动要果断,不要嘴上说“该走了”却迟迟不动身。辞行时,应向主人及其家属和在场的客人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主人及其他人相送应一再谢回,直到见不到身影后再加快步伐。此外,如果拜访某位朋友且未见到,可向其家里人、邻居或办公室的其他人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留下,以免主人回来后因不知来访者是谁而造成不安的心理。

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请记住这样的社交箴言:拜访除了遵从客随主便的规矩外,更重要的是要记住:对待不同的被拜访者,应采取符合对方特定身份和环境的不同礼仪。

向名人学习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美国人之一,享誉世界的发明家、作家、外交家,独立革命领导人及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他在家中的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困顿,被迫辍学,12岁时,父亲让他到哥哥的印刷铺里当学徒。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地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从此,富兰克林的事业生涯开始蒸蒸日上,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型路灯;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与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解。1771年,他出版了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逝世于费城,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富兰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他的自传自出版以来,相继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被迄今为止的几代人当作人生修养的范本。作品中体现的“美国民众的公德心”以及处世、持家、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种种美德一直激励、教育、影响着世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富兰克林的成长史,也正是一部美德史。

富兰克林在书中提到他的修身美德十三条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缄默:谈吐要利人利己,不无聊闲扯。

3.秩序:物品放置要有序,做事要合理安排时间。

4.决心:该做之事下决心去做,下决心做之事一定去做。

5.节俭:花费要于人于己有益,不得浪费。

6.勤奋:珍惜时间,勤于做有益的事,去除不必要之举。

7.真诚:不用欺骗手段损害别人,考虑事情要公正,无害人之心,说话要依据事实。

8.正义:不损人利己。

9.中庸:避免极端,要尽量克制报复心态。

10.清洁:身体、衣服和居所要保持清洁。

11.平静:不为琐事、常见的或不可避免的事情所烦恼。

12.贞洁:少行房事。除非为健康或后代,决不使身体虚弱、生活乏味、或损坏自己或他人的宁静或声誉。

13.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通过这些类似于宗教组织里的某些戒律,但是是相对科学的一些修身原则,对于我们待人处事有着很强的借鉴性,不失为培养高尚人格的金科玉律。

作为补充,社交中的“黄金原则”也许对你有帮助。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礼仪,学会展现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规范。在生活中,不管在上司、下属、领导、同事、还是家人、朋友面前,也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空间,都应该时时注意你的礼仪,处处展现你的礼仪之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你是个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热情大方、待人真诚的人。为此,你必须知道在工作、交际、生活中遇到何人行何礼,什么场合讲什么礼仪。

在陌生人面前

自我介绍要平和自信,除非情况特殊,人们一般都不习惯毛遂自荐,主动地自报姓名,这是不礼貌的。如果你基于某种理由要知道某人的名字,应懂得些礼貌,比如最好先找个第三者问一问:“那位穿西装的是谁呀?”其后在你和这位穿西装的王先生见面时就可以说:“你好,王先生。”无论如何不要莽撞地问人家:“你叫什么名字?”这显得唐突。如果万不得己也应说得婉转一点:“对不起,不知该怎么称呼您?”此外,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

在介绍自己之前,首先要引起对方对自己的注意,可以使用礼貌语,如“对不起”、“请允许我打扰一下”、“您好”,等对方将注意力转向自己,再开始介绍。进行自我介绍时,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势,轻浮夸张,矫揉造作。而且要敢于正视对方的眼睛,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之中,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这对自我介绍的成功将大有好处。一定要力戒语气生硬冷漠、语速过快或过慢、语音含糊不清,它们其实都是缺少经验,缺乏自信的表现。

自我介绍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必要时应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别人对你的印象就越深。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性格修养,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一个人的姓名,往往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或折射出凝重的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因此,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加深印象。如:“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等;也可用与名人连带的方式讲,如:“瞿,瞿秋白的瞿”;介绍名时可以说明寓意,如“万千里,千里之马的意思”,“刘延生,延安出生的”。在介绍到身份简历时要注意繁简褒贬得当,使对方既能了解你的情况,又不觉得你在自夸。

表现你的热诚

当你初次与人见面应注意讲话的礼仪,因为初次见面的和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第一句话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法:

攀认式。如:初次见面,同对方说:“我同你姐姐是同学。”“我是你父亲的同事。”等等,短短一句话,就缩短了与陌生人间的距离。当然,这种攀认式的话语一定要实事求是。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或“友”关系。

敬慕式。对人尊重、敬慕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里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要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应恰到好处,让听者感到自然。

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医生,您好”、“×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善意地敬称对方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之间互相接触,称谓问题必然频繁地出现。称谓是否表现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会习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问题。一般地说,称呼别人时的态度要热情、谦恭、大方,称呼用语要确切、亲切、真切,称呼时的礼貌要求是主动、适当、大方。

对初次见面的认,敬称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

职业称谓

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要习惯使用职业称谓。这不但含有尊敬他人的职业和劳动的意思,同时也可以自然地将谈话的方向转向你想讨论的、与对方职业有关的问题。这类称呼如“师傅”、“老师”、“大夫”,在具体使用时还要带上对方的姓氏。

职衔称呼

对有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国家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无论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场合都流行以职衔称呼他。如书记、厂长、主席、主任、教授、工程师等,具体使用时要在前面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新的职衔称谓层出不穷,且已被大家所普遍接受。比如称企业的一把手为“×总”“×董事长”“×老板”等。另外,大学校园里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也成为一种私下的通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