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在我
20586900000006

第6章 捕捉人际交往的“潜规则”(2)

所以,一个懂得人际交往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的方式说话办事。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说话技巧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那是罗斯福就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来拜访他,聊天时朋友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屿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说道。

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可是,如何拒绝是好呢?

罗斯福望了望四周,压低嗓音向朋友问道:“你能对此事保守秘密吗?”“能!”好友连忙答道。“那好!”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如果罗斯福直接拒绝他的好朋友,势必会引起那人心中的不满。不得不佩服罗斯福在人际关系上的智慧。多说不宜必自毙,不要随意搬弄别人的是非,也不要意透露别人的秘密,成为一个人人厌恶的“长舌妇”。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在言语上不懂得约束自己的人,暂时的满足远远不及由此带来的灾祸。很多时候,一句恰当的话可以为你加分,而有时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让它成为给自己惹事生非的工具。

【进取之道】

“说话”是一种艺术,说什么、怎么说,都有讲究。上帝给我们每个人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就是告诉人类,要多看、多听、少说。

糊涂也是一种精明

精明的人,的确能占得不少先机,但太过精明,别人必定会因此而对他加以防范。别人和他交往起来,总是不得不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以防不慎落入泥淖或陷阱。在朋友间的交往中、在事业发展的合作中、在商业经营的交易中,与那些精明过人的人相处越久就越会感到其深不可测,心术和手段太多,搞得人身心疲惫。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确如此。在做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更有利。有时,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物极必反,精明过了头,就是犯傻了。三国时期,有个叫杨修的人,他的聪明就太过于锋芒毕露。

杨修是曹操的手下。起初的时候,曹操很器重他,但是杨修有个缺点,就是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聪明。

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后,就盖上盖子放在了一边,并且在盖子上写了一个“合”字。大家都不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只见杨修拿起来便吃了一口,然后又让其他人过来分吃,并向大家解释到:“‘合’字就是让我们一人吃一口的意思。”

还有一次,曹操亲自去观看刚建造好的相府,看完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走了。杨修看见了,立刻命令工人把门改窄了。工人问:“为什么?”杨修说:“门上写‘活’就是一个‘阔’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

杨修凭着他的聪明每次都能猜到曹操的心思,这引起了曹操的反感。于是,找了一个机会,曹操就把杨修处死了。

杨修的聪明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与人交往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尤其是面临着可以决定你命运的人,更要慎重对待,这时,最好的技巧就是“该不明白时就要装糊涂”。这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却假装糊涂,不去认真计较。

但是,现实生活往往有些人就是“眼里不揉沙子”,不肯装糊涂,不肯放过每一个可以显示自己聪明的机会,经常说的话就是“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遇事总是喜欢先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对与错,这样的人常常是出力不讨好,原因就是不懂得难得糊涂的道理。

“糊涂”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很广泛,人们经常会遇到一时会难于处理、难于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借助于“故意的糊涂”来解决,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便利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茶花女》作者小仲马就善于用装糊涂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在一次宴会上,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胡子是自然而然生长的,小仲马故意把它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的意思,但他偏要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

所以,巧妙地装糊涂更是一种真聪明,显示出智慧,可以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难得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为学不可不精,为人不可太精,糊涂自有糊涂的好处,日久自然显露出来。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让精明的人糊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郑板桥就说:“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返糊涂更难。”只有修炼到这一境界,才能把握精明做事、糊涂做人的精髓。所以,所谓糊涂的人要永葆这份珍贵的财富,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而精明的人则不妨少一些心机,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繁复,多一些简单。这样,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你的事业会更顺利。

【进取之道】

只有“糊涂”,人才会清醒、才会冷静;清醒了,人才会简单;只有简单而冷静的人,这更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为人处世低调的艺术。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在人际交往中,既想要高人一等的地位,又想要来自别人的尊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人一旦有所成就,都会不自觉的抬高自己的地位。那些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常常口若悬河、好出风头,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能力。时间长了,就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反感,甚至是厌恶。前几天听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得意忘形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很快吗?这次怎么没有跑掉?现在知道有翅膀的好处了吧?”正当乌鸦滔滔不绝地诉说着翅膀的好处时,另一只老鹰飞过来抓住了乌鸦。最终乌鸦和野兔拥有了同样的命运。

幸灾乐祸的人,往往接下来就是乐极生悲,像乌鸦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与人相处,稍有处理不当,就会招致麻烦。也许别人并不在意你的优越,但是你却总是有意地显露出你的优越;也许别人可以容忍你一次的傲气,但是没有人会永远容忍你;也许某一个人可以包容你的张扬,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包容你。

当我们处在得意时期的时候,要想到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正在失忆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你的过分张扬,就很容易引起别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低调做人,并不是自卑自贱,是有傲骨而不显傲气。这样做,你取得了成绩,周围的人会为你高兴,倘若你遇到了挫折,也不会换来别人的冷嘲热讽。俗话说:“花要半开,就要半醉”,做人就是这个道理,不能够太锋芒毕露,要懂得隐才藏志。低调做人,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办法。前面曾说到杨修爱耍小聪明,现在说一个和杨修截然相反的人—荀攸。

荀攸是辅佐曹操的大臣,在曹操身边20年,从来没有人到曹操那里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因为得罪过曹操而引起曹操的不悦。在曹操身边做事,能做到这一步十分不容易,曹操的嫉妒心理极强,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这到不是因为荀攸是一个平凡的人,遭不到别人的嫉妒,而是他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他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参与军机,他聪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对曹操,对同僚,他从来不争高下。总是表现得很鲜卑,怯懦,甚至是愚钝。

一次,他的表兄弟辛韬询问他曾经帮助曹操谋取冀州的情况,他极力否认是自己的功劳,说自己的什么也没有做,对自己的功勋守口如瓶,讳莫如深。正是因为他善于谨以安身,避招风雨,他才能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从容自如,在及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

同样都是聪明人,荀攸和杨修却是两种不同的结局,不同之处就在于:荀攸拥有的是大智慧,他懂得低调才不会处处碰壁,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有能力做高调的事情,却从来不不高调地显露出来;而杨修拥有的是小聪明,总是毫不掩饰地显露出自己的才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际交往中的法则,树大招风,太过招摇,只会惹祸上身。

然而,低调并不是目的,低调是为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低调做人是高调做事的润滑剂和推进器。做事是根本,高调做事是要你不要以平庸的目标衡量自己。是要你从一开始就能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是要你有绝对负责的责任心,并在执行中不找任何借口;是要你比别人付出更多、做得更快,并且不单枪匹马逞英雄;是要你贡献功劳而非呈献苦劳;是要你不屈不挠、愈挫愈奋,努力向卓越迈进。

【进取之道】

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也是一生做人的准则。遵循此理能使我们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

硬碰硬,只能激化矛盾

人和人的性格大都不尽相同,但是人际交往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这就少不了产生矛盾。这时候,你是怎么去解决的呢?争一时之勇,赌一时之气,拼个你死我活?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先来看一看这一则寓言。

一天,狮子建议8只野狗和1只狼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动物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它野狗都吓坏了,这时那只狼鼓足勇气对狮子说:“尊敬的狮子先生,我们可以这样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到:“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的妙法的?”狼说:“当您打昏野狗时,我就立刻想到了这件成人之美之。”

1只狼和8只野狗分1只羚羊,在我们看来吃亏的行为,但如果他们不照做,面临的就是狮子的利爪。生命和事物,哪个更重要一些?这样一比较,结果就很明显了。然而,在生活中,常常有人不谙熟此道,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人生有多少憾事,多少不幸,多少悲剧都是因此而起。

所以,当我们与人发生矛盾时,就要想一想,两败俱伤是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想要这样的结果,没有人愿意为了一时之气,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是一生的前途。聪明的人,会选择退让一步,以柔克刚,就如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了一堆棉花上,只会被棉花轻轻地包裹在中间,双方都不会有任何的损伤。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是比较刻板的。可是生物学家巴斯德却不是这样。

一次,巴斯德正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中工作。突然闯进来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那个男人一进来就指着巴斯德说:“你个混蛋,诱骗我老婆!我要和你决斗。”

巴斯德想了半天,也没有想的自己和哪个有夫之妇有过瓜葛,面对平白无故地被冤枉。一般人早就以武力解决问题了。可是巴斯德却没有这样做,他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健硕而高大。与他决斗,肯定是两败俱伤。于是巴斯德平静地说:“我是冤枉的……”没想到那个失去理智的男人,根本不听巴斯德的解释,执意要和他决斗,还不停地咒骂着巴斯德。

无奈之下,巴斯德只好说:“决斗可以,但是我有权利选择武器。”那个男人同意了。接着,巴斯德指着自己面前的两只烧杯说:“这两只烧杯中,一杯是天花病毒,一只里面是清水。我们各选一杯喝掉,为了显示我的公平,你先选吧!”

那个男人显然没有想到巴斯德会用这样的方式和他决斗,在生死选择的关头,那个男人只好停止自己的谩骂和决斗的想法,识趣地离开了实验室。其实那两个烧杯中都是清水,巴斯德就是是运用以柔克刚法,才遏止住了对方的火焰。

凡是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都可以选择退步,历史著名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人为之感动。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退让,才没有给秦国可乘之机,忍了一口“闲气”,换来一个国家的安宁、平静。

这就是所谓的“退让之益”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谨慎。人做人谨慎一点,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学会退步,并不代表你输了,就算是有些事情不能够令你满意,但是总会让你从中获益;事事挣个赢,吃不得一点亏,在别人眼中就会落下不好相处的印象,那么最后别人会不愿意和你来往,那时候,你就是真正的输家了。

【进取之道】

让步是一种雅量,是一种风度,它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减少人际关系中的摩擦,缓解紧张的关系。

少占便宜,多吃亏

对于“吃亏”二字,我们普遍认为:谁吃亏谁是傻瓜,谁能占便宜谁就是聪明人。所以谁都不愿意吃亏,谁都想占便宜。其实不然,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想要占便宜,人人都会对你敬而远之。

但是,往往有人就怕自己吃亏,怕到一两块钱的利益都不愿意舍弃。前几天在菜市场买菜,看见了两个人因为一块多钱,打得头破血流。

一个人一边选购菜,一边和菜主讨价还价,菜主不同意。这个人就和菜主争执起来,菜主终于同意优惠一点,可当这个人选好了菜,要付钱时,菜主还是按原价收,这人见菜主少找给了自己1元2角钱,就一肚子的不满。没想到这个菜主也不是一个善茬,说:“愿买就买,不买拉倒。”这人一听火冒三丈:“我还不买了呢,你怎么着?”说完把菜往地上一扔,准备要走,菜主见状忙追上去让这人捡起来。这人就是不捡,菜主一急踩了这人一脚,这个人不服输,拿起地上的砖头就打向菜主的脑部,菜主当场晕倒,被送入医院。这个人本来想占点便宜,结果没想到不但便宜没占到,还给自己惹了一身官司,赔上了近千元的医药费。

作为旁观者,我们都看到了双方的错误,可当事人就是不愿意放下那一点小利益。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是在占便宜,其实真的就是在占便宜吗?每当遇事该吃亏的时候就不妨吃亏一下,吃点亏,让一步,不是弱者而是英雄。因为你用理性的智慧吃了小亏,避免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