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创办了“爱心导航中心”,开始了一种直接的心灵救赎。他尽力帮助那些和他有着同样经历,从心底想从头再来的刑满释放人员,他应对着社会的冷漠,饱受着一次次的挫折。终于他成就了一项事业—为迷途的人搭建了一座就业平台。
故事:
1999年6月25日,一个潘锐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日子。这一天,他不仅使得一个无辜行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也从此把自己原本美好的生活彻底毁掉了。
那是在他即将出国前的一个深夜,朋友是为了他凑到了一起,把酒言欢。于是,他们从中午喝到晚上,从晚上又喝到深夜,直到第二天的凌晨。醉酒后的潘锐驾车逆行,连撞了两辆“小面”和一个行人,后来撞在了交警停在路边的清障车上,才被迫停下。
行人抢救无效而死亡。法院依法判处潘锐有期徒刑3年,同时赔偿被害人的各种损失13万多元。他无条件地服从了法院的判决。他觉得法院怎么判他,都不算重。因为是他的无法饶恕的过失,使得孩子失去父亲,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所以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在监狱服刑的两年零八个月,是对潘锐最大的惩罚。他感到最绝望、丝毫也看不到前途。绝望笼罩着他的每一天。于是,他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拒绝跟外界所有朋友联系。
在一次管教跟他谈完话后,他突然发现,每一名罪犯在犯了罪,进了监狱之后,几乎都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悔恨,像他一样,那些人也不是天生就是罪犯,他们身时常露出淳朴的一面。
通过慢慢地观察犯人的举动,潘锐的心态改变了,同时他也改变了接受教育改造的状态。他明白了:狱中服刑的一些罪犯的犯罪行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不少罪犯是误入歧途,不可救药的并不占多数。两年零八个月的狱中生活,让潘锐对狱中罪犯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2002年2月,潘锐刑满释放。在朋友的召唤下,他攒足了勇气再次来到北京。
为了自食其力,到京之后,潘锐便迅速地投入到找工作的奔忙中。北京大大小小的各个季节的招聘会,他一场不落。但由于他没有隐瞒入狱的经历,结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用他。
能否挣钱养活自己成了他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在梦见自己求职的时候经常会看见那些狱友们比他更无助的目光。“是啊,像我这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找工作都这样难,那些没有文化又有‘前科’的人,出狱后又将怎样的面对这个社会?怎么能让他们也顺利就业呢?”
但生活的现实还是促使潘锐先把自己的脚跟扎稳。他思考着如何让自己走出困境,如何让自己也能重新做人的方法。他决心等有机会的时候,他一定办一个机构,专门帮助像他那样有过监狱经历的人。为了这个目标,潘锐再求职的时候就隐瞒了他的那段“不光彩”的经历。这一次,他顺利地当上了某公司培训师。由于口才好,风度佳,学生都喜欢,他的月薪很快从5000涨到了近万元。
潘锐对生活仿佛开始的明媚没有太大的兴奋。他压抑着自己,不敢和人聊到从前,对方一问他的经历他就慌得不得了。说谎?还是实话实说?随便支吾过去了,他夜里都睡不踏实。就这样,在遮遮掩掩地生活中,挣扎了半年,潘锐放弃高薪,不辞而别。
为了不再让那些出狱人员在求职路上遇到像他经历的种种磨难,他决心帮助那些真心悔过的刑释人员重新做人、重新谋生。他用攒下的一点积蓄开始筹划“爱心机构”。2004年4月,潘锐在北京市大兴区工商局注册成立了“爱心导航文化交流中心”。中心的帮助对象是在押和在教的人员;已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有刑事犯罪记录的精神病患者和吸毒人员及其他弱势群体。
中心成立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帮助7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走出了心理困惑,不少人找到了工作,还有十余人因此放弃了重新犯罪的念头。
潘锐在致社会各界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中饱含深情地写了一段话:“朋友们,我想在这里恳请和呼吁,不要歧视,没有人愿意蹲监狱;不要排斥,我们同属于一个天地;不要再有偏见,因为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如果因为歧视、排斥和偏见而造成再次犯罪所带来的伤害和损失,与我们用宽容和爱来改变一个生命,哪一个更具有社会意义呢?所以我在这里恳请各位来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多一分安宁,多一分和谐,多一分快乐,少一分罪恶而努力吧!”
他把帮助有前科劣迹的刑释人员、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有刑事犯罪记录的精神病患者及吸毒人员,当成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此他还希望将来能够开创一些实体,进而建起一个刑释人员的就业基地。
潘锐的“爱心导航”已引起大兴区司法局领导的关注。有关人士表示,将适当拿出部分资金,用以扶持公益事业。但解决刑释人员的就业问题,建立和谐社会,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援。
→金手指:
同情应该是包含着理性的,在具体的生活中,过于理性往往会使人联想到残酷。所以保存着善良之心而又带理性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但是,正确看待和接受同情却能使一个人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同情别人也是一种天性,什么人才有资格同情别人呢?坚强的人、好善乐施的人、乐观的人、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同情别人。真正的同情是佛陀一样的大悲悯,是由精神层面而物质行为,非由物质行为而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