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的智慧
20583100000036

第36章 生命的最后一天做什么(5)

微软移动设备部门经理Mark Spain说,为了减少拖延的时间。以前的两个部门已经合并为一个部门。合并后的部门称作“移动和嵌入式设备部”。这个部门负责开发新版本的Windows CE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你看,即使只是一点时间,那些能够成功的人也会注意起来,从这点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成功了。成功原本就是从抓住一点点的时间而得来的。

在沿海各地盛销一种面饼,味略咸,表皮光滑,中间有个小孔,人们叫它“光饼”。据说这种光饼,是为戚继光打倭寇而制成的。

当年倭寇猖獗,行迹不定,忽而蜂拥登陆,忽而呼啸而去,还不时黑夜偷袭,杀人放火,以行动迅速来逃避官兵的追捕。这个方法确实有作用,因为他们快速的移动,官兵们才抓不住他们,往往这个地方才接到报告,那个地方又传来信息。

但是戚继光将军率领义兵追杀捕剿,需要与倭寇比速度,为了解决在时间上的拖延,他想尽了办法。当时士兵们的饭食都是自己解决,需要埋锅造饭,而这就很耽误时间,但是不吃饭怎么行呢?可又想不出另外的办法。

有一次,戚继光行军到达慈溪龙山东门外,有一个老农献上许多中间有个小孔,外边放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且说:“别看这饼光光的,它可以用绳子穿着带在身边,饿时撕下,就可充机。”戚继光连声称赞说:“老伯伯,你想得真周到,真要谢谢你了。有了这光饼,以后行军不会再耽误时间了。”

凭借着这种光饼,戚继光的大军争取时间,给倭寇以狠狠的打击,肃清了沿海地区倭寇的势力。

为了成功,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拖延也要尽量减少。

拖延时间的习惯,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显,它也很有隐蔽性,以别的形式掩盖自身。平时有很多人做事都力求完美,表面看起来这应该是很好的一种习惯才对,但实际呢,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他们不断为完美而完美之时,时间已经悄悄溜走了。如果你珍惜时间,就要检查一下自身是否患有“完美主义”的特殊毛病。

有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验,它值得尝试,可以检查你周围的人是否有这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在一周的时间,记录下所听到的任何“拖延不去做事”的借口。拥有很多烦恼的人物总是习惯性地找出某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所以会很难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患了“完美主义”的特殊疾病。这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表面上看来相当精明干练的人却一事无成,在人生的道路上颠荡,进退维谷了。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记住:不要等到所有情况都完美以后,才动手做,如果坚持要等到百事具备,就只能永远等下去了。对自己要宽大些,不必要求绝对完美,才能常保身心舒畅。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那些拖延时间的人,就不难从他们的口中之言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词语--“或许”、“希望”、“但愿”--这三个小词构成了拖延时间者的心理支撑系统,并成为他们不愿去做某事的理由。而“但愿”、“希望”无异于童话故事中的梦想,完全是浪费时间。无论你怎样“希望”或“但愿”,对你的现实的生活都无济于事,你只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找一种不愿从事生活中某一重要活动的借口而已。例如,我们可以听到他们说道:

“我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愿情况会稍好一些。”

“或许问题不太大。”等等。

而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情况也没有好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具有一定的决心和毅力,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意愿。然而,如果你总是将事情推迟到未来某一时间,那你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你在现实中更加懦弱,并不断地浪费掉你的大好青春,当你回首昨日时,才发现原来除了自己的一对拖延的借口外,就没剩下什么了。这种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解决,你把它放在那里不去管它永远不会有结果,即使你的心里再怎么期望也没有用,属于现在的事情就不要推到以后。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拖延自己的行动,就是因为懒惰的关系,懒惰是每个人最大的敌人。

有一位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某山区的一个村子很穷,穷得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于是他便决定向那个穷山村捐一笔钱,用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捐钱之前,企业家决定亲自到那个村子看看。他去了一户村民家里,在那个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看到那家人正在吃饭。他们没有桌子,没有凳子,甚至连双筷子也没有。一家人就这样捧着饭碗蹲在地上,用手抓着饭吃。看到这一幕,企业家有了一种揪心的感觉,恨不得立刻就能改变这个村的现状,他决定回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把钱拨过来。

可是当他走出那户村民家后,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回去之后,他撤销了捐助的决定,对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企业家道出了原委:原来就在他走出那户人家时,突然注意到门前有一大片竹林。“守着竹林,他们连桌凳和一双筷子都懒得做,给他们钱又有什么用呢?”企业家非常痛惜地说。

是呀,明明眼前就有一大片竹林,现好的资源,却因为懒惰而不去利用。有些人本来自身存在着潜能,却不愿意开发利用,这种对于自己的拖延更是危害自身。对于每个人来说,惰性是最大的敌人。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Never leave that until tomorrow,which you can do to,day。”意思是说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桂永学,太平洋保险南昌分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到企业管理时也说到了“今日事,今日毕”,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看,这是个合理安排经营时间的话题,它要求按照既定的计划,在有效时间内取得企业的期望价值。

“珍惜时间代表的是效率和信用,反映的是精神和品格。关于时间的宝贵,有很多故事可引用,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有一天,他的秘书以“手表慢了”为由再次迟到,华盛顿便说:“或者你换块新手表,或者我换个新秘书,我的表从来不问客人有没有到,它只问时间有没有到。”

“对于时间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解层面,而是要把握时间的实质,开发时间的潜能。时间有三大特征:一是不能储蓄;二是容易消逝;三是公平给予。当我们还逍遥地吟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时候,时间已悄悄地从我们的指尖滑过去了。

“为了成就事业,我们必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不能躺在成绩的光环中睡大觉。‘狼来了’的呼喊已惊醒了我们过去安逸的清梦,面对这个狂飙突进、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必须冷静看时势,细心做文章,既要有干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决心和勇气,也要有做好细枝末节小事情的耐心和韧劲。

“太平洋保险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基础’,走的是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我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这个目标迈进。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目的就是为走向成功而铺垫一块块基石,使自己及后人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

“今日事,今日毕,这是对时间的珍视,可以折射出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今日事,明日毕,这是对时间的透支,是对生命财富的挥霍,当旧事和拖欠堆积成山时。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到时候,压断的可能不仅仅是企业的脊梁,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灵魂--美誉度、诚信度、进取心和公信力。”

浑浑噩噩者且醒,麻木不仁者且住,空耗时间者,可休矣!

说到最后,拖延已经被我们批驳得体无完肤了,我们都已经明白了拖延的危害。以及它的表现形式,让我们一起来把拖延的习性打垮,立即行动才能追寻到你期望的成功。

抓住生命的今天

在1871年的春天,有一位年轻人跟我们一样有这种感觉。他刚从医学院毕业,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及如何开业维生。后来他很幸运地看到影响他深远的二十几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天他从书上读到的那二十几个字,使他成为一代名医,使他日后刨立美国医学界最有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并获得英国国王颁授爵位。他的名字是威廉?奥斯勒爵士。他在1871年所看到的二十几个字是:“我们的首要之务,并不是遥望模糊的远方。而是专心处理眼前的事务。”

像他这样的名教授,又是医学院的创办人,大家一定认为他的能力应该是超人一等,可是他强调那是绝对不正确的。他的好朋友都知道,他其实资质平庸。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完全归功于那二十几个字,清楚地提醒他要“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奥斯勒的意思是要我们不为明天作计划吗?绝对不是的。他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想要为明天作最佳准备,就要将自己所有的智慧,就要将自己所有的智慧与能力、热忱,积极地投入在今天该做的事务中。这是我们唯一能为未来作的准备工作。

珍惜时间就需要将今天视为最后一天。难道非要等到时日不多,才能意识到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吗?

巴尔扎克原本是个学法律的律师,但是,有一天却向他的家庭突然宣布他想当一个作家。他的父母坚决反对,还联合了他们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反对他。尤其是他那位俗气的母亲,坚决认为巴尔扎克的写作给家庭带来了耻辱。在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后,他们这个家庭达成了小资产阶级独特的折中。巴尔扎克可以走他的路,但这条路怎么走法完全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在未来两年内向他未经证实的能力付一点补贴,倘若两年期满他未能如愿,那就请他毫不迟疑地回到律师事务所中去。

经过周密的计算,按最低生活标准,巴尔扎克的父母同意每月提供120法郎即一天4法郎,作为他们儿子在未来跋涉中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