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的智慧
20583100000024

第24章 机遇依赖信念(3)

大声宣布:我们需要进取。

在进取者眼里,生活就是不断地进取。如果你正因遭受挫折而欲退缩,你应该从现在就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拥有正确的信念,并不断地进取,你才能克服这些挫折和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心

童年时期的盖茨,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他很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这就是:办事执着,不从众,只要是他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得最好,如果是与别人比赛,就要胜过任何人。在比赛与竞争之中,他有一种强烈地出人头地的愿望。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小小年纪,他就不受环境和舆论的约束,只要认准了一件事情,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一概充耳不闻,专心致志,一门心思把这件事情做到底。

盖茨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不愿意看儿童们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和连环画。而是愿意钻进父亲的书房翻看那些供成人使用的书。到了7岁,他就在这些大书中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籍--《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一个人抱着这本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当有人用怀疑的口气问他,能否读懂书中的内容时,盖茨一概不予理睬,继续专心地阅读。

上学以后,盖茨执着的个性更加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种个性与他那事事想出人头地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就表现为干什么事情,都要干到最好。有一次,盖茨所在学校的牧师见孩子们对枯燥的《圣经》不感兴趣,就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难题。他找出了《圣经》中最难记的一大段文章,对孩子们说:“谁要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这篇文章。就可以免费参加在太空尖塔餐厅举行的就餐聚会。”太空尖塔是西雅图最高的建筑,设在尖塔顶部的餐厅,也是最豪华的餐厅。去那儿可集旅游、观赏、就餐于一体,是任何孩子们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尽管像盖茨这样的家庭,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登塔就餐,但好胜的盖茨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这样的机会。他踊跃参加了这次极有意义的比赛,并十分准确地背下了所指定的文章,获得了登塔就餐的奖赏。童年的这个小小的胜利,使盖茨那执着的个性得到了强化。他认识到,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大学时的比尔?盖茨仍保持着执着的个性。有好几次,盖茨试着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和好朋友艾伦一起从事计算机事业。他并不想在西雅图开公司,虽然那是他的家乡,而是要到阿尔伯克基去。在西雅图人眼中,那儿全是沙漠,到处尘土飞扬。

这个异想天开的念头让他的父母大吃一惊。当时,跟所有人一样,盖茨父母还不能正确理解儿子此举的意义,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儿子退学。比尔?盖茨的父亲还想让儿子当一个律师,因为不管怎么说,律师是一个令人尊敬、拥有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职业。而且,在西雅图极受尊敬的他不愿意让别人把他们父子视为“异端”。比尔?盖茨的母亲认为儿子的这种选择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她声明,只要比尔?盖茨获得了哈佛的学位,她保证不再干涉他对职业的选择。在父母异口同声的反对声中。比尔?盖茨只能暂时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然而,比尔·盖茨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的意愿并未因为父母的反对而彻底打消。在哈佛念书期间,他同时与保罗·艾伦努力拓展公司的业务。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再三考虑了自己的事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最后,他断定,一个最为成熟的时机就在自己的眼前,他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退学,去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在创业初期,比尔与艾伦经常会一天工作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即使在用餐的时候,他们也会讨论一些软件中涉及的数学与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次,他们商定要艾伦在第二天与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罗伯茨会面,比尔让艾伦回家睡个好觉,这样第二天才有精力与对方谈判,而他仍然留在电脑房,对程序做最后的测试。因为艾伦起床后便来取程序,然后乘出租车到机场,这样可以赶上最早飞往波士顿劳岗国际机场的飞机。比尔疯狂地工作。一度成了许多人眼中的榜样,有许多公司的总裁把比尔的故事讲给他们的员工。所以,比尔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有赞美他的,也有取笑他的。但是,眼看着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一些同行对手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他们用一种嫉妒的眼光评论他的功过是非。每每如此,美琳达总是阻止比尔公开表示对指责过他的人表示不满,因为这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相反,有时会越辩论越说不清。比尔虽然没有在任何媒体上做出过回应。但是他私下也说过:

“工作是我的爱好,一个人如果可以随意对他人说三道四,那么这样的人也是有缺陷的。”比尔从不理会别人对他的指责,而是在竞争中回击对手。坚持自己的信念。用成功来回答那些取笑自己执着的人。

信念,是蜡烛,是明灯,是支柱,是力量。一个人拥有了积极的信念,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充满阳光。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再大的苦难也可以挺得过去。一旦精神世界崩溃,那么,希望就变成绝望了。

模特儿出身的古巴美奎罗特,在古巴是最红的体育明星之一。在1989年赛季中,她保持了在800米决赛中39次连胜的罕见记录,并被国际田联评为当年的世界最佳女选手。在1991年的夏天,奎罗特在哈瓦那举行的泛美运动会上,一举打破了400米和800米的大会纪录,她的胜利使古巴第一次在大型运动会的金牌榜上超过了死对头美国。这对于古巴人来说,绝不只是体育上的胜利。

然而,噩运却降临到奎罗特的头上。在1993年初的一次意外中,她被烈火焚烧,面容被毁,全身三度烧伤。深褐色的伤疤像火山喷射后的地面,纵横扭曲。在奎罗特昔日美丽的面颊、脖颈、肩头和手臂上刻下丑陋的伤痕,一个妙龄少女一夜间变成了丑八怪。祸不单行的是,奎罗特被烧伤10天后,怀孕6个月的女婴又引产夭折了,同时孩子的父亲也狠心地离开了她。

这种打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奎罗特虽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心情却十分绝望。她的手指无法弯曲,胳膊无法抬起来梳头,烧伤的左脸经过植皮后像戴着假面具般平滑。脖子不能自由转动。看到镜中丑陋的自己,她几次都想到了自杀。然而,顽强的意志一直支持着她。在赛场上锻炼出来的忍耐力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她的心境渐渐地平静下来。

只要信念不死,希望就永存。奎罗特又振奋起来。她的教练希威尔来医院看望她。隔着病房的玻璃向她招手。奎罗特冲他轻轻地拍着大腿,表示她的双腿依然安好无损。她要向厄运挑战。

植皮手术后两个月,她便开始做操、骑马,在医院的楼梯上跑上跑下。再过一个月,她居然出院了。看守她的一个护士说:“我真不敢相信她会重新跑步。但在她开始训练时,我意识到她一定会成功,因为她有着超人的意志。她的病情恢复得惊人得快。”

5月13日,也就是烧伤不到4个月的一天清晨,奎罗特解开脖子上的托架,拆掉手臂上的绷带,在朝霞中重返跑道。她绕着体育场跑了5圈。下来后,她新长的皮肤瘙痒无比,烧伤的手臂也非常疼痛。但她无比兴奋地说:“我又能跑了!”

11月份,奎罗特参加了伤后的第一场比赛。在波多黎各举行的中美及加勒比海区运动会的800米比赛中,脖子和手臂上还有焦疤的奎罗特以2分5秒22的成绩赢得了银牌。回国后,古国总统卡斯特罗为运动员庆功时赞扬奎罗特说:“这是我们有生以来见到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奎罗特虽然只赢了银牌,但她以勇敢的精神赢得比金牌还宝贵的东西。”这位大胡子总统眼含热泪地拥抱了奎罗特。

奎罗特也认为这是一次永难忘怀的比赛。“我只能直着脖子跑,既不能左右转,也不能向上动,我觉得自己像个笨拙的机器人。许多人以为我不能再比赛。更别说是拿到奖牌。我就是要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残疾人也能创造奇迹。”

然而,真正的奇迹诞生在哥德堡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1995年8月13日,从烈火中跑出来的奎罗特站在世界强手如林的800米赛场上,她的脸上、手臂上依然是疤疤累累。这样一个残疾人能参加世界大赛已经是个奇迹,许多人都不忍细看这个受难者。发令枪响后,奎罗特在别人后面不动声色地跟着。受过伤的脸上没有汗水,一半暗红、一半鲜亮。但是,她那双眼睛射着逼人的光芒。在跑到离终点100米的直道上,奎罗特富有弹性的步伐突然加快,谁都没有料到这位古巴人会冲上来,而且具备如此强劲的冲击力。在一片惊呼声中,奎罗特首先撞线。

“1分56秒11”,她跑出了1995年世界最好成绩!

她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在1996年的亚特兰奥运会上她又夺得了800米的银牌。人们为她喝彩,古巴人也以她为荣。她坚定的信念使她在面临巨大的不幸后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她不仅仅是古巴人心中的女英雄,她还应该是全人类的骄傲。

不要等待机会的降临

机遇并不是赐给每个人的。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只会垂青那些深谙如何追求它的人,只赐给那些自信必能成功的人。

机遇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它是明察善断者不断进击的鼓点,是长夜中士兵即刻开拔的号角。任何犹豫都与它无缘,都不能开启胜利的窗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悔恨终身。

要想做到见机而动,必须善择良机。良机不可能赤裸裸地放在我们的面前,它常常被复杂变幻的迷雾所掩盖。为此,必须养成审时度势的习惯,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对比的变化,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才能及时抓住时机。

做到见机而动,还应注意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杜绝犹豫不决的弱点。行动需要决策,任何决策都有风险。具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的决策,算不上决策,在一般情况下,有七分把握,三分冒险,就应当机立断。

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机会来到的时候,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比尔·盖茨讲过两个年轻人的不同故事。第一个年轻人在一家商场工作已经4年。他说,这家商场没有器重他,他正准备跳槽。在谈话中,有个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一些帽子。但这年轻人却置之不理,继续谈话。直到说完了,才对那显然不高兴的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顾客问帽子专柜在哪儿,年轻人回答:“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一直处于一个很好的机会中,但他却不知道。他本可以使每一个顾客成为回头客,从而体现他的才能。但他却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损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