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而后国,家而不治,进退出处,皆失其据;
国而后家,国而无功,往来顾盼,终归其本。
【译文】
家在前,国在后,因为家庭若是失去治理,无论进退出处,都将失去根据;
国在前,家在后,然而为国如果无法成功,尽管徘徊观望,最终必返回家。
【原文】
未婚之前男下女,其卦为成,成者感也;
已婚之后女下男,其卦为恒,恒者常也。
【译文】
结婚之前,男人以谦下之礼待女人,这在易卦显示为咸卦,而咸是感应的意思,表明恋爱的礼仪;
结婚之后,女人以谦下之礼待男人,这在易卦显示为恒卦,而恒是长久的意思,表明夫妇的常规。
【原文】
天地交泰,万物之始;
夫妇和合,人伦之始;
男女位正,家正之始;
家道各正,国正之始。
【译文】
天地相交泰,是万物产生的开始;
夫妇相和合,是人伦产生的开始;
男女之位正,是家道端正的开始;
家道的端正,是国家安定的开始。
【汇评】
天地、万物、夫妇、人伦、家正、国正,寥寥数语,推本溯源,极言其用,可观也!
《易》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又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译注】
天地、万物、夫妇、人伦、家道端正、国家安定,寥寥数语,既推本溯源,又说尽了夫妇关系在人伦中的作用,文字可观!
《周易》说:“有天地之后,才产生了万物;有万物之后,才产生了男女关系;有男女关系之后,才有了父子关系;有了父子关系之后,才有了君臣关系;有了君臣关系之后,才产生了上下关系;有了上下关系之后,礼义才产生和发挥作用。”
又说:“家人之中,女人的正位在于内,男人的正位在于外。男女各就正确的位置,是天地的伟大义理。家人之中,有端严的君长,也就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兄长像兄长,弟弟像弟弟,丈夫像丈夫,妇人像妇人,这样家庭的人伦关系就摆正了。各个家庭的人伦关系如果都能摆正,那么天下也就安定了。”
【原文】
和家之要在妇人,妇人贤,则上下左右无不和美;
富家之责在丈夫,丈夫能,则衣食住行无不裕如。
【译文】
和睦家庭的关键在妇人,妇人贤惠,就各种关系无不和谐美满;
富裕家庭的责任在丈夫,丈夫能干,就各种用度无不绰绰有余。
【原文】
家贵一个“孝”字,而孝生和气;
家贵一个“和”字,而和气生财。
【译文】
家庭里贵在体现一个“孝”字,而孝行能产生祥和之气;
家庭里贵在体现一个“和”字,而和气能带来不尽之财。
【汇评】
但有一个“孝”字,则父子兄弟无不和矣,故“孝生和气”;但有一个“和”字,则同心同德,何忧不富?故“和气生财”。圣人以孝治天下,有以也。
【译注】
只要体现一个“孝”字,就父子兄弟之间无不和睦,所以说“孝生和气”;只要体现一个“和”字,家人就会同心协力,共同治理生计,还愁不能致富吗?所以说“和气生财”。圣人以“孝”字治理天下,是有根据的。
【原文】
勤俭,治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谨慎,保家之本;
诗书,起家之本;
忠孝,传家之本。
【译文】
勤劳俭朴,是治理家业的根本;
和谐安顺,是和睦家庭的根本;
谨慎持重,是守护家业的根本;
诗书文章,是振兴家业的根本;
忠孝道德,是传承家业的根本。
【原文】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译文】
世界上没有不足敬爱的父母;
人世间没有可以替代的兄弟。
【汇评】
陈成聊云:“自来乱臣贼子,其始皆见得君父有不是处,微根不除,遂至横决耳。”
世有因异母兄弟而隔膜相视者,此但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也,与禽兽何以异!
【译注】
陈成聊说:“自古犯上作乱的人,开始时都是认为君王父母有不对之处,这种念头不消除。于是逐渐发展到犯上作乱。”
世上有人因为是异母兄弟就产生隔阂的,这是只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有父亲的想法。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
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译文】
从父母的慈爱出发,天下就没有不相友爱的兄弟;
从祖先的仁爱出发,天下就没有不相和睦的族人;
从天地的博爱出发,天下就没有不相敬爱的百姓。
【原文】
人君以天地之心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一之心矣;
臣工以朝廷之事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为事,天下无不一之事矣!
【译文】
国君用天地之心待百姓,人们用父母之心待他人,那么天下就没有不一的用心了;
大臣以朝廷之事为事业,奴仆以主人之事为职责,那么天下就没有不一的事业了!
【汇评】
语气阔大,义蕴宏深。
【译注】
这话说得语气阔大,含义深广!
【原文】
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
善毋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
【译文】
孝敬父母不要辞劳苦,因为转眼之间自己也将成父母;
做了善事不要图回报,因为不需多久儿孙就会得福报。
【原文】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译文】
父母生前未能完成的事,我要继承遗志,完成遗志;
父母生前深切惦念的人,我要亲近他们,厚待他们。
【汇评】
凡父母生前所欲为而不得者,我善为继述之。孝思之大,莫过于是。
凡人父母虽亡,无可补过,然有兄弟,有姊妹,皆父母所垂念之人也,我当看顾之,联和之,则父母在天之灵悦,有伯叔,有宗族,皆祖父所不忘之人也,我当体恤之,周济之,则祖父在天之灵悦。有亲戚,有邻朋,亦祖父所加意之人也,我当提携之,怜悯之,不独祖父在天之灵悦,即在天虚空之神鬼亦无不皆悦。
【译注】
凡是父母生前致力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我要好好继承遗志,去完成它。最大的孝心,没有超过这一点的。
虽然父母亡故,不能补救过失了,但是还有兄弟,有姐妹,他们都是父母生前所惦念的人,我应当关照他们,团结他们,这样父母的在天之灵就会感到欣慰。还有伯父、叔父和其他亲属,他们都是祖父惦念的人,我应当体恤他们,周济他们,这样祖父的在天之灵就会感到欣悦。还有亲戚、邻居和朋友,也都是祖父关心的,我应当提携他们,爱护他们,这样,不仅祖父在天之灵感到欣慰,就是天上的鬼神,也无不感到欣慰了。
【原文】
婚而论财,究也夫妇之道丧;
葬而求福,究也父子之恩绝。
【译文】
婚姻如果只看重金钱,那么夫妻的道义已经丧失;
丧葬如果只追求福分,那么父子的恩德已经断绝。
【汇评】
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文中子曰:“婚姻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近世婚姻一事,竟尚奢侈,日趋日盛。其实豪华满眼,不过一瞬;虚名有何实际?而铺张扬厉若此。德不如人,而衣饰是尚;家不能治,而容冶相先,因之败德蠹家、离间骨肉多矣!先辈诗云:“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贱卖与人家。”殊有深味。每见嫁资丰铙之女,多至非贫则夭者,虽日其命,亦未必非暴殄天物之孽也。
古人云:“先有人而后有地,先有德而后有人。”此真探源之论,可破除葬师一切妄谈谬说。盖山川英灵之蕴,冲和之萃,必有神物为之护持,乃造物秘之以待善人也,岂人力之所能为哉!故吉土之遇,每在乎贫贱积善之余;而凶土之藏,辄本于富贵不仁之后。若使神工果可夺,天命果可改,则古今宇宙在一家,而造物之机几息矣!宋谦父云:“世人尽知穴在山,岂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迨至富贵力可求,人事尽时天理变。”仁人孝子,可以知所自处矣!
【译注】
古代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为子女选择道德高尚的配偶,而不用财物作聘礼。王通说:“婚姻大事而偏于论财物,那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野蛮做法,君子不应沾染上这种鄙俗。”近代婚姻之事,竟然攀比豪华奢侈,而且日益严重。其实满眼豪华,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这虚幻的名声有什么价值呢?却大肆辅张发展到这种地步。道德不如别人,就追求结婚服饰的华美;家政不能治理,却用外表去矜夸,因而造成的道德沦丧、虚耗家财、骨肉分离的悲剧太多了!先辈曾有一首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贱卖与人家。”这首诗极有意味。常见那些陪嫁丰厚的女子,后来不是贫穷下来,就是短命夭亡,虽说这是天命安排,但也未必不是由随意暴殄天物引起的啊!
古人说:“首先有人,然后才能选择墓地;首先是有道德,然后才有好的盖棺之论。”这真是追本探源之论,可以破除有关葬礼的一切荒谬说法。山川是天地真气荟萃之处,有神灵为它护持着,是造物主秘密安排来等待善人的。哪里是人力所能求得的?所以人死后葬到吉祥的地方,往往是人在贫贱中多做善事之后;相反,葬到不祥的地方,往往是在人富贵不仁之后。假如可以夺取造化的权柄,改变神力天命,那么古今的天下就只能在一家手中,而造物主的生机也就消失了!宋自逊说:“世人尽知穴在山,岂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迨至富贵力可求,人事尽时天理变。”孝子们可以从这首诗里知道自己处理丧事的正确原则了。
【原文】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是也;
君子有百世之养,丘墓是也。
【译文】
君子终身哀悼怀念亡故的父母,如同终身都在丧期一般,在忌日要祭奠亡灵;
君子世代侍奉供养父母的亡灵,恰似父母还在人间一样,在墓前应刻碑铭记。
【汇评】
志石墓碑,不在禁例,稍有力者宜内志以石,或记事功,或止勒亡者生庚、故葬年月及山向四至大概,附埋冢内,上树碑一通,不必过于高大,嫌于僭也。碑面照有无封赠职御,据实开列,考妣某某之墓,旁书子某敬立。碑阴仍将父母生庚故葬年月日、所葬坐山朝向及坟地四至丈尺、墓田亩数,明白刊刻,庶可示久远以防侵占。为人子者不可不急讲也。
【译注】
铭刻墓碑,不在官府禁止之例,因此稍有能力的人都要刻石,或者记载亡者生前的功绩,或者只刻上亡者生年、年龄、去世及埋葬的年月,还记载着墓地朝向,四外边界,然后埋入坟内。墓前树一座碑,不必过于高大,避免有超出礼法的嫌疑。碑的正面应按照亡者有没有封赠各类官衔,根据实际情况开列,正中要刻“考妣某人某之墓”,旁边写上“子某某敬立”。碑的背面仍把父母生年、年龄、去世及埋葬的年月日。所葬之处的位置、朝向,坟地四周的长度、墓田的亩数清楚地刻好,以便留给后人,并防止侵占。当儿子的人,不能不把这件事当成要紧的大事认真对待。
【原文】
兄弟和,其中自乐;
子孙贤,此外何求?
【译文】
兄弟和睦,家庭自然其乐陶陶;
子孙贤明,此外还有什么可求?
【原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译文】
心术上,莫以恶的意志得罪天地;
言行上,要以好的样板留给子孙。
【汇评】
《思辨录》云:“教子弟当以身率先,每见人家子弟、父兄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静,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
【译注】
陆士仪在《思辨录》中说:“教导子弟应该以身作则。常常看到别人家的子弟、父兄并没有过分督促,而他的举止行为、生情喜好,往往很像他的父亲兄长。这都是身教的效果。”
【原文】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
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
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
【译文】
现在的幸福,是从祖先积累而来的,不可以不珍惜;
将来的幸福,是自己贻留给子孙的,不可以不培育。
现在的幸福,像点灯,随点随灭;
将来的幸福,如添油,越添越亮。
【汇评】
颜光忠云:“世之登高第者,自以为读书才能所致,权势在手,恣傲无尽,尽改故步。孰知些小福分,皆从祖父殷勤得来,不添油注炭,热焰能几何乎?”
【译注】
颜光忠说:“世上考中高官的人,以为这是自己读书的才能所致,因而一旦权力在握,就傲慢恣肆,把原先的做人原则全都抛弃了。谁知这点小小的福分。都是从祖辈父辈的殷厚勤恳得来的。不添油加炭,炽热的火焰能保持多久呢?”
【原文】
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
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译文】
若问祖先的恩泽,自己享受的生活就是,所以应当忆念祖先积累家业的艰难;
若问子孙的幸福,自己留下的产业就是,所以应当警惕子孙破产败家的轻易。
【原文】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谓昨日以前尔祖尔父,皆前世也;
要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吾谓今日以后尔子尔孙,皆后世也。
【译文】
要了解前世的因缘,这辈子享受的生活就是,我说昨天之前你的祖辈父辈,都属于前世;
要预知后世的因缘,这辈子自己的作为就是,我说今天之后你的儿辈孙辈,都属于后世。
【原文】
祖宗富贵自诗书中来,子孙享富贵,则弃诗书矣;
祖宗家业自勤俭中来,子孙享家业,则弃勤俭矣。
【译文】
祖宗的富贵是从刻苦读书中赢得的,子孙享受了富贵,就放弃了读书;
祖宗的家业是在勤劳节俭中创造的,子孙享有了家业,就鄙弃了勤俭。
【汇评】
此所以多衰门也。
【译注】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衰微的门第。
【原文】
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
小处不能调理,未有能治大者;
亲者不能联属,未有能格疏者;
一家生理不能全备,未有能安养百姓者;
一家子弟不率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
【译文】
近处不能感动,没有能感动远处的;
小事不能料理,没有能料理大事的;
亲人不能团结,没有能团结外人的;
自家生活不齐备,没有能安养百姓的;
自家子弟不规矩,没有能教诲别人的。
【汇评】
齐治相因之理,说得如许亲切!
【译注】
理家治国相通的道理,说得这样亲切!
【原文】
至乐无如读书;
至要莫如教子。
【译文】
最大的快乐,没有超过读书的;
最大的事情,没有超过教子的。
【汇评】
张梦复训子云:“人心至灵至动,惟读书可以养之,否则必至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往往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者,此必不读书之人也!”
又云:“读书固所以继家声,然亦使人敬重。每见仕宦显赫之家,其老者或退或故,而其家索然者,其后无读书人也;其家郁然者,其后有读书之人也。山有猛兽,而藜藿为之不深;家有子弟,而强暴为之改容。岂止掇青紫,荣宗枋而已哉!”
善教子者,先要将邪正两途与之熟讲,使之立定脚根,方可依样做去,自然心有把握,生死受用,皆在于此。而今父兄但思荣其身,不思葆其心,或以声色、货利、权焰、威宠激其读书志气,纵使幸得名位,适足长欲荡淫、作恶损德之资,上辱祖考,下毒儿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译注】
张梦复教诲儿子说:“人心是最活跃易动的,只有读书才能使心灵得到安定和修养,否则就必然会心意颠倒,充满妄想和嗔怒。有的人往往处逆境不快乐,处顺境也不快乐,这样的人一定都是不肯读书的人。”
又说:“读书可以继续家庭的好声名,也使他人敬重。往往看到达官显宦之家,老人一旦退职或亡故,而家道就随之萧条了,这是因为家中后代没有读书人啊!相反,能够保持家业昌盛的,都是因为后代有读书人。山中有猛兽,因而荆棘藜藿不会暴长;家有子弟,连强暴的盗贼也会感到震慑;子弟读书成才,哪里仅仅是做高官,使宗庙荣耀的事呢?”
善于教导子女的人,首先要把邪正两条道路对他讲熟,让他有坚定的做人立场。内心掌握好是非标准,对于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父兄一心只想让子弟享受荣华,却不去考虑培养他们健康美好的心灵,有人甚至用声色、财利、权势、恩宠为诱饵,去激发他读书的志气,这样做,子弟即使侥幸获得名位,恰恰足以成为他们各种私欲、作恶损德的本钱。这种做法,对上玷辱了祖先的声誉,对下毒害了儿孙的心灵,其害处是说不尽的。
【原文】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
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译文】
对有才华的子弟,应斟酌表达对他的慈爱,又决不能放松教诲,这样他才不致因骄傲而失败;
对无才华的子弟,应尽量严格对他的训诲,但决不能减少爱抚,这样他才不致因怨恨而离心。
【汇评】
颜光忠云:“天下风俗败时,大抵自为子弟时先做坏了;人品心术坏时,亦自为子弟时先做坏了。稍有拂戾,便容受不下;小有才气,便收拾不住。所以一到长成,放出无状来,遂不可当。古来洒扫应对,奉几侍立,都是要消除子弟的雄心猛气,使之鞭向入微耳!”
先哲云:“教贫贱家儿,尚可稍从宽恕,至富贵家子弟,尤须痛惩,不容轻贷。何也?彼其骄贵痴养,颐指气使,种种已积之胸中矣。苟非严父贤师,共勤迫琢,鲜有能成器者也。”
又说:“子弟生于富贵家,是大不幸。惟富贵则性傲,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
又说:“富贵家的子弟,要使他知贫贱的意味。试观自古圣贤,何人不从忧苦贫贱中来?惟贫贱则思自立,思自立则百事皆可为矣。”
子弟愚顽无志者,督责过严,则彼益自弃,而甘于下流。须故加奖励,或立赏格鼓舞之。观古人为政,必赏罚并行,乃能致治,则知父兄教子弟,机神妙用,亦在奖励与督责并行也。
【译注】
颜光忠说:“天下风俗败坏,大都是从子弟一代先做坏了;人品心术败坏了,也是因为在身为子弟时就做坏了。略微拂了心意,就忍受不了,稍微有点小才能,就收敛不住,所以一到长大成人,就恶行无状,难以收拾。古来要求洒扫待客,侍立奉师,都是为了消除子弟的雄心猛气。促使他从细微的方面入手修养品德。”
古代的哲人说:“教导贫贱人家的孩子,还可以稍微宽恕一些,至于教富贵人家的子弟,必须严厉,不容轻轻放过。因为他娇生惯养,颐指气使,种种毛病已经养成;如果没有严厉的父亲。贤德的长辈教师,共同努力加以培养,很少有能成才的!”
又说:“子弟生在富贵家,这是他们很大的不幸。因为富贵就往往性情狂傲,许多罪恶都是从狂傲滋生出来的。”
又说:“富贵人家的子弟,要使他们了解贫贱生活的滋味。试看自古以来的圣贤,哪一个人不是从忧苦贫贱中崛起的?只有贫贱才使人自立,一旦自立于世,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办到。”
对待愚顽而胸无大志的子弟,如果督促责备过严,那么他就更加自暴自弃,而甘居下流了。应该有意地加以奖励,或者立下奖赏规定来鼓舞他进步。
看古人为政一定赏罚并行,才能达到社会安定,那么父兄教导子弟的神机妙用,也在于奖励与督促责备相结合。
【原文】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
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译文】
雨水超过限度,会成为万物的灾难;
恩宠超过限度,会成为臣妾的灾难;
爱抚超过限度,会成为子孙的灾难。
【汇评】
以肥甘爱儿女而不思其伤身,以姑息爱儿女而不思其败德,皆妇人之仁也。噫!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又十人而九矣!故善教子者,一严之外无休术;善用严者,一慎之外无他道。今人教子,每事疏忽宽纵,不耐留心,迨至德性已坏,听之不可,禁之不能,诛之又不忍,始悔前日之失教也,晚矣!
【译注】
用美味来疼爱子女而不考虑会损伤他们的身体;用姑息迁就来疼爱子女而不考虑会败坏他们的德行,这都是妇女的仁爱。唉!世上爱护子女却使他们陷于毁灭的,十个人中有九个啊!善于教育子女的,除了一个“严”字之外,没有别的好办法;善于严格要求的,除了一个“慎”之外,没有别的好办法。现今的人们教育子女,常常疏忽放纵,缺乏耐心和细心,等到孩子的道德性情已经变坏。听任他不甘心,禁止他无能为力,杀掉他又不忍心,这才后悔从前没有好好教育他,但是已经晚了!
【原文】
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
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译文】
安详恭敬,是教育子女的第一要法;
公正严明,是做好家长的第一要法。
【汇评】
子弟之成否,不必望其才华过人,但观其谨饬与放肆,则一生之事业可预定矣!
吕新吾云:“齐以刀切物,使参差者就于一致也。家人恩胜之地,大都情多而义少,私易而公难,若人人各遂其欲,势将无极。惟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恩失其正理。故古人以父母为严君,而家法要威严,盖对症之治也。”
又云:“家法所系甚重也,猝然而拟人以俳优,虽乞丐未有不怒者。而俳优之家,世世业之而不知耻,其子孙同无羞恶之良心哉?亦相习而不以为怪,为家法之所囿耳。是故欲子孙善,则莫如正家法。”
【译注】
关于子弟将来是否成才,不一定指望他才华过人,只要看他性情是谨严还是放肆,就可以预知他一生事业如何了。
吕坤说:“用刀切东西,是为了使原先参差的东西归于整齐。家中是讲求骨肉亲情的地方,大多是讲情意多而讲道义少。私情容易而公正难,如果家人都追求自己的私欲,势必造成无穷无尽的灾祸。只有刚毅果决的人,才能不因私情而伤害正理。所以古人称父母为严君,并且家法威严,这是有针对性的治理啊!”
又说:“家法所系非常重要。如果忽然把某人比喻为作谐谑戏的艺人,即使是乞丐也没有不发火的。但是谐谑艺人之家,却世代以此为业而不会感到羞耻,难道这样人家的子孙不知道羞耻吗?这是因为他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怪,归根到底是被家法所拘啊!所以想要子孙将来好,就没有比严肃家法更重要的。”
【原文】
风雨三更,然犹未算;
雪霜遍地,寒也休云。
【译文】
风雨成灾,直到三更,没有抗灾计划;
冰天雪地,饥寒交迫,还能向谁诉说。
【原文】
算到彻底,虽有意外之灾,无干实害;
虑不远达,虽逢倘来之福,岂得长久!
【译文】
充分筹算,即使遭到意外的灾害,也无大损;
不虑长远,纵然赶上天降的好事,也不久长。
【原文】
辛勤终岁,不过八口是忧;
劳碌半生,只为一心无主。
【译文】
终年辛勤劳作,不过为一家糊口度日;
半生劳碌奔波,只因为心中没有原则。
【原文】
人一心先无主宰,如何整理得一身正当?
人一身先无规矩,如何调剂得一家肃穆?
【译文】
如果心中首先没有了主宰原则,怎能把周身调理得当?
如果自己行为失去了规矩方圆,怎能把一家调剂谨严?
【汇评】
一家之中,老幼男女,无一个规矩礼法,虽眼前兴旺,即此便是衰败景象。
【译注】
一家之中男女老少,若没有一个家规家法来加以约束,那么即使眼前兴旺,也是衰败景象!
【原文】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大学问;
消得家庭中嫌隙,便是大经纶。
【译文】
能够融化性情上的褊狭私隐,这就是很大的学问;
能够化解家庭中的猜忌仇怨,这就是极高的才能。
【汇评】
张扬园云:“父子兄弟夫妇,人伦之大。一家之中,惟此三亲而已,不可稍有乖张。父子尤其本也,一处乖张,即处处乖张,安有缺于此而全于彼者?自古人伦之变,祸败所贻,常及数世,天道然也。”
【译注】
张履祥说:“父子、兄弟、夫妇,是人伦关系的大体。一家之中,只有这三种亲属关系罢了,决不能悖逆乖张,父子间更是这样。家中有一种关系逆悖不顺,就会造成各种关系的乖张,哪里有这方面出了差错,而那方面却安然的呢?自古人伦关系的逆变,祸患所及,常常要影响几代人,这是天道惩罚的缘故。”
【原文】
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含糊;
处家庭骨肉之变,宜委曲不宜激烈。
【译文】
看到朋友交游中的过失,应恳切规劝,而不应含糊过去;
处理家庭骨肉间的事变,应委曲求全,而不应感情过激。
【汇评】
家庭乃见真之地,然到极难处时,不能不以委曲将之。大舜、闵子所以成孝子者,正以难处中能委曲也。昔贤谓:“委曲求全,岂遂无术?”八字宜味,非过来人不能道此。
【译注】
家庭是最能看出真情的地方,然而到了难以处置时,就不能不委曲求全了。大舜和闵子之所以成为孝子,就由于他们在难以处置时,能够忍耐求全。古时圣贤说过:“委曲求全,难道就说明没有别的手段吗?”对这句话应当玩味,不是亲身经历过家庭事变的人,是说不出这种话来的。
【原文】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译文】
没有祥和之气萃聚,而家道不吉庆昌盛的;
没有乖戾之气郁结,而家道不衰微倾覆的。
【汇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此和气之最难得者。
先哲云:“凡至人家,闻老人嗟叹声,子弟骄纵声,妇女诟谇声,幼稚娇宠声,宾朋谄谀声,奴仆哗笑声,婢媪惨切声,而主人则昏昏然,嬉嬉然,一似作梦呓声者,其家必不久即破。”
又云:“凡人家门庭虽隘陋,而光洁可爱;供宾虽粗淡,而朴素可观;主人之动作厚道,子弟之进趋有礼;桌有好书籍,堂有纺织声;夙兴夜寐,勿失其常;疏食菜羹,各安其素,目前虽门寒族薄,其兴也可翘足而待。”
先辈诗云:“入观庭户知勤惰,一出茶汤便见妻,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贤母看儿衣。”盖登人之堂,即知室中之事矣!
【译注】
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正派,妻子和顺,这样的和气是最难得的。
古代哲人说:“来到一户人家,就听到老人唉叹的声音,子弟骄纵的声音,妇女唾骂诃责的声音,孩童娇宠的声音,宾客谄媚阿谀的声音,仆人喧笑的声音,丫环悲痛的声音,而主人却迷迷糊糊,嘻嘻而笑,一切好像梦呓声一样,这样的人家一定很快就要衰败破落。”
又说:“一户人家,门庭虽然狭促简陋,但打扫得光洁可爱;招待客人的茶饭虽粗淡,但朴素得体,令人满意;主人的一言一行厚道诚恳,子弟来往说话彬彬有礼;桌子摆着好书籍,堂上有纺织的声音;早起晚睡,按时作息,粗茶淡饭,人人安处,这户人家虽然眼前还属寒门微族,但它的兴旺指日可待。”
前辈有一首诗说:“入观庭户知勤惰,一出茶汤便见妻,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贤母看儿衣。”说明走进人家一看,就了解他家中的大致情况了。
【原文】
人之于嫡室也,宜防其蔽子之过;
人之于继室也,宜防其诬子之过。
【译文】
对于原配夫人,应提防她庇护孩子的过失;
对于续弦之妻,应提防她冤枉孩子有过失。
【汇评】
居家以内外界限谨严为第一,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于此见圣贤防微杜渐之意。有闲家之责者,竟以此为门内之人鬼关可也。
沃起风云:“今日奸徒聚众,借口说法,渔色赚财,其罪固在不赦,而为其所感者,听其家之妇女,源源入阉观寺院,以致宣淫播秽,败俗伤风,恶得尽无罪哉?至若外来之闲杂女流,并宜痛绝,盖此辈善揣人意,专一传播各家新闻,以悦妇女。暗中盗哄财物,尚是小事;常有诱为不端,魇魅刁招,种种非一,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译注】
一个家庭,应当把内事、外事界限的严谨放在第一位,外面的事不对妻室说,家中的事也不对外人说,从这里即可看出古代圣贤防微杜渐的用心。治家的人,即使把这一点当做家门内区别人鬼的关口,也是可以的。
沃起凤说:“现在奸邪的人结成团伙,借口传教说法,骗人财产女色,其罪恶当然是不可宽赦的,但是被骗的人听任自己的妻室不断地来到寺庙之内,以致不仅被人侮辱,而且淫秽传播,风气败坏,难道自身就完全没有罪责吗?还有外来的闲杂女子,也应决然断绝和她们的往来。因为这类奸邪的女人,善于揣摸别人的想法,专门传播各家的新闻,来博取良家妇女的欢喜。她们在串门中暗里偷点、骗点财物,这还是小事;常常诱骗妇女做不正当的事,并且鬼魅的花招,层出不穷,危害简直说不完!”
【原文】
奴仆得罪于我者,尚可恕,得罪于人者,不可恕;
子孙得罪于人者,尚可恕,得罪于天者,不可恕。
【译文】
奴仆得罪了自己,还可以宽恕,如果得罪人家,不可宽恕;
子孙得罪了别人,还可以饶恕,如果有损天理,不可饶恕。
【汇评】
高宗宪公《家训》云:“人家有体面崖岸之说,大害事。家人惹事,直者置之,曲者治之而已。往往为体面立崖岸,曲护其短,力直其事,此乃自伤体面,自毁崖岸也。长小人之志,生不测之变,多由于此。盖观其仆从之敬肆,即可以知其主之贤否矣!”
【译注】
高攀龙在《家训》说:“人们有体面就像山崖、堤岸一样不可侵犯的说法,这说法危害太大了!家里有人在外惹了事,他们做得对的便罢了,做得不对的便惩罚治罪,这才是了。可是有人往往为自家的体面,不惜千方百计为家人护短,竭力为他辩解,其实这才是伤害自家体面和声望的愚蠢做法。助长奸邪小人的志气会酿成难以测度的祸事,许多祸事都是从这里引发的。看看仆人随从是恭敬还是放肆,就可以判明他主人的贤愚了。”
【原文】
治家严,家乃和;
居乡恕,乡乃睦。
【译文】
治理家庭严谨,家庭才能和美;
对待乡亲宽厚,邻里才能和睦。
【原文】
治家忌宽,而尤忌严;
居家忌奢,而尤忌啬。
【译文】
治家忌宽恕无度,更忌严酷苛刻;
理家忌奢侈无度,更忌吝啬克扣。
【汇评】
治家原贵用严,此所谓严,乃指腹刻者而言,常见有十分精紧、一丝不漏者,每致不测之祸。
鄙啬之极,必生奢儿。
【译注】
治家原本以严格为贵,这里所说的严,是指过分苛刻峻切而言。常见到有十分精细严密、一丝不苟的人,却往往招致意想不到的灾祸。
吝啬过了头,必会生出奢侈无度的后代来!
【原文】
无正经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
无穷亲友往来,其家必然势利。
【译文】
没有正派君子和他交游,此人一定奸邪;
没有贫贱亲友和他来往,这家必然势利。
【汇评】
所谓正经人者,乃是笃实不欺之君子,非若俗眼所见为体面人物也。此处不可错认。
家居耐俗汉,料是无可奈何处。寻常亲故往来,安得皆名门望族?须当接待以礼,勿蹈浮薄之弊。
【译注】
这里说的“正经人”,是指诚实笃厚,不肯欺人的君子,并不是俗人眼中所谓的体面人物。这里不可误解。
在家里要忍耐同鄙俗人的应酬往来,想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平时与亲戚故旧往来。哪能都是名门望族呢?对贫贱的亲友应依礼接待,不要走那些轻浮刻薄的势利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