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对幼儿进行听力技能训练的时候,应该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正在听什么。假如是听一段对话,他们就应该具备听懂对话所必需的词汇量,或者是正在使用的各种概念。假如是在听一段音乐,他们就必须能够借助于最初的对声音的感受、辨别和记忆能力,从而了解音乐所描绘的事物形象。这就是说,孩子们熟悉了现实世界中他们所感受过、听到过的各种音响,他才能够体会出音乐是怎样通过对现实世界各种音响的模拟和反映,来表现这个现实世界的。
(3)声音是短暂的,即发即逝的。要让孩子们在这短暂的一瞬间辨别、比较和整理声音是 非常困难的。因此,孩子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去听,去记忆。只有当他有了丰富的听觉经验,他就可以在听音乐的一瞬间,从总体上领悟声音,而不需要经过细致的辨别和比较了。
1.学会倾听声音
听力技能的培养可以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完全可以纳入日常活动计划之中。比如,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听和讨论各种声音:呼啸的北风、潺潺的小溪、滴答的小雨、轻扬的雪花等等;可以利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间隙,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去听教室内外各种特殊的声音;可以通过唱歌和游戏去增加孩子们描绘声音的词汇量,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可以邀请一些成年人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彼此的听觉经验;可以在课堂上带有针对性地向孩子们提问,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去听……总之,有很多机会、场合和时间可以去培养孩子们的听力技能。
我们在这里所提供的听力游戏,只是想给您以某些启发。各位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您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去进行改编,从而使这些特殊的听力游戏更加适合于您的孩子。当然,您还可以自己发明一些更加有趣的游戏。
(1)倾听人体声音
a.和孩子们面对面地在一起,看着你的孩子,也让孩子注视着你,让他模仿你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拍手声、拍腿声、跺脚声、轻快的跳动声和各种噪音……
学会了面对面地玩这个游戏以后,还可以把它变得稍微难一些再玩。例如,用屏风或书厨、 大硬纸板等,将你和孩子隔开来,使他看不见你,而依靠听觉来模仿你发出的各种声音。
b.找三四个孩子背过身去,或者藏在屏风后面,只叫其中一个孩子说话,你就问房间里其他小朋友:他们几个人中间谁在说话呢?
这种辨别声音的游戏也还可以再增加一些难度,让背过身去,或者藏在屏风后面的小朋友除了一个人不说话以外,其他几个小朋友一齐说话,这时,你再问:他们几个人中间是谁没有说话呢?
c.让孩子们围成一圈,你对第一个小朋友说一段耳语,让他们一个一个挨着顺序轻轻地把这耳语传递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你请他把听到的耳语大声说出来,看看这耳语在传递过程中是不是走样了。
(2)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a.找两个不同的物品(比如钥匙串和小木棒),让孩子仔细地倾听,辨别它们通过敲击各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然后你背过身去,不让孩子看见,晃动钥匙,或者轻轻地用木棒敲打桌子 ,请孩子说出是哪一样东西在发出声音。
在玩这个游戏时,刚开始选择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差别应该大一些,然后可以慢慢地缩小差别,提高孩子们的分辨能力;还可以逐渐增加发声体的数量,一次用四五种物品,甚至更多,让孩子们去辨别。
b.准备两套发声体,你一套,孩子一套。每套包括三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让孩子先看着你做不同方式的发声,然后,请他用他那套发声体,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
你还可以躲在屏风或书厨后面去做,再请他只凭听觉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
c.绘制一些你和孩子游戏时所用的各种发声物体的图片,你用实物发出声音,让幼儿根据他听到的声音,从这些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发声物体的图片。还可以不让孩子看见你用的是什么物品,要求他仅仅根据听觉来挑选图片。
d.让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分发三四种能发不同声音的物品,每人一件。请一个小朋友到圆圈中央来,用手帕蒙住他的眼睛。这时请围成圈的小朋友一起敲打他们手中的物品,让圈子中央的小朋友寻找与他自己拿的物品发出一样声音的另一件发声物品,他找到了拿这个物品的 小朋友以后,便和他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玩过几次以后,可以换一个发声物品,再接着玩。
(3)倾听乐器的声音
上面列举的所有游戏,都可以换用打击乐器来进行。
对于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幼儿,或者是已经有大量的听觉实践,对声音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幼儿,就可以试着使用音叉了。
准备两套音叉,你用一个音叉敲击,让幼儿选择一个相应的音叉发出和你的一样的声音。由于音叉有固定音高,因此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还可以借鉴上一节介绍的各种游戏方法,使音叉游戏的难度适当加大,增加其复杂性。
(4)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
请孩子们闭上眼睛,问他们能听见什么声音:
--房间里的声音
房间外面的声音
更远一些地方的声音
对于幼儿,可以启发他区分出声音的远近。让他试着去模仿这些声音。可以试着请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用文字或图形去记录或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
a.带孩子到户外作短距离的散步,让孩子倾听环境中各种动听的声音。回来的路上可以让孩子重复、回忆模仿他们听见的各种声音。回到家里,让孩子寻找合适的文字语言去形容、描述这些声音。学会一些象声词,比如:嘶(si)、欧(ou)、嘟(du)、呜(wu)等等。
b.动物的声音、人的声音、机器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和音乐声等等,这些声音在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随处可闻。培养孩子随时倾听这些声音,体会声音的各种特性:高的、低的;远的、近的;强的、弱的;长的、短的;响亮的、轻柔的;优美的、粗俗的,等等。
2.学会记忆声音
(1)利用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拍手、拍肩、跺脚等),让孩子按照顺序模仿你。还可以躲到屏风后面去做,重复这一游戏。
(2)声音顺序传递游戏(适合于大班幼儿):
孩子们围成一圈,第一个小朋友随便发出一种声音开始游戏,全体小朋友都重复这一声音; 第二个小朋友重复第一种声音,并且再增加一种新的声音,全体小朋友都重复这两种声音;第三个小朋友重复前两种声音,再增加第三种声音,全体小朋友都重复这三种声音……依次类推,看看小朋友能按顺序记住多少不同的声音。
(3)准备两套相同的能发声的物体(日常生活用具或乐器都可以),你一套,孩子们一套,你用自己的那一套发声物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然后请一个孩子按照你的发声顺序,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
这个游戏还可以一步步加深:
a.你所发出的声音的种类可以一次比一次多。
b.用你的那套发声物体发声时不让孩子看,让孩子们模仿。
c.选择四种或四种以上的物体,让它们同时发出声音,请孩子们听;再拿走一个物体,只用三种物体来发出声音,请孩子们听,并问他们少了哪一种物体的声音?
d.教孩子们唱一些简短的歌曲,让他们记住歌词、旋律和节奏类型。
e.组织一次“听力游园会”,让孩子们在花园里散步或游戏,同时,你用录音机播放一些声音录音,看看孩子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不能记住录音机播放的声音顺序。
f.做将声音信号和动作联系起来的游戏。比方说,用拍手声表示跑,铃鼓声表示跳,大鼓声表示停止,钹声表示坐下,等等。
开始时可以用两种信号:跑和停止、跳和停止;然后可以用三种信号:跳、停止、坐下;跳、停止、坐下;最后可以将四种信号都混合起来用。还可以发明更多的信号交替使用。
3.学会听录音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整个声音世界一般不容易被生动、全面地介绍到幼儿园或家庭中来,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听录音来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通过做游戏、唱歌和孩子们自身的音乐创造活动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听力习惯。孩子们听他们懂音乐的父母、哥哥、姐姐的演唱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他们在听力培养阶段最迫切需要的一项内容。在我们要求孩子听录音音乐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声音已经一直在通过收音机、电视、录音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那么,就需要我们最好能单独为孩子制作一些录音节目,比方录制一些与他们自身的音乐活动有关的音乐磁带;将运动会上使用的音乐拿给孩子反复听;用录音音乐编出相应的故事;当孩子们已经能够用画笔来描绘他们听到的音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录制一些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曲子放给他们听。例如,当孩子们在边唱边玩雪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踏雪寻梅》介绍给他们。
在录音资料准备好了之后,孩子们就应该准备有目的地去倾听这些录音音乐了。开始时,我们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时间应该短一些,最好不要超过2~3分钟。并且在倾听音乐的时候, 应该要求孩子们能够指出一些他们正在倾听的这一段音乐的一些特征。例如,在给孩子们听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也夫的童话音乐《彼得与狼》的时候,你可以问问他们:“你们能听出来哪一段音乐是描写少先队员彼得的?”“哪一段音乐是描写狼的?”“哪一段音乐是描写老爷爷的?”“这三段音乐听起来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等等。
录音机的使用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还可以用录音机来补充和扩展我们前面所介绍的音乐游戏。使用的录音机的质量应该比较好,因为质量不好的录音机会使某些真实的声音失真变调, 这对孩子们的听觉训练非常有害。其次,我们在训练孩子们听力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推迟使用录音机,我们应该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到听真实的声音上来。只有当孩子们已经经过大量的听力实践,具备了丰富的倾听声音的经验以后,你才可以用录音机试着给孩子做这样一些活动:
(1)制作一些你和孩子都非常熟悉的成人和孩子的声音录音。你可以先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录下他们的声音,然后,再录下他们彼此交谈的声音。你把你录制的你们这些好朋友的声音放给孩子听,让他们从中分辨出每个人的声音。
(2)录下一些家里特有的声音,像妈妈做饭、洗衣服的声音等,放给孩子听,叫他们去辨别这些声音。多数孩子都喜欢那些有他们自己声音的录音,所以我们制作录音节目时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进去。
(3)录下公路上或操场上等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的各种声音,让孩子们自己去倾听和辨别。
(4)将你录下的各种声音做成许多与声音一致的图片,发给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听录音的时候,让他们找出其中与声音相一致的图片,看谁找得最快、最准。
(5)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录制一些音响故事,即将各种声音连贯起来,并赋予一定的想像力,使它成为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在这种音响故事里,最好让孩子们自己的声音成为故事的主角。
三、节奏感的培养()
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或者说节奏的本能。当他们还是母亲怀中的胎儿时, 就已经感受着母亲的有节奏的心脏博动。降生以后,他们来到一个充满各种节奏的声音王国,因而对各种声音的节奏尤为敏感。曾经有人作过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个躁动不安正在吵闹的新生儿播放他母亲心跳的声音录音,很快就使这个新生儿的情绪平静下来。这说明新生儿对母亲特有的心跳节奏有一种清晰的分辨和记忆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孩子们自身的许多本能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比方孩子吮吸母亲的乳汁,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动作,其中就包含了动静、缓急的有规律的交替。甚至有人把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看作是人的第一个节奏活动,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孩子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途径去感受各种节奏。母亲轻轻的安抚,有规律的拍着他们;母亲唱着摇篮曲,轻轻地摇着摇篮……孩子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节奏感觉,比 方走路、跑步、跳跃、拍手、念儿歌等等。
我们说绝大多数孩子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本能,但是这种本能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挖掘、培养和提高。否则就有可能自生自灭,到了成年以后反而丧失了对大自然各种生命节律的敏感,这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因此,需要我们尽量多地为孩子们提供节奏活动的体验,使他们能够经常感受到万事万物特有的节奏,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或者舞蹈、歌唱、游戏等活动来准确而富有韵味地再现这丰富多采的节奏。
1.人体动作节奏游戏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我们可以用它“奏”出许多好听的节奏乐,比方拍手、拍腿、 跺脚、奔跑、点头等等。但是这些动作不可能生来就会,因为它还受到孩子们动作能力的发展、大脑控制协调能力的提高等因素的制约。就拿最简单的走步来说,就是一个需要手脚配合、协调活动的动作。要能走出合上音乐节拍的步伐,关键在于脚落地时要能合拍,要做到这一点,每走一步的时间就要相等,这就意味着双脚在空间的移动必须均匀,身体保持稳定、平衡的能力也相应要高,否则会出现大一步、小一步、快一步、慢一步的现象,致使动作难以合拍。这就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情况,内心能感觉到节奏但不能通过大脑有效地控制身体把它表现出来。可见要能自如、准确地随音乐上下肢协调地动作,必须在大脑对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地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去发现他们自身的身体节奏,从而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天然打击乐器, 去更好地感受各种节奏,提高节奏感,这对于提高大脑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加动作的协调性,使动作更加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可以选用这样一类儿歌来帮助孩子们开始身体动作的节奏训练。
(1)我用榔头在干活,锤、锤、锤、锤,我用榔头在干活,一天到晚都在捶。
孩子们手握小拳头轻轻地捶击膝盖,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型。
(2)商店里有5个小面包,5个新鲜的小面包,面包上有一粒红红的小樱桃,小樱桃,妈妈叫小明买面包,小明买走了5个小面包--
孩子们伸出5个手指;用手臂绕成一个大圈;有节奏地轻轻拍拍自己的头;“小明”可用孩 子的真实姓名代替。叫到名字的小朋友站起来“买面包”,大家一起拍手。
(3)我用小手来敲鼓,咚咚咚;
我用小手拍皮球,一、二、三;
我用小手绕线团,绕--绕;
我用小手说再见,Bye-Bye;
咱俩小手拉一拉,你--好;
握手,敬礼我们做个好朋友。
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并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出小手能做的其他事情。
(4)请你跟我这样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