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谋得好职位
20544400000002

第2章 能力突出谋得好职位:好职位偏爱能力突出的人(1)

能力通常是指个人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一个人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他的工作职位。能力强的理应担任职责较高的职务,这样才能使效率资源充分发挥效率,使能力与职务分工相匹配。

能力差别决定了职位的高低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天,小黄鹂鸟向鸟们建议:“我们应该推选一位勇敢的国王来领导大家,谁是鸟类中最伟大的,我们就选它出来当国王!”

鸟儿们都赞成这样的提议。这时候,一心想做国王的孔雀先开口了:“各位,大家就选我做国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

说着,孔雀就把它那美丽的尾巴炫耀地展示出来。

鹦鹉附和说:“有这么漂亮的鸟做我们的国王,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就决定选孔雀为我们的国王!”

可是,麻雀却摇着头不赞成地说:“不错,孔雀是最美丽的,但是,像我们这么弱小的动物,被人侵袭时,它有什么能力来保护我们呢?与其选一个美丽的国王,倒不是如选一个在危险的时候能够挺身救我们的国王吧!”

众鸟听了麻雀的话,都点头赞成。

最后,大家经过投票,选举了强悍的老鹰为百鸟之王。

这个故事说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力是制胜的关键。不管你身处任何领域,不管你谋就任何职业,如果你没有能力,那么就没有了成功的可能。

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统一,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靠员工的工作来支撑的,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表现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看重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能力和素质作为其判断个人职位高低的标准。对员工而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智力,把自己塑造成“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一种职业追求。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雄鹰可以捉鸡捕兔,并且以首领的身份带领众鸟和天敌拼战,而麻雀却只能听命雄鹰的指挥去和蚁虫厮杀。这一分工的差别,都是由各自的能力差别所致。推而广之,一个企业的分工也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实际上,一个企业、一个机构的运转,离不开众多工种的分工协作。可以说,从总经理到清洁工一个都不能少,但各工种的作用却大相径庭。总经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产品畅销市场,效率节节攀升;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使生产井井有条,产品残次率大幅缩减,并且使售后服务人人称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清洁工在其岗位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就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总觉得不管哪种职位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照样能干好。

在美国白宫里有一位负责勤杂工作的女士,她幽默风趣,为人豪爽,一直就梦想着能有时机靠近总统表达自己的心愿。

有一天,总统正在寻找的爱犬,被这位女士逮个正着,她终有机会接近了总统。

“总统先生,我荣幸地为包括阁下在内的两位总统默默地服务了多年,能否允许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然可以,尊敬的女士,”总统温和地说,“只要我能办得到。”

“我绝不为难您,”这位女士压低声音,神情有些神秘,“我请求您允许我的丈夫,一家汽修厂的优秀修理工做您的私人助理。”

总统两手一摊,满面笑容地说:“哦,那可都是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啊!”

谁料想这位幽默的女士也幽了总统一默:“总统先生,您如果允诺了我的请求,那我丈夫不就成了大人物了吗?”

根据这位女士太的逻辑来看,任何人都有能力做任何大事,人们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只是机会和运气的不同罢了。

而这里的问题是,也许有人借“提拔”这股东风,真的发挥了潜能,将自身资源转化为了效率,但这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关键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具备应有的资源和将其转化为效率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里,不少人都怀有故事中那位女士的想法,他们看不到人们能力的巨大差别,只会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对身边被委以重任、得以升迁的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别人都没什么了不起,唯有自己被埋没了。于是说风凉话,摆老资格,但对工作从不积极主动,更谈不到尽职尽责、勤奋努力,一味地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成了炸不透的老油条。

在他们眼里,即使老板和上司也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凭关系或者借着那好得一塌糊涂的运气罢了。

他们不承认自己与同事有着能力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也只是运气和待遇不公的差别。于是,他们就整日盼望着来一场大“地震”,将人们的职务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由自己做经理,让其他人都去做杂活!

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人与人比拼的就是能力。每个人都得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

能力体现价值,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别,就是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差别。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后,个人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才是企业最看重的,这也是决定其职位高低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只有能力才是决定岗位的唯一标准。

所以,如果你想要有一个高薪职位,必须要有等级差别理念,然后真切地看到人与人能力的巨大差别,从而平和地接受这种差别。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愈加勤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逐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分工层次,实现财富的飞跃。

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工作中,只有那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人,才可能谋得理想的工作职位。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期望职位的人,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胜任这个职位。

美国纽约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有一个叫汤姆的小厨师,他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英俊的容貌,也没有高超的厨艺,所以他在厨部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天生那样子长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这道甜点,她品尝后,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总统套房,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酒店里总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但不起眼的小厨师却从来没有被解雇,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经理告诉汤姆,那位贵妇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小厨师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却具有别人没有的那种专业技能,所以在老板的眼里,他就是不可替代的员工。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个道理: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某种能力或专业技能,才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现代员工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也就是要使自己变成企业发展中的“短缺元素”。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能力,重要的不是你具备哪种能力,而是你的能力是否是你的老板所不可或缺的。当老板需要人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久而久之,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逐步提高。

西班牙着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李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之前,他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没什么事可干,上司看他可怜,就随便交给他一项任务,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到时给你一个实习鉴定。”

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李华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有时太晚了,无法回家,他就住在单位里。三天后,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上司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第四天上午,当他告诉上司任务已经完成时,上司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会提前完成。

实习结束,上司没多说什么,但不久却径直到他的学校点名要他。

这之前,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里有好几个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你都不要,却非要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他有专长。”那个领导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一个交,并且还经常返工,但这一次,李华不仅第一个送上报表,而且一次性顺利通过。

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被调走了。现在他做的事情是负责为新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李华为何如此轻松地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李华总结的经验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应于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并在这方面强化,找一切机会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从大二开始,他就不再平均用功,而是开始主攻一项:数据库。那是他的兴趣,也是他认为以后用处最广的领域。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他几乎在上一个“数据库”研究生班。当然,他既是导师也是学生。这种主攻到了什么地步﹖有时,老师就让他给同学们讲,而自己在下面微笑着看他。

这样的年轻人有哪个老板不喜欢呢﹖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欢迎。一个有本事、懂技术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有饭吃。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对于求生还是社会上立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到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对于员工在这个行业中的成长道路具有关键作用。你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产品开发专家,超越一般的专业水准,形成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可以说专业技能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敲门砖,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以这块敲门砖来打开通往成长道路的大门。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发展之路,专业技能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工作职位。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同样的工作,用你比用别人工作会完成得更好;用你比用别人工作会完成得更快;用你比用别人完成工作所需的消耗、付出的代价更小。你对公司的价值越大,就越难以被替代。当你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就等于树起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拥有了良好的职业生涯。

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李明在某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老板诉苦:“为什么我工作了10年,还没有提升我当主管。”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个新手的水平。”

可见,李明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实际上,企业要想成长,就要不断改进。同样的道理,员工要想成长,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长与进步,这对工作来说尤为重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岗位,维持个人生存、追求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自身能力。

约翰是一个有志的青年,但他却总觉老板对自己不重视,怀才不遇,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朋友问他:“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

约翰摇了摇头,不解地望着朋友。

朋友建议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把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

看着约翰一脸迷惑的神情,朋友解释道:“公司是免费学习的地方,你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约翰听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学偷记,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约翰,问道:“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加薪,并委以重任,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通过学习以后,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与其抱怨老板的不重视,不如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职场中,有些人不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怀才不遇,抱怨公司、老板对自己不够重视。实际上,问题出在自身,你不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老板怎么会青睐你呢?

如果你想改变不被老板赏识的现状,获得提升的机会,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除非你革除了抱怨这种坏习惯,否则你终其一生都不会真正成功。然而,要摒弃抱怨、不思改善的习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负的责任,你必须努力。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改善的目的,享受到成功的果实。

威廉和布鲁斯是同一天被招进一家超市工作的,起初两个人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威廉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普通员工到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几乎是平步青云。而布鲁斯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

终于有一天,布鲁斯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而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