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做事最得体
20525600000060

第60章 批评的实用技巧

批评人不能停留在错误的表面,也不能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批评是为了帮助别人,任何批评都不能偏离这个前提。

如果到了非批评不可的地步,请遵守下面介绍的几个实用技巧:

(1)通过讨论和诱导说服别人。

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的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他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他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他们所用的办法还很不错。但是不久前他们扩大了产品项目和生产能量,以便生产十二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已不能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她们增加生产量。

凯塞琳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他们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

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凯塞琳参加了一个会议,她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自己的办法是正确的。她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作业员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

但是,凯塞琳完全失败了。她太急于为自己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她的建议胎死腹中。

在学习了几堂卡内基训练课之后,凯塞琳深深地了解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她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她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他们讨论每一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适当的时候,凯塞琳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凯塞琳把自己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了这个办法。

凯塞琳说:“我现在深信,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2)先引起对方的兴趣。

查理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子,每次老师布置论文他都很认真地去写,成绩也相当出色。但有一次老师发现查理的论文内容不好,没有写他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怎么办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会使查理非常难堪。于是老师心生一计,他把查理找来,绝口不提论文的事。而是问查理对什么最有兴趣?查理说最喜欢狗。老师说:“很凑巧,我也是个狗迷。”接着,他们从各个角度谈起了狗,竟然谈了一个半小时。到最后,查理说:“我应该换个主题来写那篇论文,现在我差不多已经有了个新的构想,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关于‘宠物’的问题,我想这次我一定能把它写好。”果然,查理的这篇论文,从“宠物热”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现代家庭问题,写得相当出色。

查理的老师没有简单地告诉查理论文需要重写,而采取了鼓励暗示的方法,从对方身上引出话题,让他自发地畅谈,最终达到其“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目的。这种指导方式既没有使对方不愉快,还会激起他新的兴趣,充满自信心地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是批评人的一个良好模式。

(3)换个方式说。

一位美国父亲的记述让我对他说服儿子的技巧深感佩服:

昨天晚上,我太太拿电话账单给我看:

“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单单这一天,这一通,就打了1小时40分钟。”

“什么?这还得了!”我立刻准备上楼去说他。可是,才站起来,又坐下了,我想自己在气头上,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儿子这么大了,我要说,也得有点技巧。

我把话忍到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儿子笑着说:“你马上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没有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他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因为有一大堆事急着联络,所以确实打多了。”

吃完饭,我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全换个方式说了,却没一点不愉快。

(4)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叹纠正别人错误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变越坏。这位主管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动作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会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5)用类比的方法指出下属的错误。

张震将军某日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是多少?”

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

张震将军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把话锋一转,说道:“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听了都面红耳赤。

一次,张震将军视察某部“红一连”。连长、指导员汇报道:“连队四年达标,年年先进。”

张震将军问连长:“你们达的什么标?”

连长支吾。

又问指导员、教导员,也答不上来。再问团长、政委,结果也一样。

张震将军生气地说:“达的什么标都不知道,还达什么标?有个旧戏,叫《法门寺》,太后在上面一喊,下边的人,不管听懂还是没有听懂,也跟着‘嗯’地答应一声,然后一声声传下去,一声声往下‘嗯’。我们可不能搞法门寺作风。”

张震将军通过类比的方法,对军队中的错误作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既给官兵留了一定的面子,又把错误的性质点拨得入木三分,达到了很好的批评效果。

(6)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批评。

1989年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楼,李政道博士为120多名中国留学生作学术报告,可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有的不认真听讲,互相讲话,李政道非常生气,声色俱厉地说:

“请各位听着,你们有这个机会再不听的话,是没有前途的。你要自己尊重自己。你们考上中国—美国联合招考的物理学研究生算得了什么?你们考第一名又算得了什么?难道中国青年就是这样吗?你们谁学了东西?请举手。你们对得起自己吗?你们必须努力。两百年来中国人是受压迫的,炎黄子孙是要抬头的。你们是精华,你们必须尊重自己,你们是要负责的。”李政道对留学生的批评,连用了六个诘问,以引发大家的思考,使大家思之得之。

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批评,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醒悟,把批评信息传给他们,他们就会加以注意并随之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要使批评不产生反作用,就要在口才上多下功夫。

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