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做事最得体
20525600000011

第11章 会说“恭维话”的人办事顺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可能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爱听溢美之辞是人的天性。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取对方的建议。

某人去买衣服,在试衣时,卖主惊叹道:“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比以前年轻了几岁。”那人听了非常高兴,本来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还是买了回来。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镇国之宝”——国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盗贼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决定亲自审问这些胆大包天的狂妄之徒。于是,罪大恶极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国王面前。查理二世看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盗国宝!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听说你还有男爵的头衔?” “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实地回答。“我还听说你这个头衔是诱杀了一个叫艾默思的人而得来的。”“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布勒特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厉声问道:“你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来盗我的王冠?”“我知道我这个举动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来提醒您关心一下我这个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兵。” “哦,什么?你并不是我的部下!” “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说到这里,查理二世觉得布勒特更像是个无赖,“那你说吧,该怎么处理你?”

“从法律的角度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会有两位亲属为此而落泪。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查理二世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回答,接着又问:“传说中你是个劫富济贫的英雄,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陛下,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到处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大家以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因此,尽管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勇士,但在陛下的权威面前我是个懦夫。”这番强词夺理的辩解竟然让查理二世大悦,最后竟赦免了布勒特。

恭维别人,仿佛是用一支火把温暖了人心,不仅恭维了对方,还能使彼此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年轻时的韩信,在受过“胯下之辱”后,追随汉高祖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没有韩信,根本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因如此,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有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要把韩信捕而杀之。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然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

刘邦听了,也觉得韩信乃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便将他贬王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之后,心怀忧愤,整天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韩信本善于恭维,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但各持的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统率10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一笑:“在下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了:“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在下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那种才能是天生的,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韩信如此的恭维,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当时刘邦被恭维得浑身通泰,至于他到底如何作答,史书未作记载,但由后来韩信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赞美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赞美,它是把对方的优点“秀”出来并由衷地赞赏,所赞美的内容的确是事实,不是虚假的。赞美的语气通常亲切自然,表情真挚,使人感到情真意切。如果赞美他人时,挂着一副冷冰冰的脸孔或满嘴讪笑的口吻,那么,对方很有可能会认为你在耍弄他,是虚情假意,是别有用心。这样的赞美就变了味,反而和讽刺没两样。

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爱听溢美之辞是人的天性。

会说恭维话的人通常比较吃香,办事顺利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