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有酒的地方
2050800000003

第3章 序三:海边的故事

文/鲍鲸鲸

我和晓娟是大学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往来即将减少的时候,所幸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据点,那就是书里的原型——海边小酒馆。

海边小酒馆的坐台老板娘杨刘藤紫,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毕业之后,我的工作室开在了方家胡同46号艺术园区,海边小酒馆就开在距离我不远的草厂胡同。

酒馆刚开始筹备的时候,还是春天。第一次去时,拐进草厂胡同里正是傍晚,远远看见店里已经亮起了暖黄色的光,装修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纯白色的墙,木头横梁,四处淘来的老沙发,有腔有调地摆在店里。但是搞笑的是,站在外面看,这么个清新的店,房顶上,上一任老板留下的招牌还没来得及摘,黄底招牌上,四个硕大的黑字:香河肉饼。

香河肉饼的招牌摘下来后,海边小酒馆正式开业,那天是2011年7月11日,好人缘的藤紫差不多把全班同学都请来了。我们开心地喝酒,直到深夜。

在那天之后,因为离得近,又正是夏天,酒馆刚开业的那段时间,很多个闷热的傍晚,吃饱了晚饭,我都会溜达来海边。

在海边酒馆里,记录的是我一整个夏天的好日子。有酒,有朋友,有无所事事的大把时间。

出了门沿着安内大街左拐,进鼓楼东大街,经过塞满了躁动青年的朋克乐器行,旧香水与樟脑丸味道齐飞的古着服装店,一路上会和大批的文艺青年狭路相逢,照面的瞬间相互眼神交换,目光秒测出对方全身装备,心里默默评估出此人的文艺段位。

运气好的话,还能在兄弟川菜的路口,遇到不定期出没的鼓楼第一潮人——永恒的黑丝袜、大红裙、长卷发的女装爱好者陈大哥;在拥堵的车流中,流光溢彩的旋转啊旋转,秒杀掉南锣鼓巷里所有戴着猫耳朵发卡的小可爱。

在海边,不喝酒的时候,我会蹲在门口吃藤紫拿来的西瓜,看胡同里的老大爷站在远处观望我们,迂回靠近,最后探头一瞄,失望地走远,发一声牢骚:不是棋牌室啊!

喝酒的时候,八卦和吐槽就是最好的下酒小菜。但麻烦的是,喝着喝着,账就不好算了,抬屁股准备撤的时候,肯定又是一轮结账被拒的连环战。

每一个喝美的深夜,从海边出来,总是觉得那一刻的鼓楼,那一刻的世界,真安静。窄窄的胡同里,白天塞满了日常生息的居民,和迎来送往的游客。而到了这时,擦肩而过的都是被酒泡过的过路人,得意或不得意,都无处可说。

烟火气褪干净后,四周的白瓦灰墙,都在影影绰绰中讲究起来了。下马石旁的老树被路灯照着,光晕中拿匀了姿势,调整着呼吸,随时准备对晚归的魂魄,交代些什么被我们忘了的规则。

后来,我的工作室搬到了有点儿远的地方,但有空的时候我还是会去海边。

再后来,海边没了,大家也只是时不时聚一下,聊胜于无。

2011年的那个夏天,成为了我人生至今为止,最潇洒的一个夏天,不会再有复制版。

酒馆里,有时能碰见晓娟,有时不能。晓娟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艺术家气质的人。我不说话的时候,总被人问你在发什么呆呢?但晓娟不说话的时候,你总觉得她在郑重其事地想着些什么。

看过晓娟的这本书,最惊讶的是,原来发生在海边的故事居然还有这么多。只有认真生活着的晓娟,才能成为一个这么好的记录者与倾听者。

谢谢晓娟,谢谢你创作了这本书,谢谢你记录下了在海边,我们都有酒喝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