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不浮躁
20505600000021

第21章 懂得变通,遇事不浮躁(1)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通往成功的道路本就荆棘丛生。在浮躁面前,我们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以突破性的思维来改变命运,改善自身的处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浮躁的打扰。

不要做头盲目的驴

给自己设定目标,可以使我们产生积极性。设定目标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努力的依据;第二,是对我们有效的鞭策。目标给了我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在通过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能产生成就感。世界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对心目中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图画。

北方盛产驴子,所以大家都习惯用驴来推磨。为了怕驴懒惰,不肯出力,人们就用一个办法,先把驴眼蒙起来,不许它乱看,又用一些香喷喷的芝麻酱或是花生酱抹在驴鼻子上面。驴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什么好吃的食物,也就拼命往前冲。可是它转了又转,却只闻其味,不得其物。

其实,现在很多人也和这头驴子一样,在生活中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最终都是徒劳一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虚无缥缈的。在事业的起点,懂得确立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不要为自己选择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不要为自己选择小到不值得设定的目标,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行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我们在人生之中,只有看得到目标时,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才能更有把握、更有信心。所有行走于社会中的人,都应该让自己稍稍驻足一下,整理一下思绪,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千万不要像一头盲目的驴,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一个人的行动要产生好的效果,就一定要明确一个目标,也就是说,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了多少成果。努力并非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聪明的做法是,培养自己“有生产力的懒惰”,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之后,我们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一个清晰的让自己充满奋斗激情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集中全身的力量努力去达成它。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为了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地努力下去。他们希望能够毫不费力就实现目标,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这样他们能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往往是偶然的。很多人的确靠着幸运之神的眷顾,侥幸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运气这种东西终究不可能始终站在你这一边,谁也不知道幸运之神会降临到什么人的头上。我们经常看到,天资聪颖的人往往因为见异思迁而失败。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为了一个明确目标而执着工作的人。

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排场,非常羡慕,给自己设立了“取而代之”的目标,后来,他真的灭掉了秦王朝。宗悫小时候就给自己树立了“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目标,后来,他果然建功立业。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从小就在自己的卧室里写下“金泳三--未来的韩国总统”这句话,后来他真的成为了韩国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给自己设定了将来必须具备的13种特质,后来他真的具备了包括宽容、坚毅、勇气、爱心在内的13种特质。所以富兰克林说:“你真的能成为你想象中的那种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确实,每个人的潜力都非常巨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宝藏,只要你每天都向自己规划的方向和设定的目标努力,就可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世界上的很多物品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你现在所住的房子在开始的时候,也是人们先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样子,然后被画在图纸上,最后才按照图纸上的样子建造出来的。

你如果希望自己变成更自信的人,就可以经常这样想:“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当你在脑海中重复想象自己最有自信的时候,不用多久,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得很有自信,你的行为也都会配合着你的思想去行动。你的思想改变了,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你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企业家,就应为自己设定应有的行为习惯和成为企业家的目标,然后开始每天思考自己如何成为企业家,甚至你还应该告诉自己:“我就是位企业家。”

你如果希望自己变得更健康、更富有、更美丽、人际关系更好,都可以通过改变自我心中的形象告诉自己“我很健康,我很有钱,我很美丽,我的人际关系很好”来改变自我人生的结果。所以,有些不治之症的患者往往能够通过心理治疗来促进病情的好转。“求上则居中,求中则居下”,只有把目标定得稍高一点,才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通常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欲望和一个基本的需求,而可能会要面临多种选择。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时刻牢记这样一个问题:这样选择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吗?用这个标准去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避免有付出却没有回报的情况发生。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又定期检查了工作进度,自然就会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来。

没有成功的人常常是因为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艰苦的工作,就一定会带来成功。但任何行动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也并不一定是有利可图的。是否能够通过做出足够多的成果来实现目标,才是衡量成绩大小的正确方法。

常规有时是一种陷阱

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有利于常规思考。它使思考者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验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样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再就思考者的感受方面来说,它还能起到一种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偷快的作用。

思维定势的这种有利作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各个领域里的许多专家身上。他们常常能很快就找到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关于本专业问题的大量的“一定之规”。

举例来说:机械装置要自动化,就需要能源来为其提供运行所需的动力,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早已成为机电专业方面的常识。这一常识,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有了这样的常识和思维定势,科技人员在设计各种自动化机械时,对于如何解决它们的动力问题,就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去逐一探索、试验,而是很快就能明确:需要用电动机来驱动。这显然对设计自动化机械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但是,这种“一定之规”却使人们在遇到有些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有这样一个例子:

为满足市场需要,日本一家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小型自动聚焦相机。所谓自动聚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象,自动测量距离,然后相应地调整镜头,自动定好焦距。在设计这种相机时,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就小不了,重量就轻不了,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间又很难保证。

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裹足不前。后来一名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自动聚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电动机,用弹簧行不行呢?这个突破了“必须用电动机驱动”的“一定之规”的新设想提出以后,设计人员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制成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聚焦相机。对这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连傻瓜也能使用的“傻瓜相机”,科技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傻瓜化”,即“功能简单化”、“易操作化”,同时也是“高智能化”、“高科技化”。

“一定之规”不利于创新思考。无论是思考如何解决碰到的新问题,还是对已熟悉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一般都需要多途径地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先提出多种新的设想,最后再筛选出最佳方案。而基于反复思考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定之规”,对这样的创新思考则常常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而也就难以产生新的设想。

一个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人,久而久之,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大不相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用相同的办法去解决。这样,自然就会白费精力。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里的那个可笑的工人那样,由于一天到晚拧螺丝帽,一切圆的东西,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圆形图案,在他眼里都成了螺丝帽,他都会用扳手去拧。

形成思维定势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而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摆脱和突破一种思维定势的束缚,常常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论是在创新思考的开始,还是在其他某个环节上,当伴随你的创新思考活动遇到了障碍,陷入了某种困境,难以再继续想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了某种思维定势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势捆住了手脚?

突破惯性的思维模式

人是惯性的动物,一般人都抗拒改变。只有强者才会全心全意地接受改变,接受新事物而放弃旧事物,改变旧的思维模式。比如我们今天用惯了电话,没有电话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要知道贝尔刚发明电话时,人们嘲笑他说,人是不可能对着一个装满电线的匣子说话的。

一般人只想保持眼前舒适顺利的生活而不想有所改变,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或害怕失败,所以反对任何新的尝试。“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做这一行以来,从没听说过这种事……”一旦自我设限,只会墨守既有规则时,有趣的新组合以及打破规则的创新,就永无出头的机会。不管怎样,抗拒改变的心态会牵绊你前进的脚步。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关于青蛙的故事,如果将一只青蛙放到80℃的热水中,它会马上跳起来,直到逃出热水;但是如果将这只青蛙放到一锅冷水中,然后慢慢进行加热,这时青蛙是不会跳跃的,直到最终被烫死在锅里。

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惯性思维而忽略实际操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一名刚刚上任不久的军官在检阅炮兵熟练程度时,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操练单位中,总有一名士兵始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一动不动。军官实在想不通是怎么回事,就上前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操练条例是这样要求的。

在非机械化时代是用马车运载大炮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面位置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缩短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已经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再需要拉马缰绳了,操练条例却没有及时调整,因此出现了这种不拉马缰绳的士兵还站在炮管下面的情况。

还有一则试验也说明惯性思维是很可怕的。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着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从前面的毛毛虫爬行。法伯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爬行。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在不停地爬着。一连爬了7天7夜,它们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惯性思维,在于盲目跟从。这其中,只要随便一只毛毛虫打破惯性而稍稍有所改变,那么所有的毛毛虫就都能吃到食物,悲剧就不会发生。

很多人都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人类的一种顽疾。而它又是那么可怕,那么具有危险性和破坏力。所以还是尽早摆脱惯性思维吧,只有这样才能迈向成功的大门。

逆向思维,破除常规

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是啊,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革,世界万物无不处于快速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我们一直遵循原有的方式方法去做人做事,还坚守着“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那么就会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观念就会老旧,事业就会停顿,人生就会陷入低谷。

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取得出众的成绩。人们不能发挥创造力的原因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有的人是因为头脑中存在某种局限性观念;有的人是因为头脑中存在一些认知障碍;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坚持与创新的相互关系。因此,人们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做到突破固有的思维障碍,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有这样一则关于苍蝇和蜜蜂的故事,应该能给你一些启示:

在一个光线不均的房间里,把几只苍蝇和几只蜜蜂装进一个并未封口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朝向有着光亮的一侧。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被人们认为智商更高一些的蜜蜂,认定只有迎着光亮才能找到出路,于是它们拥挤着一次次挣扎在瓶底,直到气闷力竭而死。而被人们常常形容为乱成一团的苍蝇,全然不顾所谓的“常规”,四处飞舞,各自探寻,结果很快全都找到了出口,顺利地飞出了瓶子。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全新的、未知的格局,人们普遍认定的一些常规,很可能把你引向死胡同。苍蝇的成功脱逃,告诉我们,一旦置身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我们就必须抛弃固有的观念,敢于打破常规,不认死理儿,不怕错误,尝试着在迂回曲折中前进。

所谓的常规思维,就是按着事物的正常发展顺序思考并得出结论。如果将这种顺序倒过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就出现了,这就是逆向思维。许多别具一格、让世人惊叹的创意都与逆向思维有关。如果我们凭借常规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只有趟出一条常人不敢想、更不敢走的路子,才能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路。

比如,有人问你:楼房住宅只能建成笔直向上的吗?你一定会大惑不解,中国历来讲究的就是天圆地方、周周正正啊,这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日本的设计师就不一样,他们设计建造了一座外表看起来倾斜,里面却一切正常使用的建筑物,大大震惊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