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32

第32章 名人机智的幽默(3)

“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一个人从座上站起来喊道。

“看来,这位同志是来作证的。”诗人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大厅,又说道:“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你就必然洗脸,这就是说,你也是肮脏的了。”那个人反问道。

“那么您不洗脸,您就以为自己真的很干净吗?”

“马雅可夫斯基同志,你为什么手指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照你说,我不该戴在手上,那该戴哪?鼻子上?”

“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亲爱的同志,我想声明一下: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更不是鼠疫。”

马雅可夫的以毒攻毒真可谓“毒”到了家,让所有有意低毁他的人再也说不出半句话。

在反讥的过程中,态度要强硬,要击中对手的要害,还要有力量,这样就可以捡起对方扔过来的石头再砸他们的脚。

见机行事:化解他人的窘境

中国最后一位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嘴巧,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的人物,他都应付自如。因此,他深得“老佛爷”--慈禧的喜爱。同时,李莲英也常常帮慈禧打圆场,解脱困境。

慈禧爱看京戏,所以不断有戏班子进宫专门给老佛爷演出。慈禧喜怒无常,这些戏子们都提心吊胆。演得好了,老佛爷开心了,便赏赐他们一些小玩意,以示皇恩浩荡;演得不合老佛爷的胃口,他们便有掉头的危险。

这一次,着名的京戏演员杨小楼率领他的戏班进宫给老佛爷演出。这天,慈禧心情舒畅,看完戏后,把杨小楼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

“这些都赏赐给你,带回去吧!”

哪有赏赐糕点的,何况慈禧这人极为奢侈浪费,她一顿饭能吃二百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点也绝不会少,杨小楼心想:这多么糕点,我怎么带回去呀?

于是,便叩头谢恩,壮着胆子说:

“叩谢老佛爷,只是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

这话把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吓了一跳,按老佛爷的脾气,赏赐你的东西你不要,还敢要求另外赏赐,这不是找死吗?哪知,这天偏偏慈禧心情出奇地好,并未动怒,只是问了一问:“那你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性起,也想露一手给大家瞧瞧,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大笔一挥,一个硕大的福字就写成了。

没想到的是,慈禧的这出戏却演砸了。她把福字写多了一点。慈禧身旁的一位小王爷眼尖嘴快,马上告诉了慈禧:“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呢!”

杨小楼一看,可不,确实错了。这可怎么办?若是拿回去遭人议论,要是传到慈禧耳中,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不拿吧,慈禧动怒自己不会有好下场。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也觉得为难,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不想让杨小楼拿出去丢人现眼,但自己也无法开口要回来重新写。

这时,一旁的李莲英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呵呵地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点’了。要不怎么显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贵呢?”

杨小楼一听马上会意,连忙叩首道:“老佛爷这万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听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笑道:“好吧,隔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的一句幽默话,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

古人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饵患济事者也。”所以,要善于把握稍瞬即逝的时机,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的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随机应变的幽默不同于见风使舵,做人应该有原则。所谓的随机应变应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去灵活地改变做事的方法、形式,而不是去投机取巧。

保持沉默:想法让对方先开口

辩士舌锋常常集中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场合,然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的开始,双方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刺探对手的底细,从而调整己方的战线、策略,从而达到制敌先机的效果。本文所要介绍的,正是这样一种巧测虚实的幽默技巧。

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报机后,因为对行情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的发明能卖多少钱。于是同妻子商量,他的妻子说:“卖三万”。

“三万!太多了吧?”爱迪生半信半疑。

“我看肯定值二万,要不,你卖时先套套对方口气,让他先说。”妻子提醒他。

爱迪生在同一位经纪商进行关于发报机技术转让的谈判中,当商人问到价格时,爱迪生心中总认为二万太高,不好说出口,总是沉默不答。商人忍耐不住,说:“那么,我开个价吧,10万元,怎么样?”

这一下大出爱迪生意料之外,于是当场拍板成交。这就是他在不自觉间运用了幽默之中“沉默是金”的策略,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结果。

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谈判中,当不熟知对方老底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沉默作武器,向对方施展心理攻势,同时给自己有回旋的余地,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谋略。

当然,纵横生意场上的老手们往往是经验丰富、狡猾异常,单纯的表面上的战术是难以在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迂回,也需要深入。

巫婆魔窗:就看是谁往里面看了

有一则土耳其神话:一个巫婆守着一扇魔窗,过路的人只要交一块奶酪就可以看,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到的是年轻小伙子,年轻小伙看到的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姑娘看到的是华丽的嫁妆……而实际上魔窗里只是一间空屋子。下面的故事,正是利用巫婆魔窗的幽默来巧问巧答的:

一个夏天的晚上,大哲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仰望着天空的星辰,边走边思考着天文学上的问题,一不小心掉进了坑里,引起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其中一个饶舌汉幸灾乐祸地奚落泰勒斯说:“你自称能够认识天上的东西,却怎么连地上的坑都不认识而掉进去了呢?”

泰勒斯从坑里爬起来,镇定地“回敬”说:“只有站得高的人,才有从高处跌进坑里的权利和自由。没有知识的人,本来就躺在坑里,又怎能从上面跌进坑里呢?”饶舌汉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人从地上往坑里跌,从坑里往地上爬,这地面与坑里的高低差,使受奚落的泰勒斯联想到自己同奚落者水准的高低差,人品的高低差,于是从另一坑的方面想,从而回击、讽刺了原来的奚落者。

为什么很多时候会有像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故事产生呢?同一作品,为什么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教育影响下,具有不同的素质和素养,具有不同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和视点。巧答巧辩,正是利用这面“巫婆魔窗”的幽默,做出各种各样的、有声有色的文章来的。

里根当总统时,决定恢复生产新式的B1轰炸机,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反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面对一帮反对他这一决定的记者责问时,说:“我怎么就不知道B1,是一种飞机呢?我只知道B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里根这一语双关的回答,一时间使那些反对者们不知所措。

里根佯装不知“B1是一种轰炸机”,联想到符号相同或相仿的“B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说:“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一语双关,摆脱了自己的被动和尴尬的局面。

运用“巫婆魔窗法”,不仅仅可以在语义的多义上打圈子,有时还可以类比、联想等幽默技巧。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我们也不妨用“巫婆魔窗法”来巧答:幽默,还是诡诈?幼稚,还是狡猾?就看是谁往“魔窗”里看了……

揭露马脚:从细节处发现问题

根据蛛丝马迹,揭露对方劣迹,指出问题实质,达到胜辩目的,这就是揭露马脚法。同时,也是利用幽默委婉表达蒙蔽不白之冤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文公有一次吃烤肉,端上桌时,竟发现肉的外边缠绕着头发,便大发雷霆,唤来烤肉的厨子。

厨子知道烤肉上有头发是对晋文公的大不敬,是失职,要判死罪,就连忙跪下“认罪”说:

“臣该死!臣的罪有三条:其,我切肉的刀锋利得如宝剑干将一样,肉切断了,可是却没有切断肉里的头发;其二,我用铁叉串起烤肉,反复翻动,却未发现有头发;其三,肉被烤得焦红最后被烤熟,可是缠在肉外面的头发却不焦。”最后他又提醒文公说:“是不是有人嫉妒我呢?”

晋文公听了这一番话,猛然醒悟,马上派人调查,果然是有人陷害厨子,于是晋文公严惩了那个家伙。

“马脚”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揭露”却大有文章可做:

站在厨子的立场时,聪明的读者其实还有两点也是应该抓住的:一是烤前工序,要加一道“洗”。是否有头发,一“洗”即可见;二是有头发的原因,要加一“掉”,切、翻、烤都不见,如果是烤好后“掉”下去的呢?当然“掉”不会“缠”,要写得推理严密、滴水不漏,这些细节是不能不作交代的。

因为“揭露马脚”,往往正是通过这些被人忽略的“细节”发现问题的。

切入主题:要能抓住听众的兴趣

演讲中该用怎样的格式开篇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自然地过渡到主题,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开篇与全文达到和谐统一,浑然天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从下面几个例子中,你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到重创。中央派陈毅继任新四军军长。这一天,陈毅率领新四军开进浙江的一个小镇休整。

碰巧,当地的抗日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者非要陈毅讲几句话,激发一下群众的抗日热情。陈毅觉得这也是个宣传革命的好机会,便欣然应允。

当司仪介绍完毕,陈毅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地说道:

“我叫陈毅,耳东陈,毅力的毅。刚才司仪先生称我为将军,实在不敢当,我不是什么将军,当然叫我将军也可以,那说明我是受全国老百姓的委托,去‘将’日本鬼子的‘军’。这一将,直到把他们‘将’死为止……”

这个开场白自然风趣,幽默传神,活跃了会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出陈毅作为一代革命家的粗犷、豪放的气概。

演讲的开篇,是架起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第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在开篇的选择上必须多动脑筋。可以运用比喻、借用典故、自我贬抑、即兴发挥等多种形式的幽默,力求自然和谐地切入主题,又能抓住听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