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17

第17章 处世圆滑的幽默口才(4)

小伙子扶起这个不幸的人,连连道歉。那人却幽默地说:“原来你刚才叫着‘别动,别动’是为了瞄准我呀!”

像上面这个例子中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过马路的人被骑车的人撞倒了,还有心思与骑车的人开个玩笑,这并不是回避、无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展示一种温和的批评,表现出的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借幽默的友爱之手,我们就能巧妙地化解掉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心理根源上来说化解矛盾的关键是养成那种与人为善的友爱的心态。很多的幽默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友爱的呼唤,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幽默故事:

在电影院里,一名年轻男士在摸黑上过厕所后,来到了某座位外端的女士旁边,对她说:“刚才我走出去的时候,是不是踩过你的脚?”

坐在最外端的女士很厌烦地回答道:“那还用问吗?”

这样,那名年轻男士赶紧说:“噢!那就是这排了!真对不起,我有严重的近视……请让我为您擦擦鞋吧……”

女士马上表示没什么,说自己擦就可以了。

从这个幽默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冒犯了别人,对方在乎的可能不是你是否会赔偿他的损失,而是你对自己所做错事的认错态度。所以,当错误在你时,你只要诚实地低下头,用幽默的方式向别人道歉,让对方感受到你表达歉意的一份诚心,相信大多数时候别人也会对你表示友善的谅解。

而且幽默地道歉也要注意时机,一般情况下,正在发脾气的人,由于火气上升,有时候会丧失理性。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保持安静,不去惹他,他就可以慢慢地恢复平静。当对方在谩骂不休之时,你千万不要抱薪救火,故意去逗他,只有这样他暴怒的火焰才会慢慢熄灭。

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那马一样,拉上人生的山顶?”

“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妻子回答说。

丈夫调整了一下情绪说:“是的,我有一股驴脾气。都怨我,别吵了!”

幽默语言能化解人际关系的冰霜,增进人际的和谐,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幽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与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相比,我们的某些忧虑显得微不足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可以调解。如果我们能够轻松地看待那些日常小事,就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紧张和忧虑,使自己心情舒畅,还能以此开导他人,调解争端。

幽默可以反击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受到别人冷嘲热讽的言语攻击,如果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对方就可能会使矛盾激化,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我们在受到别人的言语攻击时,使用幽默来进行十分巧妙地应对和隐蔽的反击,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接过对方攻击性的话语后,先来个故弄玄虚,然后话锋突然一转,回击对方,这样的幽默由于突然的回转就带上了戏剧色彩。

隐蔽反击的要点一是要隐蔽,二是要对等。隐蔽是说反击不能太直接和裸露。对等就是说如果对方的攻击是侮辱性的,则还击也是侮辱性的,只不过要注意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对方的攻击是调笑性的,那么还击的语言就要是带有调笑性的幽默。下面是一则发生在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小幽默:

主人问客人:“在您的咖啡里放几羹匙白糖?”

客人开玩笑地说:“在自己家里时放一羹匙,在别人家里作客时放四羹匙。”

主人忙说:“呵呵!请别客气,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好了。”

客人的幽默无失礼之处,而且还能活跃待客场合的严肃气氛,因而,主人幽默的反击借题发挥,顺势而为,虽也不落下风,却也不带有丝毫恶意。

而有些时候,别人的攻击是刻意而为的恶意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会丧失人格。一般说来这时的攻击是应该锋芒毕露了,但是如果你认真思考过了,你就会发现我们最终所追求的并不是攻击的锋芒,而是攻击的力度。用幽默的方式做隐蔽的回击,隐藏了锋芒,增加了力度,从而使回击的现场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诗人拜伦在泰晤士河岸散步时,看到一个落水的富翁被一个穷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上岸,然而吝啬的富翁只给了这个穷人一个便士作为酬谢。

聚集在岸边围观的人们非常气愤,叫嚷着要把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抛到河里去。这时,拜伦阻止他们说:“把他放下吧,他值几个钱他自己清楚。”

在隐蔽反击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倒过来去针对对方,把他本不想说的荒谬的话、不愿接受的结论用演绎的逻辑硬塞给他,叫他推辞不得,叫苦不迭,无可奈何。

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哈伯(FrancesHarper)有一次出游,让他的随从刷一下靴子,但随从没有遵照执行。

第二天哈伯问起这件事,随从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很快又会沾的上泥了。”

哈伯吩咐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

哈伯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又会饿的。”

随从的借口并无恶意,哈伯的反击也无恶意。反戈一击的幽默以后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特点。就像《圣经》所说,把上帝的还给上帝,把恺撒的还给恺撒。

幽默可以不伤人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在幽默的领域里,“笑话自己”是一个得到了普遍认同的观点。瓦尔特·雷利说:“不论你想笑别人的哪一点,先笑你自己。”试想当一个人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取笑的是自己,其他人谁会不高兴呢。所以说,想要制造幽默,最安全的目标就是你自己。

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就主张以自己为幽默对象,或者拿自己说笑话。运用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我们都可以发现笑料,引出笑声,为人们解除愁闷和紧张。长此以往,你就能获得一种幽默智慧,能够承受各种既成事实,更有信心去努力改善现状,也能够增加自己的亲和力。

有一位职员,上班时间趴在桌上睡着了,他的鼾声引起了同事们的哄堂大笑。他被笑声惊醒后,发现同事们都在笑他,有人道:“你的‘呼噜’打得太有水平了!”他一时颇不好意思,不过他立即接过话茬说:“我这可是祖传秘方,高水平还没发挥出来呢。”

在大家一片哄笑中,他为自己解了围。在幽默的领域里笑自己是一条不成文的法则,你幽默的目标必须时刻对准你自己。这时,你可以笑自己的观念、遭遇、缺点乃至失误,也可以笑自己狼狈的处境。每一个迈进政界的人都得有随时挨“打”的心理准备,如果缺乏笑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最好还是去干其他的事情。

一位丈夫要到广东出差半年,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了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幽默地说:“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猪腰子脸、罗圈腿、小眼睛、大鼻子、扇风耳,走到人家面前,怕是人家看都不看一眼呢。”

说得妻子扑哧一笑。

丈夫轻松随意的自嘲,隐含让妻子放心的意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更富有诗意和情趣。

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进门就发现一本好书,便专心读起来,边读边用毛笔批点,主人几次催他去吃饭,他不去,就把糍粑和糖端来。他边读边吃,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直往嘴里送。亲戚们见了,捧腹大笑。他却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人们喜爱陈毅,难道和他的这种豁达、幽默的禀性没有联系吗?把自己作为笑的目标,以此来沟通信息,表达看法是最令人折服、最能获得信赖的。你以取笑自己来和他人一起笑,这能够让他人喜欢你、尊敬你,甚至钦佩你,因为你用你的幽默向他人展现了你善良大方的品质。

威廉对公司董事长颇为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职员聚会上,突然问董事长:“先生,你刚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为当了公司董事长?”

这位董事长立刻回答说:“是的,我得意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前的梦想,亲一亲董事长夫人的芳容。”

董事长敏捷地接过威廉取笑自己的目标,让它对准自己,于是他获得了一片笑声,连发难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幽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艺术,而自嘲又被认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一个人如果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自嘲不伤害任何人,因而最为安全。

学会幽默地拒绝

毕达哥拉斯说过:最短、最老的字--“好”或“不”--需要最慎重的考虑。

想想看,当你必须说“不”时,你有多少次说了“好”?你是不是怕拒绝伤害别人的感情所以很快地、本能地说了“好”,等到事后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你是不是个只会说“好”却又不能照顾自己,整天带着叹息与别人相处的人?

明朝郭子章所着《谐语》里说,有朋友求在朝中当官的苏东坡为他谋个差使,苏东坡就幽默地回绝了他。苏东坡对来求他的这个朋友说:“以前有个盗墓人,掘了第一个墓,内为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是主张裸体下葬的王阳孙;掘了第二个墓,掘出了汉文帝,这个皇帝是不准随葬金银玉器的;第三个墓里掘出了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盗墓人还想继续掘第四个墓,伯夷说:‘别费心了,我弟弟叔齐也无门路!有所求的人听了这个故事,知趣地走了。

可见回绝也需要幽默。无论别人对你的要求是听从还是反对,你都有权力说“不”,只有这样,你才能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对方。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上有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宣布说:“科斯托格洛托夫,从今天起您担任病房里的组长。”

科斯托格洛托夫态度非常友好地说:“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您是想让我在道义上蒙受不可弥补的损失。任何一个当官的都免不了要犯错误,而有时还会权迷心窍。因此,经过多年的反复思考,我发誓不再担任什么行政职务。”

“那就是说,您曾经担任过,对吗?而且,职务还挺高,是吧?”

“最高职务是副排长。不过实际职务还高些。我们的排长因为实在迟钝和无能被送去进修,进修出来之后至少得当个炮兵连长,但不再回到我们炮兵营。因为我是个挺棒的测绘兵,小伙子们也都听我的。这样,我虽然只有上士军衔,却担任了两年代理排长。”

“既然是这样,您何必推辞呢?如今这差使也会使您满意的。”

“这真是妙不可言的逻辑--会使我满意!而民主呢?您岂不是在践踏民主原则:病房的人又没选我,选举人连我的履历也不知道。

富有幽默感的奥列格是一个懂得拒绝的人。他婉言谢绝了薇拉要他担任临时的病房里的组长的建议。他首先摆出自己谢绝的理由,并让被拒绝者完全认同了这些理由。总之,好的婉言谢绝往往产生幽默的笑声。而当你带着幽默的态度去拒绝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委婉曲折富有说服力的幽默故事。在一个酒吧里,两位朋友的谈话如下:

甲:“威士忌加点水,好吗?”

乙:“我好像还没有品尝出威士忌的妙处,大概是还没长大吧!”

会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自然能够酿出快乐的氛围。虽然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说“这个我不喜欢”或是“那个我不喜欢”,感觉上则相差甚远。

一个人要会说“好”,也要在该拒绝的时候会说“不”。不会说“不”,你就不是一个品格完整的人,你会变成一个不情愿的奴隶,你会成为别人的需要和欲望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