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口才是怎样练成的
20472600000013

第13章 魅力人格的幽默口才(4)

上面这个幽默例子,应该属于机辩的类型。机辩在某种程度上讲,有一定反击性。当对方出言不逊足以伤害你的自尊心的时候,及时地、机智幽默地加以反击,也就能一语惊醒他。下面这个故事中病人所用的也是一语惊人式的幽默。

“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从手术室跑出来吗?”医院负责人问一个万分紧张的病人。

“那位护士说:‘勇敢点,阑尾炎手术其实很简单!’”

“难道这句话说得不对吗?她是在安慰你呀。”负责人笑着对病人说。

“啊,不,这句话是对那个准备给我动手术的大夫说的!”

病人幽默地画龙点睛,鲜明地表达出自己对医生手术水平的怀疑。本来一个不容易启口的事情,被他用三言两语幽默含蓄地表达清楚了。

语言不是万能的,不过有时候一句话却能够在适当的场合发挥出千言万语都不能达到的作用,这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在语言领域里的具体应用。

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听说哲学家保塞尼亚斯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这天,他派人把保塞尼亚斯找到贵族会议上来,对他说:

“贵族会议的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

保塞尼亚斯不假思考地说:

“那要看看都是些什么问题了。”

议员接连不断地提出了几十个不同的问题。当问题提完后,保塞尼亚斯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全都不知道!”说完,他转身走出了贵族会议大厅。

上面这个幽默是属于善辩一类,善辩所表现出的常常是说话者的聪明智慧,敢于或者勇于表现自己。保塞尼亚斯就很好地表现出驾驭语言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能力。

“一语惊人”的幽默有“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力度和“片言明百句,坐役驰万里”的广度。由于“一语惊人”的幽默具有这一特点,我们在交谈中使用这一技巧时,就应该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切忌拖泥带水。

运用幽默表现似变未变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不但可以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还能产生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回答记者提问,说了一句令人惊奇的话:“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婊子养的。”

国会议员们大为震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

几天后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果然登了出来:“日前本人在酒席中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大兴问罪之师。经我再三考虑,我深海此言不妥,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正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表面上马克·吐温对议员们进行了妥协,而实际上在似变未变中,攻击的锋芒更胜上回,幽默气氛也由此而生。再看看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的故事: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在大街上遇见一个朋友。这位朋友见他穿着一件旧大衣,就劝他更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回答说:“没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后来,爱因斯坦名声大振,他仍然穿着那件旧大衣。这位朋友再次劝他去买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则说:“何必呢,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以不变应万变,运用幽默的智慧,既表现了甘于淡泊、不重衣着的俭朴精神,也表达出他愉快畅达的乐观情怀。爱因斯坦是世界瞩目的科学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思想境界自然很高,可很多时候普通人也能看透事情的本质的。请看下面这段农夫和地主的对话:

从前,有个农夫很有骨气,从不肯讨好地主。

地主问他:“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

农夫答:“你有钱是你的,又不肯白送给我,我为啥要奉承你?”

地主说:“那好!我把钱送四分之一给你,怎么样?”

农夫说:“这不够公平,我还是不奉承你。”

地主说:“那么,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农夫答:“那时我和你一样有钱,我为什么要奉承你?”

地主说:“那么,我把家当全给你,总可以奉承我了吧。”

农夫说:“到那时候,我是富人,你是穷人,更用不着奉承你了。”

这农夫坚持自己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既愚弄了地主,也显示了自己是有骨气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生存下去就往往要很努力地工作,可是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最终追求的是什么,下面这个山里人的故事或许能帮你看到生活的另一面。

一个山里人在树下休息,商人走过来对他说:

“嗨,为什么不上山砍柴?”

山里人说:“砍柴干什么?”

商人答:“好卖钱啊。卖到钱你就可以买头毛驴,再挨家挨户地卖柴火。挣了钱你就再买辆卡车,然后买木厂卖木器,再买更多的卡车,那样就可以发大财了。”

山里人问:“发财干什么?”

商人答:“发了财,你就可以逍遥自在地享清福嘛。”

山里人说:“那你觉得我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只有从生活的实践中去体会,去总结。我们不知道山里人所看到的是不是生活的本质,可是山里人冷静的态度和他那以不变应万变的幽默言谈一定能促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感悟生命,思考生活。

运用幽默表达自相矛盾

大家都知道,讲话不能自相矛盾,这是逻辑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起码条件。自相矛盾是智力上低能的表现。

然而,逻辑上的自由矛盾,却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幽默趣味恰恰从逻辑上不通的地方开始,这不通的逻辑作为一种结果引起人们震惊,推动人们去想象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味的。

自相矛盾的幽默就其功能来分,一是讽喻他人的,一是自我暴露的。例如: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面正下雨,他向主人说:

“下雨了,请你把雨衣借我用一用,好吗?”

主人说:“可以的,不过你要留心点,千万别把我的新雨衣弄湿了。”

明明下雨,把雨衣借给朋友,却又不让打湿,这是自相矛盾,这种幽默是戏谑性的,之所以幽默,是因为所说的所谓条件不可能办到。

有一小孩饿得直哭。父亲安慰他说:“你要吃什么?尽管告诉我,哪怕是龙肝凤胆也好,我都拿来给你吃。”孩子说:“那些我都不要,我只要饭吃。”父亲骂道:“不懂事的家伙,只拣家里没有的要。”

这位父亲真是好笑,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还要振振有词地说给孩子吃龙肝凤胆,真是矛盾得可以。

生活中,有些人别出心裁,利用矛盾技法造句,为人们喜闻乐见。如:

“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缺钱。”

“什么都应有,就是不能有病。”

体现幽默艺术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都洋溢着幽默的气息。

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他为了从赌场上赢回输掉的钱财,熬更守夜,孤注一掷,最后连裤子也输掉了。这时候他醒悟过来了,发誓戒赌。

他用笔写上“坚决戒赌”四个字贴在床头。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头这条诫示后,嘲讽地问:“你真的戒赌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赌徒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大声说,“咱们赌三瓶二锅头!”

这里,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艺术,取得了鲜明、强烈的效果,让矛盾活了起来。矛盾若在不经意中产生,更为可笑和逗人。在运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时,一定要沉住气,平稳自然,幽默效果更佳。

夜大正在上课,突然停电了。

黑暗中,老师对同学说:“停电了,我们无法继续上课,请同学们稍候,电铃一响就放学。”

明明停电了,可还要等电铃响,艺术的效果油然而生。

由于自相矛盾的幽默有很强的表演性,所以利用此法幽默的最佳方式是实况展示。因此,喜剧作家往往根据生活素材,创造矛盾人物。自相矛盾会使喜剧角色为掩饰自己千疮百孔的纰漏而疲于奔命,又顾此失彼,笑料迭出。也难怪类似“矛盾”、“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故事经常被搬上舞台,且经久不衰。

运用幽默表现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幽默口才,是幽默的一个重要的技巧。相声演员管它叫“设包袱”。即以热情的语调、真实的细节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关键的那句话说出之前,埋下伏笔,预作暗示,让听众“着了你的道”。然后,用关键的话一语点破,或叫解开“扣子”,抖开“包袱”,让听者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于是,幽默的效果就发挥出来了。

请看这样一则幽默是怎样运用设置悬念幽默语言的。

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对朋友们说:“我的歌声曾经救过我一命。”

“请您把这件事讲给我们听听。”

“我每天早晨在城里练嗓子。有一天,我的邻居对我说:‘如果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断你的喉咙!”’

“后来呢?”朋友问道。

“后来吗?我就不唱了。”

运用设置悬念法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设置悬念要巧妙,顺理成章,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否则,“斧凿”的痕迹太重了,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就不仅不显得幽默,反而会使人反感。所以,设置的悬念要紧扣主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

2、不要急于求成。如果你迫不及待地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太急于要引起听众发笑,太早地让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太早泄露“天机”,也就泄露了惊奇,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成熟,结果也就失去了幽默感。

所以,应娓娓而谈,不疾不徐,使听众对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太慢会使听众忘了他所期待和预期的是什么了。

运用幽默表现以大化小

以大化小的幽默技巧,经常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利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幽默法不仅有助于你摆脱交际生活中的困境,而且能起到融洽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作用,使人们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到温馨快乐。

以大化小法运用得当,其幽默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有的司机开汽车太快,结果出了车祸,轻则重伤,重则丧命。为了使人们提高警惕,使用幽默语言进行劝告,则更有效果。因为条规法令的限制,不如幽默的劝告效力高,幽默使人觉得亲切和易于接受。

马来西亚的柔佛市,在交通安全周的活动中就贴出这样一组大横幅的标语:

“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时,可以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欢迎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时速100公里,祝君安息吧!”

可以想象,读到这一组标语的每一位驾驶员,在发出会心的笑声之余,一定会对交通安全问题大为警惕,这种以大化小法的幽默效果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我们日常的社交生活中,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幽默更是处处可见,时时运用。

有一天,一位大文豪在街上行走,被一个骑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骑车人急忙把他扶起,连连道歉,可是,大文豪却惋惜地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

在这里,大文豪运用的就是以大化小幽默口才。他利用自己的名气,既化解了自己心中的怒气,又让骑车人轻松地摆脱了困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运用幽默表现借语作桥

借语作桥幽默口才是指在交谈中,一方从另一方的话语中抓住一个词语,以此为过渡的桥梁,并用它组织成你自己的一句对方不愿听到的话,反击对方。

英国作家理查德·萨维奇患了一场大病,幸亏医生医术高明,才使他转危为安。但他欠下的医药费却无法付清。最后医生登门催讨。

医生:“你要知道,你是欠了我一条命的,我希望有价报偿。”

“这个明白。”萨维奇说:“为了报答你,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偿还。”说罢,他给医生递过去两卷本的《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这比向对方表示拒绝或恳求缓期付款要有趣得多。其方法并不复杂,不过是接对方的词语(生命)然后加以歪解,把“生命”变成“一生”,显然二者在内涵上并不一致,但在概念上能挂上钩就成。

作为过渡桥梁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两头相通,而且契合自然,一头与本来的话头相通,另一头与所要引出的意思相通。而且到天衣无缝为止。

借语作桥幽默口才的功能很多,不一定都用之于斗智性的戏谑,也可用于一般性的调笑。其特点是抓住对方话头中一个词语,构成一个无任何攻击性的句子。

可以说,借语作桥幽默口才的关键在于接过话头以后,要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敢于往不可能实现的地方想,往荒唐的、虚幻的地方想。千万别死心眼、傻乎乎,越是敢于“调皮捣蛋”,越是善于“胡说八道”,越是逗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