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条夹着尾巴的狗
20462300000013

第13章 自恃者不彰,自矜者不长(5)

三是根基不稳,虽长势很旺,但经不住风撼霜摧。你的根基还不稳固,经不住职场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打。因此,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厚积薄发的实力,那你就不要亮出自己全部的十八般武艺,最后黔驴技穷,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到头来心血白费,努力落空。

确实,在现代社会,好酒不怕巷子深。但锋芒毕露,也不可能酿出好酒!因此,要谦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使自己心胸不断地开阔,不管内心感到多么的充实,都要放开。觉的装得差不多时,再放开一点;觉得好像已经够满了,再放开一点;觉得已经非常充实了,所有理念都比别人正确时,仍要继续把心胸放开,放到像天那么大,像地那么大,像海那么大。不管听任何人说话、讲课,跟任何人研究事情,都要秉持着虚怀若谷的心境,敞开心胸。

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稍微虚心,必小有所得,非常虚心,必大有所得。虚可容一切,是人生一种境界和技巧,当别人都束手无策时,你的平淡才体现出技高一筹。

把明白裹在糊涂里

装糊涂在中国堪称大智慧。郑板桥“难得糊涂”几乎无人不知。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室中陈列了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

因砚台过大,尚有余地。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细谈之下,方知原委。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当下见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这就是“难得糊涂”的由来。

生活中,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揭示了糊涂学意义上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其间从容行事。当然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的涵养,是断然不行的。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

于是各官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

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做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堪称悟透了人生。有些人往往拿得起放不下,身枯力竭仍在拼命。

装糊涂其实一点也不糊涂,是难得糊涂,是明白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懂得人生的潮起潮落,却不随波逐流;明白生活的悲欢离合,却不陷其中。这样的人是跳出明白看明白,是山外看山;是沉醉糊涂悟糊涂,是乐在其中。这样的人把社会当成舞台,自己是观众,冷眼看世人你方唱罢他登场,人人都是“跑龙套”的,唱得再好的角儿也有玩不转的时候。

1896年9月2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访美期间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在回答关于是否赞成把欧美报纸介绍到大清国的提问时,李大人作了绝妙的发言:

“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古代官场中人的长于把明白裹在糊涂里,不足为怪。李鸿章将大清国报纸的怯于讲真话归罪于编辑们,是迫不得已,实际上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大清国皇权至上,没有新闻自由,人们活得很没有尊严,因此报纸上只能大讲官话、套话、空话,不痛不痒的话。一旦讲真话、讲真相而开罪于官府、皇权,就会被查封,直至把新闻记者、编辑关进大牢里去。李鸿章要是这样做答,把责任算在大清的专制上,他的那个红顶子怕就要被摘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糊涂学”的功能也在扩大。前几年有一则笑话说,西南某高校立一碑,上有某大官题字。那题字不过二十来字,竟然错了四五个。要说校方没人看出题字有错是不可能的,令人折服的是装糊涂。这份糊涂意外地有着这样一个功能:分明是心照不宣的警告—尔等在校学生,若不好好读书,将来可能就是这般下场—当院示众!

难得糊涂,在一个“难”字。把事情弄明朗,不是白就是黑,将任何事情都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累,别人也累。如果不是什么重大的原则问题,就不要太斤斤计较。生活就像做一个拼盘,你往里放什么菜是你自己的事,有些事不必执着,有些事不必紧握手中,退一步就会海阔凭鱼跃,放开手则天高任鸟飞。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诗经”中有一篇题为“鸱鸮”的诗,其中写道:“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鼹鼠是完全生活在地下的地鼠,它们擅长在地底挖洞,挖的不只一条,而是四通八达、立体网状的坑道。要挖出这样的坑道当然很辛苦,但一旦完成,就可以守株待兔地等食物上门。同样在地底钻土而行的蚯蚓、甲虫等等,常会不知不觉闯进鼹鼠的坑道中,被来回巡逻的鼹鼠捕获。鼹鼠在自制的网状坑道里绕行一周(有时要花上几个钟头),就可以抓到很多掉进陷阱的猎物。如果俘获的昆虫太多,吃不完的就先将它们咬死,放在储藏室里。

先多花些时间,做好完善的硬件设施,这样才有安逸清闲的日子可过。

身处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为人做事更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不要因为细枝末节的小事情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中国智谋学祖师爷鬼谷子曾细心地总结了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提出了多条应对秘诀。其中一条就是“抵隙”。事情在出现征兆时,应当立即察觉。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秋毫之末的小缝隙,最终可能动摇泰山的根基;一团小小的火苗,就会把大厦烧成灰烬。

如果能在问题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局势的兆头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就已经洞烛先机,独具慧眼,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存亡、得失的关键都事先看得到,把握得住,便不失为智者。

战国时的范睢,以“远交近攻”的策略说动秦昭王后,被秦昭王拜为客卿。为秦昭王出谋划策,废黜了专权的宣太后,驱逐了把持朝政的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维护了昭王的绝对权威。昭王于是拜范睢为相国,封为应侯。

这时,燕国人蔡泽来到了泰国。在成阳住下后,他放风说:“燕国来了一位士人蔡泽,非常能言善辩。他说如果他一旦见到昭王,昭王一定会因此把范睢扔到一边,撤掉范睢的丞相职务。”范睢决定见一见这个不速之客。

蔡泽见到范睢后,对他直言不讳地说:“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到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你现在功劳很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40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为楚昭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睢听了,不禁耸然动容。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退隐而遭受的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曲,能进而不能退啊!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低调地退出,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

过了几天,范睢向秦昭王推荐蔡泽自代,托病归还了相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大火燃烧起来之前就能预先防止,使自己超然独立,站在安全正确的一面。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防患意识。

宋朝时,大强盗张海将要从高邮城经过。高邮城守将晁仲约考虑到无法抵御这些强盗,就晓谕郡中富裕人家,让他们拿出牛羊好酒招待张海。事情传出,宰相富弼提议把晁仲约抓来明正典刑。

范仲淹为他求情说:“按郡县的兵力和武器,足以战胜这帮强盗,守住城池。晁仲约遇到强盗不抵御,反而贿赂他们,依法当诛。可是现在高邮既没有士卒,又没有武器,况且老百姓的心理是:宁愿大家凑集些财物,免于被烧杀抢掠。他们对晁仲约的决定肯定非常欢喜。

杀了晁仲约,不符合制定法律的本意。”

富弼十分气愤地对范仲淹说:“刚要依法行事,你就多方阻挠,今后用什么来整顿法纪?”

范仲淹悄悄对他说:“自从宋朝开国以来还未曾轻易诛杀臣子,这是现在不成文的规矩。为何要轻易破坏了这一规矩呢?如果以后皇帝把手杀顺了,我们这些人的脑袋还能保得住吗?”

富弼不以为然。等到二人出京巡视边防,富弼从河北返回京都,到了京城大门,却不准他进去。他担心朝廷有“兔死烹狗”之举,整夜彷徨不安,不由感叹道:“范仲淹是个圣人啊!”

古人说:“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因此,在人生鼎盛时,更要学会低调,要存一种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保守稳重,处进思退,不要留下摔跟头的隐患。

人生就像打牌,胜负在于一瞬间的判断。如果出错一张牌,该赢未赢,那么生存处境就会急转直下,难以翻身,甚至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的危险。在打牌中,很多人在出错了牌以后,会说:“这一次不算。”但在生活中,这是十分可怕的想法。低调行事,深谋远虑,明察秋毫,才能清楚成功、失败的关键所在,并能事先预防,把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提前消灭,转祸为福,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