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简单放下天天度假
20451300000004

第4章 是是非非不去计较,人生就会远离囧境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与其看不如意的方面,不如学会寻找乐趣,看生活中好的一面。所以说,对很多事情不用太计较,用乐观的态度,凡事往好处想,这样就会少些人生的囧境。

太较真就会起火,不在乎就过去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爱较真,其实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而且能够左右逢源;相反“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人,人家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异己之徒。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看到有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孔子便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是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说三八二十四,高个说三八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最后—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判,如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这时孔子来到他们跟前,于是,他们就请圣人裁定。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将猎物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猎人。高个拿着猎物走了,矮个不解,气愤地说道:“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你也只是徒有虚名啊!”

孔子笑到:“你说的没错 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要与一个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猎人似有所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矮个猎人听了孔子的话,点了点头。

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假如我们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在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别人都要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休,其实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被忽略。在面对不愉快的人和事的时候,不妨“糊涂”一些,太过较真只会让自己心情郁闷,让大家越来越不愿意接近你。

张晓又和婆婆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于是她跑到表妹静静家诉苦。正好静静在忙,张晓就和静静的婆婆聊了起来。

“不瞒您说,我婆婆做菜口味太重,还整天唠叨,让人生厌……”张晓抱怨道。静静的婆婆打断她的话:“其实啊,我觉得你应该向你这个‘糊涂’妹妹学习,她不嫌弃我这个乡下老太婆,我炒的菜明明很淡,可她却说好吃!”

午饭后,静静正准备洗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昨天换下来的衣服。只听她大声问道:“妈,看见我的衣服了吗?”静静的婆婆却一拍脑门,笑着说:“瞧我这老糊涂,刚才一不留神把你的衣服给洗了。”静静听婆婆这么说,就会心地笑了。

一旁的张晓看到这一幕,终于明白早上表妹的婆婆说的学习“糊涂”是怎么一回事了。晚饭后,张晓对静静说:“我终于明白你和你婆婆之间是怎么相处得这么融洽了,你们之间的‘糊涂’可真难得啊!凡事只要不较真,什么事都好办了。我以后真得好好向你学习。”

从那以后,张晓也当起了“糊涂”的媳妇。这招果然有效,不久后,她婆婆也被传染,跟她一起“糊涂”起来。一家人终于和和睦睦,家里再也没有了硝烟的味道。做人不要太较真,也不要太认死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太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生活中少些多余的认真和计较,多些自信和信任,多些聪明的“糊涂”,多些理解和谅解,生活就一定会多些开心、快乐所以说“难得糊涂”是良训,做人不要太较真。

品悟人生

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而且能够左右逢源;相反“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人,人家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异己之徒。

心情烦乱,只是计较大多

叔本华说:“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到我们所没有的。”在羡慕别人优越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不看看自己拥有的高尚品质、亲密的好友、疼爱你的亲人、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工作呢?快乐其实是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主要是因为妄想太多,追求不断,贪念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我们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但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有位聪明人的朋友,拥有一栋全村最豪华的别墅,每个人都认为他的生活如此富裕,应该过得很快乐。

当聪明人拜访这位朋友的时候,却发现他愁眉苦脸。聪明人关心地问:“你怎么了,什么事让你不开心呢?”

朋友说:“你有没有看到,对面那座刚盖起来的新房子?”

聪明人果然看到了一座巨大的花岗岩别墅。

朋友说:“自从对面有了这栋豪宅后,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快乐。我不再是最富有的人,他比我拥有的还多,从早上起来到晚上入睡,我都会看见那栋房子,甚至做梦也会梦到,更惨的是,我经常从噩梦之中惊醒。”

聪明人说:“可是你现在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啊!还是住在这么豪华的房子里,为什么从前那么快乐,现在却不快乐了呢?更何况你的快乐和痛苦跟你的邻居有什么关系呢?”

朋友说:“你没看见他的房子比我的更豪华、更上档次吗?”

聪明人摇了摇头,说:“你现在被邻居的豪宅所折磨,也许你的邻居正因为你的大房子忍受了长久的折磨,这才把房子盖得比你的还豪华,你们都是同一类人啊。”

有时候,我们总是将自己放在了自己设计的圈套中,总是只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却忘了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羡慕让我们在不断的计较中忘了享受自己所得到的,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曾富裕过。人一生要遇到很多不顺的事,如果你遇事斤斤计较不能坦然面对,或抱怨或生气,最终受伤害的只有你自己。莫生气,不要计较太多,知足常乐。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更加快乐、幸福。

两位天使,一老一少,外出旅行。一天晚上,他们来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拒绝他们在舒适的卧房过夜,只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老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黑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

小天使问老天使原国,老天使说:“有些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第二天晚上,两人到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

第二天一早,农夫和他的妻子都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没了,一头奶牛死了,他们再也没有生活的依靠了。

小天使非常愤怒,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他们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如此贫穷,但还是热情地款待客人,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你看上去那样。”老天使说,“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里看到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和人分 享他的财富,我就把墙洞堵上了。”

“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情并不像你看上去那样。他们只是失去了一部分,这就看他们是否珍惜了。那头奶牛虽然死了,但他们应该庆幸自己还能健康地活着。”

生活本来应是快乐的,何必斤斤计较给自己徒增烦恼和压力呢?这样做无异于自己拿着鞭子把自己赶进了监狱或坟墓。谁都会有痛苦、困惑、烦忧或委屈的时候,怀着平淡的心态去看待或解决这些伤神、无奈的事,我们就会获得快乐。

人生是快乐的,生活是美满的。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感到不快乐,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人生的欲望不止的那一面,没有用心真正地去感受生活、享受人生。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品悟人生

谁都会有痛苦、困惑、烦忧或委屈的时候,怀着平淡的心态去看待或解决这些伤神、无奈的事,我们就会获得快乐。

不与人做无谓的争,则会少一些无故的恼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很多人在和别人相处或者谈论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和人争个高低为一些小事争执不休。在别人不认同自己的观点时,就变得很暴躁。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爱争强好胜的人。在那时候,他觉得“有理树”总种在自己的家门前。这样,他也就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击着每

一位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始终没办法跟别人友好相处,从而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朋友。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给了他尖刻的训斥,这才使他有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过来。他决心立即改弦易辙,摒弃先前傲慢武断、喜欢争执的毛病。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这些语言。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立刻反驳,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等。”

他刚开始做这种改变时,确实觉得跟他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念变愈容易,成为他的习惯了。富兰克林说:“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

卡耐基说过: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每一个人都时常经历情绪的动荡和刺激,如果一个人经常和别人争执,就会感到很痛苦,对于受苦的人而言,到处都弥漫着激动的气氛,因此每一个与他发生争执的人,也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变得激动。丽莎的祖母平时都吃素,还经常去听师父念经。外人都以为这个老人应该是性情平和的,但实际上家里人都很清楚,她的祖母脾气很大,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家人争执不休。家人念她年岁高,不敢和她争吵,但却深受其苦,国为老人的脾气反复无常,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又变得怒气冲冲。

一天,丽莎陪祖母去听师父念经,鼓励自己的祖母向师父求教。师父对丽莎的 说,虽然你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也读了很多,但你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了,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没有家里人,没有其他人。你每天都在想,别人使你心烦了,但你从来没有想过你有没有使别人难过,你不能保持平静,是由于你关于自己的好处的杂念太多。所以,假使你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你就需要把家人、他人装到自己的心里,用“对别人的关注”来分散你关于“对自己的关注”的杂念。这就像点一盏灯,无论你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于用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而且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只有当你把这盏灯点在自己的心里时,才不会看到影子。

后来再看到丽莎的时候,她逢人便说自己的祖母年轻了很多。因为祖母发脾气的时候少了,眉头也舒展了很多,和家里人在一起时都很愉快。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自己保持平静,也应该与其他人达成平静。人们常说: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意思就是让人学会忍耐,不轻易与人起争执。一次争执好比一场战争,输赢双方都将损失惨重。凡是平和一些,不与人争执的人不仅自己心情舒畅,毫无怨念,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愉快、和谐的气氛。

品悟人生

凡是平和一些,不与人争执的人不仅自己心情舒畅,毫无怨念,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愉快、和谐的气氛。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不容易被激怒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生气的总是自己。人生在世,如果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那将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能使人手足无措,能让人心烦意乱。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言论,但是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灵。大多数时候,别人的评价也并非有恶意,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介意,更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让自己火冒三丈。

大文豪苏东坡一直笃信佛教。宋神宗年间,翰林大学士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与佛印和尚相交甚好。两人虽隔江居住,但却常有书信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在给佛印和尚的信中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意思是自己参禅悟道,已经深知其中三昧,再不受世俗利害荣辱所扰。然而为不为世俗所扰,自身到底到了什么境界,往往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

佛印和尚看到苏东坡派人送来的信,提笔只批了两个字:“放屁!”便让送信人拿回去给苏东坡看。

苏东坡看到佛印竟然用这极其不文雅的两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信,立刻火冒三丈。于是,急忙渡江找佛印和尚问个究竟,今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佛印和尚却自己送上门来,已在江边候驾。

他见到怒气冲冲的苏东坡就哈哈大笑道:“东坡居士,八风吹不动,怎么一个‘放屁’就把你打过江来?”

苏东坡欲与之辩论几句,却自觉佛印和尚的话十分有理,只能暗自惭愧,自己的修行还差得太远。

你要不想生气,没人能把你激怒。轻易被人激怒,还是定力不够。定力不够,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不容易被激怒。你要知道,无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你还是你,不会多什么,也不会少什么。

如果你过度在意别人的评论,只会徒生许多烦恼。而且当你被那些评论扰乱到自己的内心时,你向前迈进的勇气也会渐渐熄灭。

菲尔德是美国实业家,他曾率领工程人员,准备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许多人为他的壮举欢呼,大家称他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那时,他成为了美国最受尊敬的人。

然而,就在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的欢呼声立刻变为愤怒的狂涛。对于这些,菲尔德只是淡淡一笑,不做任何解释,继续埋头苦干。

终于,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欧、美大陆之桥终于通过海底电缆被架起。在庆典会上,菲尔德没有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对于诋毁和荣誉,他都表现得很淡然。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人。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厄运时,他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屏蔽了所有可能影响他心情的言论,用事实征服了大众。

都说人言可畏,其实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我们之所以会在乎他人的评论,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只有在我们坚定自己,拥有了风雨撼动不了的自信时,也就不会再为别人的评价感到生气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完全有不在乎的心态。有时候,即使我们自认为无可挑剔了,但是依然会遭到那些善妒的人的品评。与其患得患失,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自我,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品悟人生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生气的总是自己。人生在世,如果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那将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能使人手足无措,能让人心烦意乱。

你不和他计较,自然没烦恼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不如意、不开心,主要的原因就是喜欢和别人比较,有时候更为了争名夺利,谋求待遇的合理公平;甚至为了争一口气,不惜与对方计较到底;看到别人平步青云,事业兴隆,心中就有不如他的想法,因而自我痛苦、自我烦恼;凡是一有计较,就会发生冲突,不愉快的情绪于是如影随形。

举世闻名的福特公司,有一天为一位领班在其退休前夕举行送别会,当这位做了19年领班的人起来致词时,大家才发现,领班的脸和公司经理的脸怎么那么像,不禁纳闷在心。

领班首先感谢大家这十几年来对他的支持、照顾,接着说道:“从懂事到现在,小时候抱怨零用钱太少,计较衣服不够新款;长大有了工作后,计较薪水太低,假期太少。我的一生就在这样不断的计较与抱怨中过了一大半。而我的弟弟,从不跟我争执,只是埋头做他自己的计划,并细心检查计划是否周详,计划实现后再检讨缺失,怎样才能更完美,从不把心思放在得与失上,更不会和人计较。就这样,他所做的计划一个又一个地实现,他也从小职员成了公司的经理。同在一家公司,由于我的心态和他不同,所以至今仍是一个领班。或许各位已经发现了,那位和我长得很像的经理也在此,他就是我弟弟,我没有什么礼物给各位,只有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心路向大家报告。今后我还有一大段美好的人生,我也要好好地计划一下如何来过这个不计较的人生。”

一个有力量的人,他的价值观建立在对自己的肯定之上。没有信心的人,才从外在的环境找寻自己的价值;当外境不如意时,便起了计较的心,痛苦也随之而至。

我们越是计较,就活得越不开心,心中的气也就越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味地生气、计较,不但不会使事情好转,反而会让事情越变越糟,失去的也就越来越多。

蒋欣欣是应届毕业生,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被一家大型企业录取了。上班第一天,她早早起床,把自己收拾好就出门了。因为起得比较早,所以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她就想去吃早点。

正当她坐在餐桌旁准备用餐时,紧挨着她坐的一个小孩子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牛奶,全部洒在了蒋欣欣身上。小孩的母亲连忙道歉,并且拿纸巾不停地给她擦衣服,无奈上面还是留下了斑斑点点的污渍。蒋欣欣觉得非常晦气,怎么上班第一天就遇到这种倒霉事!

蒋欣欣越想越生气,担心同事们看到了会有想法,担心老板会因此觉得她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到了上班时间,她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心烦意乱的她拿错了同事的文件,给老板倒水时溅了满桌子的水清,慌乱中又打坏了公司的电话……

蒋欣欣就这样冒冒失失地度过了上班的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想想自己一天乱糟糟的表现,她恨恨地说道:“都怪这可恨的牛奶污渍。”

计较是一块吸引烦恼的磁铁。如果你对凡事都计较,就难免烦恼重重。想要摆脱烦恼,不妨把这块磁铁扔掉!如果我们对世间的一切,不去羡慕、不去比较,幸福快乐自然常伴左右。大家倘若在家庭中、团体内、社会上能建立“不与别人计较”的观念,甚至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好,对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即能转烦恼为菩提。

品悟人生

没有信心的人,才从外在的环境找寻自己的价值;当外境不如意时,便起了计较的心,痛苦也随之而至。

做一个学会原谅别人的人

当别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原谅,而是反过来怨恨他,以致使得自己精疲力竭、未老先衰,这难道不是在别人伤害你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对自己的惩罚吗?有位哲人曾经教导我们:“怀着爱心吃青苹果比带着愤怒吃海鲜强得多。”放不下只能使你变成一只蚕,用厚重的烦恼丝把自己层层捆缚起来。

曾经有人将憎恨的行为比喻为“将一条毒蛇拥抱在胸前”。恶意的感觉终将化脓溃烂,而且会让你生病。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不让过去的伤痛伤害到今天和未来的你,学着去原谅吧!

有一句话说:“不能生气的是傻瓜,而不去生气的人是智者。”如果放不下仇恨的石头,人就不会快乐,只会淹没在对过去的懊悔、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忧虑与烦恼之中,人的心也永远没有喘息的机会。也许我们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

云子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仇恨、痛苦、沮丧之中。云子和男友相恋多年,情投意合,每当谈起男友总是眉飞色舞,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当口,云子的同学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了,这个变故给云子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男友与同学结婚的那天,云子被彻底击垮,她在床上一病就是大半年,后经多方医治才勉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此后,不管云子处在何种欢乐、喜庆的氛围中,即便正开怀大笑,只要同学一出现,云子就会浑身颤抖,脸色苍白,脸上写满了愤怒的表情,钢刀般的眼神似乎要把同学大卸八块方解心头之恨。同学离开后,云子变得异常沮丧,眼神一片茫然。“我该怎么办啊?”

“你应该尝试忘掉过去,更应该学会原谅别人。”朋友说,“都说时间是医治伤痛的最好良药,可是时间并没有医治好你的伤痛,那是图为你的心里装满了愤怒和仇恨。这种东西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并且枝繁叶茂,占满了你心中的每个角落,你的心里当然就装不下别的。如果你原谅了她,你的心里就没有了这种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相伴,那时的你才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盛开的鲜花竟是如此灿烂,你还会感到沮丧吗?原谅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为什么不呢?”

仇恨他人,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那么我们又何必惩罚自己呢?无论多大的怨恨都对事情的解决无济于事,而且还不断地伤害着自己脆弱的神经。。

为了使自己能够快乐地活着,我们必须学会原谅。不管做起来多么艰难,也要学会放宽心胸!心理的阴影虽无形,也无致命的严重伤害,但每当想起,或偶尔交错,却总会让人有一种隐隐的痛。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放下心灵的包袱,让我们轻装上路,因为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品悟人生

放不下只能使你变成一只蚕,用厚重的烦恼丝把自己层层捆缚起来。

别太计较,得饶人处且饶人

雨果曾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我们心里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天和地,那么我们怎么还就容不下小小的人?怎么还就容不下短短人生中的琐琐碎碎?如果我们的心里真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穷得下天地,那么,我们眼前哪还有走不通的路,哪还有过不去的坎儿,哪还有什么“量小非君

子,无毒不丈夫”的流传?

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冒犯别人,也会不时地被别人冒犯,但一个有涵养、与人为善的人,自然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产生矛盾时彼此都会心平气和,坦诚交换意见,通过道歉和接受道歉,互相谅解,化解矛盾。但若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也许就会得理不饶人,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其实也就是说一句“对不起”的问题。这个道理并不深刻,然而有些人许多时候却不明白,不愿意接受道歉,而导致恶语相加,大伤感情。

善于接受他人的道歉,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不要把他人都想得那么坏,认为谁冒犯自己就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尊重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情达理、有宽容心、懂得接受别人尊重的人。能接受道歉,正是我们有气量、有修养的表现。

张姓和李姓,两家人都属于那种非常在意个人得失的人,谁都不愿意吃亏。可偏偏就很凑巧,两家的田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常常发生口角,不是你占了我的田,就是我占了你的田,村子里的人都被他们弄得烦透了,所以一开始还有人去劝架,到后来大家都装作没听见,没有人管了。

一天,张家去插水稻,发现李家又把他们的田给占了,其实也就5英寸那么一点儿而已,但张家就特别生气,一边破口大骂,一边用铁锨往回铲自己的田。李家的水稻是已经插上的,他们看见别人在自己的田上动手动脚,还损坏了一些禾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拿起农具就往这边跑到了这边,一个叫停,一个继续干活。僵持了一会儿之后,李家的媳妇拿起农具就朝张家的儿子头上砸去,顿时鲜血四溅;张家的媳妇看到自己的丈夫受了伤,也用扶之锄头砸向李家的媳妇。就这样,一个重伤,一个当场死亡。

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真是得不偿失啊!其实5英寸的田地能生产多少水稻呢?就算让给他又怎么了?可这两家人都是太自私了,太斤斤计较了,以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人要有宽容之心,能原谅别人的过错。宽容和原谅别人的过错是维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石。交友广泛,容易成功的人定是一个能宽容别人、心胸宽广的人。宽容是一种财富,它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升值;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惧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通向快乐的大门。

品悟人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宽和之心面对世界,不要斤斤计较,得饶人处且饶人,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份平静和美好。

吃点眼前亏又何妨

郑板桥的“吃亏是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只是少数。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处世方式,在这种处世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可能远远超过所吃的亏。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况且,一个人如若不择手段地攫取钱财,追名逐利,他在失去了做人的从容的同时也必将失去自己的品格与尊严。贪心的人,总是费尽心思地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伪装背后,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的进攻与伤害。

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往往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甚至因此而改变命运。

宁华大学刚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在编辑部工作,他聪明能干,又十分热心。同事们有事去找宁华,他二话不说就完成得十分漂亮,宁华的口头禅是“吃亏就是占便宜”。出版社的工作一般都是很忙的,老板又不愿增加人手,所以编辑部的人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发行部、业务部的工作。其他的一些人多于一些活总是会提出抗议,怨声载道的。只有宁华像个陀螺,忙得不可开交,却总是乐呵呵的。

有时甚至此做一些搬书、装书的力气活儿,宁华也从来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对他说:“图什么呀?又不给加工资,你二个编辑,他这是拿你当苦力啊!”而宁华却只是一笑:“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同事们见他这样,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老板史使最多的人就是宁华,他像每个部门的临时助手一样,一时人手不够,连员工都知道可以去叫宁华帮忙。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直销……所有的业务流程,宁华全都参与过。

渐渐地,宁华把整个出版社的运作状况都熟悉了个遍,几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图书公司。那些“吃亏” 时锻炼出来的经验,帮了他的大忙,现在他的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我们要记住吃亏就是占便宜,它将对我们以后的人生有莫大的贡献。即使看起来是“吃亏”的事情,也可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反之,你若处处不想吃亏,处处都想占便宜,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坏。若动辄生气、发怒,将直接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而在生活当中,你遇事不忍让,不愿吃亏,往往会让小事情变成大事情,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我们要不怕吃亏。因为不怕吃亏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在其天真、迂腐、软弱的背后,却是一个豁达、淡泊、宽容的世界。不怕吃亏的人,不但不会真的吃亏,还会换来“桃李不言,下自成酸”的结果,会生活在轻松、自在、愉快之中。

品悟人生

“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处世方式,在这种处世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可能远远超过所吃的亏。

让一步便能宽一分

人生总有失意事,处世常有不公时。千年烦恼丝,剪不断,理还乱。怎么办?有些人能争则争,寸步不让,而有的仍则退一步,宽一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前者往往生活在不安定的因素中,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前者活得非常辛苦劳累,而后者则活得潇洒自然。

唐朝有个农民五代同堂,相处却很融洽。唐太宗李世民慕名访问他家,问家里长者:“你们用什么办法,使五代人和睦相处?”对唐太宗的惊奇,这个农民只用一句话作答:“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就是遇事让一步,相互宽一分。”唐太宗听后点了点头,说:“待人以宽是为福啊!”

人处在社会上,其实和在一个大家庭里相处是有着相同道理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让一步做人,宽一分处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假若我们一定要抓住他人的错误,非要一较高低,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下面的故事或者可以给你答案: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剧情是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大小被土匪枪杀,他心中充满仇恨,发誓要为一家大小报仇。于是他变卖牧场,四方寻找仇人。然而,虽然牧场主人很努力很艰辛地寻找,可是他并不幸运。直到十几年后,牧场主才找到了凶手。但这时凶手的情况非常糟糕,因为逃亡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今已经是百病缠身,全然没了当年的残忍,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极度虚弱并毫无抵抗能力。

凶手知道牧场主来的原因后,甚至要求牧场主向他开枪。牧场主把枪举起,却又颓然放下。最后,牧场主无比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斜照的大草原中沉思,喃喃自语:“我放弃了原有的生活,虚度了十几年来寻仇,而如今我也老了,报仇究竟让我得到了什么呢?”

作为一个会做人的人,应该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报仇虽可解“心头之根”,但“心头之恨”消了,也有可能在其中迷失了自己。如果当初牧场主将报仇这件事交给法律,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十几年后的他,一定不是电影结局的那个样子。《菜根谭》里有句话颇有意境:“争先的路径窄,退一步自宽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这里说的意思很明白,做人越争路越窄,而让一步再前进,则不失为高明之举。待人也是如此,我们或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某人心存嫉恨的时候,每看到这人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影响自己的心情;而当我们以宽一分的心境包容他,不仅能获得融合的气氛,也会让自己舒畅很多。

佛门里有个弥勒佛,有副名联这样写他:“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我们固然做不到如此超脱,但也不妨取一点他的大度,彼此让一步,彼此宽一分,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活得自在潇洒。

品悟人生

当我们对某人心存嫉恨的时候,每看到这人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影响自己的心情;而当我们以宽一分的心境包容他,不仅能获得融合的气氛,也会让自己舒畅很多。

主动低头事情就好办

有了一点成绩就洋洋自得,自以为高不可攀,这样的人注定要摔大跟头。更多的人本来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也就更需要适时低头。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人在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这句话,可以说洞彻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然而,仔细看这句话的后半句,我们会发现“不得不”一词里隐含着太多的勉强和无奈,这是一种消极的、不情愿的低头。既然是勉强和不情愿的,做起来就不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这种不满如果让对方看到,很可能会影响你办事的效果。因而,我们要把这句俗语改成“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把“不得不”改成“一定要”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要求力量不如对方的人要积极主动地低下头来,变消极为积极,变不情愿为心甘情愿。

所谓的“屋檐”,通俗点说,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势力范围之中,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不多,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限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除非你强大到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所以,只要是在别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低下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头。

“一定要低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头抬的太高而把矮檐撞坏。要知道,不管撞坏撞不坏,你总要受伤的,尽管你的头是“铁”的。不要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轻易地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考虑要去哪里。要知道,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人。

在历史上,各种斗争极其复杂,忍受暂时的屈辱,低头磨练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是一个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还很可能赔上一条小命。

另一种“一定要低头”,属于更高一个层次。就是有意识地主动隐蔽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有目的地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除掉,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当时的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柔软,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品悟人生

在人屋檐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它可能会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当你看到了“矮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要低头”!

退一步,消去无妄之灾

面对矛盾,一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强去争,但可能对方比你还强,你用强人亦用强,结果就不那么妙了。实际上,在聪明人看来,低头不单是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头低一些,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过得去,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彼此能够相安,离祸端就远了。

明朝年间,在江苏常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衣物。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花了不少冤枉钱。

原来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尤翁说:“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尤翁回答说:“凡是横蛮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聪明。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在生意场上也好,在交际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也不是一个劲“争”到底,忍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作为个人,适当低一下头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即使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隐忍退让仍然能够提供成功有效的经营策略。比如商人常说的“有钱大家赚”,就是让的一种表现。经营行为本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但如果你斩尽杀绝,不肯让利,就不会有合作伙伴。极端地说,根本也就不会有商品经济。因为全叫你垄断了,还有什么市场竞争呢?可见市场竞争是以让为前提的。

品悟人生

在生意场上也好,在交际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也不是一个劲“争”到底,忍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

咽下一口气,问题自然解决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矛盾也可能得到缓和。

爱因斯坦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数学、物理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这位创立相对论和原子理论的人,竟然也咽下过一口“气”。有一天,他上汽车后,正想一个问题,数错了钱。售票员大声讽刺他:“你这么大个人,会不会算数呀!”爱因斯坦一笑置之:“不会就不会吧!”

社交中,由于偏见和误解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假设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如果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那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受到震动。

度量问题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度量如海还是度量如杯,在重要关头,它就可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也无益于你成大事,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两败俱伤。因此,摈弃个人成见,不在社交场合为区区小利争斗,不为炫耀自己而去贬低他人,发扬一点忍让精神,对许多事情进行“冷处理”,摆脱互相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无必要的争执,不计较一切无关大局的小事……那么,你的风度将会获得社交场合中众人的青睐,你的事业也会如虎添翼,收到双赢的效果。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

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那就不妨试试先咽下一口气再说。

品悟人生

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矛盾也可能得到缓和。

有理也要让人三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人与人相处常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当你面对这些矛盾时,不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处世的一种方法。所以,人生不要太计较。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和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舍”就是“得”。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

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朋友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张拓的人,为人宽厚仁慈。他在南阳当太守时,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责打,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张拓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体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张拓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张拓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张拓家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张拓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张拓,并向他赔礼道歉,张拓反而安慰那人。

张拓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题,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显示出自己比别人更有容人之雅量呢?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过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像看他人的过错那样严重。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因此对于他人的过错当然不能原谅,而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宽松,即使有时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是可以宽恕。因此,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总是能够容忍自己。

问题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总是用另外一副眼光,百般挑剔地去发现他人的不对。例如:假使我们发现了他人说谎,我们将会严厉地谴责对方的不诚实,狠批其错误根源。可是谁又敢于保证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来说,同样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张拓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应让人三分呢?其实,有些时候给别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留下—条后路。不给别人台阶下,不让人三分,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个不去,因为你没有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会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公认的规则,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因此,做一个能理解、容纳别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人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人,怎么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若想在困难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宽以待人。”就是说,应包容接纳、团结更多的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共同奋斗,在困难的时候患难与共,进而为自己增加成功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如果一个人包容度低,则会使大家疏远他,在其成功的道路上,人为地增加了阻力。

交朋友其实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会直奔主峰,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顾,等到了峰顶,早已气喘如牛,满头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佛光,偶见云海,又觉得不过如此,扫兴而归。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算哪,不慌不忙,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会觉得处处美不胜收。

假如有人误解了你,当时他正在气头上,那么你最好不要去辩解,即使他口不择言,你也要学会原谅他。事后,当他知道真相时,他自然会对此表示歉意。活在世上,本来事情就千头万绪,又何必再为一些小事徒增烦恼呢?有些事,最终会让对方明白你是无过的,让一时自然风平浪静。

品悟人生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对朋友,“让”不是懦弱,而是对友谊的一种缓冲。自己让的同时,也是让对方有时间进行反省。又有何不可为呢?

放下别人的过错,就是宽容别人

我们生活中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宽容地对待你的敌人、仇家、对手,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

在这个世界里,你并非踯躅单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纷纷攘攘,难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战车上。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于女、对配偶、对同事、对顾客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句虽然很浪漫,但具有现实意义。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远的路,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当你是一名哨兵的时候,由于你的一时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所以下次一定要注意了。”

在这里,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从而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无须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以及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否则,一个缺乏现代文明阳光照射的贫儿,最终会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然,宽容也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和屡教不改的家伙,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因此,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软弱,绝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思想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生中的一种哲学、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

在人们短暂的生命中,学会宽容别人能够给平凡的生活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品悟人生

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